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合集下载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7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例如,华多的《舟发西苔岛》。

洛可可时期的绘画题材多选上流社会男女享乐为主,逐渐脱离宗教、国家等题材,逐渐开始表现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田园式风情。

本作品取材自当时的一部歌剧,主要描写的是一群贵族青年幻想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乌托邦式的爱情乐园。

构图非常的梦幻,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近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彩照在地上,出游的贵族青年们互相拥抱或交谈,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出十分绮丽梦幻,展示出了贵族男女的生活趣味及心理需求。

作品线条优美,多用曲线,少了一分刚硬,多出了些许梦幻感。

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巴洛克美术: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

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

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

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特点: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巴洛克绘画与代表艺术家: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

简述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发展特点及影响

简述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发展特点及影响

简述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发展特点及影响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发展特点及影响如下:
1.特点:
(1)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既有充斥着教堂及宫廷的巴洛克壮观,也有数不胜数的现实主义图景。

在这个时代,西班牙的绘画风格以卡拉瓦乔作品为启发,注重光影效果。

(2)17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潮流隐退,古典主义与唯美主义势头上升,世俗内容为宗教神话所代替。

(3)西班牙艺术中的波德格涅斯(Bodegones)风格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这种风格注重在肖像画中描绘底层人民的特质,如鉴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

2.影响:
(1)西班牙的绘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对现实和理想的独特理解。

(2)西班牙的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分析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分析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 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 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
的现实主义艺术.
影响与意义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 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 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 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 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 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 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 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 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 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 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 生过深远的影响.
建筑
西方都市计划的历史是从巴洛 克时期开始的,那时最醒目的 建筑物是教堂与宫殿。建筑师 认为建筑物是根据许多要求塑 造成形的一个独立的总体,所 以巴洛克建筑通常看来就像一 尊大型雕塑。
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画成平 面图,其共同特点是正方形、 圆形和十字形;而巴洛克建筑 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 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 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
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
斯画派的色彩等等。所以说学院派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 衷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 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 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 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 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绘画
宏伟壮观,充满 动感,精湛的透 视变奏(如前缩 法),戏剧性的 构图,起伏波动, 体现无限的空间, 加以理想光的对 比,使画面产生 统一协调如舞台 布景的效果是巴 洛克绘画的特色。

(完整版)欧洲17、18世纪美术

(完整版)欧洲17、18世纪美术
高达29米,以四 根螺旋形雕花住 支撑盖顶,加上 镀金装饰,雄伟 华丽。
2/21/2020
鲁本斯的绘画: 佛兰德斯画派、巴洛克美术杰出代表,将宏
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 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烂漫主义倾 向的艺术风格。注重人物形象的活力和肉 体的表现, 著名的作品有: 《劫持鲁西波斯德女儿》 风景肖像代表有: 《有彩虹的风景》 《布兰特的画像》
2/21/2020

《劫夺留西帕斯的 女儿》
17世纪巴洛克绘画 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品。作品取材于古 希腊神话,描绘的 是宙斯与丽达的两 个孪生儿子卡斯托 和普鲁克斯正在抢 劫迈锡尼王的两个 女儿。作品中的四 个人物与两匹高头 大马扭结在一起, 组成一幅独特的构 图,突出了“抢劫” 与“挣扎”两种强 烈的动作,画面充 满了热情的生命力, 在雄壮的造型中歌 颂了人的生命力之 美。
2/21/2020
凡·代克的绘画: 佛兰德斯派绘画中的第二号著名人物,鲁
本斯助手之一,主要成就是肖像画,代表 作品有: 《使徒彼得》 《家庭肖像》 《圣马丁与穷人》 ,他的肖像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
2/21/2020
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 辟了道路。
卡拉瓦乔《召唤使徒马太》作 品描绘的是一群流浪汉们躲在 阴暗的类似地下室的屋子里赌 博,突然推开门,一束光线射 进来,耶稣和彼得进门,手指 着人群方向,惊呆的人们回首 往外,中间那位老者用手指着 自己的胸口似乎在发问:“是 召唤我吗?”另一个刚赢钱的 人正埋头数钱币,不理会发生 的事,画面毫无神圣气氛。这 是卡拉瓦乔第一幅宗教画。关 于耶稣召唤马太的题材一直以 来都是一个非常神圣的题材, 然而在卡拉瓦乔的这幅作品中, 却类似一个平民赌场,是比较 少见的。

17-18世纪欧洲艺术

17-18世纪欧洲艺术

二、弗兰德斯艺术
尼德兰的北部联省在16世纪独立成为荷兰共和 国,南部的弗兰德斯则一直在西班牙的控制下,贵族 、教会和富商的审美趣味对弗兰德斯的艺术有很大的 影响,因此逐渐在弗兰德斯产生了一种富丽堂皇的绘 画风格,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最为著名的画家是鲁本斯(Rubens),是当时最 受欢迎的画家,年轻的时候曾去意大利学习,受到威尼 斯画派影响。鲁本斯善于绘制大型作品,迎合宫廷和上 流社会的爱好,是他们最为喜爱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 明亮、形象生动、气氛活跃。
另一位著名的画家 是庚斯博罗( Gainsborough),他与雷 诺兹齐名,也是英国风景 画的奠基者之一。
蓝 衣 少 年
英国风景家的另一个奠基人是理查德·威尔逊( Wilson),曾去意大利学习,他把古典传统与英国本地风 光结合起来,创作出《河上的赫尔特桥》、《溪谷》等著 名作品。格尔丁(Girtin)也是著名的风景画家,代表作 《德文郡克赛河上的彩虹》、《北威尔士道尔格里附近的 凯因瀑布》。
查里四世一家
着衣的玛哈
五、法国艺术
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一时期 ,法国没有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影响反而发展出一种有 节制的古典主义,这种风格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表 现出严整、秩序、高贵的特点。在18世纪的上半期, 洛可可风格大为流行,洛可可代表着优美浮华的色彩 、轻巧的装饰风,主要表现上流贵族生活。
这一时期某些画家开始把个人心中的幻象表现出 来,布莱克就是其代表,著名作品《永恒之神》、《耶和 华创造亚当》、《生命之河》。弗塞利(Fuseli)的作品 保持了复杂的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性,《弥尔顿画廊》、《 提泰尼亚从梦中醒来》、《梦魇》是他的代表作。
弗塞利(Fuseli)
七、俄罗斯艺术
这一时期的俄罗

1718世纪西方美术

1718世纪西方美术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欧洲美术,特别是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美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个流派纷呈、民族画派繁荣的局面。

当然,17、18世纪的美术都都各自的特点。

17世纪概况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由于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原因,教皇拥有了最大的权威,反宗教改革势力趁势抬头。

德国遭受了30年的战争浩劫,政治经济都显得十分落后,资本主义势力还非常薄弱。

西班牙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工商业一蹶不振,人民贫困不堪,成为欧洲流浪汉和乞丐最多的国家,宗教势力横行不法。

在当时,只有荷兰、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17世纪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极其复杂和激烈,人民运动此起彼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殖民、反宗教压迫的性质,有的运动则带有反资产阶级的色彩。

同时,哲学、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破除宗教迷信、探索真理的积极主动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美术方面继文艺复兴之后,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最为突出。

意大利、西班牙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艺术风行。

君主专制的法国,王权至上,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荷兰,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是它的全盛期,至18世纪逐渐衰落。

它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巴洛克艺术神秘和豪华的风格成为扩大宗教宣传、满足上层神职人员以及贵族们享乐的最佳工具,而教会的富有则更是对它大力支持。

贝尼尼就是几代教皇的宠儿,他也为创造世界宗教中心罗马的巴洛克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尽管巴洛克艺术与教会的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却不能划等号。

因为有些美术家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世俗情绪,优势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它产生于意大利,尔后影响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因为它的社会支柱是宗教,可以随宗教的传播扩散到宗教所及地区.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这么几方面: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和大量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作品中反映出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仅外部形态激动人心,内容也使人骚动不安,形象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的内容充满激情,而形式又充满激烈的运动感.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 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17世纪欧洲美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相比,有较大发展和变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逐渐形成,出现了不同的民族画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主,而到17世纪出现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画派,各派的艺术家,特别重视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反映.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的美,而17世纪的美术创作,则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平民生活,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和智慧.在荷兰,西班牙画坛流行画百姓平凡生活和流浪汉,这些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在画家的笔下往往呈现出人的自信和尊严.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把神描绘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具体的,个性化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画家描绘这类人物形象,往往出于自己的进步思想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在这一世纪里,人和人的生活基本上取代了宗教与神话,而成为绘画中的主体艺术形象.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还有风景,静物,画家更重视光和色的表现.17世纪欧洲画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终身服务于教会的工匠,其中一部分走进宫廷,成为国王,教皇的座上客,如贝尼尼,鲁本斯,一生过着荣华富贵生活;另外一种人则走向贫民,浪迹天涯,如卡拉瓦乔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世纪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巴洛克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在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受到宗教势力支配的罗马巴洛克风格占主要地位;在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流;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和英国则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17世纪欧洲美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相比,有较大发展和变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逐渐形成,出现了不同的民族画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主,而到17世纪出现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画派,各派的艺术家,特别重视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反映.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的美,而17世纪的美术创作,则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平民生活,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和智慧.在荷兰,西班牙画坛流行画百姓平凡生活和流浪汉,这些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在画家的笔下往往呈现出人的自信和尊严.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把神描绘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具体的,个性化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画家描绘这类人物形象,往往出于自己的进步思想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在这一世纪里,人和人的生活基本上取代了宗教与神话,而成为绘画中的主体艺术形象.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还有风景,静物,画家更重视光和色的表现.17世纪欧洲画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终身服务于教会的工匠,其中一部分走进宫廷,成为国王,教皇的座上客,如贝尼尼,鲁本斯,一生过着荣华富贵生活;另外一种人则走向贫民,浪迹天涯,如卡拉瓦乔等.总的说来,17世纪的欧洲美术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巴洛克风格,它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风格主流.与此同时,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放射出自己灿烂的光辉.在这门课程中,冯敏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从原始社会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17—20世纪欧洲的美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艺术史常常被描述为一系列不同风格更迭变换的故事。

而在17世纪的欧洲则出现了很多富有独特名族特色的画派。

在这个时期里产生了学院派美术和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巴洛克美术。

总之,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不在像以前那么统一了,而是流派纷呈,意见各异,甚至相互斗争着。

这时各派的一些艺术家,不再去意大利朝圣,而是很重视本国的民族与民间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

17世纪的审美观念有了大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美,而17世纪美术强调的则是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

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下层生活,从平凡人的身上发掘美和智慧。

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的风貌。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是把神描写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为具体的更有个性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

这不能不说是又一大进步。

17世纪的有些艺术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

一些艺术家描绘劳动人民悲惨命运时,不可避免的要撩开社会的面纱或面纱的一角。

这种带有民主倾向的作品在当时虽然并不多,但是还是难能可贵的出现了。

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单薄,尤其是在卡拉瓦乔主义画家的一些作品中更是这样。

他们对宗教缺乏兴趣,即使画宗教故事也缺乏虔诚,往往作一些随心所欲的世俗化的理解。

像荷兰这样的新教国家,很少有画家画宗教题材,事实上也很少有这样的买主。

只有伦勃朗和很少几个人画过宗教题材,他们的宗教题材画让人想到的主要不是宗教而是荷兰那个现实社会。

17世纪艺术家的队伍有了明显的分化。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大都是行会的工匠,而到了17世纪,艺术家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人往上走,成为教会和宫廷的座上客;有的往下去,走向下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往往贫民窟里的破产者。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前者如意大利的贝尼尼,一生荣华富贵,成为几代教皇的红人;后者如与贝尼尼一个时代的卡拉瓦乔和博罗米尼,他们一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

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艺术家迎合上层,而有的人不仅不肯迎合甚至采取了叛逆的态度。

17世纪的美术和文艺复兴相比,17世纪的美术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

例如,荷兰画派在体裁和题材上分的很细,专业分工更强了,有的画家专攻一门,如专画静物、海景、动物、肖像和室内风俗画等。

这种细的专业分工是和17世纪美术商品化有关,为了迎合不同主顾的口味,于是把艺术品按体裁分成不同的类别。

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对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其中特别是对光的表现。

在一些画家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光的复杂变化和强烈的明暗对比。

这种对光的重视,不仅仅是巴洛克艺术家的嗜爱,其他一些画派也是如此,特别是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对后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17世纪也出现了一系列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如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
朗、维米尔等人。

他们都善于把光和色结合在一起,使色彩显得璀璨晶莹,富有变化,有着迷人的魅力。

在构图上,17世纪的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也有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构图大都注重平衡感和稳定性,而17世纪美术家更多强调运动感和不规则构图,尤其是巴洛克艺术家和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特点。

总之,17世纪的欧洲美术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但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