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长方体的认识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四、教学课时数: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

(师板书:面)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4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积累学习立体图形的经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体教具。

学生准备:每人带一个长方体物品,每小组带一个牙膏盒。

▍流程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的物品,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指名展示和介绍。

其他同学可以将带来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周围同学看看。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举起的长方体物体的样子,判断是否是长方体。

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学生感觉难以回答,稍做停顿继续谈话)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

(板书课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设计思想课的开始,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长方体就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而来的,体会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直观认识,甚至能迅速、正确地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通过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流程二:新课教学1.自学长方体结构的三要素谈话:让我们先来看个学习资料。

出示:看一看上图,读一读。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认识图形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朱珍【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认识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相应图形的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同时了解现实生活里一些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建立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模型,积木,放积木的小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歌曲《找朋友》。

谈话:“刚才听的这首歌叫什么”(找朋友)“是啊,每天,我们都会认识新朋友,不过,也不能忘了老朋友哦!今天,老师把一些老朋友请来了,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生说名称。

)出示三棱柱,介绍:“这个我们不认识,不过,今天上课会用到它,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它吧!”课件操作,四种形体飞出,消失。

师:它们去哪儿了会不会去找你们了在桌肚里找找。

(生拿出放积木的小筐。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1.玩积木,回忆几何体的特征。

(1)自由玩积木,摸一摸,搭一搭。

(2)师说名称,生拿相应的积木。

(师生对口令,师:请你拿出长方体,生:我就拿出长方体。

)①看着积木拿。

②闭上眼睛,摸一摸,拿出来。

交流:眼睛没看,怎么找到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的(要求:积木放回,比一比谁的动作快。

)2.移一移,体会面在体上。

(1)师演示:选择长方体上的一个面,摸一摸,移下来,板贴。

提问:谁认识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依次移下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贴图形,并板书图形名称。

画长方形正方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画长方形正方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画长方形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橡皮擦等画图工具。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如书桌、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2. 通过幻灯片或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步骤二:讲解长方形的特点和画法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边和角。

2. 用PPT或幻灯片展示长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长方形的概念。

3. 教师向学生介绍画长方形的步骤,即先画出两条平行的边,再画出两条与之垂直的边。

4.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跟随教师的指导,画出多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步骤三:讲解正方形的特点和画法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标出其边和角。

2. 用PPT或幻灯片展示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正方形的概念。

3. 教师向学生介绍画正方形的步骤,即先画出一个边,再用直尺测量相同长度,画出其他三条边。

4.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跟随教师的指导,画出多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

步骤四:让学生自主练习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鼓励他们尝试画出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图形。

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何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画出其他图形?如何画出一个既是长方形又是正方形的图形?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图形,深化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画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物、图片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公开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标对本块知识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其它图形做好铺垫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孩子们已经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认识是模糊的、不系统、欠完整和全面的。

在日常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很常见的图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因此,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完成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丰富的体验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同时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进而在探索体验等活动中建立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知道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认识正方形的边长。

2、能力目标:经历在观察、质疑、验证、交流等活动中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

敢于大胆实施自己的验证方法,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够较清楚的叙述自己的验证过程。

3、情感目标: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欣赏生活中的图形,导入新课1、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图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

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公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公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公开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及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美丽的图片——(都是一些图形组合成的图片)欣赏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是啊,长方形、正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你们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再请大家看这个图形(出示一个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它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它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看来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不一定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和角里面一定还藏着什么秘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的秘密吧。

二、探索新知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1.师:同学们,拿出你们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仔细观察,老师觉得长方形的这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同意!不同意!)师:为什么?师: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师:说的真好。

那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一第6~9题及“动手做”。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概括、类比等数学探究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强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通过对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的观察、比较,增强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增强对立体图形与其平面展开图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及教科书第117、119页上的图形。

▍流程一: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借助模型,给大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指名让学生介绍。

引入:(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课题)▍流程二:新课教学1.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出示例3)提问:想象一下,沿着棱剪开,展开后的图形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为什么?明确:正方体的展开图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课件演示例题剪开的过程,并展示展开图。

提问:请大家观察例3的正方体和展开图,你知道展开图中的正方形各是原来的哪个面吗?要求学生在书上的展开图上,标记上、下、左、右、前、后,再集体交流。

提问: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只有这一种形状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尝试沿着其他棱剪一剪,看看还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提示: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直到完全展开,并且各个面要相连在一起)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将剪好的展开图在小组里展示。

提问:你能把展开图再复原成正方体吗?学生在小组里交换不同的展开图,并进行展开、复原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