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稿)

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是教师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进入“十二五”以来,本区通过组织开发、政府购买和引进,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点、基于教师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为贯彻落实《青浦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青浦教育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师育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健全基于标准的培训课程体系为目标,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资源统整,创新教师培训课程理念,优化教师培训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反思培训环节,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整体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

二、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区教育局计划支持建设250门左右区级培训共享课程和100门左右校本研修共享课程,由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中,将在2016—2017年分三批开展“十二五”区级课程改造转型为新形态教师培训课程的评审遴选工作。2016—2019年,通过基地孵化和遴选准入的方式,重点建设适应区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和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的100门左右区级培训共享课程和100门左右校本研修共享课程新课程。通过改造转型、基地孵化和遴选准入,逐步形成能够反映区域特点并具有“行动教育”明显特征的新形态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各级各类教师提供强有力学习支持与指导。

三、建设原则

(一)基于需求。培训课程的建设要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立足职场,突出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努力做到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二)分层分类。培训课程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差异设计分层次、多类型的课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多元开放。培训课程的建设既要充分利用区域研修团队和名优教师的智力资源,研发实践性课程,又要建立外部课程引入机制,引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研发的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课程。

(四)优质高效。研制培训课程标准,完善培训课程征集遴选机制,坚持按规范程序管理,把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遴选出来,引导教师培训课程走向精品化。

四、建设要求

(一)课程要求

1.注重针对性。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课程内容符合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

2.突出实践性。具有丰富的让教师参与、互动、实践体验与建构的学习活动形式,并突出实践与反思环节,让教师在“做中学”,经历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培训过程成为教师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

3.体现整合性。以“行动教育”为范式,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专业学习三者有机整合,形成“教研修一体”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形成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

4.具有逻辑性。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注重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内容紧密关联、层层深入,形成具有层次性和逻辑结构的课程内容框架,把教师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二)体例要求

申报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课程基本信息、师资团队情况、课程概述、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架构与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评价、教学设施设备等。

(三)资源要求。

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案或演示文稿、教学视频、单元作业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主要包括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的自学材料和推荐资源等。

(四)课时要求

课程容量一般为8—24课时(1至3天)。多人合作申报的课程,每人承担的实际课时数不少于4课时。

(五)团队要求

可一人独立申报,或以团队形式多人合作申报,积极鼓励组建“研用一体”的团队申报。课程领衔人应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效显著,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区级示范教师及以上称号。

五、建设方式

结合区域特点,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新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教师培训新课程。

(一)改造转型

1.改造对象

经评审,纳入“十二五”区级培训课程资源库的148门课程。课程开发者可自行进行小尺度、中尺度或大尺度改造。

2.小尺度改造要求(面对面互动型)

(1)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必要的互动研讨交流;

(2)每个单元(4课时为一个单元)需要提供一定数量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

3.中尺度改造要求(混合式互动型)

(1)将课程的核心内容

....以微视频、微报告的形式呈现。建议每个视频时长在20分钟内,并提供至少2道在线互动研讨题目。

(2)针对课程的面授内容,设计必要的互动研讨;

(3)每个单元(4课时为一个单元)需要提供一定数量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等;

4.大尺度改造要求(互联网互动型)

(1)将课程的全部内容

....以微视频、微报告的形式呈现。建议每个视频时长在20分钟内,并提供至少2道在线互动研讨题目。

(2)每个单元(4课时为一个单元)需要提供一定数量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等。

(3)提供必要的自学材料或推荐资源列表,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推荐资源需列出资源名称、作者及出处,资源类型(如视频,文本,音频,网址等)。

(二)基地孵化

各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和骨干教师发展团队基于学科教学问题,结合《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课程设置”,形成学科教师培训课程基本框架,以团队的方式开发学科类核心课程、紧缺课程,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培训课程。2016年完成学科教师培训课程基本框架,2017年—2019年陆续开发学科类核心课程、紧缺课程。

(三)遴选准入

采取遴选方式建设教师培训新课程,新课程应符合《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

程标准(试行)》中“课程设置”,具有“多形态互动特征”,反映区域特点和“行动教育”特征,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遴选准入工作在2016年—2019年进行。新开发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于教师的学习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通过形式的优化推动课程内容的优化;

2.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以实践反思为核心的多样化课程实施方法;

3.关注课程评价,探索以单元作业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以兴趣、效用和挑战激发教师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研习。

4.注重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自学材料或推荐资源列表,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六、建设程序

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采用标准引领、专题培训、自主申报、择优遴选,过程管理、滚动发展的动态管理模式。采取以下程序:

(一)标准引领、专题培训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学科课程标准,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整体规划分层次的教师培训课程框架,形成基于问题和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规范和引领各级各类主体的课程设计和开发。

适时组织课程开发者专题培训,明确“十三五”新形态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开发方向和具体要求。

(二)自主申报、择优遴选

每年组织两轮课程申报活动。教师个人或研修团队依据《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标准》《青浦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培训课程,网上填写课程申报表,上传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讲义、单元作业、单元课件以及学习资源等)。

每年组织两轮课程评审活动。每轮课程申报共有两次评审机会:初审和复审。首先评审专家对课程纲要进行初审,然后专家与申报者面对面交流,听取申请人关于课程的陈述和答辩,最后专家对修改后的课程进行复审,写出评审意见,并按评审要点打分。通过审核的课程录入“课程资源库”,并在区教育网公示。

(三)过程管理、滚动发展

研究制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以学评训’’的课程评价模式,组织专家

和相关人员进培训现场问卷调查、现场听课、学员访谈等,加强对课程质量的管理。对于评价结果连续两次达到优秀等第的课程,在其后续培训实行免检,对连续两年没有成功开班培训的课程或培训实效性不强的课程,将退出培训课程资源库。

七、组织架构

为充分整合区域优质培训资源,保证“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高品质、新形态和多样性,建立“课程建设指导团、课程规划指导组、课程开发团队”三个层级的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形成专家咨询、规划指导、设计开发的协同运行机制。

(一)课程建设指导团:由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专家、高校学科研究专家、特级教师等组成课程建设指导团,指导区域层面培训课程体系架构,指导课程规划指导组的课程框架的顶层设计,在团队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给予系列化的专业支持。

(二)课程规划指导组:建立以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教师(教研员、德研员、科研员、研训员)为组长、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成员的若干个课程规划指导组,在专家指导团的引领下,每一个课程规划指导组完成一门学科或一个领域培训课程体系框架的规划设计(包括学科类、德育类、科研类、研修类、通识类等),并对课程开发团队的选题、设计和开发进行专业指导。

(三)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团队包括区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等,在课程规划指导组的统领下,课程开发团队按照培训课程体系框架,确定课程选题,设计课程纲要,有效转化研究成果,开发培训课程。

八、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和经费保障。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课程的总体规划、征集遴选、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宣传推介等,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

要负责文本课程的网络化、视频化,确保网络课程各项功能以及管理功能的实现。

(二)经费保障。区教育局每年拟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课程建设,实行专款专用。区教师进修学院按照项目管理方式对课程开发、课程购买、课程评审、网络平台建设等项目实行预算管理,按照课程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制作、课程评审等项目分别制定经费标准,支付专项经费。

(三)制度保障。建立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奖励制度。一是对在课程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先、晋级、职称评定和聘用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对获得精品课程,可被认为一项相当于区级的教学成果,并向市教委推荐;三是培训课程经审查达到出版水平的可提供经费资助出版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