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笔记)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瘪,反应前后测得的物质总质量相等。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事项: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2.反应前锥形瓶的底部铺少量的细沙,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发生炸裂3.该反应会导致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实验装置加上缓冲装置(连接一个气球)二、测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测得的物质总质量相等.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事项:实验前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防止影响铁与硫酸铜反应的速率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事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化学变化2.质量守恒,体积等其他物理量不一定守恒3。
一定要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对于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不一定是守恒的。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映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反映了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也就是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反映了各粒子间的相对数量比例:2H2+O2=2H2O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笔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
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 不变;单个原子的质量(电子的变化相对于原子质量可以忽略)和各种原子数目不变→ 元素的质量也不变。
因而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3、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例题:2KClO 3 ======== 2KCl + 3O 2↑ (1)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表示物质的微粒数量关系:2个氯酸钾的微粒【K +、ClO 3-】在加热条件下,以二氧化锰 为催化剂,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微粒【K +、Cl -】和3个氧分子【O 2】。
(3)表示物质反应的质量关系:每【(39+35.5+16×3)×2=245】份的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生成【(39+35.5)×2=149】份氯化钾和【(16×2)×3=96】 份的氧气。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1、 符合客观事实。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化学反应式(包括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等)。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调整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变化学式),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同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的数目分别相等,即配平。
3、 调整完成后,将“——”改为“=====”。
4、 检查生成物状态: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态物质,生成物中出现气态物质,则该气态物质标识“↑”;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态物质,生成物中出现固态物质,则该固态物质标识“↓”,其他情况不作标示。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题步骤:1、分析题目,设出未知量。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及化学反应;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化学式书写错误;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若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右边标“↑”“↓”:若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的化学式右边标“↓”(沉淀)【注意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的固体化学式也要标“↓”。
例如:2HS+SO2=3S↓+2H20】2三、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1、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加号、短线)2、配平(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观察法、归一法)3、标注(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四、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1、最小公倍数法:4P + 5O2 2P2O5 4Al+3O22Al2O32、奇偶法:2C2H2 + 5O2 4CO2+ 2H2O 4NH3+3O22N2+6H2O 4FeS2+11O22Fe2O3+8SO23、观察法Fe2O3 +3CO 2 Fe +3 CO2 Fe3O4 + 4CO 3 Fe + 4CO2【三种方法配平:套入数据法;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原子数目相等;反应前后CO、CO2分子个数相等】4、归一法C2H5OH+3O22CO2 + 3H2O 2KMnO4 K2MnO4+MnO2+O2↑CH4+ 2 O2CO2 + 2H2O 8NH3 + 3Cl2 = N2 + 6NH4Cl;1、向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虽然增加了氮元素含量,但是对人体是有害的.三聚氰胺的制法如下:6CO(NH2)2一定条件C3N6H6+6X+3CO2,则x的化学式为()A.NH3B.NO2C.CO2D.H2O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6CO(NH2)2 一定条件C3N6H6 + 6NH3↑+ 3CO2↑4Fe(OH)2+O2+2H2O===4Fe(OH)3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试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指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不变”的是指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可能改变”的是指分子的数目和化合价。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随便臆造化学式与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知识点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氧气的性质:1、硫燃烧 2、磷燃烧 3、铁燃烧4、镁燃烧5、氢气燃烧6、一氧化碳燃烧7、甲烷(CH4)燃烧8、乙醇(C2H5OH)在空气中燃烧(二)实验室制取氧气:9、加热纯净物高锰酸钾10、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1、常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13、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四)氢气的制取: 1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15、工业上电解水(五)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6、碳充分燃烧 17、碳不充分燃烧 18、碳还原氧化铜 19、碳还原氧化铁20、碳还原二氧化碳 (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2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2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七)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25、一氧化碳燃烧 26、一氧化碳氧化铜2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八)其它:28、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29、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30、生石灰与水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化学计量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一般计算1、用28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g?现需用20g氢气填充气球,需要消耗多少克铁?2、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得到氢气多少克?3、把10gKClO3和MnO23的质量分数.注意:如果涉及气体的体积,则需要根据密度公式把体积换算成质量代入方程式,或求出质量后换算成体积。
气体的质量(g)=气体的密度(g/L)×气体的体积(L)气体的体积(L)=气体质量(g)÷气体密度(g/L)4、工业上也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若要获得56L(标准状况)氧气,需要电解多少克水?(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2)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在计算含有杂质的物质时,必须把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原理: 4P + 5O 2O 5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装置冷却后称量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原理: Fe + CuSO 4 = FeSO 4 + Cu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硫酸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结束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归纳: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① 该定律由大量实验总结得出。
②仅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也就是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③质量守恒定律只与质量有关,与体积、分子个数无关。
④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⑤不参加反应的物质包括过量的反应物、催化剂、杂质。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原理: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现象: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应结束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在敞口容器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原理: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反应结束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参加反应的氧气未称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原子守恒,原子三不变) 课堂练习:1.4g H 2和32g O 2充分反应后,生成H 2O 质量为2.在反应2A + B = 3C + 4D,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 与一定质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化学反应中B 、C 的质量比为3.在2X + Y 2 = 2Z 反应中,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现在有10gA 和足量的B 混合加热,A 与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C 和4gD ,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
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 不变;单个原子的质量(电子的变化相对于原子质量可以忽略)和各种原子数目不变→ 元素的质量也不变。
因而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3、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例题:2KClO 3 ======== 2KCl + 3O 2↑ (1)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生成氯化钾和
氧气。
(2)表示物质的微粒数量关系:2个氯酸钾的微粒【K +、ClO 3-
】在加热条件下,以二氧化锰 为催化剂,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微粒【K +、Cl -
】和3个氧分子【O 2】。
(3)表示物质反应的质量关系:每【(39+35.5+16×3)×2=245】份的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生成【(39+35.5)×2=149】份氯化钾和【(16×2)×3=96】 份的氧气。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
1、 符合客观事实。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1、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化学反应式(包括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等)。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调整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变化学式),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相同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的数目分别相等,即配平。
3、 调整完成后,将“——”改为“=====”。
4、 检查生成物状态: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态物质,生成物中出现气态物质,则该气态物质标识“↑”;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态物质,生成物中出现固态物质,则该固态物质标识“↓”,其他情况不作标示。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解题步骤:
1、分析题目,设出未知量。
2、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应物质的相对质量数。
3、分析题目,找到相应的物质质量。
4、列方程并解答。
二、注意问题: 加热 MnO 2
1、有时需要间接设未知量。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并正确计算物质相对质量数。
3、计算中使用的物质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
如果反应物
中有杂质或者反应物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多余的质量),或者题目中给出的生成物的质量不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一律不能参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