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悟清拳法和赵堡太极拳

合集下载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2010-01-07 13:04:19)转载▼标签:文化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练赵堡承架太极拳时要中规中距,赵堡承架太极拳是功夫架,是要一定功夫才能练出来的是以拳架来得到内在要求的。

练习时要做到沉肩坠肘,虚领顶劲,收尾闾穴使命门穴突出使小腹复实胸中好似空洞状态,使身体中正,拳桩要自然不能做作,小骑马蹲裆势谷沟成圆形,起落适度,该起的地方两腿要自然松直,涌泉通顺。

使气血畅通无阻,行至梢节。

该落的地方要柔若无骨,伏地扎根。

这样在长期规范的状态下锻炼才能使气血循环与任督两脉。

练拳盘架时要精气神合为一体,从而得到道家的修为准则。

初练时一定要身桩下扎,使基础牢固。

练拳要像游龙戏水一样轻灵,还要混元一体,用裆胯的园转来带动内在的圆从而来领外在的动作,运劲园转运气自然,内外一致,从而得到内三合和外三合合而为一,动静虚实只在瞬间,每个动作起伏时要以涌泉接引大地的力往上走,使大地之力经丹田过督脉合理的分配给四梢。

每个动作完成时再顺任脉落于丹田惯于涌泉。

总的来说动作不停圆转不停。

在盘架子时尾闾一定中正,体现出中正平圆轻灵揉活,就是每个动做要起于中,落于中挂于中,步步不离其中。

正就是身体要自然正,脖要自然正下颚微收,顶劲虚领,以正制身。

平要做到阴阳平衡,平己平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后面的圆,圆是在中正平的状态下才能保持身体内外合一的立体园转。

轻就是动作要轻巧,灵是灵活不死板不笨拙。

柔就是把拳练的像水一样柔,无孔不入,无缝不钻。

活就是在前面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动作活灵活现,活泼自然,不但步法要活,身体要活。

也就是身体要自然灵活,神要聚顶。

拳要练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有一个平常心,这样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得到性命双修,水火交融,总之太极拳也是修身养性的身为本体,性为心性是灵气。

技击要求就是要通过长期的规范的盘练拳架,使身体灵活,还要有师父逐招的讲解,再加上自身的锻炼因素达到技击所要求的灵通变,来达到捻手变化;是太极拳要求的上八法和八要八在下五行分闪展腾挪走动,和腿法。

郑悟清-西北太极拳圣的由耒!

郑悟清-西北太极拳圣的由耒!

郑悟清-西北太极拳圣的由耒!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西北太极拳圣的由耒武当赵堡太极拳为中华武术之瑰宝,历代圣贤之结晶。

最早可追溯到道家思想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后至武当张三丰,三丰之后由山西的王宗岳传河南赵堡镇蒋发,自此太极拳落于赵堡镇己400多年。

1938年由10代宗师郑悟清传入西北并泛传于海内外。

追溯武当张三丰与赵堡镇蒋发太极拳600多之承传后人称之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与“郑悟清拳法”郑悟清(字凤臣1895-1984)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人士,郑悟清先生自而立之年因患不治之疾(童子痨、胃出血)医药无效,后从学于赵堡太极拳名师和庆喜。

先生立志钻研、刻苦修炼、持之以恒,终得太极之真谛。

并结识享盛誉于黄河两岸的堪舆家安伯一先生,郑悟清先生在理、数、象学方面受益于安先生。

郑悟清先生深究易理,博览群书,将儒、释、道、医、兵、书法、文史等诸子白家学说融于太极拳。

运用经络学说,人体力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心得,进一步升华太极拳养生延年之功效,使自己三十岁的不愈之体,至九十岁无疾而终,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并将养生健身之法传给众人,使更多人受益。

在中国西北被称为“太极拳专家”、“太极拳圣”。

其拳法风格独特:顺应自然、轻灵松活、以气正形、忌用滞力、尤忌用意、小而舒展、大而紧凑、周身相随、整体协调、无处不生、无处不用、打人不露形、并具小、巧、近、灵、快等特色,自成一家, 后人又称之为“郑悟清拳法”。

西北太极拳圣的由耒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8)任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国术教官,将赵堡太极拳传入西北已80余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先生就职西安市体委委员期间为弘扬传统国术,特开设“西安兴庆宫沉香亭赵堡太极拳教场”,亲授太极拳法。

目前先生所传授之“赵堡太极拳”已被列入陕西、天津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悟清太极拳”被列为香港国际比赛项目;先生仙逝后“郑悟清墓”被列为河南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发。

赵堡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

欢迎阅读!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师者集众以宣令,安身崇德以致用,尽天下之变化,称德之盛世,反之失其德,德者得也,失者死也。

师者传艺以宣令,使学者知法度立模范而已。

未能予测后来之势,其变其兼变其年岁若何,先贤诲人,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非有得之深者不能长久,至於奇巧绝妙处,并非言语文字能说明,以法为纲,因势变而变,不拘常格,神明於法外,究理於法中,学者当心领神会,先识其所以,然后知其变,宜轻宜重自有准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师传:拳术种类繁多,有以奇险为贵,有以平易为贵,太极拳最平易富有强身健体养生之功,能以简为贵,南桔北枳,因地气而异,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天时,智者用简,愚则繁思,工以久练,熟能生巧,少则得,多则惑,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所谓知一易,得一易,常守不失则难,太极本无极,故名太虚,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罡,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易注来知德。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

而天地万物,无不包括其中矣。

太极者阴阳之化生,阴阳者以形顺气,即正形中流行之气,太极者即太极理气中主宰之理,太虚本然之妙,动静所乘之机。

本然主宰是动静妙理,所乘之机,是动静之机,天命机气流转,内经之义,其文简其意博大,其理奥妙,其趣深远,上穷鸿蒙,下窥黄泉,探索绩隐,通像外之意,蕴系表之言,易之原,教之宗,变化之门,自有天地人物以来,致泰之难,保泰之不易。

否者泰之反,当尽人事以回天心,乾坤易之门,泰否易之精华,上古之人,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谒其精以耗散其真,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常,食饮无节,故半百而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武当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传弟子刘古泉道人,刘古泉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蒋发又传邢喜槐,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武当赵堡太极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

武当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规矩和准绳。

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武当赵堡太极拳为600多年传承!称赵堡太极拳已有400多年传承!赵堡太极拳主要分支有:称赵堡传陈长兴太极拳己传300多年,称赵堡郑悟清太极拳已传100多年,称赵堡和式太极拳近30年。

赵堡太极拳400传承分别衍生出代理架、领落架、腾挪架、忽雷架、大、中、小各种拳架。

近年衍生出赵堡合太极拳等等,都尊武当张三丰为太极祖庭,尊赵堡镇蒋发为赵堡太极拳祖师!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始于明朝武当道家太极内家拳鼻祖张三丰门下徒弟,武当南岩宫的道长刘古泉修道云游天下至山西,得文人富商王林祯(王宗岳)资助传道,云游道士刘古泉收王林祯(王宗岳)为徒传张三丰太极拳,时称武当太极拳十三式,王林祯(王宗岳)学成总结张三丰太极拳并出书<<王宗岳太极拳论>>。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王林祯(王宗岳)收赵堡镇蒋发为徒,王林祯(王宗岳)无子有一独女,师父视蒋发为子、蒋发随王宗岳学太极拳七年后返回家乡赵堡镇,又先后在西安、开封卖豆腐谋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蒋发回赵堡镇,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将太极拳传授于赵堡镇邢喜怀,(此时陈家沟陈王廷才有5岁)邢喜怀之后赵堡镇太极拳代代有传人至今400多年!据传,赵堡太极拳于清初得大内垂慕。

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年),有胤祯者亲临赵堡微服访问太极拳技艺,适逢赵堡镇正在建设关帝庙,访者即赠写匾额一块,上书“乾坤正气”四个苍劲大字,落款“胤祯题”。

后雍正皇帝即位,赵堡人方知胤祯者即雍正皇帝。

雍正之爱武乃世人皆知,当时亲临赵堡,必慕高人而来访。

其访问拳艺情况虽无记载,但所题匾额一直悬于庙中。

惜后人未予珍惜而被毁,实可惜哉。

赵堡太极拳图赵堡镇位于河南省西北边缘之温县东,与山西省东南晋城邻近,处黄河下游之滨,文化历悠久。

有史记载,赵堡镇系列国丰时代赵国之边陲。

南有黄河汜水古渡,北有太行山脉,西邻孟州王屋山,东望华北平原,为古兵家所争之交通要塞。

郑悟清拳法要略

郑悟清拳法要略

郑悟清拳法要略郑悟清拳法要略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乃国家之瑰宝,赤县神州,天高地阔,藏龙卧虎,慧眼难辨。

在封建社会中,确立起来的国术,自古讲究,祖传秘宗,父子相继,师徒相授,内外有别。

而河南温县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代传人郑悟清先生,早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以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为扬我民族之神威,洗刷“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毅然破除单线秘传之师训,开始择徒授艺,从此,赵堡太极拳的奇技绝招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那时,郑公在西安司令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国术馆任教官,先后授艺四十余载,从者如流,佼佼者辈出。

郑老在赵堡太极拳秘传的基础上汇通三教之精华,吸取各家之特长,饮誉武坛,名震西北,形成了独特的融气功、中医、太极于一体的郑悟清拳法。

郑公拳法影响其外孙岳崇和先生,投师于赵堡第十一代传人郑钧门下为弟子,跟师学艺三十余载,经刻苦习练、默悟,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所间,又经外祖(悟清老公)精心指点,在拳理和技击上得到更进一步造诣,并为广泛传播,在武陟境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太极拳人材,从而将赵堡太极拳,特别是郑悟清拳法推向一个新的局面。

郑悟清拳法要略一、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功法要领(一)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

任他巨力来攻打,牵动四两八千斤。

纵放屈伸人莫知,推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拦横采也难敌。

引进落空合击出,沾粘连随有丢顶。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二)太极拳法自然理,动静阴阳刚柔济。

棚捋挤按寻规矩,周身圆活周身随。

石磙碾米巧妙劲,蓟花风吹轻灵机。

口授心传功久炼,着理融随妙神奇。

(三)元气清温浊气凉,神仙留下健身方。

必须开裆收下气,站立又要膝盖藏。

磙肩束肋钻脑颈,开胯下腰最为良。

气从口入不是入,气从口角入小肠。

气从鼻出不是出,鼻送五藏入膀胱。

更有练气真妙诀,缄口似闭张不张。

郑悟清拳法要略二、拳理求真太极拳,乃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实乃道家练功精髓。

传统的道家气功尊老子为师祖,奉其著作《老子》为金科玉律,更有《道德经》为方士丹家的必修书。

武当赵堡太极拳关键修炼方法“内功精要”,都是干货!

武当赵堡太极拳关键修炼方法“内功精要”,都是干货!

武当赵堡太极拳关键修炼方法“内功精要”,都是干货!我们要知道,一个裆是二个胯的组合,当我们在走架、推手时,两个胯的左旋右转,它的运作不完全相同,一个虚胯则另一个是实胯,一个是上提转则另一个是下落旋。

例如金刚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捣捶时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转,也是由裆胯的组合来完成。

所以两个胯并非是同一个方向运作的,整个裆胯的运作,以及配合技击的打法,千变万化,我们把它叫作变裆。

裆胯是太极拳的天机。

所谓“天机”者,玄机关窍之意,凡动作变化全凭于此。

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

所以学练赵堡太极拳主要练的是运裆。

“裆”是天机玄窍,没有裆的运作,就不存在赵堡太极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

裆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运作,很难用言语来表达。

以前老师用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来比喻太极拳裆胯的作用。

木偶戏是用手来表演的,离开了手,就不存在戏文了。

我想这样形象化的解释颇为得当,余练功几十年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

练赵堡太极拳如何“运裆”不可不知太极拳高手郑悟清老师,他之运裆极为精微,虽有若无,显于见微。

为什么说“虽有若无”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显于形,所以若有若无,使对方不知其深浅,未能知其变化,深藏不露,适于灵变。

否则的话,也容易给对方看出破绽,泄于活机,亦非高人之所为也。

裆即由两个胯组成,在一个中心两个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转,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这是一个太极图的摆轮,是太极拳运作源泉,是阴阳变化之枢纽,动静开合,虚实变幻之裆机。

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两脚有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手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或忽阴或阳、亦阳亦阴,这是阴阳消长重心虚实变换之关键。

“以裆代手”,“以身领手”是赵堡太极拳由裆胯带动手和全身动作,继之由裆胯来带动腹式呼吸,带动丹田运转,所谓“腹中有轮,旋转如规”。

使之“聚而鼓荡,状若璇玑,意活而运,气如轮转。

”由外达内,由内达外,裆胯成为沟通之桥梁。

郑悟清论拳 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论拳

郑悟清论拳 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论拳

郑悟清论拳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论拳太极拳名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1895——1984》先生,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

先生授拳四十余年,曾于黄埔军校七分校、西安警备司令部、陕西省政府、西安补给处司令部、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等处任国术教官。

先生以崇高的品德、神奇的武功和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功理功法享誉海内外。

郑悟清先生之太极拳特色主要为;一、修炼之道;顺应自然。

以形顺气,以气正形。

太极拳乃据天地人身之自然规律,历代先师提炼修炼之精华。

融儒、释、道修炼法为一体。

所以,应当处处顺应自然规律,符合人体生理,中医经络学说“拳式以使经络气血畅通。

初则以形顺气,之内气增强,以自身气感的通顺程度,在校正动作,使拳势更能顺气之运行。

二、太极拳之架式;小而舒展,大而紧凑。

拳术之派别众多,各有所长。

有以舒展大方而为优,有以小巧紧凑而见长。

郑悟清先生的太极拳架式要求“小而舒展,大而紧凑”,合易之理,大小谓之无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先生将原来所学之拳势式,根据自己的实践、体悟、诸子百家学说中之精华,充实于太极拳中,从范蠢的“鸿蒙推两端,分法知其中”,以乃苏东坡论书之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小字宽绰则尽善尽美矣”对先生的启迪所得。

三、习拳之法;忌用滞力,尤忌用意。

修练太极拳,要达到自然轻松,并非是意念控制下的轻松,用意则难达自然轻松,“老子”曰“心使气曰僵”,心藏神,神者意也。

《内经》云;“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无意之轻松,即先生所言“耍拳”,而致虚空清净,似婴儿玩耍。

四、技击应用;无处不用,无处不生。

先生之技击演示,并不使用招式,而是以其深厚之功力,不论对方触及先生肢体何处,即发人于丈外。

化中打,打中化,打人不漏形,并非仅按拳谚之引进落空合即出,而动作应用于毫厘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
道理愈简理愈明,动作极小功极精。

谨细自卑能高尚,慎微由虚而能盈。

若还舍近求远事,终必图大误前功。

收拿吞吐缩小绵,中正平园轻柔活。

舒紧缜密精气神,悟清虚灵得三乘。

往来逆顺练阴阳,功夫只在意中求。

郑梧卿,字风臣,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生于1895年,享年90岁。

郑梧卿由于身患肺痨之疾,经村医李俊秀医治并教以太极拳锻炼,后经妻子以太极拳亲身体会,劝其找村中能人学艺强身,郑梧卿拜在邻人和庆喜门下学习赵堡太极拳代理架。

代理架为赵堡太极拳内功架,内容包含广泛,要求以张三丰太极拳炼丹秘诀和历代传人心得修持。

郑梧卿初在西安授拳时,并非小架之功,而是以传统赵堡太极拳中平架传习,后经深入研习,明其精微,姿势越演越小,动作简而极精,为和在西安授拳的同村人郑伯英授拳有所区别,故而以小架教习学者。

赵堡太极拳小架并不是外行所说的高架和身体不好的人学习的架子,小架是由传统老架演化而至精微的内在拳架,是自己打给自己看的,自家修持法,不注重外在的表演形式,是赵堡太极拳演化到高级阶段的自然精微之功。

是赵堡太极拳秘传尺寸架的小写,赵堡太极拳以秘传刀尺丈量阴阳开合,度虚实剪裁。

张三丰曰:“是刀也,能开混沌,斯尺也,用挈蓬莱,故相随而不失,知造化之剪裁……。

分修矩兮合宜,剪水云兮快绝……。

度龙门之万仞,如虎剑之两条……。

刀兮,刀兮,妙之又妙。

尺兮,尺兮,要所必要!匪欧冶之能熔,匪公输之能造,与我偕行,任他嘲笑。

歌曰:“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无家却有家。

破衲补成云片片,袖中拢住大丹砂。

”赵堡太极拳尺寸架:道自虚无识有为,两仪相抱有正经。

心中有秤分斤两,手中有尺意度量。

开展紧凑慎密规,五行生克爻推算。

自然顺求颠倒寻,松给灵动生能动。

阴阳相对济济功,鸡蛋里面找骨头。

神明自能有先知,浑圆正气出全真。

郑梧卿对丹道易理研习极深,在三门峡时专门拜师学习易理,授学时要求学生抄写河南毫洲太清官养生密字碑文,以练养提高拳法。

郑梧卿行拳以身心描绘太极已达化境,悟出太极之真是内在拙质见清,得以纯阳之功,故而为提醒自己在修习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无碍才能拳道合一,得以轻清是正念,取名“悟清”。

学习太极拳一个阶段会出现一个阶段的双重,这个重修家称为自重,形重意重不能自然而然顺其自然。

其重病在心,炼心可解。

明心见性,不自以为是,自重自大,自持难得自然之功。

其重滞而僵,有碍知识运化发展,阴阳不合,太极难生,灵宝不通。

运化是发展,是方向,是先前期望大道之为。

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之功,起初并非姿势放小而是从开展到紧凑,缜密到一念神明之功,由窍巧窍、微妙微微妙,从渐悟、顿悟而达彻悟。

否则就是拳打十万八千遍才能进入围墙大门,难见室内生辉。

要得小架之功,悟清无质见轻清,轻而无重身园整,整而不散内团结,自在知识有神精。

太极拳应用不在接手,不在发放,在于中间进化过程的变化,是如何到对方身上的路线,这个中间过程叫人不知功夫,为拳道。

拳道的把握是至胜的关键,其微在于精,其势在于小,其速在于短,其念在于心。

念要清,中间过程严格管控,结果是中间过程的必须。

太极拳慢功修持每个动作中间过程有无数个起式和无数个定式,这个过程是运化通达到定式连续的间定,一静自有一静妙真,妙而相合,达完全之功。

坚定由间定来,中间定得以中神通。

以中、正、平、园、轻、灵、柔、活效之,一字一太极。

以中制不中,以正制不正,以平制不平,以园制不园,相生相克,秤如平准,一丝不苟,灵管神控,其妙在中,演算无穷,彼见我之形,我见彼之神,此神见之功为太极神功。

棚捋挤按不用寻,太极送来八字功。

太极为道,拳为德。

拳道之操贵在炼心,形随心动,劲由内发,以意领气,气动形真,神观太极气养精。

神灵出没而能体微,演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得以己用。

太极由无极而生,松柔之路,自在知识,阴阳合一,济济匹配而来。

无太极在形,有太极在心,无太极可见,有太极不可见,神气相合自知太极。

小架的功夫是:连边都沾不上的功夫,一触即发,沾衣就跌。

赵堡太极拳小架妙义:“推五行,演八卦,知识里边有三乘。

去拙质,见轻清,灵宝通了得太极”。

小架的修炼要求尺寸毫厘一丝不苟,动作极小,要求极严,运化在微,识别在明,以方便路经,身随力行,功而无过。

赵堡太极,水性至柔。

不可言传,唯以意求。

克形求象,难以同俦。

藏文偃武,龙之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