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 测定茶多酚的实验指导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制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产品。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手段,并比较其效果,以期为茶多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
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再通过吸附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溶剂:水、乙醇-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其他: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 烘箱- 超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漏斗、滤纸等四、实验方法1. 茶多酚的提取:(1)水提法:将茶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醇提法:将茶叶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 茶多酚的纯化:(1)吸附法:将提取的茶多酚溶液通过吸附柱,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2)洗脱: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吸附剂上的茶多酚,收集洗脱液。
(3)浓缩:将洗脱液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
水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纯度较低;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但纯度较高。
2. 茶多酚的纯化:通过吸附法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剂的选择对茶多酚的纯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活性炭和氧化铝均能较好地吸附茶多酚。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和醇提法均可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但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更高。
2. 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多酚纯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多酚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OPERATI NG I NSTRUCTI ONS茶多酚的测定编号:XZJY038-00-2019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编制: 审核: 批准:实施日期:2019.01.01一、编制目的为规范单位对茶多酚的检测,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GB/T 21733-2008《茶饮料》三、实验原理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含量。
四、仪器和试剂4.1仪器 4.1.1分析天平(感量0.001g)4.1.2分光光度计4.2试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2.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 0.1g和酒石酸钾钠0.5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4.2.2 PH7.5磷酸缓冲溶液。
4.2.2.123.87g/L 磷酸氢二钠.4.2.2.29.08g/L 磷酸二氢钾.五、分析步骤 5.1试液制备5.1.1较透明的样液将样液重复摇匀后,备用5.1.2较浑浊的样液称取充分混匀的样液25.00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95沱醇15ml ,充 分摇匀,放置15min 后,用水定容至刻度。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备 用。
5.1.3含碳酸气的样液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00g 于250ml 烧杯中,称取其总质量,然后置 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将二氧化碳气排除。
冷却后, 用水补足其原来的质量。
摇匀后,备用 5.2测定精确称取上述制备的试液1g~5g 于25ml 容量瓶中,加水4ml 、酒石酸亚 铁溶液5ml ,充分摇匀,用PH7.5磷酸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
用10mm :匕色 皿,在波长540nm 处,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同时称取等量 的试液于25ml 容量瓶中,加水4ml,用PH7.5磷酸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测 定其吸光度,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按公式计算式中:X ---- 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毫克每千克(mg/kg ) A --- 试液显色后的吸光度 A 2――试液底色的吸光度 K ――稀释倍数m 测定时称取试液的质量,克(g )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平行线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A A 1.957 2 Km 1000。
HPLC测定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及咖啡因含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HPL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wo main catechins ( EGCG and ECG) and caffeine ( CAF) which is a content limited substance in tea polyphenols. METHODS 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C18 column ( Agilent ZORBAX SB-C18 ,4. 6 mm × 250 mm,5 μm) with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acetonitrile( A) -0. 05% phosphoric acid aqueous solution( B) by gradient elution. The gradient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 0 - 18 min,A: 12% ; 18 - 20 min,A: 12% - 16% ; 20 - 35 min,A: 16% .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 -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0 ℃ ,and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78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GCG、ECG and CAF in tea polyphenols were 159. 4 - 797. 0 mg·L - 1 ( r = 0. 999 6) ,40. 16 - 120. 18 mg·L - 1 ( r = 0. 999 7) and 1. 6 - 12. 8 mg·L - 1 ( r = 0. 999 9)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quantitation were 0. 8,0. 8 and 1. 0 ng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0. 25,0. 25 and 0. 30 ng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 94% ,99. 45% and 100. 46% with corresponding RSDs of 0. 72% ,1. 00% and 0. 83% ,respectively. The RSDs were smaller than 2. 0%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accurate,reproducibility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EGCG,ECG and CAF in tea polyphenols. KEY WORDS: HPLC; tea polyphenols; catechin; caffeine; content determination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年第 5 期152 Chemical Engineering amp Equipment 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2012 年 5 月分析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试张妙芬(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 362000)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成分,随着茶多酚应用的开发,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该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用于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茶多酚的分析测定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
目前,中国茶园面积列居可分为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和花青素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迄今已类、酚酸类。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儿茶素,占多酚类总量的在茶叶中鉴定出 450 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 种以上的无机 60-80,是其众多药效的物质基础。
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又元素。
可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 Epicatechin,EC 以1 茶多酚,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及Epigallocatechin,EGC)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鞣或茶单宁,占茶(Epicatechin gallate,ECG 及(gallic acid)叶重量的 15%~30,许多生理和药理实验表明它对人体无,后者(ECG 及 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毒,无副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它还含量较多。
具抗衰老、抗辐射、消除口臭、降血脂、抗菌抑菌、抑酶等茶多酚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
在一系列重要作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均易茶多酚是由 30 多种含酚基的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变质。
HPLC法快速测定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及咖啡因含量

·506·ChineseJoumaIofMedicinaIGuide2007Volume9No.6(SerialNo.53)HPLC法快速测定茶多酚中儿茶素类及咖啡因含量李萌王华燕胡文祥+刘接卿(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37)【摘要】目的:建立茶多酚中4种儿茶素类成分(EGc、EGCG、EC、ECG)和咖啡因的ItPLC等度洗脱一次进样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乙酸=73:23:2的等度洗脱反相I-IPI.E法在16rain内完成检测。
结果:样晶分析时,除EGCG的色谱峰分离度>1外,其它各组分的分离度均>1.5;各组分的加样回收率在98.88%一101.85%之间。
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正确定量茶多酚中的5种组分。
【关键词】儿茶素;HPLC;咖啡因f中图分类号】R446.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959(20ar7)06一0506—02HPLCDeterminationofCatechinsandCaffeineinTeaPolyphenols“Meng,WangHua—yan,HuWen—xiang,eta1.(DepartmentofChemistry,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37,China)【AB涨Cr:lObjective:TodevelopHPLCmethodfor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catechins(EGC,EGCG,Ee,ECG≯andcaf-feineinteapolyphenolsandtoquantifyfiveingredientswithingradientelution.Methods:ThestudyWaSachievedusingC18columnwithwater/methanol/aceticacid(73/23/2,∥v/v)within16minutes.Results:neresolutionsinsampleswereaHabove1.5髓ceptEGCG;Theaveragerecoverieswere98.88%一101.85%.Conclusion:Thismethodwasaccurate,stable,excellentreprodueibilPtyandsuitableforqualitycontrolofteapotyphenols.11KEYWORDS】catechins;HPLC;caffeine茶叶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饮用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原理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状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
依据耗费1mL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仪器:剖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 白瓷皿。
试剂: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许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假如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办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草酸溶液:正确称取草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正确汲取%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拿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
开始慢滴,待红色消逝后再滴第二滴,此后可渐渐加速,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 1 分钟不变即为终点。
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测定步骤1、供测试液的准备:正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 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在开水浴中浸提30分钟,而后抽滤、清洗,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
2、测定: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靠近终点时应慢滴。
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成亮黄色为止,记下耗费的高锰酸钾毫升数。
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B—空白耗费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A—样品耗费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ω--高锰酸钾的浓度,%,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酒石酸铁比色法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构成,通称茶多酚。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行业)

茶多酚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规定茶多酚检验的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茶多酚的检验。
3、职责:检验人员严格按该操作规程执行。
4、内容:4.1 取样4.1.1 取样器:不锈钢长匙。
4.1.2 取样方法:混合缩分法。
4.1.3 取样量:混合缩分后,取符合检测全项目及留样的样品数量。
4.2 操作方法:4.2.1 样品制备:取混合均匀后的样品适量,于自封塑料袋中备用4.2.2 制备好的留样袋上贴上该产品生产批号、名称、留样时间。
4.3 茶多酚含量测定:4.3.1 依据:QB2154—95。
4.3.3 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
4.3.3 仪器和用具:分析天平、分光光度仪、移液管、比色皿(1cm)。
4.3.4 试剂和溶液:蒸馏水、酒石酸亚铁溶液、PH7.5磷酸盐缓冲液。
4.3.5 酒石酸亚铁溶液的配制:称取硫酸亚铁1.0g、酒石酸钾钠5.0g、加水溶解并溶至1L。
4.3.6 PH7.5磷酸盐缓冲液配制:a液: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23.877g加水溶解并稀至1L。
b液:1/15moL/L的磷酸二氢钾液:称取经110℃烘干的磷酸二氢钾9.078g,加水溶解1L。
取a液85mL和b液15mL混匀,即待PH7.5缓冲液。
4.3.7 操作方法:4.3.7.1 准确称取样品约100mg,精密称定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稀至刻度。
4.3.7.2 准确吸取上述试液1mL于25mL容量瓶中,加水4mL,加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匀后,用PH7.5缓冲液稀至刻度。
4.3.7.3以试剂空白液作为参比液,于540mm波长处,测定试液吸光度A。
4.3.8 结果计算:茶多酚含量=A ×2.884×1001000×W×100% 4.4 儿茶素中各组成及咖啡碱含量测定:4.4.1 依据:茶多酚中儿茶素、咖啡碱含量高相液谱法4.4.2 方法:面积归一法4.4.3 仪器和用具:(1) P1201高相液相色谱仪、EC2006色谱工作站、100mL 进样器、柱温箱、紫外分光检测器、电子天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一、本文概述绿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茶多酚作为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维护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对于评价绿茶的品质和指导消费者选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适用于多种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HPLC法,可以准确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绿茶的品质评价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文章将首先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检测波长的确定等。
然后,将详细阐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为绿茶的品质评价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色谱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特点。
在绿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中,HPLC法通过利用茶多酚在特定色谱条件下的分离和检测,实现对茶多酚含量的准确测定。
实验原理基于茶多酚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
在HPLC系统中,样品溶液通过高压泵进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茶多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不同种类的茶多酚因其极性、分子量和官能团等性质的差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随着流动相的洗脱,茶多酚依次从色谱柱中流出,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通过测量茶多酚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仪实验指导
1. 实验目的和意义:
了解并初步掌握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原理与构造;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和检测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初步掌握获得色谱谱图和数据的一般操作程序与技术;学习样品制备的方法;了解影响分析测定的重要因素,学会优化分析条件;学习谱图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通过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2.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淋洗液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试样随着流动相进入色谱柱中后,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3. 实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容量瓶、分析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乙腈、甲酸等色谱纯试剂,超纯水,滤膜。
4. 实验内容:
1)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过程中,要将样品中干扰欲测组分的物质尽可能分离出去。
当欲测组分含量很低时,还要考虑通过样品制备使欲测组分富集,最终浓度得以提高,便于检测。
2) 定性、定量方法
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归一法、外标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
3) 方法可行性的验证
可与质谱联用进一步定性;准确度(添加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
4) 数据处理
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可记在其他任何地方,记录的数
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不应大于10%;实验结果的误差应不超过±2%。
5) 仪器操作
a. 开启HPLC,进入仪器控制面板,设置所需各项参数。
b.等待色谱柱、系统的平衡,基线稳定,进样分析。
c. 分析结束,数据处理,打印报告。
d. 关闭柱温箱和检测器,冲洗色谱柱,关闭液相装置。
e. 在记录本上记录使用情况。
5. 注意事项
1) 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实验完后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
2)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做好实验记录工作。
6 思考题
1) 通过对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察,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的日常维护及其必要性。
附:参考实验实例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范围、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和方法学的考察。
二、基本原理
选择特殊处理的反相色谱柱,对样品中的EGCG及其他干扰物进行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SB-C18反相柱。
试剂:乙腈(色谱纯),甲酸(色谱纯)、超纯水,0.22μm水系微孔滤膜,EGCG标准品。
四、试验步骤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SB C18反相柱(5μl,4.6×250 mm);流速,0.8 mL/min;柱温,30˚C;
流动相:A,2.5%甲酸水溶液;B,2.5%甲酸乙腈溶液。
2.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色谱纯甲醇配制EGCG标样溶液5mg/ml,作为母液备用。
吸取不同体积母液用水稀释配置,得到5个浓度分别为5mg/ml、1mg/ml、0.5 mg/ml、0.1 mg/ml、0.05 mg/ml的溶液。
取标样溶液20μL进样检测,建立样品浓度与峰面积的回归方程和回归曲线。
3. 样品的配制
将茶叶冻干至水分含量2-3%,取冻干茶样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40目筛。
准确称取0.1g,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85℃水浴浸提20min,取上清液过0.22μm水系微孔滤膜待测。
五、方法学考察
1. 线性范围测定
配制5个不同浓度标准品溶液,分别进样分析,以浓度为纵坐标,峰面积为横坐标作图,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相关性。
2. 方法的精密度
在要求的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别称取4次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含量,变异系数以及标准偏差。
3. 方法的准确度
采用标准添加法,在已知含量的样品中滴加一定量标准溶液,在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检测方法对丙烯酰胺的回收率。
六、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