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我们必须对茶多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
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
所以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有很多:1,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2,金属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3,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
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在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性化合物,均称茶多酚。
1 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2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2.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2 分光光度仪。
3 试剂和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3.1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GB 664-77)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GB 1288-81),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3.2 pH7.5磷酸盐缓冲液:3.2.1 1/15M磷酸氢钠: 称取23.377g磷酸氢二钠(GB 1263-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3.2.2 1/15M磷酸二氢钾: 称取9.078g磷酸二氢钾(GB 1274-77),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的磷酸氢二钾溶液85ml和1/15m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4 操作方法4.1 取样按GB 8302-87《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4.2 试样的制备按GB 8303-87《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的规定,制备试样。
4.3 测定步骤4.3.1 试液的制备按GB 8305-87《茶水浸出物测定》中3.4.1的规定,制备试液。
4.3.2 测定准确吸取上述(4.3.1)试液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3.1)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3.2)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5 结果计算5.1 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A×1.957×2 L1茶多酚(%)=──────×─────×100100 L2×M×m式中: L1——试液的总量,mL;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M——试样的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A——试样的吸光度;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一、原理:茶叶磨碎样中的茶多酚用70%的甲醇在70℃的水浴中提取,福林酚试剂氧化茶多酚中-OH基团并显蓝色,最大吸光度波长λ为765nm,用没食子酸做矫正标准定量茶多酚。
二、仪器分析天平:感量0.001g;水浴:70℃±1℃;离心机:转速3500r/min分光光度计三、试剂本标准所用水均为重蒸馏水,除特殊规定外,所用试剂为分析纯。
1、甲醇2、碳酸钠3、甲醇水溶液(体积比):7+34、福林酚试剂:试剂甲(①4%碳酸钠溶液;②0.2NNAOH溶液;③1%硫酸铜溶液;④2%酒石酸钾钠;(1)将试剂①和②等体积混合;(2)将试剂③和④等体积混合;(3)将(1)和(2)混合溶液按50:1比例混合。
)试剂乙(取10ml1%的乙液于100ml的容量瓶,加水定容)。
(4)将试剂甲和试剂乙按1:1的比例现配成福林酚。
5、将(4)中的福林酚20ml转移到2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并摇匀。
6、7.5%碳酸钠(质量浓度):称取37.50g±0.01g碳酸钠,加适量水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
7、没食子酸标准储备溶液(1000μg/ml):称取0.110g±0.001g没食子酸(GA,相对分子质量188.14),于100ml容量瓶中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现配)。
8、没食子酸工作液:用转移管分别移取1.0,2.0,3.0,4.0,5.0ml的没食子酸标准储备液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
四、操作方法1、供试液的制备母液的制备:称取0.2g(精确到0.0001g,本次实验0.2331g)均匀磨碎的式样于10ml的离心管中,加入在70℃中预热过的70%的甲醇溶液ml,用玻璃棒充分均匀湿润,立即移入70℃水浴中。
浸提10min(隔5min搅拌一次),浸提后冷却至室温,转入离心机在35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ml容量瓶。
茶叶中茶多酚的定性分析方案

茶叶中茶多酚的定性分析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工作原理
以ODS(5um,4.6*250mm)为色谱柱,以重蒸水:乙腈:乙酸乙酯=86:12:2为流动相(浓硫酸调pH值至3.0到4.0),流速为1.0ml/min,UV检测波长280mm 进行定性。
二、仪器与试剂
三、工作步骤
1.准确称取茶多酚标准样品和试样各0.1g,用双蒸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
经微孔滤膜过滤作为待测样品
2.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开机预热
3.设定高相液相色谱条件:
A.色谱柱:ODS(5um,4.6*250mm)
B.流动相:重蒸水:乙腈:乙酸乙酯=86:12:2(浓硫酸调pH值至3.0到
4.0)
C.流速:1.0ml/min
D.UV检测波长:280mm
E.注温:40℃
4.试样以及标样的进样
5.数据的处理以及谱图的保存分析
6.按照正常程序关机并清理台面
四、实验结果
将标准茶多酚样品的保留时间和试样保留时间进行对照,确定标样和试样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茶多酚是指茶叶中的一类重要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作用。
茶多酚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种。
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测定,如铁离子还原法、显色法、比色法和滴定法等。
铁离子还原法:茶多酚具有还原性,可以通过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的程度来测定其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结果受干扰较大,准确性较差。
显色法:茶多酚可以与某些试剂发生着色反应,形成显色产物,如费林试剂、氢氧化钠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
比色法:茶多酚可以通过与某种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来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滴定法:通过滴定法测定茶多酚的总酚含量,常用的滴定剂有高锰酸钾溶液、亚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准确性受到影响较大。
2. 现代方法:现代方法主要是基于仪器分析的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色谱法:茶多酚可以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使用紫外光检测器进行测定。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
这些方法操作复杂,但精确度和灵敏度较高。
质谱法:茶多酚可以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鉴定,如气质联用质谱(GC-MS)和液质联用质谱(LC-MS)。
质谱方法准确性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光谱法:茶多酚的检测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进行,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定量。
该方法快速、简单,但对样品的要求较高。
电化学法:茶多酚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如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较具灵敏度和准确性。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法,茶多酚的检测都需要一定的样品处理过程,如提取茶多酚、去除干扰物、浓缩和分离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在选择上需要考虑实验条件、设备要求、样品种类和检测精度等因素。
目前,现代方法在茶多酚检测上具有准确性高、快速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方法成为主流。
实验七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实验七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一、实验原理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
根据消耗1ml0.318g/ml 的高锰酸钾相当于5.82mg 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二、实验试剂0.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 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50ml ,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 ,加浓硫酸50ml ,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0.630%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6.3034g ,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 的高锰酸钾 1.27g ,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准确吸取0.630%草酸溶液10ml ,放入250ml 锥形瓶中(平行2份),加入蒸馏水50ml ,再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10ml ,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
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颠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三、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 白瓷皿。
四、测定步骤⑴供测试液的准备:准备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 ,放在200ml 三角烧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 ,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 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摇匀。
⑵测定:取200ml 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0.1%靛红溶液5ml ,再加入供测试液5ml ,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44KMnO 63.100%KMnO =浓度ω滴/s 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指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天然化合物,属于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与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进行茶多酚的测定来评估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目前常用的茶多酚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显色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1. 显色法:显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茶多酚与铁离子(Fe3+)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可见光吸收的蓝色络合物,通过检测吸光度来测定多酚的含量。
操作步骤:a. 将茶叶样品加入酸性溶液中(如硫酸)。
b. 加入一定浓度的铁离子。
c. 加热反应液,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设置波长(一般为760 nm)进行吸光度检测。
d. 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2.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化的茶多酚测定方法,它使用标准化学品来检测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适用于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
操作步骤:a. 将茶叶样品加入醇/酸混合溶液中,并进行超声处理,使茶多酚溶解。
b. 加入一定量的比色试剂(如费尔林试剂)。
c. 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设置波长(一般为760 nm)进行吸光度检测。
d. 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茶多酚测定方法,它通过分离和定量各种茶多酚组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操作步骤:a. 提取茶叶样品中的茶多酚。
b. 茶多酚提取物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选择合适的流动相体系(如乙腈-水溶液),并设定合适的流速。
c. 通过检测波长(一般为280 nm)对各组分进行定量。
d. 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茶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200-400 nm)的吸光特性来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方法。
操作步骤:a. 将茶叶样品提取得到茶叶样品溶液。
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和检测及应用

茶叶中茶多酚的萃取和检测及应用一、茶多酚的萃取方法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因此,茶多酚的萃取方法对于茶叶的加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煮法:将茶叶放入开水中煮沸,茶多酚会溶于水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家庭茶叶的制备,但茶多酚的得率较低。
2. 乙醇萃取法:将茶叶与乙醇混合浸泡,茶多酚会溶于乙醇中。
乙醇萃取法能够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得率较高。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高温高压性质,将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能够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不会破坏茶多酚的活性。
二、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茶多酚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最常用的分析技术,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2. 光谱法: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茶多酚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光度来确定其含量。
红外光谱法则通过测量茶多酚在红外区域的吸收特征来进行分析。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检测,如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三、茶多酚的应用茶多酚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食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功能。
茶多酚可以用于保鲜剂、防腐剂、色素等方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健功能。
2. 医药领域: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茶多酚可以制成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膏等形式,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3. 化妆品领域: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以用于化妆品的制备。
茶多酚可以用于面霜、面膜、洗发水等产品中,具有保湿、抗皱、美白等作用。
总结: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我们必须对茶多酚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茶多酚因为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很强的氧化性以及螯合性,所以能很好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效果;同样也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所以茶多酚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能够与蛋白质,金属离子相结合。
据了解,茶多酚能与20多种离子产生络合,与其中10多种产生沉淀,再者,络合产物很多会产生明显的色泽变化。
所以茶多酚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1,蛋白质沉淀法:利用与蛋白质的络合沉淀特征检测茶多酚的含量;
2,金属例子螯合法:就像GB/T8313-2002茶叶和GB/T21733-2008茶饮料中的检测方法一样,利用多酚羟基与铁离子的螯合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在540nm出进行检测;
3,氧化法:高锰酸钾与茶多酚的氧化滴定,但是这种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目前已经用的很少了;再就是GB/T8313-2008的福林酚法,利用福林酚能将茶多酚氧化然后自己被还原呈蓝色的特征。
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GB/T8313-2002的酒石酸亚铁法与GB/T8313-2008中的福林酚试剂法!
酒石酸亚铁法作为茶多酚检测的经典方法在国内被应用了几十年,采用3.913的经验系数进行茶多酚的检测,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的检测标准中则是以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系数2.78。
同样的茶多酚检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系数呢,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但实际上3.913的的系数是以茶叶的乙酸乙酯分离物作为标定物质作标准曲线的,因为乙酸乙酯分离物中不仅仅包括了多酚类物质,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内涵成分,所以检测结果会偏大,目前主要用于饮料行业中,而2.78的系数则主要用在植物提取物茶多酚领域,其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标定物不一致!
当然酒石酸亚铁法也有自身的缺点:茶多酚是一种复合物,并非单一组分,其中包括了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等等,不同的组分与铁离子络合颜色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一般成分比较复杂的植物多酚并不适用!
再来谈谈福林酚法:福林酚法主要利用福林酚的强氧化性,与多酚反应变蓝,在765nm处进行检测,当然了,福林酚还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中,正是因为这点,所以福林酚并不能有效区分茶多酚,一些还原性氨基酸,植物中非多酚类酚性物质,抗坏血酸等等,这也是它的局限性。
当然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很多朋友最关注的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到底有多大差异,经本人一天的实验,当然可能有不尽完善之处,两者差异大概在30%左右,如果以酒石酸亚铁法采取2.78的系数,则差异不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GB/T8313-2002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并非纯粹的茶多酚。
再者,就GB/T8313-2008中一些问题,我咨询了标准校订单位的王盈峰教授,标准中的刻度试管容积为10ml,所以大家在标准曲线的绘制中要注意了。
最后,无论是8313-2002还是8313-2008,茶多酚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茶叶走出去提供了契机,新方法中也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还需要茶学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完善。
提醒大家,“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是因为福林酚法有他自身的不足,所以不同的产品还是需要区别对待!
GB/T8313-2008标准曲线以及相关数据
y=-1.1862+92.0488x
ug A
10 0.120
20 0.230
30 0.340
40 0.452
50 0.552
相关系数0.9998
解读GB/T21733-2008
GB/T21733-2008与GB/T8313-2008两个标准几乎同时更新,前者作为茶饮料的标准仍然以酒石酸亚铁法作为检测方法,而后者作为茶叶的检测方法则采用福林酚法,如果两者检测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也就算了,可关键是两者检测差异极为显著,所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茶饮料企业之所以不用福林酚法主要还是存在以下两点原因:1,福林酚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茶多酚的含量,但是在茶饮料中茶多酚与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浓度均为几百PPM,所以这个确实不好判定,这也是福林酚法的局限性;
2,如果采用福林酚法检测原料中茶多酚,检测结果比较低。
再进行灌装,前后衔接不上,这个不符合饮料企业的利益。
前面也说了。
3.913是一个经验系数,所以真正要准确测定茶多酚我们还得用2.78的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系数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用2.78的系数来做GB/T8313-2002中的茶叶多酚,然后用HPLC 测定儿茶素,结果发现儿茶素占茶多酚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但是在食品添加剂茶多酚中QB2451-1995,儿茶素占茶多酚含量大概在60%左右
同样是茶叶提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前面我也提到了,茶叶中的多酚类主要包括儿茶素类,花青素类,黄酮类
而在这三者中,黄酮类是不能溶于水的或者说水溶性差
我们GB/T8313-2002中采用的是水提取,而一般的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则采用的是乙醇提取前者提取物中不包括黄酮,后者提取物种包括了黄酮,所以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的比例就会下降,会有这样的差异。
但是如果茶多酚行业采用水提取,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目前与茶多酚检测的标准包括QB2451-1995,食品添加剂茶多酚(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然后以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检测);GB/T8313-2008茶叶多酚检测标准(没食子酸作标准曲线,福林酚法);GB/T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传统的3.913为系数,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GB/T8313-2008针对茶叶,固然能与国际接轨,利于中国茶叶走出去是件好事,但对于速溶茶企业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以茶叶水提取照说应该依照GB/T8313-2008的检测方法,但是目标客户是速溶茶企业,又得遵循GB/T21733-2008的检测方法,一来一回,数据相差30%左右,没有参照价值。
其实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QB2451-1995的检测方法,一则与GB/T8313-2008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二来可以兼顾到上下游!
当然了,掌握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原理,数据差异就能够灵活应用,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的!所以,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把配套培训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