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校园文化活动-观测点综述--张星
本科合格评估39个观测点诠释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观测点诠释说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的通知》(教督局函〔2018〕1号)文件要求,制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观测点诠释。
1.支撑材料、数据采集时限为近三年,其中: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统计,即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教学等其他信息按学年统计,即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按时点统计,即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和2018年8月31日统计。
2.“支撑材料”所列材料目录只是一个指导性目录,各责任单位可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列出更详尽的目录,尽可能使收集的材料能充分反映我校办学水平。
各责任单位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支撑材料尽量具体化。
3.“支撑材料”所列材料目录,有的要求有文件、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有的要求要有原件(如:试卷、听课记录、会议记录等)。
不管什么材料,责任单位务必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坚持实事的前提下,加强“补、改、建”的工作力度。
4.所有材料,都必须有“据”可依,特别要注意原始“依据”材料的收集。
各责任单位应对所收集的材料及数据负责。
5.各责任单位应安排一名专职材料员或联络员,实行专人负责制。
各责任单位一把手、材料员对材料的名称、来源、原始依据及存放位置都必须心中有数,且要“说得出,理得清,道得明”。
6.各责任单位收集的材料,应按档案规整理并交给观测点综述材料负责单位,支撑材料档案整理规另行通知。
7.观测点综述材料负责单位整理、归档该观测点所有材料并撰写成文,填写《武昌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表》,然后交给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建办公室(行政楼110)。
感恩之花常开不败——浅谈感恩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滴做法

感恩之花常开不败——浅谈感恩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滴做法发表时间:2013-05-27T08:22:09.920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玮燕[导读]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王玮燕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265403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而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感恩教育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感恩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
学生中独生子女在逐年增多,这些孩子说东,家长们不敢往西。
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都是只索取而不知回报,似乎家长们生来就是为他们服务的,俨然是一个个的“小皇帝”、“小公主”,得罪不得。
我们根据现在的这些现状,把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校园的精神文化“狠抓”,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感恩父母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给予我们。
如果,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他又怎么懂得感谢他人的恩泽呢?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父母的尊敬、热爱、关心和赡养。
因此我们开展感恩教育,从孝敬父母着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她)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
为了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我们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我们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故事会,观看感恩教育的录象影片,如:《贪之悔》、《让世界充满爱》……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公益广告,写感恩征文、办感恩的手抄报、画一些感恩的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农村学校孩子的家长,每天在忙完了田地的农活,还要忙家务事,一天的劳作让家长十分疲倦。
我们结合农村实际,为了让孩子从身心上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我校组织学生每天做半小时家务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自觉参与家务劳动,如帮父母端水、捶背、洗脚、收拾餐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农耕和农收期间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由家长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
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学生行为方式。
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对某中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校园文化的特点1. 多元化现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例如音乐、舞蹈、戏剧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2. 学术氛围浓厚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术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竞赛和科研项目。
学术氛围的浓厚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提高了整个学校的学术水平。
3. 友好互助校园文化中强调友好互助的价值观。
学校倡导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这种友好互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校园文化的问题1. 竞争压力过大尽管学校注重学术氛围的培养,但是过度的竞争压力也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大问题。
学生们为了追求好成绩和升学机会,常常陷入紧张的学习状态,缺乏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这种竞争压力过大的校园文化可能会导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
2. 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虽然学校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学校更多地关注学术比赛和科研项目,而对于音乐、艺术等非学术类活动的支持相对较少。
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缺乏自我表达和发展的机会。
3. 缺乏包容性校园文化中的包容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些学生因为不符合主流文化的标准而被边缘化,导致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孤立和排斥。
学校需要加强对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创造一个包容性的校园文化。
四、改进措施1. 平衡竞争与休闲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缓解学生的竞争压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娱乐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总结

校园文化总结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一种特定文化氛围,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共同形成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术氛围、社团活动、校园风景、校园精神和校园传统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学术氛围1.1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是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份。
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指导。
1.2 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也是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
学校应当提供先进的图书馆设施和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1.3 学术交流和学术比赛活动的举办是学术氛围的重要推动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预学术交流和学术比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社团活动2.1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预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兴趣爱好选择。
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学校社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3 社团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学生在参预社团活动过程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
三、校园风景3.1 学校的建造设计和绿化环境是校园风景的重要组成部份。
漂亮的校园风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3.2 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美化。
定期进行绿化和景观维护工作,使校园环境更加宜人。
3.3 校园风景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
学校可以通过雕塑、壁画等形式,展示校园文化和学校的特色。
四、校园精神4.1 学校应宏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能够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团结互助。
4.2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和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展示校园精神和学生的创造力。
五、校园传统5.1 学校的传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班级文化建设观察记录初中

班级文化建设观察记录初中
观察记录:班级文化建设初中
日期:[填写日期]
观察地点:[填写班级名称]
观察目的:观察班级文化建设的情况,包括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方面。
观察内容及记录:
1. 班级氛围:在观察期间,我注意到班级氛围较为融洽。
同学们之间相互尊重,友善互助。
他们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小活动,如聚餐、出游等,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和友谊。
2. 师生关系:观察中,我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指导,也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
学生们对老师的教诲表示感激,并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
3. 学习氛围:班级内部存在着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见解。
同时,班级内部还有学习小组互相学习、讨论和分享经验,促进了学习的深入。
4. 班级活动:观察期间,班级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和个性的机会,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结论:
通过观察,我认为该班级在文化建设方面表现良好。
班级氛围融洽,师生关系紧密,学习氛围积极向上。
班级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然而,仍需注意进一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工作,继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以进一步提升班级的文化建设水平。
学校文化知识点总结

学校文化知识点总结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和精神文化之基础, 是学校的思想文化, 是学校的文化精神。
它是学校长期积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管理者角色定位和行为准则的原则,是学校的精神动力和发展力量。
学校文化的要素学校文化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校园风貌学校的校园风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美化、布局设计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形象。
学校校园风貌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入读。
2. 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师生关系、学生管理等方面。
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 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精神动力。
学校精神包括学校的价值观、追求目标、文化传承等方面,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精神支柱。
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指学校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是学校文化的独特之处。
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可以反映学校的发展脉络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的宝贵财富。
2. 学校的荣誉和成就学校的荣誉和成就反映了学校的实力和影响力,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
学校的荣誉和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
3. 学校的精神风貌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从学校的校训、校歌、校训、校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学风建设等方面,都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学校的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学校的节庆活动、校园文化节、学生社团活动、校园艺术团等方面,是学校文化的生动表现。
学校文化的价值学校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文化传统,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 教育功能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和学校文化传统,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排查情况报告范文

校园文化排查情况报告范文一、引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我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我所发现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校园环境1.校园绿化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学校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校园内部的花坛、草坪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都保持得非常整洁美观,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2.校园卫生校园卫生情况良好,卫生工作人员定期清扫校园,保持了校园环境的整洁。
学生们也时常参与到卫生清扫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校园文化活动1.主题讲座学校定期举办各类主题讲座,邀请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分享经验和知识。
这些讲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
2.文艺演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文艺演出,包括歌舞、戏曲、乐器演奏等。
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示了学生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3.社团活动学校设有各类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
社团活动丰富多样,既有学术性的讨论会,也有体育竞赛和志愿者活动。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校园氛围1.师生关系学校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也对教师充满敬意和感激。
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学生关系学生之间友爱互助,互相尊重和包容。
学生会组织各类活动,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形成了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校园安全问题虽然学校有安保人员值守,但仍有一些学生在放学后滞留在校园,增加了安全隐患。
建议学校加强放学后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学生素质问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端正,缺乏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六、结论通过对校园文化进行排查,学校在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和校园氛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希望学校能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校园文化总结 (2)

校园文化总结标题:校园文化总结引言概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集合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学术氛围1.1 学术导向:学校是否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是否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否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1.2 学术成果:学校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是否有学术论文发表,是否有科研项目承担。
1.3 学术活动:学校是否组织学术讲座、学术比赛等活动,是否有学术交流的平台。
二、校园生活2.1 学生活动:学校是否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否有各种社团组织、文艺活动等。
2.2 学生自治:学校是否重视学生自治,是否有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组织,学生是否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
2.3 学生服务:学校是否提供良好的学生服务,如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是否有专门的服务机构。
三、师生关系3.1 师资力量: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是否有优秀的教师,是否有师生互动的机会。
3.2 师生互动:学校是否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有师生活动。
3.3 师德师风:学校的教师是否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否对学生有榜样作用,是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校园精神4.1 校训校风:学校是否有明确的校训和校风,是否有传统的精神文化。
4.2 校园活动:学校是否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是否有校园节日。
4.3 校园精神:学校是否有独特的校园精神,是否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校园环境5.1 教学设施: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否有实验室、图书馆等。
5.2 生活设施:学校的生活设施是否完善,是否有舒适的宿舍、餐厅等,是否有绿化环境。
5.3 安全保障:学校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有安全教育,是否有安全隐患。
总结: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特色,通过对学校的学术氛围、校园生活、师生关系、校园精神和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3校园文化活动观测点综述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制定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的制度及措施,对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体活动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系部实行导师制和兴趣小组,有兴趣的同学可跟随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老师进行课外实验及练习。
兴趣小组的成果又参加学院的各项科技文化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近三年来,计算机系取得省、市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荣誉的有22人。
2008-2009学年在校园文化、文艺、体育方面的获奖有20人,2009-2010年有71人,2010-2011学年有203人。
近三年来,学生共有1人发表论文1篇。
2008-2009学年共举办4场学术讲座,2009-2010学年共举行4场学术报告,2010-2011学年共举办6场学术报告。
计算机系举办了平面设计大赛、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等各项赛事。
计算机系同学在省、校级各项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其中,闫建明、李同猛等6名同学在2009年河南省第三届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商保根、吴林建同学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李晓娜、寇彬彬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全国C类三等奖;任海蔷、高卫东等5名同学获得河南省大学生校园动漫大赛优秀奖。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历年来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暑期都要求全体同学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形式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凡不参加集体社会实践的同学均自行进行社会实践。
2008年至今,计算机系共赴平顶山市鲁山县库区乡、鲁山下汤镇第十五中学、鲁山县瀼河乡瀼西村进行集中社会实践,并在当地获得良好的效果。
社会实践主要在支教、环境调研、计算机知识普及等方面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既让同学们了解了调研地的具体情况,又对当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赴鲁山县库区乡支教服务队被授予省级“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2008年共有14人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09年共有15人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赵佳伟、刘波2位同学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0年共有16人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