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线小车
机器人等级考试巡线避障小车使用说明

避障功能
障碍物检测
巡线避障小车内置了超声波传感 器,能够实时检测前方障碍物的
距离和位置,有效避免碰撞。
自动转向避障
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巡线避障小车 能够自动调整行驶方向,绕过障碍 物,保持安全行驶。
紧急停止
在遇到突发情况或紧急情况时,巡 线避障小车能够迅速停止行驶,确 保安全。
其他功能
遥控操作
巡线避障小车支持遥控器操作, 方便用户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试。
运行问题
偏离轨迹
检查小车的巡线功能是否正常,确保路径 清晰可见。如有需要,调整巡线路径或使
用校准功能重新校准小车。
总结词
巡线避障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 现偏离轨迹、反应迟缓或无法正常
避障等问题。
A
B
C
D
无法正常避障
检查感应器与控制板的连接,确保线路无 故障。尝试重置小车或重新上传程序,看 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外。
02
使用步骤
组装步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备材料
按照需求准备所需的电子元件、塑料件、螺 丝等材料。
安装传感器
将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车头,红外传感器安 装在车尾。
组装底盘
将底盘的各个部分组装在一起,确保稳固。
连接线路
将传感器、电机和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起来 ,确保线路稳固。
编程步骤
01
02
03
安装编程软件
根据所使用的控制器型号 ,安装相应的编程软件。
编程接口
巡线避障小车提供了开放的编程 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
定义功能和扩展。
数据记录与回放
巡线避障小车内置了数据记录模 块,能够记录行驶轨迹、速度、 障碍物等信息,并支持数据回放
智能循迹小车

智能循迹小车的引言概述智能循迹小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它能够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程序,自动识别和跟踪预定的路径。
这种小车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控制算法,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准确地进行循迹。
智能循迹小车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
本文将对智能循迹小车的原理、技术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智能循迹小车的原理和技术1. 传感器技术a. 摄像头传感器: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智能循迹小车可以捕捉环境中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
b. 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以帮助智能循迹小车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并避免碰撞。
c. 地盘传感器:地盘传感器用于检测小车在路径上的位置和姿态,以便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2. 计算机视觉技术a. 特征提取: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循迹小车可以从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中提取关键特征,例如路径轮廓、颜色等。
b. 物体识别: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识别环境中的物体,例如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灯,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
c. 路径规划:根据图像处理和物体识别的结果,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计算出最优的路径规划,以达到快速而安全地循迹的目的。
3. 控制算法a. PID控制算法:智能循迹小车使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精确的速度和方向控制,以便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循迹。
b. 路径校正算法:当智能循迹小车发现偏离路径时,会通过路径校正算法对速度和方向进行调整,以便重新回到预定的路径上。
智能循迹小车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a. 生产线物料运输: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自动将物料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b. 仓储管理: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仓库中自动识别货物并进行搬运和分拣,提升仓储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2. 物流运输a. 快递配送: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城市道路上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循迹,实现快递的自动配送和准时派送。
b.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准确无误地进行循迹,减少人为驾驶过程中的车祸风险。
智能小车循迹原理

智能小车循迹原理
智能小车循迹原理是通过使用感应器和控制算法来实现。
循迹感应器通常是由多个红外线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安装在小车底部,并用于检测地面上的跟踪线。
这些红外线传感器能够发射和接收红外线信号。
当小车开始行驶时,红外线传感器会发射红外线信号,并迅速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如果传感器检测到白色地面,则意味着小车已偏离跟踪线。
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算法会计算出小车偏离跟踪线的程度和方向。
接下来,控制算法会根据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调整小车的方向。
如果小车偏离跟踪线的程度较小,则只需进行轻微的调整,如微弱转向。
而如果偏离程度较大,则可能需要更大的转向角度来重新回到跟踪线上。
循迹算法可以通过PID控制器进行实现。
PID控制器通过使用
P(比例)、I(积分)和D(微分)三个参数来实现精确的控制。
比例参数用于根据偏离程度来计算所需的转向角度。
积分参数用于纠正持续的偏离,而微分参数用于平稳地调整转向角度变化的速率。
循迹原理的关键是通过连续地检测和调整来保持小车在跟踪线上运行。
这种感应器和控制算法的结合使得智能小车能够准确地遵循预定的路径,并在偏离时能够及时进行修正。
巡线小车供电方案

巡线小车供电方案引言巡线小车是一种通过感应线进行自动导航的智能机器人。
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行,稳定的供电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巡线小车的供电需求,并提出一种可行的供电方案。
供电需求巡线小车通常需要同时提供电源给以下几个部分: 1. 控制主板:用于运行巡线算法和控制小车的动作; 2. 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小车的电机,使其前进、后退、转弯等; 3. 传感器模块:用于感应地面的线条,传输数据给控制主板; 4. LED指示灯:用于显示小车的工作状态。
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供电方案。
供电方案设计本文提出一种常用的供电方案,如下:电源选择巡线小车的供电方案可以选择使用电池或者直流电源适配器。
电池具有移动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但容量有限,需要不时更换或充电。
直流电源适配器则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但需要连接到电源插座。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选择使用直流电源适配器作为巡线小车的供电。
电源分配巡线小车需要同时为多个组件供电,因此我们需要将电源进行合理分配。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分配方案:1.控制主板和传感器模块使用同一个电源线路,以确保它们之间的稳定通信。
2.电机驱动模块使用独立的电源线路,以避免电机产生的干扰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3.LED指示灯可以和控制主板共用电源线路。
电源线路设计为了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电源线路。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电源线路设计:1.使用直流电源适配器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根据组件的需求确定合适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2.为控制主板和传感器模块设计一个电源线路。
选择合适的电源线规格,例如22AWG,确保足够的电流传输和较小的电压下降。
3.为电机驱动模块设计一个独立的电源线路。
由于电机需要较大的电流,选择一个较粗的电源线规格,例如18AWG,以确保足够的电流传输。
4.控制主板和传感器模块之间的电源线路可以使用插头连接,方便维修和更换。
5.使用合适的连接器连接电源线路和各个组件,确保电源稳定无松动。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分解一、引言智能巡线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巡线并进行相关操作的智能设备。
其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设计报告将详细介绍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
二、设计原理三、系统结构1.视觉感知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负责获取周围环境图像并进行处理。
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以确定巡线的路径。
2.控制决策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视觉感知子系统提供的线路信息,对小车的巡线轨迹进行规划和控制决策。
可以利用PID控制算法进行轨迹跟踪控制,以保持小车在线路上的稳定行驶。
3.执行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负责执行控制指令,并控制小车的动作。
主要包括电机驱动系统、转向器和传感器等组件。
4.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小车的动力支持。
可以采用电池或者直流电源等形式供电,以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
四、硬件设计1.电路设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摄像头电路、信号采集电路、控制算法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
其中,摄像头电路负责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信号采集电路负责采集小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算法电路主要用于计算小车的控制指令;电机驱动电路负责驱动小车的电机进行运动。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指小车的机械结构设计。
要根据小车的功能和使用环境,设计出合理的结构来满足其巡线和动作需求。
五、软件设计1.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图像处理算法设计主要包括边缘检测算法、特征提取算法等。
要根据巡线的需求,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相应处理,提取出线路信息。
2.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算法设计主要包括轨迹规划算法、PID控制算法等。
要根据小车的运动需求,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保持小车在线路上的稳定行驶。
3.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界面的设计和数据显示界面的设计。
要设计一个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和监测小车的状态。
六、总结通过对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介绍,可以看出,智能巡线小车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的智能设备。
智能循迹小车ppt文档全文预览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别和跟踪。
优化控制算法
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 提高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完善硬件设计
优化电路设计、电机驱动、电源 管理等硬件模块,提升小车性能。
拓展应用场景
将智能循迹小车应用于仓储物流、 智能家居等领域,验证其实用性
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研究如何将多种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 提高小车的环境感知能力和适应性。
调试技巧和优化策略
调试技巧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模块调试的方法,逐个验证每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同时,可以利用串口通信等手 段,实时输出调试信息,帮助定位问题。
优化策略
针对循迹算法的优化,可以采用动态阈值调整的方法,提高轨迹检测的准确性;针对电机控制的优化,可以采用 PID控制算法,提高小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速度控制精度。此外,还可以通过硬件升级、算法改进等手段,进一步 提高智能循迹小车的性能。
深度学习技术应用
探索深度学习在智能循迹小车中的应 用,如通过神经网络实现更复杂的路 径规划和决策。
多车协同控制技术
研究多辆智能循迹小车之间的协同控 制策略,实现更高效、灵活的群体协 作。
智能化与自主化
进一步提升小车的智能化水平,如实 现自主导航、避障、路径规划等功能, 使其更加适应复杂环境。
2023
2023
REPORTING
智能循迹小车ppt文档 全文预览
2023
目录
• 智能循迹小车概述 • 智能循迹小车硬件设计 • 软件编程与算法实现 •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

智能巡线小车设计报告一、引言智能巡线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识别线路并沿线行驶的机器人小车。
它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行驶决策。
本设计报告将详细介绍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思路、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
二、设计思路智能巡线小车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路识别:通过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识别出线路的位置和方向。
2. 行驶控制:根据线路识别结果,通过控制系统调整小车的速度和方向,保持小车在线路上行驶。
3. 环境感知:通过其他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障碍物,并对小车的行驶做出相应的调整。
4. 远程控制:提供远程控制的功能,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小车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对小车的遥控操作。
三、硬件组成智能巡线小车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件:1. 主控制器:使用单片机或者嵌入式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负责接收各种传感器数据、处理运算并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
2. 摄像头:用于获取环境图像,采集线路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3. 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小车的电机转动,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功能。
4. 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障碍物。
5. 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遥控器或者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四、软件实现智能巡线小车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图像处理算法: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线路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2. 行驶控制算法:根据线路识别结果,调整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小车的速度和方向,让小车保持在线路上行驶。
3. 环境感知算法:利用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判断周围环境是否有障碍物,并根据情况调整小车的行驶路线。
4. 远程控制算法:在无线通信模块的支持下,实现与遥控器或者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接收远程控制指令,实现远程遥控小车的功能。
五、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1. 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设计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并购买所需的元器件。
一款LPC54606单片机的智能自动循线小车

• 120•智能自动循线小车采用32位单片机LPC54606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智能车上搭载的传感器识别赛道中间的电磁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巡线行驶,采用工字电感完成对赛道信息的采集检测,通过算法提取中线,使用PID 控制算法调节舵机的打角,实现智能车运动过程中的方向闭环控制,同时,车上搭载TFT 显示模块和按键,可以对车内参数实现快速调节,并通过上位机对采集信息进行分析。
经多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小车可以精确并迅速完成巡线行驶。
1 系统工作原理本系统采用32位微控制LPC54606型号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对整个智能小车系统进行控制。
赛道信息由车体前方架设的几个工字型电感进行采集,经LPC54606的ADC 口接收信号后,同时内部发出PWM 波,用于智能小车的运动控制反应和驱动直流电机对智能小车进行速度控制,同时通过控制智能小车两个轮子的速度差来实现车体的转向,使智能小车在赛道上能够自主循迹行驶。
此外,智能小车上增加按键和拨码开关作为输入设备,便于智能小车的速度控制和策略的选择。
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来实现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保证车模沿着竞赛道路行驶。
智能小车行驶的道路中心铺设有一根金属漆包线,通有100mA 的20kHz 交变电流,道路中心线周围产生一个交变磁场通过传感器采集道路电磁信息数据,经过算法处理实现电机控制和方向控制,从而保证智能小车在赛道上的高效行驶。
图1 智能巡线小车系统结构框图2 智能巡线小车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本设计共四大模块:LPC54606主控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辅助模块。
主控模块将传感器采集信号处理后,根据控制算法对应控制直流电机转速,实现对智能车的最优速度控制。
传感器模块,通过25cm 长的前瞻放置四个对称电感,使小车提前判断赛道信息,做出决策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合适而又稳定的电源。
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直流电机完成智能小车的加减速控制和舵机转向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循线小车制作【摘要】:提出了一种智能循线避障小车的设计方法,利用红外技术检测障碍物和采集地面信息,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适时控制,实现智能循线和避障,并且精确地显示运行速度等参数。
智能小车采用后轮驱动,两轮各用一个步进电机执行,速度检测的传感器采用红外对射式,寻路避障用的传感器采用红外反射式,速度检测的码盘采用手工制作。
【关键词】: 循线避障红外传感码盘A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Patrol and Obstacle A voidance CarZhou Yi Zhang Kun Han Biao(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Hubei 435003)【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method of smart car which can patrol and avoid obstacles intelligently. We use infrared technique to detect obstacles and gather ground information and use AT89S51 SCM to make a timing control. Then it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routes patrol and obstacle avoidance, but also show the speed and precision parameters. The smart car uses the rear-wheel drive, which is executed by a stepper motor. The infrared sensors for detecting speed use the infrared correlation type. The way-finding of infrared seasons to avoid obstacles use the infrared reflection type. And the encoder of speed detection is made by hand.【Keywords】: go on circuit;avoid obstacle;Infrared Sensors ;encoder ;1 前言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感觉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其中视觉传感器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视觉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对于视觉的各种技术而言图像处理技术已相当发达,而基于图像的理解技术还很落后,机器视觉需要通过大量的运算也只能识别一些结构化环境简单的目标。
视觉传感器的核心器件是摄像管或CCD,但其价格、体积和使用方式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在不要求清晰图像只需要粗略感觉的系统中考虑使用接近觉传感器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机器人要实现自动导引功能和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感知导引线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
故对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必要。
智能循线和避障是基于智能导引小车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小车速度检测,判断并检测障碍物。
本文对智能小车的循线,避障以及速度的采集进行了研究。
2 硬件设计智能小车采用后轮驱动,后轮左右两边各用一个电机驱动,调制两个后面两个轮子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前轮是万象轮,起支撑的作用。
将三个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分别装在车体的左中右,当车的左边的传感器检测到黑线的边界时,主控芯片控制左轮电机减速,车向右修正,当车的右边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主控芯片控制右轮电机减速,车向左修正,中间的传感器起附带修正的作用,黑线在车体的中间,中间的传感器一直检测到黑线,当偏离黑线时也开始修正,从而使小车沿着黑色的轨道行走,装中器是为了防止控制电路频繁的修正。
避障的原理和循线一样,在车头的前中后各装了一个传感器,当左边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车子右轮减速,车体向右转,当右边检测到障碍物时,车子左轮减速,当中间或全部的传感器都检测到障碍物时,车子定向转动,从而避开障碍物。
车子速度的检测也是靠的红外线,只不过是器件的型号不同,速度检测的传感器用的是对射式,避障用的是直射式。
把码盘装在电机的轴上,码盘随电机一起转动,码盘是自己手工制作的,把光碟外形切制成直径为25mm的圆,再把圆周用锯条均匀切8条缝,缝的宽度为1mm。
2.1 主控芯片的选择本设计的主控芯片选择AT89S51,采用双CPU设计,两块单片机的作用:一块负责采样速度并显示,一块负责检测传感器的状态并控制电机,这部分还有一个PWM调速的任务,PWM是通过调制电平高低占空比来实现调速的,其调制频率要求很高,频率太低了电机会很明显的振动,由于PWM调速需要用定时器频繁地产生中断,后一块CPU消耗的相当厉害,用PROTUES软件仿真,CPU消耗是百分之九十几左右,经过测算,调制PWM的定时器设的初值为OxFF00,定时工作方式为1,晶振的频率为12M,可以计算出每隔256us产生中断,中断频率为3906HZ,用Keil51仿真程序,仿真结果是程序每扫描一次传感器所用的时间为28us,就是是说程序扫描9次才产生一次中断,中断基本上不会影响程序的主任务。
2.2 机械构架的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铝合金。
在结构的选择上,底架结合了汽车悬挂式系统,用减震弹簧把车架和动力结构连接器起来,这样做有诸多优点,系统实现了减震,这是其它类型的机器人所不具备的,悬挂式在机器安装的调试方面也方便快捷。
前轮用的是万向轮,结构的长度我们做成的时可拉伸的,拉伸的范围在15-30cm。
该结构非常灵活。
结构设计时我们考虑到传感器的安装问题了,避障传感器装在前面的两个铝合金夹层里,循线传感器装在机器人的中间,这样才可以保证两组传感器不会发生冲突,使整体显得协调。
2.3 电源电路的设计本系统所有芯片都需要+5V的工作电压,而干电池只能提供的电压为1.5V的倍数的电压,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电压会逐渐下降,则需要L7805稳压芯片。
L7805能提供300至500mA 的电流,足以满足芯片供电的要求。
虽然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不需要支持电路,功耗也很低,但必须要加以考虑。
设计采用蓄电池供电模式,一个12伏电压,可提供最大1.2A的驱动电流。
电机驱动电源和控制电路的电源都是由它来提供的。
2.4 检测电路设计智能小车速度检测的传感器采用红外对射式,寻路避障用的传感器采用红外反射式,速度检测的码盘采用手工制作。
ST系列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是经常使用的传感器。
这个系列的传感器种类齐全、价格便宜、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用途广泛。
我们采用ST168作为小车的速度传感器。
在电机测速中,使用较多的有编码盘与色码盘,不同的是,色码盘在一个扇形区域里只有一种颜色,而编码盘在同样的扇形区域有多种颜色,假设黑色表示0,白色表示1,则这样的扇形组成二进制编码,并且相邻的区域编码连续。
这样我们就可以据此判断电机的速度和方向了,但是,它需要的传感器较多,使用较复杂,而小车的空间很紧张,并且对方向要求不高,所以在小车上使用不多,我们采用手工制作的码盘。
如果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障碍物时有时无,则接收管的状态就呈现0和1的交替,形成脉冲信号。
只要对这个脉冲信号计数,就可以得到小车的行程。
我们在车轮的轴上安装手工制作的码盘与车轮同轴同步旋转,就可以得到车轮旋转的脉冲信号。
它常用的检测电路与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避障的测试中,室内无障碍的情况下,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没有反射到接收管,测量接收管的电压为4.8 ,有白色障碍物情况下,接收管接受到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电阻发生变化,所分得的电压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测的接收管的电压为0.5,避障的测试基本满足要求,判断有无障碍物我们用的一块比较器LM324,比较基准电压由30K的变阻器调节,各个接收管的参数都不一致,每个传感器的比较基准电压也不尽相同,我们为每个传感器配备了一个变阻器。
2.5 电机控制部分电机的选择,有以下几种电机可供选择: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直流电机,直流减速电机。
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要求,由于伺服电机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且价格过于昂贵,直流电机虽说价格低易于购买,但我们须增加减速机构,而直流减速电机省去了设计复杂减速机构的麻烦,且输出力矩大,虽说须设计速度反馈电路,但速度反馈比较易于设计,所以我们选择直流减速电机。
电机的控制部分采用直流H桥集成功放电路直流H桥功放电路是用于控制直流电机双向运动的基本电路,该电路使电机在单电源供电下可以双向运转。
图示电路为用三极管构成的H桥集成功放电路基本形式。
为使电机顺时针转,应接通三极管A和D,对电机而言,其电压右负左正,通过改变不同的三极管导通状况,可改变电机两端电压,达到反转目的。
图3 电机控制电路图4 H桥集成功放电路由主控程序控制这几个脚就可以达到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目的。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循线成功系数,我们采用了PWM进行机器人运转速度控制,当两个传感器感知到引导线条,点亮指示灯并准备做出改变机器人行进方向的响应时,靠程序的PWM控制降低电机的转速,实现平滑的转向过程。
PWM调速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即使通过反复循环改变ON/OFF的时间分配。
但机器人无法借助循环处理实现PWM,需要通过中断处理方式实现。
设计靠的是89S51的两个定时器实现的,需要对定时器设定中断周期,也就是PWM的频率。
请注意,PWM的频率即时达到数十千赫兹也能满足平滑控制的要求,当产生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中断次数过多,导致CPU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中断,实时检测和控制不能很快的响应和处理。
而且电机也存在一个变化速率匹配的问题,所以不妨通过不断的尝试,适当地改变上述设定值以便得到最佳的效果。
2.6 主控的电路图图1 主控电路3 主程序设计图5 系统主程序设计 启动机器人,PWM 调制为50% 系统初始化 扫描传感器并进行判断处理 速度检测并送显示 左行控制 速度检测并送显示 直行控制 右行控制4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智能小车系统设计方法,采用了直流减速电机作为执行元件,ST系列红外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AT89S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完成了智能机器人硬件制作及软件设计,成功实现了自动巡路避障功能,在无轨自动物料小车及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1]万福君,潘松峰.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及应用[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2] (日)森政弘,(日)铃木泰博.机器人竞赛指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 王灏,毛宗源.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M] .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2[4] 张培仁,张志坚.基于16/32位DSP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