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酸亚铁法测定茶多酚
测定茶多酚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茶多酚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2. 掌握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分光光度法等实验技术的熟练程度。
4. 比较不同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茶多酚与特定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吸光度与茶多酚含量成正比的关系,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样品- 茶多酚标准品- 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等试剂- pH7.5磷酸盐缓冲液- 酒石酸亚铁溶液- 水为蒸馏水2. 实验仪器:- 分析天平- 分光光度计- 烧杯、试管、移液管、滴定管等玻璃仪器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茶多酚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与酒石酸亚铁溶液混合,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以茶多酚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茶叶样品,用乙醇提取茶多酚。
- 将提取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 将稀释后的样品溶液与酒石酸亚铁溶液混合,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在特定波长下,茶多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 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 = 0.033C + 0.005,相关系数R² = 0.996。
2. 样品测定:- 绿茶、红茶、乌龙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7.6%、24.2%、22.8%。
- 不同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茶叶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2. 绿茶、红茶、乌龙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茶叶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
徐成郡
经济管理学院12-1班
实验名称: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
实验目的:计算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加热器、加压过滤器、胶头滴管、 移液管、比色皿
实验药品:磷酸氢二钾溶液、磷酸二氢钾、茶叶、酒石酸亚铁溶 液
实验原理:茶叶中含有很多的酚类,酚类会与酒石酸亚铁发生反 应生成紫蓝色络合物,通过测量器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计算公式为:茶多酚(%)=
100**1*10002*957.1*m
V A % 实验步骤:
1.取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 和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
于
烧杯中混合均匀。
2.称取5g 茶叶,加入200ml 水煮沸,静止20分钟, 加压过滤,量取滤液体积,记为V=150ml.
3.准确吸取上述试液1ml ,注入25ml 容量瓶中,加 水4ml 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 ,充分混匀后,再 加PH7.5的缓冲溶液至刻度线。
然后取一个干净
的25ml 容量瓶,加入4ml 水和酒石酸亚铁溶液
5ml ,充分混匀后再加PH 7.5的缓冲溶液至刻度
线制得空白溶液。
4.用两个10mm 比色皿分别取上述两种溶液,测定
吸光度(A )=1.315
实验结果: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100**1*10002*957.1*m
V A =100*5*1150*10002*957.1*315.1%= 15.44% 实验总结:在这次的实验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我是 一个人做的,当有些东西不懂的时候也没有人可以 问,可以的话下次找个同学搭档,另外就是自己的动
手能力还有些不行,必须加强才行。
茶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一、实验原理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过量的酒石酸亚铁与提取液中多酚反应生成稳定的紫褐色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多酚含量成正比。
测定总多酚时所用的标准物则需根据样品中所含多酚的种类而定,比如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时,儿茶酚能较好地代表茶多酚,则以儿茶酚作标准物;而测定藤茶多酚时,则以没食子酸作标准物较合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茶叶;仪器:水浴锅,分光光度计,三角瓶,容量瓶,吸管等;试剂:(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FeSO4·7H2O)和酒石酸钾钠(C4H4O6NaK·4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2)pH 7.5磷酸盐缓冲液:称取Na2HPO4·12H2O和NaH2PO4·12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三、操作步骤(一)标准曲线的制作或茶多酚含量经验值的应用# 标准曲线的制作参照GB-8313-87《茶—茶多酚测定》方法。
为简化操作,可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吸光度值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的浓度为7.826 mg/mL”这一经验值,直接由待测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二)样品总多酚的提取准确称取磨碎并混匀的茶叶样品于200mL三角瓶中,加入80mL沸水,并在沸水浴中保温浸提30min,然后过滤、洗涤滤渣,将滤液合并、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二)样品多酚提取液的多酚总量测定吸取1mL样品多酚提取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4mL蒸馏水和5mL酒石酸亚铁溶液,摇匀,再用pH 7.5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同是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提取液,加入与样品测定同样的试剂作空白,用比色皿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4.3 测定步骤试液的制备按GB 8305-87《茶水浸出物测定》中3.4.1的规定,制备试液。
实验报告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实验报告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学院:园艺学院专业:茶学(加工与贸易)学号:201030030213姓名:骆彩萍指导老师:黄亚辉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制备技术一、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效果。
二、实验准备:(一)材料:绿茶、没食子酸丙脂、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二)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FeSO4∙7H2O)1g与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5g,加水稀释至500ml。
(三)PH7.5的磷酸缓冲溶液:先配置以下两种溶液(A)1/15M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11.876g的Na2HPO4∙12H2O,加水溶解,稀释至1L。
(B)1/15M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KH2PO49.078g,加水定容至1L。
取(A)85ml和(B)15ml混合后,即为pH7.5的缓冲液。
三、实验方法:(一)没食子酸丙酯标准曲线制作(已制备好)(二)茶汤制备:称取3g茶样(稍研磨),置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沸蒸馏水(茶水比:3:100),摇匀后,沸水浴1h,每15min搅拌一次,浸提结束后,用滤纸趁热过滤与干净的三角瓶中,洗涤残渣,冷却至室温。
(三)萃取:滤液移入分液漏斗中,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1次,除去咖啡碱、树脂、脂溶性色素等,静置分层,取水层,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上层乙酸乙酯层,于旋转蒸发器浓缩并在60℃下真空干燥,得到橙黄色粉末,真空干燥得茶多酚成品,称量重量A,回收氯仿、乙酸乙酯。
(四)茶多酚纯度测定:准确称取1份0.0500g茶多酚加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摇匀至溶解,得到1mg/mL的茶多酚溶液,备用。
然后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吸取1mL茶多酚溶液加入25mL的容量瓶中,再加入4mL蒸馏水,加入酒石酸亚铁溶液5mL,用配制好的PH值为7.5的磷酸缓冲溶液冲稀至刻度,摇匀。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540nm处,用1cm比色皿,空白试剂作参比,测量吸光度,计算茶多酚纯度。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王丽珠;吴棱
【期刊名称】《光谱实验室》
【年(卷),期】1997(014)003
【摘要】采用没食子酸丙酯为基准物质酒石酸亚铁作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制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最大吸收波长540nm摩尔吸光系数2.65×10^3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90%。
方法简便,结果令人满意。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王丽珠;吴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33
【相关文献】
1.降低茶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的误差 [J], 张凯农;肖纯
2.酒石酸亚铁法和福林酚法测定茶多酚的差异原因研究 [J], 钟兴刚;刘淑娟;郑红发;黄怀生;赵熙;粟本文;周浩
3.酒石酸亚铁-标准曲线法检测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含量 [J], 邓祥;韩伟
4.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注射剂中茶多酚的含量 [J], 杨美燕;李楠;邢国秀;郭永学;宫为民
5.硫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方法改进 [J], 王秋菊;毕玉友;孙继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B-21733中茶多酚测定方法的说明

茶饮料中茶多酚测定方法的注意事项
目前集团茶饮料品项增多,生产工厂数量不断增加,茶多酚是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中衡量茶饮料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目前各工厂对GB/T 21733-2008 附录A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理解存在偏差与疑问的问题,特对该方法中已发生混淆之处进行说明,以确保各生产工厂产品品质统一。
A.3.2 测定方法的说明:
(1)该步骤中测定吸光度A1、A2时的试剂空白不同。
测定A1的试剂空白为不添加产品样液,加水5mL、酒石酸亚铁溶液5mL,用pH7.5磷酸缓冲液定容的试液;测定A2的试剂空白为不添加产品样液,加水5mL,不添加酒石酸亚铁溶液,用pH7.5磷酸缓冲液定容的试液。
(2)目前集团已有的茶饮料品相在测定茶多酚时,计算时公式中的K值为1即可。
如若对该方法仍有疑问,请与研发中心联系。
茶多酚总量的测定

结果计算
测试效果
pH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在pH6.24时连位羟基和铁起 反应,而邻位几乎不起反应;在pH6.8和8.1时,连 位羟基变化不大,颜色的加深是由邻位羟基引起的。 低于pH7.0,酒石酸铁和索伦逊缓冲液会形成乳状 混浊液干扰比色结果。
酒石酸铁主要与茶多酚中的邻位羟基和连位羟基功 能团呈色,而对间位羟基和单羟基不呈色,而且与 连位羟基呈色能力比与邻位羟基呈色强3倍。由于 不同种类茶叶的多酚组成不完全相同,对酒石酸铁 的显色强度也有差异。
pH7.5的索伦逊缓冲液:
pH7.5的索伦逊缓冲液
先配制以下两种溶液
(1) 1/15M的Na2HPO4溶液:称取Na2HPO4.2H2O 11.876 克,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L。 (2) 1/15M的KH2PO4溶液:称取经110℃ 烘干2 h 的KH2PO4 9.078克,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L。
取溶液(1)85 ml和溶液(2)15 ml混匀,
主要仪器
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分析天平。
测定方法
茶汤制备:准确称取磨碎试样3 克,加450 毫升沸 水,在沸水浴中浸提 45分钟,每隔10 分钟摇瓶一 次,过滤。洗涤残渣,滤液合并于500毫升容量瓶 中,冷却后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测定:准确吸取茶汤1 毫升,注入25 毫升容量瓶 中,加水4 毫升、酒石酸铁溶液5 毫升,用缓冲溶 液定容至刻度,混匀。用10 mm比色皿,以试剂 空白作参比,于波长 540 nm处测吸光度,根据经 验系数求得茶汤中茶多酚含量。
茶多酚总量的测定
─酒石酸铁比色法
制作人:汪小钢
实验目的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元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苦 涩味,对茶叶的品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 药理学试验表明,茶多酚对心血管疾病、癌症 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检测茶叶中多 酚类物质总量对评价茶叶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茶多酚的含量

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1.原理根据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配合物。
配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
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光密度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浓度为7.826mg/mL 。
2.仪器和试剂仪器:水浴、分光光度计、三角烧瓶、容量瓶、吸管、滴瓶等。
试剂:酒石酸铁溶液、pH7.5的磷酸缓冲溶液。
3.操作步骤(1)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准确称取茶叶麻碎样品1g ,于200 mL 三角烧瓶中,加入沸水80 mL ,在沸水浴中浸提30min ,然后过滤、洗涤,滤液倒入100 mL 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测定吸取样品溶液1 mL 于25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4 mL ,加酒石酸铁溶液5 mL ,摇匀,再加入pH7.5磷酸缓冲液稀释至刻度。
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加入同样的试剂作为空白。
选择540nm 波长和0.5cm 的比色杯测定光密度。
4.结果计算1001000826.7⨯⨯⨯⨯=mV T A x 式中:x ——茶多酚含量,%;A ——样品溶液的光密度值;T ——样品溶液总量,mL ;V ——吸取的试剂量,mL ;m ——样品质量,g 。
5.注意事项磷酸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以冷藏为宜。
酒石酸铁与茶多酚反应时,因连苯酚比邻苯酚显色强,所以没食子酸酯类儿茶素显色深,凡是此类儿茶素含量比例大的,显色就较深。
因此酒石酸铁比色法与高锰酸钾滴定法两者测定的结果会有所出入。
食品中锡的测定1.原理样品经消化后,在弱酸性溶液中,四价锡离子与苯芴酮形成微溶性橙红色配合物,在保护性胶体存在下,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仪器和试剂(1)仪器分光光度计(2)试剂酒石酸溶液(100g/L);抗坏血酸溶液(10g/L);动物胶溶液(5g/L);酚酞指示液(10g/L);氨水(1+1);硫酸(1+9);苯芴酮溶液(0.1g/L);锡标准储备液(1.0mg/ mL);锡标准使用液(10.0μg/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一:酒石酸亚铁法测定茶多酚
1.适用范围:茶叶、茶粉及其制品,茶饮料等。
2.原理:
在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性化合物,均称茶多酚。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3.试剂:
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准确至0.0001)硫酸亚铁,5g酒石酸钾钠(准确至0.000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低温保存,有效期10天)。
3.2 PH7.5磷酸缓冲溶液:
3.2.1 1/15M磷酸氢二钠:称取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3.2.2 1/15M磷酸氢钾:称取经110℃烘干2小时的磷酸二氢钾9.08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的磷酸氢二钠溶液85ml和1/15M的磷酸二氢钾15ml混合均匀。
4.仪器及用具:
4.1分光光度计
4.2磨碎机:由不吸收水分的材料制成;死角尽可能小,易于清扫;使磨碎样品能完全通过孔径600~1000um的筛子。
5.操作步骤:
5.1茶叶:
5.1.1试样的制备:(紧压茶以外的各类茶)先用磨碎机将少量试样磨碎,弃去,再磨碎其余部分。
如果水分含量太高,不能磨到2.2所规定的细度,必须将样品预先干燥(烘箱不超过100℃为宜)。
待试样冷却后(置干燥器内),再进行磨碎。
5.1.2试液的制备:
(1)称取3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
(2)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入沸水浴中,浸提45min。
若水浴无振动装置则每隔10min 摇动一次。
(3)浸提完毕后,冷却后(自然冷却或于自来水流下冷却)将样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内,并定容至刻度。
(4)定容后立即常压过滤,弃去初滤液(5ml以上),收集滤液备用。
(所用滤纸为杭州新华纸业有限公司,双圈牌,定量,慢速滤纸)。
5.2茶粉:茶粉试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沸蒸馏水450ml冲泡,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500ml。
5.3茶饮料、茶汁:
5.3.1较透明的样液,如果味茶饮料:将样液充分摇匀后,备用。
5.3.2较浑浊的样液,如果汁茶饮料:称取充分混匀的样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C2H2OH)15ml,充分摇匀,放置15min后,用水定容至刻度。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5.3.3含碳酸气的样液: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ml于250ml烧杯中,称取其总质量,然后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腾,在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将二氧化碳气排除。
冷却后,用水补足原来的质量。
摇匀后,备用。
5.4测定:
5.4.1用20ml移液管精确量取20ml待测样品至100ml定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或RO水)稀释定容至100ml,充分振荡混匀。
5.4.2于25ml容量瓶内吸取5ml稀释液。
对于5ml移液操作,请使用5ml定量加样器(即移液枪)进行精确操作;若没有定量加样器方采用5ml移液管进行精确操作。
5.4.3 加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缓冲液至刻度,摇匀。
5.4.4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1)。
(试剂空白溶液为:5ml蒸馏水(或RO)水+5ml酒石酸亚铁溶液+磷酸缓冲液定容至25ml)5.4.5同时移取等量的试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PH7.5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测定其吸光度(A2)。
(试剂空白溶液为:5ml蒸馏水(或RO)水+磷酸缓冲液定容至25ml)
6.结果计算:
6.1茶叶及茶粉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A1—试液显色后的吸光度;
L1—试液的总量,ml ;
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 ;
M—试样的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1.957—用1c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6.2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A1—试液显色后的吸光度;
A2—试液底色的吸光度;
K—稀释倍数;
L—测定时吸取试液的体积,ml ;
1.957—用1c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7.重复性:
7.1茶叶等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得超过0.5g。
7.2茶饮料等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0%。
8.备注:
8.1酒石酸亚铁溶液应妥善保存,若有沉淀或颜色发生变化等,应重新配制。
8.2 1.957是一个经验值,故各个操作步骤应严格要求。
8.3整个实验过程控制在3小时之内。
9.参考资料:
GB/T 8302-2002《茶取样》
GB/T 8303-2002《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8313-2002《茶茶多酚测定》
GB 2499—200《茶饮料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