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 文档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2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41.4 研究方法与路径.........................................5二、文献综述...............................................62.1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6 2.2 国内外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现状...........................7 2.3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案例...............................92.4 研究趋势与不足........................................10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113.1 教师角色与批注引导....................................12 3.2 学生自主批注的方法....................................13 3.3 同伴互评与交流互动....................................143.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6四、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164.1 实践目标与设计........................................17 4.2 教学过程与实施........................................184.3 实践效果与评价........................................194.4 反思与改进............................................20五、案例分析..............................................225.1 具体案例介绍..........................................235.2 案例中的教学策略运用..................................245.3 案例效果分析..........................................255.4 启示与借鉴............................................26六、研究结论与建议........................................276.1 研究结论..............................................286.2 对教学的建议..........................................28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29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题为“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的实际应用与实践价值。
初中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K12教育文档)

初中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版批注式阅读的方法】1.批标题(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例如:《散步》:1、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2、跟谁一起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羚羊木雕》:1、交待了文章的线索;2、关于木雕的故事是怎样的?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2.批词语(1)选词。
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
例如成语、形容词、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
(2)写句。
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例如:《秋天的怀念》摘选:憔悴、翻来覆去、烂漫、暴怒无常、絮絮叨叨写作片断:北方的天气暴怒无常,冬雪一片接着一片,天空也日渐憔悴了。
唯有庭院里,一树的梅花傲然绽放,烂漫得一塌糊涂。
3.批内容(20字左右)(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例如:《散步》本文通过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批结构(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
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
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例如:《荷叶母亲》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批注式阅读(合集5篇)

批注式阅读(合集5篇)第一篇: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一提到批注,我们油然想到那些显摆在页眉页脚或句上段后的一行行对文章段落句子词语作批注说明、感悟的文字,那只是批注的一种主要方式——文字批注。
文字批注,大概有以下三种类型:质疑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段落或对文本其他方面产生的疑惑而写下问题的批注方式。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
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正是这一串串的问题,诱发了学生读下去的欲望,他们或动手查找词句意思(如六册《小蓝裙的故事》第三自然段的批注:“协调”是什么意思?);或深入探求文字背后的含义(如六册《苏珊的帽子》第二自然段后的批注:老师让同学们都要戴帽子,真的是为了认识帽子吗?);或以一点为引线而突破全文(五册《西藏高原》中第一自然段“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的批注:“美丽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和《三袋麦子》第一段的批注:得到这份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都是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
)。
特别是后两种质疑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读,层层剥开文章“外壳”,找到内藏的“果实”。
联想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是学生在读此文字,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而写下来的一种批注方式。
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想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文本迁移以文外,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这也是一种常见批注方式,如六册《三月桃花水》中“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的批注:这使我联想到“春雨贵如油”的句子。
再如本课“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一句的批注:把河水比作明镜,我能想象出三月河水的清澈。
感悟式批注感悟批注是学生潜心读文时,对文字或深或浅的感想感悟而作的一种批注。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
教材是一个好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
如果你在阅读文章时遇到困难,不妨试试批注阅读。
通过静下心来,分析,解读,鉴赏和体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批注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阐释型批注:这种批注用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
内容,重点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其中包括对词语的阐释,对句子的理解和对段落的概括,以及对主题的把握。
2.赏析型批注:这种批注用来欣赏和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重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其中包括词句,段落和篇章的运用和作用。
3.质疑型批注:这种批注是对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探究。
需
要用探究的目光去审视文章,包括内容和表达是否有漏洞和是
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批注,读者和作者可以完成深度对话。
4.补充型批注:这种批注根据原文的主题和思路,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叙事类文体可以补充人物的言行心理,故事发生的场景和情节的发展变化。
说理性文体可以补充作者所论述的道理或支撑道理所需的论据等。
5.感悟型批注:这种批注要写出由原文内容引发的感悟。
6.联想型批注:这种批注要写出由原文内容引起的联想。
这六种类型的批注可以分为两组,前三种(阐释型批注、赏析型批注和质疑型批注)侧重于对文本的“读”,是对文本的接受;后三种(补充型批注、感悟型批注和联想型批注)由“读”转向在此基础上的“写”,是对文本的再创。
这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读——思——悟”的过程。
批注式阅读范例

龙应台《十七岁》(节选)圈画批注及文后感言:?2009届?龚添辰(初一时的摘抄作业)? ? ? ?我递过一把为他预备的伞,被他拒绝了。
“这么小的雨。
”他说。
“会感冒,”我说。
“不要。
”他说。
细细的飘雨濡湿了他的头发。
体现了细腻的母爱。
这样的对话在我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使我读来亲切。
? ? ? ??我顿时失神;自己十七岁时,曾经多么强烈憎恶妈妈坚持递过来的雨伞。
由此引出联想,显得很自然。
“强烈憎恶”和“坚持”形成对比? ? ? 放晴后,我们沿着康河散步。
徐志摩的康河,原来是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河,蜿蜒无声地汩汩穿过芳草和学院古堡。
这本是母子间温馨的生活场景,但作者接下来的叙述却带有些许惆怅。
给人以静谧之感。
也反映了母子俩相对无言的静默。
?走到一条分支小溪流,溪边繁星万点,葳蕤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亮色夺目及数量之多。
ɡǔɡǔ水流的声音?????????????? 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靡芜”,《楚辞》里的“江离”?涉过浓密的江离,美的感受的确源于诗词的积累啊!看见水光粼粼的小溪里,隐约有片白色的东西漂浮——是谁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衬衫??设问的方式来写比喻,显得俏皮可爱。
走近看,那白衬衫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脖子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边一只小鸭?体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写出自然的美好可爱,也体现了作者善于发现美。
独自在玩水的影子。
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眼睛潮湿;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体现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作者被自然美景打动、震撼,同时说明了她具有难得的童心、童趣。
子,淡淡地说,“小孩!”而作者的儿子却把此当作幼稚,从中隐约看出母子间的“不一样”。
到国王学院对面吃早餐,典型的“英式早餐”送来了:炒蛋、煎肉、香肠、蘑菇、烤茄蕃……又油又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列举,说明“又油又腻”。
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理解文本的技巧。
通过批注式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批注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批注式阅读的步骤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的步骤1. 预习: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先预习一下,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和段落开头与结尾部分。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2. 细读:当我们开始仔细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使用批注式阅读的技巧。
这包括将关键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用线条或下划线标记出来,以便后续回顾时能够更快地找到重要信息。
3. 注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便签、笔记本或电子设备记录自己的想法、疑问和理解。
这些注记可以是关键词、简短的摘要、问题或思考。
通过记录注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准备后续的讨论或笔记整理。
4. 总结:完成阅读后,我们可以对文章进行总结。
这可以是简短的概括或提炼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论点。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为后续的思考和写作提供参考。
二、批注式阅读的技巧1. 标注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论点、例证、原因和结论等。
将这些信息用线条或下划线标记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顾文章的重要部分。
2. 记录疑问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或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用便签或笔记本记录下来,并在后续的学习或讨论中加以解答。
同时,我们可以记录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以便后续回顾和深化思考。
3. 高亮关键词: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或重要术语用荧光笔或彩色笔进行标记,以便后续阅读时能够更快地找到关键点。
这也有助于加深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4. 使用符号和缩写:为了更高效地记录注记,我们可以使用符号和缩写。
比如,使用"Q"来表示疑问,使用"∵"来表示原因,使用"∴"来表示结论等。
深圳优质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塞 下秋来风景异……长 烟落日孤城闭”、 “莫道不消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批注的分类
4.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 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
赏析式批注
老头儿身 子一纵,扑上 梳妆匣,好似
这么“灵敏”的 身手看似与年岁不符, 实则与其见钱眼开、 见利忘义的本性相符,
3.尾批。一段、一页或全文之后的批注。
二、批注的分类
1.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 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 的收获。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 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感受式批注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由于液体与高分子网络的亲和性液体被高分子网络封闭在里面失去了流动性因此凝胶会象固体一样显示出一定的形状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由于液体与高分子网络的亲和性液体被高分子网络封闭在里面失去了流动性因此凝胶会象固体一样显示出一定的形状由于液体与高分子网络的亲和性液体被高分子网络封闭在里面失去了流动性因此凝胶会象固体一样显示出一定的形状这么灵敏的身手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与其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本性相符一细节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葛朗台对金钱的崇拜贪婪
一、批注的形式
1.眉批,也叫首批。指批注在开头。适 用于课题(文章为什么要起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体裁、主要 内容等方面的批注。
2.旁批,也叫侧批。就是批注在自然段 旁边的空白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对 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也可以把 对某一段或者某一段中某些词句的感受 和体验批注在这一段空白之处。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
古诗词批注文档

浅谈古诗词的批注式阅读三境内容摘要:古诗词批注式阅读的开展,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古诗词批注式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读感知,二是精读赏析,三是拓展迁移。
其中精读赏析阶段的批注式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无疑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和矫正功能。
关键词:阅读批注个性化阅读习惯你看到过这样的语文试题吗?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
(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绝佳妙句饮酒陶渊明批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2007年江苏扬州市中考的一道题型新颖,很有亮点的语文试题。
该题要求用批注的形式答题。
这种把“理解欣赏”与“方法引导”结合起来开放式考法,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尤其是读古诗,不同于文言文学习的着重“字会”(能解词、能译句),更强调“意会”。
对诗词的意境之美,有所感悟品味,就可谓“得之”,未必每首诗词从意象、感情,到手法、修辞,都要按照教材的解说逐一记诵、理解、消化。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思考,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西厢》,毛宗岗父子批《三国》,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魅力四射,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曾经让人叹为观止。
试想想,一边吟咏品味,一边执笔在手,兴之所至,挥毫而下,或“眉批”,或“旁批”,或“尾批”,不拘形式,不求工整,不问长短,但求切中肯綮、一字入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常见中提炼出有效 ——谈谈批注式阅读教学法 古县一中语文教研组 邢红侠 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古已有之,称作“评点”。早在唐代,就有了诗的评点,宋代出现了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的评点。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可谓是“批注式阅读”的集大成者。可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传承久远的阅读方法,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注意并使用了批注式阅读法,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要说的是,仅限于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还远远不够。其实批注式阅读不单单是一种读书方法,更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状态,从“批注方法”到“批注式阅读教学”,这中间的转化可能很少被关注。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一问题。 一、批注方法引路——学习和铺垫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成败,关键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预习案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并示范几种主要的批注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1.知识性批注法:借助工具书,对文章的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知识所作的批注。如:学习《窦娥冤》时,可对元杂剧的发展、剧本的构成、角色分类、“元杂剧四大家”、文中的生字词等知识作批注; 学习《边城》时,可对湘西风俗、少数民族婚俗、吊脚楼、“八仙”等知识作批注。批注对象既要广,又要“杂”,不能局限于文学和艺术范畴,其目的不止于理解文本,还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感悟式批注法:阅读作品时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批注出来。如读到《老人与海》中“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时,我的批注是:有一种英雄叫落魄,有一种胜利叫失败。桑迪亚哥在与鲨鱼搏斗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不失人的尊严,他就是一个落魄的英雄,失败的胜利者。读到《边城》中翠翠误会了二老邀她进屋的好意,反而“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时,我的批注是:虽是骂人之语,却不讨嫌,反而更能显出翠翠的自尊自爱。“轻轻”二字将翠翠的善良、娇羞、微嗔与淳朴表现得淋漓尽致。作此批注时,切忌说套话,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批判式批注法:把自己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所持的质疑或不同看法批注出来。如读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时,我的批注是: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为何“晚年不谈政治”?梁启超自号“饮冰室主人”,而“饮冰”来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可见,先生“受命”以来,忧心如焚,“晚年不谈政治”必有缘由。读到《记念刘和珍君》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时,我的批注是:“伟大”一词到底是反语,意在揭露讽刺反动派的“枪弹攒射”呢?还是颂扬三 个女子的“从容地转辗”呢?作此批注时,既要大胆质疑,又要深入思考,持之有据。 4.联想式批注法:由一篇诗文联想到其它篇章中“似曾相识”的语句。如《谈中国诗》中指出中国诗的特点为“言有尽而意无穷”“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无边际涯”,我联想到《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简简单单的两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葱茏的桃树,鲜艳的桃花,美丽无比的新娘。又联想到了《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诗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愁的飘飘渺渺,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此批注时,要运用发散思维,有放有收。 5.写作鉴赏批注法:针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所作的批注。如读到《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这一细节时,我的批注是:所谓玉者,欲也。可见宝玉这一摔,是对世俗欲望的反抗与叛逆,也是对“金玉良缘”天命的竭力抗争。虽为细枝末节,实为顶上功夫!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时,我的批注是:好一个“草蛇灰线,伏引千里”!到此方知前文“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是伏笔。谋篇布局极为严谨!作此批注时,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体验,不要泛泛而谈。 二、批注阅读体验——言和义转换 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批注方法之后,就进入了批注阅读阶段。这也是让学生真正“走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学 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的历练,也就是把“言”转为“义”的过程。这个过程需由浅入深分阶段完成。为此我采用了“三读三批”法。 “一读”为略读。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意。在略读的过程中完成“一批”——知识性批注。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作注解,扫清阅读障碍,扩展知识面。此环节适于分组进行,每组负责查找一部分知识,课堂上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可这样分配批注任务:第一组查找“梁任公”、古人的“名字号”、“短小精悍”;第二组查找“戊戌变法”、“宣纸”、“博闻强记”;第三组查找《桃花扇》、“莅临”、“涕泗横流”;第四组查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韵文”、“箜篌”。 “二读”为精读。要求学生深入文本,充分与文本、作者对话。在精读的过程中完成“二批”——感悟式批注和联想式批注。 这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有主观能动性,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再精彩也无法包办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从自己的知识体验出发,经过对文本的言语感知,以求得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会意、融情,得到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与感悟。杨淑廷《在批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荷塘月色》)中写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一位学生对此作了这样的批注:婀娜多姿,形容女子身姿曼妙。袅袅,形容炊烟飘 升的样子。第一次见到“袅娜组合”,“袅娜”这个词既写出了白花柔美的的外形,又表现出了它超尘脱俗的风神。突然觉得眼前的零星白花像我的偶像刘亦菲,仙气十足。母语真是太美妙了!你瞧,学生的感悟是多么独特而又富有个性! 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学习的任务不只是丰富知识,重要的是激活这些知识,让他们彼此关联起来,变有限为无限。这就需要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想象,由此及彼,由文内到文外,由课内到课外,拓展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活化知识的学习目的。《动物游戏之谜》贴近生活,学生有阅历,批注兴趣浓烈,批注语段精彩纷呈。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单独游戏”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喂养过的一只猫咪,它的名字叫“踏雪”。记忆中“踏雪”经常性的转着圈使劲咬自己的尾巴,虽然它总也咬不着,但看得出它并不因此失望气恼,反而很高兴,当然,这必须是在吃饱喝足睡醒之后。另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战斗游戏”的:猫狗天生是死敌,每次见面不是猫对狗怒目而视,就是狗对猫狂吠几声。见面“礼毕”,大战随即拉开“帷幕”, 呜呜、汪汪、上跳、下蹿、抓头、咬耳,场面“惨烈”。可战火平息后,一验伤,你猜怎么着?竟然毫发无损!原来它们是在游戏呢,吓死宝宝了!这些联想赋予课本知识以新的生命,让知识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三读”为赏读。要求学生阅读时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在赏读的过程中完成“三批”——写作鉴赏批注和批判式批注。 这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筋骨。“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叶圣陶语)批注有效地链接了读和写,是阅读和写作的深度结合。学生在批注中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也在批注中实践了写作,提高了写作认识。《故都的秋》一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此,一位学生是这样批注的:“悲凉”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情的,可是这里却用来形容秋天,这显然是作者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加在了客观的景物上了。这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原来“悲凉”的不是秋天,而是郁达夫的心境啊!学生的一条批注引发了我对中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思考,中学写作教学一直陷于高耗低效的窘境中,如果坚持引导学生运用写作鉴赏批注法来阅读的话,我想这个窘境一定会有所改观。 疑能激趣,疑能增思,疑能创新。阅读中产生的困惑与疑点是非常宝贵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紧抓疑点,勇敢面对,迎难而上,紧握住自己在阅读中的话语权。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有个学生对“恋爱事件”这一情节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思想保守,行为谨慎,生活封闭的人竟然和思想解放,性格活泼开朗,生活充满朝气的华连卡谈恋爱了!我觉得这个情节安排得不合理。这位学生思维敏捷、敢于挑战,值得点赞!课堂上师生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讨论涉及到情节的偶然性、必然性、合理性,情节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情节与主题的关系等文体章法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人的异化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讨论虽然没有定论,但是过程大于结果。批判式批注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因为他们终于有了质疑经典的机会。当然,批注时也会出现“无厘头”的现象,比如:“漫画事件”是真的吗?别里科夫滚下楼梯后安然无恙,为什么过了一个月他却死了?对于这样的批注,教师要果断地给予合理评价,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 三、批注阅读课堂的跟进——问题深处的追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氛围为前提,问题为核心,交流讨论为形式,从而实现对话主体间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课前批注阅读完成后,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组织学生“按序”交流讨论“三读三批”的内容。当然,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不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需要作一些调整。 1.抓住生成走进深处 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以预设为主,而批注式阅读课堂教学的问题以生成为主。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千奇百怪,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这对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课余须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课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认真备课,否则课中会疲于应付,方寸大乱。例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课堂上有学生提问:老师,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中的“黑人灵歌”?我当时既“无言以对”,又“无颜以对”啊,很尴尬。课后,我认真查阅了“黑人灵歌”的相关资料,在第二课时给学生作了概括介绍,并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一首黑人灵歌,感受“黑人精神世界最美妙的音乐语言”。听完灵歌后,有的学生竟然模仿歌曲节奏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