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设计大纲范本
D3-5-21-6-1-SS-JG-00临时施工竖井设计说明

临时施工竖井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xx地铁三号线xx站~xx广场站区间位于xx市xx区,区间起于xx路与xx交叉口东北角的xx站,区间隧道沿xx路快速路高架桥东侧向南走设,到达xxxx超市下穿xx路向西拐设,最后到达xx路以西、绕城公路以北角的xx广场站。
区间隧道于K29+900~K30+000范围下穿xx路夹xx涵和xxxx超市。
根据xx路夹xx涵和xxxx超市桩基础分布情况,桩基础已进入区间隧道范围内。
为确保区间隧道的顺利实施,需对侵入隧道内桩基础进行处理。
根据前期研究方案,xxxx 超市桩基础采取局部拆除xxxx超市后拔桩、再复建方案,xx路夹xx涵桩基础采取过街涵内箱涵托换、矿山法隧道内桩基截除方案。
为确保矿山法的实施,在xxxx超市东侧广场内设置一座临时施工竖井,通过施工竖井和横通道进行xx站~xx广场站区间正线矿山法隧道的施工。
施工竖井采用矩形单层格栅钢架网喷混凝土结构形式,内净空6.8×4.6m、深24.4m。
1.2设计范围本册图纸设计范围为临时施工竖井平剖面设计、支护参数、施工横通道接口预埋设计等内容。
施工横通道及临时施工竖井回填设计纳入后续设计图册中。
2.设计依据2.1依据的文件1)xx地铁下发的矿山法隧道设计工作通知单。
2)《xx地铁三号线工程xx站~xx广场站区间招标用图》(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9月)3)《xx路夹xx涵改造工程施工图》(xx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04年4月)4)《xx地铁三号线工程xx站~xx广场站区间桩基处理工程方案设计》(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年7月)5)《xx地铁三号线工程D3-XK04标(xx站)~xx广场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间稿》(江苏xx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年10月)6)《xx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规定》(试行)(2010.12)7)《xx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设计文件组成内容、深度与格式要求》(试行)(2010.12)8)《xx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主城段土建工法方案及三号线大-明区间夹xx涵桩基处理专家咨询会咨询意见》9)施工单位收集提供的xx路地下管线资料(电子版)10)总体院线路专业提供的线路施工图(2011年10月修改版电子文件)2.2遵照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J12-200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专家咨询意见及执行情况咨询意见:1)xx路过街涵处理建议在内部新建框架结构,下部桩基利用矿山法区间截断;2)xx桩基建议采用主动托换方式;3)尽量减少矿山法施工长度。
龙洞峪5#竖井开拓设计说明书

龙洞峪5#竖井开拓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参照院内选料厂西山215米平洞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决定对深部进行开拓探矿。
上部平洞两个,根据实测资料和地质编录结果,推断矿体可能下延,同时矿脉较好,品位较高,同时考虑到井位设计在院内,便于管理,故在选料场院内开拓竖井,命名为龙洞峪5#井。
二、技术参数及说明1、竖井断面设计为圆形井,直径3.5米,采用C20标号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0.3米。
井口中心坐标x=4454325.547,y=552769.95,z=198米提升方位17。
20'26"。
料槽出口方位107。
20'26"。
马头门方位为287。
20'26"开采11#矿体。
初步设定竖井一中段标高为99米,依次为59米、19米共计三个中段,阶段高度为40米,单侧马头门。
马头门断面为3.5x3.0米,长度5.0米,阶段运输平巷断面2.5x2.2米。
井底水窝10米,竖井总深189米(由于井台高差引起的深度变化暂未考虑)。
2、井架采用12米高井架,井架下叉为6.0米见方。
由专业井架制造商制作。
3、井台高度设计至少高出地平面1.5米。
绞车房地面标高高于地面0.5米。
在基岩层之上至井台高度段,支护厚度暂时考虑500mm,进入基岩之后,支护厚度为300mm。
4、井台设计时考虑到生产期间井架的更换,提前跟井架制作商联系,18米井架下叉为4.5米,直立井架。
将现有6.0米下叉预埋铁加长,一次性井台,8.0米见方,井台采用配筋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不低于200mm。
见图。
5、提升绞车采用1.2米滚筒绞车,单箕斗提升,初步预计年生产能力为7万吨。
井下一中段89米标高石门巷距离最近矿体160米,离东部矿体307米。
井下采用溜井集中提升,多中段开采。
根据井下实际见矿情况,生产期间可将现有1.2米单筒绞车更换为1.6米单滚筒绞车,进一步加大提升能力。
6、结合当地井下生产习惯,阶段运输可采用三轮车运输,2.0装载机出矿或人工出矿。
7、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提升卸载系统的特殊性。
竖井施工方案模板

竖井施工方案竖井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竖井及联络通道结构施工图;图号02213-S-JG-06二、工程概况武汉地铁2号线小龟山站~洪山广场站区间,设计范围为K17+489.95~K18+479.95。
区间西北接小龟山站,东南经姚家岭,沿体育馆路,向东南至洪山广场。
隧道覆土16~22m。
其线路两侧50m范围内分布有较多的多层建筑物,并穿行于体育馆路下方。
本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需设置施工竖井和联络横通道进行区间开挖,并将区间泵房设置于联络通道内。
施工竖井及联络通道位于体育馆北口。
施工竖井中心位于K18+081.9998右线中心线左偏30m处,施工竖井采用明挖法施工,横通道与体育馆路垂直相交,采用矿山法施工。
施工竖井长度为7.7m,宽度为5.7m,竖井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28.81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竖井的位置及围蔽情况见附图一:附图一三、地质及水文情况依据中冶集团武汉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7月提供的《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小龟山(不含)~洪山广场(不含)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细勘察阶段),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 场地环境概况拟建场地属于长江三级阶地~剥蚀残山地貌。
依孔口标高计,其地面标高变化在33.19~34.25m,西高东低,地形有起伏,北面是要拆迁的姚家岭低层建筑,东侧为亢龙太子酒店。
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各层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地层代号1-1):主要由砖块、碎石混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20%~40%,粒径5~20mm不等,呈湿的、稍密状态。
厚度为0.9m左右。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粉质粘土(地层代号7-2):褐黄色,含黑色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条纹,呈饱和、硬塑状态。
金矿2号竖井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年月日我们将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编制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控制项目的工期。
以现场动态管理为基础采用可行的施工技术;以ISO9001:2000 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用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安全隐患预测分析和控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优质高效、安全快速、文明施工、确保工期、质量”。
一、努力满足设计要求,以优质工程为目标,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实施有效控制,以ISO9001:2000 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二、井筒采用人工打眼,光面控制爆破;按工序划分专业班组,实现工种工序专业化,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达到优质、快速的目的。
三、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计量站集中布置,实现快速支护目的,保证井壁、巷道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四、与井筒相关的马头门连接处、硐室与联道连接处、交叉点,采用同时掘进、同时永久支护的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按下列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本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本工程进行施工。
(一)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二)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1、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YBJ218-89(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4-92(5)《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YBJ218-89(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8)《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2.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及规定(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 《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10054-88(7) 《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施工安装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
施工竖井及施工支洞设计方案(第二版)

施工竖井及施工支洞设计调整方案一、工程概述小湾水电站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固处理工程主要包括: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及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
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主要包括:1220m、1200m、1180m、1160 m高程四层洞室开挖加固及相应工程部位勘探平洞回填及排水洞加强衬砌。
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主要包括:1215m、1190m、1170m、1150m、1130m、1110m、1090m、1070m、1050m、1030m十层洞室开挖加固及相应工程部位勘探平洞回填及排水洞加强衬砌。
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固处理工程项目及工作内容包括:(1)左岸坝肩1245m~116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包括:置换洞(井)开挖、支护,置换洞(井)、排水洞、勘探平洞混凝土衬砌、混凝土回填,固结灌浆、回填灌浆等)。
(2)右岸坝肩1245m~1010m高程洞塞开挖加固工程(包括:置换洞(井)开挖、支护,置换洞(井)、排水洞、勘探平洞混凝土衬砌、混凝土回填,固结灌浆、回填灌浆等)。
(3)监测工程二、施工支洞(井)布置小湾水电站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洞、井群具有洞室众多,布置紧凑,立体交错,工期紧等特点。
因此,布置合理、通畅的施工通道对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洞、井群的施工尤其重要。
为保证本合同地下洞室群优质、高效、按期完工,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进度要求,并结合我局多年地下洞室施工经验及针对本合同施工项目拟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经仔细研究招标文件资料和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施工支洞的设计及施工。
2.1施工支洞(井)设计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特点及地下工程施工经验确定以下施工支洞的设计原则:(1)施工支洞的设置及断面尺寸满足出渣及材料、设备运输要求;(2)在满足永久洞室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永久洞室的布置,尽量利用永久洞室作交通洞,以减少临建工程量;(3)施工支洞布置满足各层抗力岩体洞塞施工的相对独立性,为立面上间隔洞塞平行施工作业创造条件,确保各层洞塞施工按照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4)施工支洞布置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合理规避施工干扰,以保证工程施工均衡、有序进行。
竖井施工组织设计

竖井施⼯组织设计施⼯组织设计⽬录第⼀章概况⼀、⼯程概况⼆、井筒设计概况三、地质及⽔⽂地质情况第⼆章施⼯准备⼀、技术准备⼆、施⼯队伍准备三、施⼯现场准备四、设备材料准备五、临时设施施⼯第三章施⼯⽅案⼀、井筒施⼯⽅案⼆、绕道施⼯⽅案第四章施⼯⼯艺⼀、挂吊盘前井筒施⼯⼆、井筒施⼯三、防治⽔及临时排⽔⽅案四、并筒遇断层破碎带施⼯第五章施⼯辅助系统⼀、提升系统⼆、井筒悬吊设施三、井⼝及地⾯辅助设施第六章施⼯组织与管理⼀、施⼯组织管理机构⼆、施⼯管理第七章施⼯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期安排⼆、⼯期保证措施第⼋章施⼯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和安全保证⼀、安全管理措施,⼆、施⼯技术安全措施三、灾害预防第九章⼯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质量保证体系第⼗章⽂明施⼯及环境保证措施第⼀章概况⼀、⼯程概况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肃省的河西地区东端,属改建铁路兰新线兰武段建⼆线控制性⼯程,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总长20.05km,设计为两座单线铁路隧道,钻爆法施⼯,通过四个正洞⼝和⼗四个辅助坑道完成。
为加快施⼯速度,在5#斜井中部增设5#通风竖井⼀个。
5号斜井⼝位于上⾬岭沟,7号斜井⼝位于⽯头沟,沟⾕纵横发育,地形⾃然坡坡度较⼤,海拔⾼程2800⼀3000m,相对⾼差⼤,地表植被较少。
⼆、竖井筒设计概况井筒设计全深237m,净直径由5.0m,采⽤素砼⽀护,⽀扩厚度200mm,砼标号C30。
井筒技术特征表地质岩体根据现有资料描述为三叠系上统的砂岩夹页岩,坚井穿过的主要地层,以砂岩为主,间夹少量的页岩及薄煤,其咋砂岩约占70%以上。
砂岩:黄绿⾊,主要矿物为长⽯,⽯英,中细粒,溥层状-甲厚层状,右怦艾地顾恻造影峒枚严惩下⾥伥反育-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呈层状;硬岩为主,少量软质岩,Ⅲ级Ⅳ围岩为主,砂岩夹页岩60=800Kpa,倾⾓约为70°,厚层砂岩60=1000Kpa,岩性均匀。
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设计大纲范本

FJD34050 FCD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7年11月工程水电站竖井式进水口技术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设计基本资料 (4)4. 进水口布置与优化 (11)5. 进水口水力计算 (15)6.进水口结构设计 (15)7.细部结构构造设计 (19)8.原型观测、运行要求 (21)9.专题研究 (21)10.工程量计算 (21)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1)1 引言1.1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省市(县),距市(县) km的河上。
本枢纽是以为主,兼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电站采用条有压引水隧洞作为发电引水建筑物。
引水隧洞单条长分别为、、m,直径m,引用流量m3/s。
电站装机台MW的式机组,总装机容量MW。
1.2 设计任务简述本大纲为该工程竖井式进水口技术设计大纲,包含从拦污栅开始到竖井式进水口末端与发电(或引水)隧洞连接处止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含设计参数选择、进水口总体布置、水力学计算、竖井式进水口前隧洞工程一次及二次支护设计、细部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量计算、施工期监测及运行期观测设计,以及其他辅助设施设计。
1.3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工程技术专题(试验)报告;(4) 工程上阶段设计有关文件和会议纪要;(5) 工程初步设计有关文件。
2.2 主要设计规范(1) 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和补充规定;(2) 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3) SD 303-88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试行)(4) SD 134-8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试行);(5) 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6) SDJ 20-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7) SDJ 57-85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8) SDJ 212-83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9) SL 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0) SDJ 20-8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11) (88)水规设字第8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试行);(12) 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13) SL 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4) GBJ 50204-92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5) GBJ 86-8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6) GBJ 7-89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7) GBJ 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其局部修改条文;(18) GBJ 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19) GBJ 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 SDJ 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及补充规定(试行);(21) SD 144-85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试行);(22) SL 74-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或DL/T 5039-95)(23) SD 133-84 水闸设计规范(试行)。
排水竖井施工设计方案

排水竖井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排水竖井工程旨在解决具体区域的排水问题,提高排水效率,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该竖井设计深度为具体深度,直径为具体直径,预计将承担具体排水量的排水任务。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技术交底。
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情况。
2、材料准备准备好竖井施工所需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等材料,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提前预定所需的特殊材料和构配件。
3、机械设备准备配备足够数量的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准备好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4、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的障碍物和杂物,平整场地。
设置施工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5、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三、施工工艺流程1、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竖井的中心位置和井口标高。
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校核。
2、井口开挖及支护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挖掘机开挖井口,并及时进行支护。
井口支护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或其他可靠的支护方式。
3、竖井掘进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的方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逐层掘进竖井。
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井壁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及时进行支护。
4、井壁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井壁支护方式,如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支护施工要紧跟掘进进度,确保施工安全。
5、井底处理当掘进到设计井底标高后,对井底进行清理和平整。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底加固和防水处理。
6、排水设施安装在竖井内安装排水管道、水泵等排水设施。
确保排水设施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效果。
7、井口封闭排水竖井施工完成后,对井口进行封闭,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其他封闭方式。
四、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井口建筑物对井壁产生的侧压力A4
9
提示:井口建筑物对竖井井壁产生的侧压力按下表中介绍的公式计算。 井口建筑物对井壁产生的侧压力计算公式 基础型式 计 算 公 式 基础底下h深度处井壁所受侧压力 带 形 基 础 符 号 解 释 P——井口建筑物基础上部结构总重 (包括基础自重) ; An——土层侧压力系数; 2 An=tg (45°-φ/2) L——基础中心到井筒外缘距离; A——带形、环形基础宽; B——带形基础长; h——从基础底部至计算断面深度; R——井筒外半径。
表9
序号 1 2 受 力 特 征
抗裂安全系数
建筑物级别
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大偏心受拉构件
(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允许最大裂缝宽度 (4)钢筋混凝土衬砌最小配筋率,见表 10。
表 10
序号
mm。
钢筋混凝土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标号
钢筋受力情况 ≤200 250~400 500~600
4.5 荷载及荷载组合 4.5.1 设计荷载 (1)侧向山岩压力A1 侧向山岩压力(地压)的计算见附录 A 。
提示:侧向山岩压力(地压)计算可参考: (1) 《建井工程手册》第三卷第十一篇第二章; (2) 《地下工程》1979 年第 5 期及 1982 年第 12 期中有关文章。
(2)冻胀力A2
7
4.2 竖井衬砌型式和衬砌材料 4.2.1 衬砌材料
提示:竖井衬砌材料主要有: (1)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 (3)预制混凝土砖; (4)浆砌石等。 本工程主要考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
4.2.2
衬砌型式
提示: (1)混凝土衬砌; (2)钢筋混凝土衬砌; (3)喷锚支护; (4)组合衬砌; (5)不衬砌。
竖井结构设计 ................................................ 7 喷锚支护设计................................................ 15 竖井内部交通、排水防潮等设计................................ 18 基础处理.................................................... 18 技术专题研究................................................ 18 工程量计算.................................................. 18
(8)地震力A8
提示: (1)参考杨述仁等编写的《地下水电站厂房设计》 ; (2)参考《水工设计手册》第七篇第三十二章第三节; (3)地震对浅埋部位竖井破坏较严重,对埋深大于 60m的竖井段破坏较小; (4)地震作用的计算主要考虑衬砌自重惯性力和山岩压力增减值; (5)对于竖井出口地面建筑的抗震计算参见SDJ10-78。
提示: (1)圆筒与底板刚接; (2)圆筒与底板铰接,铰接不易施工,工程中应用很少; (3)圆筒与底板用伸缩缝脱开。
4.4.2
筒壁按平面圆筒计算(不考虑底板与筒壁的整体作用)
8
(1)竖井衬砌内力计算常取水平截条,忽略衬砌自重和山岩压力; (2)当计算荷载确定后,衬砌内力计算与平洞计算方法无异。
提示:考虑筒壁与底板整体作用: (1)底板与筒壁刚接; (2)在各高程上直井衬砌外半径一致,在每一段圆筒中断面不变; (3)直井、底板皆属薄壳结构,可用薄壳理论计算; (4)衬砌与围岩密接,直井衬砌与基岩摩擦力可以维持衬砌自重,故认为筒底垂直变 位为零; (5) 底板受到井壁传来的对称径向力所引起的变形与井壁挠曲变形相比很小, 可忽略, 即底板无水平变位;
表5
混凝土标号 轴心抗压
混凝土设计强度指标
弯曲抗压 抗拉
单位:MPa
抗裂
3.9.2 钢筋 (1)钢筋弹性模量,见表 6。
表6
钢筋种类
钢筋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
单位:MPa
钢筋泊桑比: 。 (2)钢筋的设计强度,见表 7。
6
表7
钢 筋 种 类
钢筋设计强度
设 受拉钢筋 计 强 度
单位:MPa
受压钢筋
承载能力 内摩擦角 MPa (°)
5
注:1.按竖井自上而下穿过地层的顺序逐层填写; 2.各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3.8
竖井设计参数 (1)井筒中心座标:x y (2)竖井井口标高: (3)竖井井底标高: (4)竖井深度: m; m/s; m/s。 m; m; m; m;
(5)竖井内允许最大风速:
℃; ℃。 m/s; km。 m。 m; m/s; m /s; 。
3
(1)地形图(1/200~1/500) ; (2)地质剖面图及柱状图; (3)围岩物理力学特性指标见表 3。
表3
岩层 第一层 第二层 … 岩性 岩、土 厚度, m 容重 kN/m3
围岩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凝聚力 坚固 MPa 系数 抗压 强度 MPa 抗拉 强度 MPa 弹性 抗力 2 kN/m 弹性 模量 MPa 泊桑比 围岩 分类
本工程 4.3 4.3.1
竖井采用
衬砌。
竖井断面形式及尺寸选定 断面形式选择 竖井断面形式应根据用途、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支护及衬砌材料等因素选择。
提示: (1)圆形断面:井壁受力均匀,节省材料,通风阻力小,通风费用省,断面利用率较 低,适用于山岩压力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层; (2)矩形断面:对设备布置有利,衬砌受力条件较差,一般适用于山岩压力较小地段; (3)椭圆形:目前椭圆形断面采用较少。
10. 应提供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成果............................................ 18 附录 A 竖井侧向山岩压力 ......................................... 19 附录 B 井颈基底承压力计算特征数表 ............................... 21 附录 C 竖井壁座计算公式 ......................................... 23 附录 D 竖井与隧洞联接形式 ....................................... 25
(5)弹性抗力A5
提示: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弹性抗力,仅在底板计算时视具体情况考虑弹性抗力。
(6)灌浆压力A6
提示:灌浆压力为施工完建时期荷载,灌浆压力分布规律可参考有关资料。
(7)外水压力A7
提示: 外水压力值要考虑地质条件、 排水情况而定, 并且计算外水压力时,要考虑外水折减系数β, β值参见规范。
2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工程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工程技术设计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 335-89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试行) ; (2)SDJ 20-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 (3)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 (4)SD 134-8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5)GBJ 86-8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6)SDJ 212-83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7)SL 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8)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3
1
1.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 站总装机容量 宽 1.2 m,长 ,是以 MW,年发电量 m。 年
引言
为主,兼有
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电 厂房,厂房高 m,
kW·h。电站为 月审查通过。
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 水电站竖井分类
提示:按竖井内有无水情况可分为干井和湿井两大类; (1)干井: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井、电缆井、通风竖井、施工竖井等; (2)湿井:主要包括压力水道竖井、调压井、竖井式溢洪道、闸门井等; 本大纲仅适用于干井设计,不涉及湿井设计。
(6)竖井内交通允许最大运行速度: 3.9 材料特性及安全系数 3.9.1 混凝土 (1)混凝土标号: (2)混凝土容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 kN/m ;
3 3
kN/m 。
(3)混凝土弹性模量,见表 4。
表4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MPa
混凝土泊桑比: 。 (4)混凝土设计强度,见表 5。
1 2 3
轴心受压构件全部受压钢筋 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构件受压钢筋 受弯构件、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拉钢筋
4
4.1 布置原则
竖井结构设计
提示: (1)竖井尽量布置在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稳定、岩石坚硬的地方,竖井进口山体 稳定,无滑坡体; (2)竖井尽量避免穿过流沙、含水层、断层破碎带,对地下水应予以重视; (3)竖井进口不应设在可能被洪水淹没处,要注意防洪问题; (4)竖井布置要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对外交通、竖井通风等具体情况; (5)为增加井壁与岩层的结合力,使衬砌自重传给岩层,可在竖井衬砌上设置壁座。
2
目
1. 2. 3. 4 5. 6. 7. 8. 9. 引 言
次
..................................................... 4 ......................................... 4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基本资料
................................................... 4
本工程 4.3.2
竖井采用
断面。
断面尺寸确定
提示: (1)根据施工需要、运行要求、结合交通运输设备、管线路布置和安全间隙等需要的 面积确定; (2)通过竖井的最大风速不超过规范要求; (3)根据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方法初步确定断面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