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

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

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摘要】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小说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深入思考、分析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参与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批注技巧,如标注重点、提出疑问、总结归纳等。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推广到更多学校和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重要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安排、方法、学生参与、批注技巧、教学效果、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对小说进行深入的圈点批注,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揭示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教师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初中语文小说圈点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圈点批注式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文章内进行评注,突出教学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交流师生学习经验。

对阅读课文进行注释标记就是一种围绕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与主旨方面也起着引导作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语文审美素质。

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手段,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实际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批注式阅读,就是学习阅读课文时,对部分段落或者文字进行标记,并使用词语或符号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而评论本身就是比较主观的,它通常表现在感知语言的描述上。

“注”是学习文章的关键,将一些问题或疑点在阅读课文中用语言的形式进行标示。

而且注释式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掌握关于阅读学习的技巧批注式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开展,教师应先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

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留下自己的注释符号,然后写下对课文阅读的体验,就能逐步养成通过注释开展阅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有一篇《与朱元思书》。

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实词,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并用上下标方式进行断句,还可以在自己暂时难以理解的句子上画波浪线,最后以此类推。

在不断的阅读注释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理解的注释学习方法。

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找到可以标注的关键点,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画出不同的标注符号以及写出释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注释阅读学习效率。

在学生掌握单个词语和句子后,就能快速地阅读注释进而达到学习目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能够体现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进行深度注释,通过写一到两篇注释,来表达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摘要: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情况,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要求下,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在分析批注式阅读教学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有效探讨了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于今后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批注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能力的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能迎合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从而体现出快乐阅读的真谛,这样自然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1 批注式阅读教学意义与作用1.1 批注式阅读教学内涵所谓的批注式教学,则是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进行创新的批注方式,旨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体现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同时进行文本的批注。

具体来说,教师则应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有效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更好帮助学生能够提升自我有效赏析文章、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主旨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文章改造能力,鼓励学生写下相应的心得体会。

1.2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批注式阅读活动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输以及接受的弊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旨在有效全方位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能良好地开展双向交流活动。

在具体的批注式阅读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批注式阅读教学能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1.3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作用考虑到到初中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他们在这个时期在正确的引导下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欲望以及需求,这也是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批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则是阅读的主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的情况,重点落在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知识记忆,这样也满足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以下是一个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案例:案例标题: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二、案例描述1. 课前准备在开始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和素材。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

2.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文章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例如,可以选择《背影》中的一段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让学生通过批注来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语言特色。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批注,即针对文章中的某个主题或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孔乙己》后,对文章中的“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这一主题进行批注式阅读。

3.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三、案例分析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注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什么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

在阅读中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含义,提出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中阅读;批注式阅读法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批注,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将自己对于阅读材料当中的理解和想法,通过标注的方式进行表达。

对于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

具体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阅读文本通过眉批旁批勾圈描画等方式,进行自己情感的表述,有利于提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让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同时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新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完美体现,运用这种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自己对于文章各方面的看法,将自己的看法真实的表达在文章周围,不仅有利于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吸收文章的知识,同时未来复习也可以直观的进行。

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的输入者成为了主动的提问输出者。

教师由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转换成教学的指引者和辅导者,这种方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阅读之美,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修养以及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也相应的提升了写作的水平,为文章书写批注,首先代表着学生对文本有着深入的阅读,其次在批注的过程当中学生书写了自己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写作而言是极佳的素材积累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书写批注,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体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写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倾听文本与心灵的对话——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倾听文本与心灵的对话——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学 生 在 课 前 批 注 时 .往 往 只 是 停 留 在 对 文 章 表 面 的理 解 上 , 或 是 浅 显 的情 感 体 验 。为使 学 生 对课 文 有 更

通 过 这 次 作 文 指 导 .学 生 明确 了 细 节对 表 现 人 物
的重 要 作 用 。但 是 掌握 细 节 描 写 的方 法 , 在 写作 中能 熟 练运用 。 还 需要 一 个 不断 训 练 的过 程 要 写 出打 动 读 者 的好 文 章 绝 不是 一两 节作 文 指 导 可 以 解 决 的 .如 何 使 写作 训 练 更 有 序 有 效 .是 一 个 应该 持 续 深 入 进 行 的 课
譬l l I l 大 语 文 论 坛 ・ 教 法 一 得
细节描写的鉴赏 , 归 纳 出细 节 描 写 的 要 领 : 善 于 抓 住 人 对 文 章写 作 技 巧 的欣 赏 等 , 往往 理 解 的越 深 . 批 注 做 的 可 能 也就 越 多 些 。通 过 用 自己 的话 简 明扼 要 地 说 出 课 文 的 大意 , 为 更 深 层次 的理 解 和 感 悟 课 文 内容 、 体 会 作 者 思想 感 情 做 好 铺 垫 。 例 如 在学 习 《 我 的叔 叔 于 勒 》 这 篇课 文时 。 一位学生批注如 下 : 读 了课文 , 我 知 道 这 是
学 生 对 文 章主 题 进 行 批 注 .以 帮 助 学 生 进 一 步 把 握 文
★作 者 单位 : 江 苏 常 州 市第 五 中学 。
章主旨, 培养 学 生 分 析 、 理 解 问题 的能 力 。 例如在《 我 的 叔叔于勒 》 一文 中, 一位学生这样批 注道 : 再 读 这 篇 小
倾听丈本与心灵的对话
— —
说 .我 从 菲利 普 夫 妇 一 家 对 于 勒 态 度 的 前 后 变 化 中看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阅读正在逐渐超越传统阅读的地位,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

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一、阅读技能的培养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难题。

教师在讲解阅读要点时注重差异化教学,先通过讲解示范释义、举例说明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

随后,教师利用背景知识、例子等来引导学生分析解读。

最后,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盲点和问题。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提高分析解读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批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文本的含义进行判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主动思考的激发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通过对文本中不同元素的解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理解角度,不仅能够正确认知和理解文本,还能够通过个人的评论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传统文化的引领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引领和传承传统文化。

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通过对文本中典故和文化背景的详细解释,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批注式阅读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四、阅读的情感体验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阅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元素,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本。

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情感资源,使他们对于中学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中表现出极高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探讨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加强阅读技能和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深化对作品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意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学习语文来说,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阅读教学强调文本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一种注重阅读结果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1、基本概念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并在文章旁边进行写作、标记、画图等多种形式的记录,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批注式阅读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读书方式,将阅读变成了一次主动的、深入的思考过程。

批注式阅读不仅仅是把文章读懂,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其中的深层意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章。

2、运用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中要注重鼓励学生思考、比较、分析和概括。

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预习:在阅读之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先导性或知识储备等,通过预览来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2)逐字、逐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学生应该认真理解和思考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意义,勤加观察,多方比较。

(3)主题思考:在认真分析句子和段落的基础上,要思考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色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文本间的对话。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采用文字式的批注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够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并不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在我国文学历史传统中早已有毛氏父子批注的《红楼梦》等点评集。

将其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新模式。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教材形成一种对话,从教材的内部去感受文章,欣赏文章,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批注式阅读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方式的一种反驳,是立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已经不再是“圣人”,而是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理解吸收与作者思想的表达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这样的批注式教学阅读中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思维能力出发,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文本中的符号进行解译。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创造性体验的过程。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的重要作用
首先,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本质
上来说,阅读就是要借助作品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次阅读实际上都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碰撞过程。

批注式阅读并不是学生简单地在文章中寻找内涵,而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过程。

第二,批注式阅读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因为,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是一个真正的主体,阅读过程就是生命体验过程的释放。

批注式阅读考虑到了阅读主体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从自身出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使读者回归,成为真正的主体。

第三,批注式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借助教材知识,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

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其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

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也就使他们得到了审美体验。

二、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批注阅读教学法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批注。

教师应该在课文中设置一些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这些问题的设置并不
一定都要就文章的主要意思而定,而是可以通过对字句提问而延伸至对文章的提问。

提问可以是征求意见的提问,也可以是反问式的讨论提问。

比如在《“友邦惊诧”论》一文的讲解中,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就可以对字词提出疑问,这两个“国”的含义是否相同?词性是否相同?为什么采用同一个字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而在《一面》中对其中的句子就可以提问,比如为什么文中会说“这不是我们应该悲伤的时候”?那什么时候才应该悲伤?无论是就文章中的某一字词提问还是就文章中的句意提问都可以采用征求意见的方式和反问讨论的方式进行。

这样能够不断地深入,让学生在批注中形成自己的思考。

在教学中是对字词提问还是对句意提问,这需要教师根据文章本身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

2.通过概括的方式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

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实际上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对文字进行注释的,这不仅出现在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古代的批注式文本批评也同样如此。

比如,在《听潮》一文中应该对听潮的实践、地点以及各种要素进行批注,这样能够为学生做深入的阅读分析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3.通过评论方式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不仅要划出文中的重点,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要能够对其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论,这也是做关于文字和文意批注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一面》中就可以对每一段不同的话做出相关语言风格的评述。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感情中去感知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

4.通过朗读技巧进行批注式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有意地将一些阅读知识灌注其中,这样能够通过阅读的速度以及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批注,知道哪里重要。

三、结语
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起着对阅读教学的点拨作用。

教师通过适当的策略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挖掘教材的潜在含义,让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同时增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军.简说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2]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
育.2008(04).
[3]王栋,王占鲁.批注式阅读的网络延伸[j].青年记
者.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