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8大主题预测

2018年高考作文8大主题预测(附拟写标题的技巧)

八大主题,备考2018作文

高考作文如何拟写好的标题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仍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接近高考的作文强训,一方面要提供观点和素材,要关注热点关注时评,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新闻周刊”、“光明网”等报刊杂志上搜集体现时代特点,立德树人,奋斗拼搏,自信自强,家国情怀等内容的文章发给学生阅读体会,力求学生作文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另一方面,作文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标题的拟写也是至关重要一环。

标题作为“文眼”,它是文章之主题、立意、内容、话题之“眼”,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就如人的外表一般,往往第一眼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如何拟一个或优雅或有趣或诗意的标题则需要我们好好费一番功夫思考。本篇文章着重分析如何拟写标题体现任务,展示风采,获得高分。

01

回目式标题

1、正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立意主题之中。

如《荣枯随缘,遇合尽兴》类乎“时评”,直抒己见,从人生的“荣枯、遇合”方面生成标题,品析时下争名逐利现象,追索智慧的根源,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发人深思。

如《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春风拂柳花自开,寒气袭人雪自埋》、《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等都属于正对式标题。

2、反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在生成反对式标题时,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下两句要形成反差、对比,形成一种张力。

例如:《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仰观”“俯察”形成对比,“宇宙”“万物”形成重复,将所要表达的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化用禅宗的语句“不因一朝风月而昧却万古长空”,用“舍”和“得”、“一朝”与“万古”来反衬,上下联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张力。

如《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小常识,大学问》、《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等标题,都是反对式标题,上下两句极具张力,具有一种反衬之美。

3、串对式标题

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

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串对式标题的上下两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有“远”有“近”,以感受自然的方式形成张力,概括文章的立意、主题,是对立意“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科技感受自然各有利弊,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的浓缩。

《存老实之心,开成功之门》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存老实之心,方可开启成功之门”的观点,上下两句形成条件关系,强调了老实对成功之门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串对式标题对仗不那么严格,因此在学生标题中运用得比较多。如以下标题都属此类:《以我之力,追我所愿》、《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门后花开,一路前行》等。

02

类回目式标题

由于类似具有回目性质的标题,然而上下句又不那么工整对仗,却具有重复或对比的意味,可以称之为“类回目式标题”。

1、重复式类回目式标题

此类标题或字形重复,或字义重复,或情调重复,或字音重复,从而具有美感,音节优美,韵律悠长。

《一念海角,一念天涯》标题通过“一念”的重复,形成一种音韵美,铿锵有力。《我是谁的风景,谁是我的过客》通过“我是谁的”与“谁是我的”回环往复,具有回环之美。

《一分爱万分爱》、《超越困难,超越人生》、《我的路,我的门》、《我们的信念,我们的选择》等标题也可如是观。再如《精神不死,希望不灭》、《行于坚守,成于创新》、《心之远,人之高》等都是主题立意的一种情调重复渲染,生成标题。

2、对比式类回目式标题

此类标题上下两句字数有可能不同,不对仗,但形成一种反差对比,也具有审美张力。

《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通过诗意的标题,点明春树坚持在偏僻山村办学的人生感悟,通过转折反差让人眼前一亮,极具感染力。

《小山,大山》题目一“大”一“小”,形成张力,讲述了一个种树的故事,语言淳朴,读之仿佛喝下一杯微微苦涩的青茶,明目清心。再如《不一样的震,一样的爱》、《花应

近观,残荷偏宜远》、《别样的路,同样的精彩》等都是反差式类回目式标题。

03

拟标题方式

1、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因果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具体包含四种思维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以及措施分析。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会给人一种立意“深刻、深远、高远”的感觉。

通过对高考优秀作文标题分析发现,通过因果思维生成标题,有时是一种分析,有时是几种分析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生成路径:

①措施分析生成标题

运用因果思维中措施分析与综合来生成标题,即对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法、手段,也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拟定。标题是文章的缩影,展示的是文章最精华的部分。一般是

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一种不同措施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如《严以待人处事,严于律己修身》从待人处事和律己修身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仗工整。《默默无闻,蓄势待发》扣住材料实质,言简意赅地指出做人要做的两个方面,先要“默默无闻”,有机会则需“蓄势待发”,从而生成标题,具有新意。

另外,以下标题都是通过措施分析生成的:《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以我之力,追我所愿》、《遵规守范,呵护生命》、《品味生活美,争做风采人》等。

②功能分析生成标题

即通过事件产生的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来生成标题,即“会怎样”。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关联文章的立意、主题,形成一种功能上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尽赏”“尽得”形成一种语音的重复,是对作文立意——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的概括,语言简洁,具有诗意。这类标题相对较少,如《各领风骚,人生精彩》。

③“措施+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采用前面一句是措施,后面一句是功能的方式生成标题,即“方法+影响或结果”。

比如四川一考生以《褪浮华,显本真》为题,对立意“褪去那看似聪明的浮华,好显出老实的本真”加以浓缩,通过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深入思考,立意精准而又有深度。

以下这些优秀作文标题都是通过“措施+功能”的路径而生

成的:《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坚定立场,追求本真》、《伸出双手,拥抱世界》、《善存指尖,青灯不灭》、《心存善念,阳光灿烂》、《文显其品,方动人心》、《在思考中成长,在执着中成功》。

④“原因+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前一句是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的不断思考、追问、考察,后一句是对话体产生的功能、结果、后果、影响的概括、提炼,即“原因+结果”。一般可以用省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句来表述。此类标题具有“深刻、深远”的特点。

《眼前的平凡,生命的灿烂》对立意“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进行浓缩,生成标题极具美感。再如《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把握弯道,超越自我》等。

2、通过相似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运用相似思维生成,即通过联想,从材料或文章内容中提取关键词,发现材料或文章内容的相似点,从而生成标题。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将文章内容以比喻等形式提炼出来,象征文章立意,从而生成“高妙”的标题。

《喷泉精神,泉水人生》,标题将喷泉与人生紧密串联在一起,显示出考生较强的思辨能力,以喷泉精神、泉水人生来诠释人生奋斗与成功希冀,思考生命实质,从泉水与

人生中把握相似之处:人生智慧的呈现是类似泉水积聚的结果。

《老实是德,聪明是才》,根据材料,通过相似思维,精到地阐述了老实和聪明的关系,认为“聪明好比是才,老实则好比是德”,从而浓缩生成标题,立意不凡。再如《浙江根,精魂叶》、《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等。

3、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即对事物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浓缩文章内容。一般方法是,将文章立意运用构成思维分解成为两个方面的要素或元素进行概括,生成前后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立意的标题。

从通行的思维方式上进行双构训练,比如将空间的“东西”“上下”,时间的“今昔”“早晚”,人事状态的“吉凶”“祸福”“盛衰”“兴亡”等这些两极共构的词语分拆来用。正对式标题、反对式标题,均可以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

如《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宏”、“微”采用对比形成张力,科学之道、自然之美形成形式上的重复,将用

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两种方式感知自然的立意浓缩出来,体现辩证思维。

《柔也人生,刚也人生》立意厚重而有深度,通过构成思维将人生分为柔和与坚硬两种,认为“人生刚柔并济是最好的选择”。《小常识,大学问》、《方正做人,圆通处事》、《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水墨留白,方圆相融》、《一念海角,一念天涯》等均属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的例子。

2018高考作文预测:十篇时评范文

“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

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

有多久没对妈妈说心里话?有多久没吃过妈妈做的饭?

有多久没陪妈妈散步?有多久没牵过妈妈的手?春节长假里,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的

“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关注,成为今年春节最暖心的记忆。

小时候牵妈妈的手,只因这双手是遮风挡雨的坚定倚靠;长大后牵妈妈的手,则是为了表达寸草春晖的无尽感恩。时间在爸妈身上过得很慢,他们并不在意岁月易逝、容颜易老,对子女的满心牵挂仿若他们依然是不懂事的孩子。时间过得又很快,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爸妈鬓角白了,背变驼了,手上的老茧又厚了。年虽然过完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家庭给予我们的精神涵养:“妈妈的手”所牵动的,是远方游子对温暖家乡的深情凝望;“妈妈的手”所托举的,是亿万中国人骨肉团圆的精神原乡。

一杯茶放在桌上还没来得及喝,老父亲忍不住唠叨“茶凉了不能喝”;跨上车去走亲戚,老妈跟出门外连说了三遍“慢着点”;一饭桌的美味,恨不得让孩子全部吃完……“有妈在就是孩子”,回家过年,多少人被来自爸妈的温情关怀所包围。他们大多并不存在生计难题,但却缺少子女膝下承欢的欢愉,成了实实在在的“亲情无依式父母”。正是在春节团聚中,奔波的游子深切体会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焦灼情愫,体会到“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的精神倚赖,体会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的深刻含义。“多想让时光逝去得慢

一些,多想把时光分享给父母一些”,网络上暖心的话语,正代表着无数游子的心声。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领袖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一封“逆行”的春节家书,同样也感动了无数人。“守卫万家灯火,我能看到尽头是家”,本是亲情团聚的时刻,无数解放军战士却因为职责所系坚守在哨位之上,守护着万家灯火。央视春晚上,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奉献芳华、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打动了无数观众。离家或许是必然选择,但在五千年的中华血脉里,“小家”同“大家”从来都同源同根。正如母亲齐心对领袖所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报国济民、匡扶孤弱的担当,何尝不是一种人间至孝?

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始终是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温暖港湾;那双“妈妈的手”,永远是给我们力量的精神支撑。心中的亲情迎着春天动情绽放,所到之处必定满是沁人芬芳。

***

*******

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这些年在农村采访,既听过乡亲们对于村庄环境恶化的抱怨,也见过乡亲们在村庄环境改善后的欣喜,深知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对于提升乡亲们幸福感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

以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迅速普及,乡村的物质基础正在越变越好。同时,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不少公共服务也在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应该说,过去5年多时间的努力,已经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而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的“脏乱差”,不仅与农民兄弟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差距,也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很难想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故园,如何承载离乡游子的乡愁乡情;同样无法想象,如此模样的乡村,何以激发城市游客的休闲兴致。

领袖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而今蓝图已经绘就,但落实起来最忌一刀切。纵观我国乡村,从南到北,有山区也有平原,自然禀赋条件各异;从东到西,有发达也有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对差异巨大的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人居环境整治应从各自的地理、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科学确定整治目标和任务。特别是在做价值排序时,应把回应农民关切放在首位,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还要注意提供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方案。干净整洁有序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相应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标准,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切莫盲目攀比,更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去搞所谓“一步到位”的“高标准”建设。

立足乡村实际,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春种、秋收的农事生活遵循的是自然规律,熟人社会、亲情伦理的人文氛围涵养的是传统根脉。如果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时盲目追求西洋景观、城市风格,农民不可能舒适地生产生活。这样的乡村,即便一尘不染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到这里寻找精神慰藉的城里人也一样会迷失。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以十九大精神的春风,焕发新时代乡村万木生芽的新面貌,就一定可以用美丽乡村的春色,去开启美丽中国的四季。

春运,抵达终点更要抵达人心

2018年春运开启,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短期迁徙”又一次拉开了帷幕。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正所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客运工作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亿万乘客的巨大期待,也是每一名铁路职工恪尽职守的分内之事。

以往的春运,都有“一票难求”的说法。很多人还记得,多年前为了买一张车票,需要从售票窗口排出几公里的队伍,甚至有人扛着行李、席地而卧。即便线上售票后,也曾因验证码过于繁琐、服务器准备不足饱受诟病。今年,由于春节时间较晚,铁路各项工作将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令人欣喜的是,改变在一点一滴发生。网站和移动端购票系统不断升级,自助取票机大量投放,有效地疏解了购票高峰;人脸识别自助进站、电子提示排队系统、站台语音安全提示系统等项目的试水运行,也助力春运工作有序展开。

截至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轨道不断伸展,仿佛一条条河流在神州大地上奔流不息。记得吉图珲高铁刚开通,一位家住珲春的朝鲜族老大妈说:“我不出门,我就是专程来坐坐,一会我再坐回来。高铁就在家门口,做梦都不敢想咧!”随着兰新、西成等新线路的投入运营,一些闭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去远方追逐梦想

的机会,也有了更为便捷的回家之路。我们负重前行,只为春运旅客能够从容回家。

中国铁路跑得再快、再远,最终还要抵达人心。告别了A 点到B点的枯燥,中国铁路也正在重新定义旅途。徜徉在春运的“千帆竞发”中,车站和列车上的满格信号,让手机电脑不会被“束之高阁”;准时运行的“站站停小火车”,也在为城乡通勤的人们不停地来回奔波。从自主选座、外卖订餐,到清理乘车证、开展会员服务,曾经“高高在上”的“铁老大”,已经变成了身边贴心的旅程助手。

这样的温度,离不开铁路段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当代时传祥”蒋明轶,一名长期干着脏活累活的集便器专修工,“我愿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人”的誓言令人动容;“轮椅哥”马成良,一个推轮椅的普通客运员,“愿意做旅客的眼睛、手和腿”,一趟趟往返于候车大厅与站台之间;“时代楷模”刘晓云,一位百问不倒、百问不恼的值班站长,自学手语、急救知识,待旅客如亲人……不仅仅是春运,每一趟看似寻常的出行,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铁路人在保驾护航。

交通运输关系千家万户,铁路春运更关乎万家忧乐。铁路工作依然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运力依然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服务距离满意还有不小距离,春运体验尚待提高等等。新年在即,如果说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就是希望春运途中的每一位旅客都

能在我们的真挚服务中平安到家,我相信中国铁路也一定不会辜负乘客的期待,必将通往更便捷、更温馨的未来。而这,或许就是我心心念念的中国梦、铁路梦吧。

(作者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

人民情怀彰显不变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里,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沿着崎岖山路,在大凉山腹地一一走访贫困户,“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勉励“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春,动情地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春节来临之际,领袖冒着严寒,到四川多地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亲切的问候、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让人们深切感受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连续第六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当中。回望过去几年,从在陕北梁家河用自己的钱为乡亲购买年货,感慨“把心留在了这里”;到第三次上井冈山,与老乡一起打糍粑,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再到“暖气热不热”“粮食够不够

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的温暖关怀中,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岁月沉淀着启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们的所思所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山西赵家洼村的一位村民曾深情回忆,领袖“一边翻看我家的扶贫手册,一边问我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都种些啥,问得特别细”。有媒体曾用“走得远、看得全、问得细、想得深”四个短语概括领袖的考察特点,这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启示:心中有民,脚下就得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得有担当。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问问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才会愿意把干部当家里人。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领袖的铿锵宣示温暖人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也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过去五年,无论是一分钟脱贫20多人、一天增加4万多家市场主体,还是新增相当于英国人口的就业数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一直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有人注意到,领袖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更有200多处强调“人民”。可以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