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分析及影响探究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分析及影响探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日新月异的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交流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时尚的表达方式和即时更新的信息内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分析和影响探究,来探讨它们在现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特征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流行起来的某些特定的语言短语、词语或句子。
它们通常是在社交媒体或聊天应用程序上进行的交流中产生的,然后在短时间内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扩散开来。
网络流行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短小简洁网络流行语短小精悍,一般由一两个词或简短的短语组成。
这是因为现代人的注意力短暂,人们需要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强调情感网络流行语通常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可以快速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态度。
比如,“666”表示赞叹,“嘻嘻哈哈”表示开心,“呵呵”表示嘲讽等等。
3. 贴近年轻人文化网络流行语通常服务年轻人群体,贴近他们的生活、爱好、情感和语言习惯。
这是因为年轻人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和驱动力,他们对于新鲜、时尚、流行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接受度。
4. 具有流行性网络流行语是时下流行的语言短语或词语,对于其流行起来的原因和动因有时难以准确把握。
但经过大量的传播和分享,网络流行语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一方面是一种语言工具,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它们传达着年轻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态度。
1. 反映当代社会文化网络流行语经常会反映现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问题。
比如,“佛系”、“宅男”、“二次元”等对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反映。
通过这些流行语,年轻人能够理解和表达当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趋向。
互联网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互联网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互联网的普及让文化与创意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今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文化和创意产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互联网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文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音乐、电影、游戏、动漫等。
这些形式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还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这些创意作品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接触,进而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和消费者。
各种社交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应用的出现,也为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络直播、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方式逐渐成为了主流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产生了一批网络红人和网红经济。
而这些人物和产业的出现,则为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得整个互联网产业更为多元化、更具创意。
此外,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也为有志从事文艺创作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许多原本无法为人们所知的文艺作品,经过网络的传播后,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赞赏。
这种艺术和文化的互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文化和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知识密集度和附加值,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极大的支持。
目前,全球的创意产业市场总额已经超过了7万亿元,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而中国的创意产业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向数字创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当前疫情下,线上文化、虚拟展览产品等也在不断涌现。
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虽然中国的创意产业市场正在不断壮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与欧美等国相比,中国的创意产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网络文化建设的要素分析与实践探究

网络文化建设的要素分析与实践探究网络文化建设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培育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增进网络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文化建设的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建设必须以正确的网上意识形态为基础。
这包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和弘扬,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网上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2. 法制环境: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覆盖网络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网络言论、网络内容、网络交易等。
需要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治理,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3. 资源共享和共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和共建。
各类网络平台和网站应该提供有益的、高质量的网络文化资源,鼓励用户自主创作和分享。
需要强化网络文化教育和引导,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文化素质。
4. 互联网科技创新: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科技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互动、参与和创新文化形式的出现。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与网络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实践探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政策引导和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和项目的产生和传播,激发网络文化创意和创新活力。
2. 优质内容生产和推广:相关机构和平台应加大对优质网络文化内容的生产和推广力度。
推出一系列的精品网络文化作品,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传播和推广。
3. 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
加强舆情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文化领域的问题和风险。
4. 教育培训和引导: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文化素质。
网络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文化传播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信息,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网络文化的传播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各个方面,它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那么,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平台与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接入网络,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正是网络平台这个大舞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促进了网络文化的传播。
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传播。
例如,智能手机和视频直播技术的普及,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丰富便捷的娱乐方式,使网民更方便地获取到各类文化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文化传播的规模。
二、文化多元化网络文化的传播涵盖了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传播传统文化,还传播着各种革新的思想和文化。
例如,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美国的流行音乐、中国的P站文化等等。
通过网络,各种文化得以深入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元和丰富的体验。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多元化是促进网络文化传播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人们对网络文化的需求人们对网络文化的需求也是影响网络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在日益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很多人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参与传统文化和传统娱乐方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获取文化信息,并通过网络娱乐来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这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文化传播的需求。
这种需求和压力的转变,将引导数据和内容自动逆向流动,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四、营商行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中,不能忽略营商行为的作用。
众所周知,商业活动对于整个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也不例外。
网络文化趋势分析

网络文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文化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自由、大众化、互动等特点,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互动性、个性化和移动化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文化的趋势。
一、互动性的增强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互动性。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参与讨论和互动交流。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互动性也越来越强。
互动性的增强带来了线上社交的兴起。
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空间、Facebook等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平台。
这些平台除了传递信息外,还支持用户头像、表情、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交流。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加好友、关注等方式建立朋友、粉丝、社交网络,分享有趣的事情、交流兴趣爱好等。
互动性的强化也推动了更具交互性的内容创作。
例如,一些电视节目、音乐会等活动通过互联网直播和互动,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评论、点赞等。
同样,一些在线游戏、移动应用等产品也通过增加社交功能、时时刻刻的更新等方式留住用户。
二、个性化的强化由于信息的丰富和多样性,否定了“一刀切”的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性化的需求。
网络具有更加开放、自由的特点,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满足个性化需求。
现在,网站、应用等产品越来越多的支持个性化设置,基于个人喜好的推荐算法也越来越准确。
例如,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产品都基于用户历史行为和兴趣推荐不同的内容。
同样,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产品也支持用户自定义网页布局、头像、个性签名等方式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的强化提高了内容的个性化。
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分享自己的思想、生活、感受、创意等,这就是真正的个性化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在社交平台、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等平台上得到更多的曝光和传播,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交互。
三、移动化的发展移动化是网络文化的又一重要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娱乐、交流。
网络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网络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化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流,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青年人来说,网络文化更是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影响力并非全然积极,它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过程中,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网络文化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通过网络,青年人能够轻易地获取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文化,了解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这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开放,能够以多元化的视角看待问题。
比如,在学术研究方面,网络上丰富的学术资源让青年能够更深入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艺术创作方面,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激发了青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网络文化还促进了青年的社交互动和自我表达。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让青年能够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经历,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许多青年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才艺、见解,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网络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对青年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
一些不良信息,如虚假新闻、网络谣言、低俗内容等,容易误导青年,使他们形成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一些青年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盲目相信和传播这些不良信息,从而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容易导致部分青年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约束的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可能会被放纵。
例如,网络暴力、恶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还可能触犯法律,对青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造成严重的冲击。
网络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倾向也不容忽视。
各种网络广告、网红经济的影响下,部分青年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的虚荣,忽略了精神内涵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他们可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和“时尚”,盲目消费,甚至陷入借贷的困境,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

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也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
一、从线上到线下的传播互联网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在线上传播的,无论是社交媒体、博客还是在线影视平台,都是网络传播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线下传播方式也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大量的网络表情符号、梗和流行语等开始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这些互联网文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是当代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
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进行传播。
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方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视频成为了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通过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发布自己制作的短视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才艺、生活和观点。
同时,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短视频也可以在平台上迅速传播。
四、博客和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博客和自媒体是个人创作的重要渠道。
通过博客和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撰写文章、发布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博客和自媒体的内容也可以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传播。
五、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的传播方式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是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漫画网站和小说平台阅读、评价和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
同时,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也会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剧、电影等渠道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六、网络直播的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各个直播平台,人们可以实时观看音乐会、体育比赛、游戏直播等各种节目。
而且,通过弹幕互动、打赏等方式,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直播节目中,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范本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范本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以其高度自由、开放的特点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点和冲突原因,探讨了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的方法。
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点1.价值观念差异:传统文化强调传统道德伦理、尊重权威,而网络文化更加倾向于个体主义和自由价值观。
2.传播方式不同:传统文化通过实体媒体、口头传统等方式传播,而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传播。
3.参与方式差异:传统文化依靠社区、家庭等身份认同进行参与,而网络文化通过虚拟身份进行多样化的参与。
二、冲突原因分析1.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网络文化中信息传播迅速而广泛,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却难以确保,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2.传统价值观被冲击:网络文化中存在冲击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言论和行为,容易引发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质疑和抵制。
3.娱乐化程度加深:网络文化中的娱乐因素较多,容易导致人们追求短期快乐,而忽视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思考和审美追求。
三、如何达到平衡1.教育引导: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培养公民网络素养,提高网络辨识力,使其在信息传播中对真假信息有较强的判断能力。
2.价值观融合: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并不完全对立,可以通过挖掘共同点,使二者在价值观念上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3.监管机制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内容审核和管理制度,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四、案例分析1.微博禁言案例: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尽管给予了广大民众表达自己的权利,但也催生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平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微博加强了对散布虚假信息和违规言论的惩罚力度。
2.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网络娱乐: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网络娱乐中,例如舞蹈、歌曲、服饰等,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传播,提升其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和组织机构。(《辞海》1989年新版)
2018/1/28 4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
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 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
2018/1/28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8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9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 网络游戏 相关网络事件 网络暴力
网络红(名)人 社交网络 网络舆情
……
2018/1/28
2018/1/28 26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口罩实名
昆明下辖的安宁市工商局2013年5月下发通知, 要求安宁范围内的口罩经营户自5月21日起,销售各 类口罩须执行实名制购买登记。年5月25日,安宁市 工商局决定立即撤销《关于加强对各类口罩销售监 管工作的通知》,并向广大市民和消费者致歉。
30
2018/1/28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2012年10月,一段农民工 讨薪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在 网上走红。视频长约4分 03秒. 一位女民工模仿发 言人,以“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的方式,将自己 的讨薪缘由、讨薪过程娓娓道来,对汉沽殡葬管理所的欠 款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有一名男子扮演“讨薪社”记者, 与“新闻发言人”上演一问一答。对此,汉沽区民政局作 出回应,称已付清款项,该视频纯属歪曲事实。同时,网 友对视频的制作和真实性也产生热议.
2018/1/28 31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 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 网络游戏 相关网络事件 网络暴力
网络红(名)人 社交网络 网络舆情
……
2018/1/28
33
对网络的文化现象的思考
1.网络上的理性言论比例偏低,非理性言论 相对偏高。 2.维权与侵权、民间话语与官方声音的博弈。 3.信仰危机下网民的迷茫心态 。
2018/1/28 29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 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 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 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 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 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 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 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 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2018/1/28 39
(二)当前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化中西方某些错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的渗透,易导致人们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偏移。 网络文化中西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渗 透,易导致人们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偏移网络为 西方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便捷手段。 网络文化始于美国,因而使其打上了强烈的西 方文化的烙印,滋生了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又由于 历史和技术的原因,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 信息的屏蔽能力还较弱,使得网络中的文化交流有 可能失去平等与交互性,变成不平等的单向渗透。
2018/1/28 41
24
2018/1/28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舆情面临的威胁
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 和“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 烈。 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 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 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 。
2018/1/28 25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网络文化分析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2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3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文化的含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 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 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 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 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等。
群体间的互动行为 寻找合作的伙伴和竞争的对戏也是关于全球化、国际贸易、人 权等问题争论的焦点所在。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 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 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 我国的社交网站呈现集中化,腾讯、人人网、开 心网、豆瓣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Facebook, Twitter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 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 2009年6月记者对郑州市规划局进行采访时遭到 副局长质问: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 姓说话? 2009年6月22日下午,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 室发布消息称,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已被停 止工作,深刻反思、接受调查。 2011年元月份有媒体披露,逯军已于2010年3月 份恢复工作,还在原来的工作单位任原职,分管 后勤。
2018/1/28 18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的发展过程, 折射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过程,也反映着所谓现 代社会符号消费、意义 消费的现实。法兰克福 学派的观点看,网络游 戏的生产,也是一种文 化生产,也是国家意识 形态装置的一部分 。
2018/1/28
19
网络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游戏
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 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 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 造活动及其 成果。
5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 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 化范式变迁。 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从文化的特性出发 ,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 化方式转型。
10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 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包括 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 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
11
2018/1/28
12
二、网络文化现象 网络红人
“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 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网络红 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 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 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痞子蔡,芙蓉姐姐,天仙妹妹,郭美美,凤姐, 等
2018/1/28
27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2010年2月28日,一部被认为是广 西某市烟草局局长的日记在网上引 起极大轰动,被各大网站疯传。网 友看后评价,日记主人的中心工作 是喝酒,其次是玩女人,日记不异 是一部新的官场现形记。 网友“含仙子”2010年2月28日在 天涯社区发帖展示的“局长日记”, 包括从2007年9月24日至2008年1 月31日的日记,以及之后的5篇, 共计145篇,每篇一般几十字。网 友评价日记“非常简练,但真实 生动,文笔流畅,充分刻画人物 内心世界,尤其是细节描述得较 好”。
2018/1/28
34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35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要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2018/1/28
36
三、我国网络文化现状
(一)网络文化建设成绩 (二)网络文化中的问题
2018/1/28 13
犀利哥(Brother Sharp)
2010年2月24日,一 个很网贴突然在网络上 走红,帖内对犀利哥的 经典描述是“那忧郁的 眼神,唏嘘的胡碴子, 神乎其技的搭配,还有 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 的迷住了我”。“犀利 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 网络,同时其他媒体大 肆报道。其后引起了当 地政府层的关注。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 使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国家地缘 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念发生重大改变。
1 信息共享 2 雅俗兼容 3 草根文化 4 冲突与整合并存
2018/1/28
7
一、文化和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现象
三、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018/1/28
日记门
28
二、网络文化现象-网络热点事件
七旬老人在土地庙里供奉县长画像
2011年4月河南信阳市光 山县陂河镇居民匡元秀,, 跪求帮讨医疗费,引发网 友热议。记者从光山县委 宣传部了解到,光山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已 责成有关部门对这名七旬 老人家庭给予救助,并表 示将对案件依法处理。
2018/1/28 40
(二)当前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文化带给人们 “自由”和“民主”的同 时,带来更多的是无政府义的“放任”,不少 人缺乏道德自律,道德观念渐渐淡化。 网络文化给传统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带来了 尴尬和无奈。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与自由 性,固然有利于人们的个性发展,但也可能导 致道德意识的混乱,以为自己在网上可以为所 欲为而不用担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