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简介
上海崇明岛――中国首个“长寿之岛” 崇明岛长寿之乡

上海崇明岛――中国首个“长寿之岛” 崇明岛长寿之乡上海崇明县由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组成,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群。
该县虽经历了1300余年的沧桑巨变,但至今仍维持着天蓝、地绿、水洁、土净、气清的自然生态环境。
最近,崇明县被正式授予第15个“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自古被称为“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也成为中国首个达到相关指标的“长寿之岛”。
据了解,崇明县全县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26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出8.26岁。
此县有2.9万名80岁以上的老人,占其总人口的4.3%(中国长寿之乡的此项审批标准为1.4%),有95名百岁及百岁以上的“人瑞”。
中国老年学会的专家表示,崇明县的各项长寿指标均已超过了此学会制定的“中国长寿之乡”的必达指标。
崇明县处在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2摄氏度,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氧库”。
崇明县的林地总面积为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20.78%。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崇明人能够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崇明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崇明人始终保持着以杂粮为主食,以素食和水产品作为配菜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饮食中,他们青睐老毛蟹、花椰菜、白扁豆、刀鱼、金瓜等崇明的土特产,不少当地的百岁寿星还习惯每天饮用一些自制的米酒。
崇明的米酒是用纯大米酿制的,清醇香郁、酒色嫩白,被当地人称为“老白酒”。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崇明县

1949年崇明县农业产值(种植业)仅2709万元;粮食总产仅9797万斤,亩 产234斤;皮棉总产88.2万斤,亩产12斤;油菜籽总产60.5万斤,亩产55 斤。
1籽亩产330斤, 比1949年分别增长6倍、6.2倍和5倍;粮食、皮棉和油菜籽的商品率分 别为9.3%、88.4%和57.2%。
建设镇 建星路108号 富安、虹桥、效东、建垦、运南、白钥、三星、界东、浜东、建设、蟠 南、大同、浜西13个行政村
新海镇 北沿公路3366号 跃进、新海、新海二村、红星和长征5个居委会
东平镇 黄河路长江公路路口 东风新村、风伟新村、桂林新村、长江新村、前进新村、前卫新村6个 居委会
长兴镇 凤滨路77号 凤凰、圆沙、前卫新村3个居委会
崇明县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崇明县常住人口为151000人,占21.46%,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178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89217人,增长144.4%。平均每年增加892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35%。
崇明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93095户,家庭户人口为650621人,平 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0人 减少0.48人。
第二产业
崇明县手工业历史悠久,宋、明、清期间,以盐业、 低碳生活——城桥1路超级电容公交车低碳生活——城桥1路超级电容公 交车 沙船业和民间纺织业为其主体。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逐渐兴起,先是
纺织业,继而建立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1919年起,资本家杜少如等在 堡镇镇相继兴办的大通纱厂和富安纱厂,是崇明县民族工业中资本最 多、规模最大的工厂。1949年崇明县解放时,工业总产值仅462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7%,行业只有纺织、电力、机械、印刷、碾轧、 酿造等几个,多为小厂。 1970年,崇明县属工厂有63个;社、镇办工厂有76个。1976年,社 (镇)、队办工厂的工业产值为12134万元,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23332万 元的52%。1978年后,社(镇)、队办工业发展更为迅速。每年产值均超 过县属工业。 1984年,崇明县有工厂企业793个,职工117686名。其中县办企业78 个,职工11895名;乡办企业238个,职工52872名;镇办企业11个,职 工3485名;村办工业466个,职工49434名。崇明县工业总产值82072万 元,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25994万元,占31.67%;乡、镇、村办工业总 产值56078万元,占68.33%。 产业建设产业建设
崇明旅游攻略

崇明旅游攻略简介崇明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口中的长江口嘴附近,素有“江南草原”之称。
崇明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被誉为上海市的后花园。
本文将为您介绍崇明的主要景点、美食和交通方式,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崇明旅游攻略。
主要景点1. 东滩湿地公园东滩湿地公园是崇明的一颗明珠,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湿地草原、滨海沙洲和稀有鸟类,是观鸟者的天堂。
您可以在这里进行骑行、徒步等户外活动,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日落景色。
2. 江畔沙滩崇明的江畔沙滩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这里有绵延数公里的柔软沙滩,适合日光浴和沙滩排球等海滩活动。
在夏季,您还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海水和清爽的海风。
3. 陈家镇陈家镇是崇明的一个古老的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您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农民市场。
此外,陈家镇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陈家祠堂,被称为“江南第一庙”。
4. 崇明国际生态城崇明国际生态城是中国首个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
这里有大片的湿地、森林和农田,可以进行户外运动、观赏美景和体验生态农业。
您还可以参观生态科普中心,了解关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美食1. 崇明大米崇明大米以其长粒和丰富的口感而闻名。
这里的大米种植于富饶的农田,通过优质的土壤和水源,使得大米口感细腻、香甜可口。
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独特的米饭和米面制品,如米粉和米饺子等。
2. 崇明河鲜崇明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因此这里的河鲜非常出名。
您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螃蟹、鳜鱼和小黄鱼等美味佳肴。
而且,这里的河鲜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红烧、清蒸、炖汤等,给您带来不同的口味享受。
3. 农家菜崇明的农田地带以农家菜为主。
这里的农家菜讲究原汁原味,采用当地的农产品和食材制作。
您可以尝到新鲜的蔬菜、绿豆腐和炒米饭等农家菜肴,亲自体验农家生活的魅力。
交通方式1. 飞机如果您从其他地方来崇明,首先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到崇明岛旅游攻略

上海到崇明岛旅游攻略崇明岛简介: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12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5万人。
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苏省海门、启东两市一水之隔。
总面积1411平方千米。
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
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
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联在一起。
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
现状为崇明岛东、北方滩地仍在继续淤涨,其中东滩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
“生态”、“环保”目前是崇明岛规划和建设的主题词。
崇明县目前辖有13个镇和3个乡。
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6年底全县户籍人口为69.98万人,比上年减少1408人,外来流动人口11.1万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 8.33‰,自然增长率-2.4‰。
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上岛途径是宝杨路码头(客轮、快船)、石洞口码头(车客渡)坐船都可到崇明岛南门港。
崇明岛景点推荐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总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上海著名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东滩候鸟保护区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总面积326.2平方公里。
2005年8月9日,崇明东滩鸟类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沙湿地公园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
崇明岛

崇明岛历史演变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面积1225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之一,海拔3.5—4.5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沼泽广布,是上海的辖县.•目前长江口的沙岛主要有崇明、长兴、横沙等。
由崇明岛将长江水道分为北支、南支;由长兴岛分为北港、南港。
•在长江口受科氏力的作用,涨潮流主要由北支进入长江口,泥沙净流入;退潮流主要经南支退出长江口,泥沙净流出,故长江口历来南蚀、北淤。
崇明岛雏形的形成•唐以前,长江口北至如东,南到南汇,南北相距150千米。
按记载,当时长江口有一沙岛——胡逗洲,在今天的南通市境内。
现在的海门、启东、崇明均为长江口水域。
•唐初武德(高祖李源)年间(618—626年)长江口形成东沙、西沙两个沙洲,是为崇明岛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崇明岛海岸调查时发现两个古海岸沙堤:说明东沙唐初形成以后向东发展,到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岸线在南村—裕丰—新北沙堤一线;到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6年),岸线向东到了新西—裕安—新桥一线。
说明唐至五代崇明岛的东部已出露水面形成沙岛,然后向东发展。
崇明岛的扩展•宋元时期崇明岛的发育以东沙为基础向西北方向扩展。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姚刘沙沙洲形成,姚刘沙在今天的红卫、合兴、海军农场、富民农场一带。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沙沙洲形成,三沙在今天的长征农场、永龙沙一带。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姚刘沙人口逐渐增多,嘉定年间姚刘沙上设天赐盐场。
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天赐盐场设崇明州,崇明成为行政区域。
•从图上可以看出,元代姚刘沙与三沙合并,时间大致在至元十四年前后(1277年)。
这时崇明岛已东起新桥,西到长征农场,东西长50千米,形状基本形成。
崇明岛附近诸岛的合并•南宋建炎二年以后,黄河口向南沿岸流为长江口输送了大量泥沙。
一方面形成很多沙洲,另一方面沙洲快速合并。
exn崇明岛

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其东部滩涂面积还在不断增长。
全岛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 ~18千米,地势总趋势是西北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岛上第四系疏松沉积物十分发育,分布也广泛,岩性为杂色黏土、沙砾层、沙层,厚度为300~400米。
崇明岛气候属于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亚季风盛行的影响,夏季从太平洋吹向本地区的暖湿气团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冬季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
总体来说,表现出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40毫米左右。
雨量夏季最多,气温与雨量变化一致,雨热同期。
这样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
崇明岛上分布着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大多是栽培植物。
常见的植物有榆科的白榆,楝科的苦楝,豆科的刺槐,冬青科的冬青,银杏科的银杏,还有一些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植物及水竹等,沿江的滩涂上草本植物有莎草科的海三棱藤草,蔗草,苔草,水葱,禾本科的芦苇,白茅,藜科的碱蓬,蒿属的茵藻蒿等植物。
崇明岛位于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T”字形格局的交汇点,自然资源条件独特,特别是滩涂土地、环境容量、湿地动植物资源、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绵长稳定的深水岸线在本区优势显著,同时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受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影响较小的地区。
由于崇明岛区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自然优势,2006年,《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和《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具体提出了崇明三岛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生态岛建设的总体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岛攻略旅游管理技能

崇明岛攻略旅游管理技能
一、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是上海市辖区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上海市东北部,东临杭州湾,南接长江,西距上海市区58公里,总面积1265.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目的地。
二、崇明岛旅游资源
1. 自然景点
•东滩湿地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鸟类资源,是鸟类观赏的热门地点。
•崇明油菜花海: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构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2. 历史文化景点
•陈家镇古镇:古老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民俗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游览。
•崇明岛灯塔:是中国最古老的灯塔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崇明岛旅游管理技能
1. 熟悉景点信息
在进行旅游管理时,对于各个景点的位置、特色、开放时间等信息要有充分了解,以便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游服务。
2. 紧急事件处理能力
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紧急事件,如游客晕倒、突然恶劣天气等,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安全。
3. 团队合作能力
旅游管理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确保整个旅游过程顺利进行。
4. 客户服务意识
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客户服务意识,善于倾听游客的需求和建议,积极解决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
四、结语
崇明岛作为一个兼具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技能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管理能力,将能为崇明岛的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崇明市_精品文档

崇明市崇明市是中国上海市下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华东地区东海之滨,东临长江口,南濒杭州湾,总面积为1185.49平方公里。
崇明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岛,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方面,详细介绍崇明市的情况。
崇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北与上海市嘉定区相连,东接长江口北岸的浦东新区,南濒杭州湾,西连江苏省太仓市。
市区主要有崇明镇、城桥镇、长兴岛、堡镇和东平林场等行政区划。
崇明市是一个典型的渔业县和农业县,以渔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崇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三千多年前,原始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秦汉时期,崇明被设为县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世纪初,上海工业的发展和物资的运输需求促使崇明经济逐渐开放。
1958年,崇明县的茶业和蚕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
1986年,随着长江口工程的修建,崇明市逐渐改善了水利条件和底质条件,农田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崇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崇明市还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基地。
此外,崇明市还拥有大量的湖泊和河道,水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资源为崇明市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崇明市以农业为主要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米、蔬菜、果品和花卉生产基地。
境内土地广阔,耕地面积达到640平方公里。
特别是稻米产量,崇明市是全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稻米种植以及加工业一直是崇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崇明市的蔬菜、果品和花卉也享有盛誉,成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农产品。
崇明市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做得非常出色,积极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崇明市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为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崇明市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崇明市的湿地资源丰富,湿地保护成为崇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特点
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是天然氧吧! 典型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全年的日 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 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 沛,年平均降雨量1025毫升,空气相对 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 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 称天然的大氧吧。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 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达20.5%。全县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相 继建成5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 80%以上。
地形地貌Biblioteka 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 。崇明县辖崇明、长兴、横 沙三岛,总面积1411平方公 里。崇明岛素有“长江门 户”、“东海瀛洲”之美誉, 是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 中国第三大岛,陆域总面积 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位于 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陆 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 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 个岛,陆域总面积56平方公 里。崇明、长兴、横沙三岛 互成犄角之势,组成了现在 的上海市崇明县,下辖16个 镇和2个乡,县政府所在地城 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三岛户籍人口总 量为68.8万人
旅游节庆
森林旅游节:每年9月举行,由森林交响音乐会、芦稷节、米酒节、蟋蟀节、丰收 节等系列活动组成 柑桔节: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游客可参加柑桔采摘、认养橘树等活动。 老毛蟹节: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游客可参加浑水摸蟹、千人钓蟹、万人品蟹等 活动。 骑游活动:“一米单车”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络覆盖全岛(主要景区、客运站、商 业区),游客可以自由骑行、“通借通还”。
崇 明 在 这 里 哦
六 一 陈班 乐 涵
美丽的崇明印象
阳光挥动金色的翅膀 在愉快地飞翔 掠过了船头 掠过了那边的河面 它正栖在一首田园诗中 草青树绿之间的花红 闪耀成了一朵一朵的韵脚 临行之时 心中栽下一棵故乡的小树 此刻 在异地崇明 畅然地进行光合作用 释放出清新氧气 刹那间 我的万千毛孔 齐刷刷地舒张 绿意如水 滋养我的双眼 我看见 天空中一声圆润的鸟音 徐徐滴落 滴入我的掌心 七个音符染着天空的蓝
地理位置
•崇明县,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 全县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 岛组成,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 口冲积岛,也是大中华区第三大岛。县 内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 数民族居住。崇明有1300多年的历史, 历经五代,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崇明 县也是中国上海市所辖唯一的一个县。 “崇”取高义,“明”取清明义,“崇 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 平地。
民俗文化——住宅
崇明人讲究绿化,以南向宅 为例:宅北、即后宅沟沿一 般种竹——竹报平安,象征 家族兴盛;宅东,即东宅沟 沿种桃柳——桃红柳绿,利 于观赏,且树冠小,易透光; 宅西,即西宅沟沿种榆树— —“榆”谐音“余”,象征 富裕,且榆树有吸附毒气烟 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宅前 种槐树——槐鼎象征位及三 公。宅沟养鱼。春夏两季, 树影婆娑,翠鸟相鸣,沟水 波涟,游鱼上下,虽濠上濮 水所不及。 六七十年代以来,乡村 造房迁移居民点,而尚存四 厅沟内的四厢,三进两院的 民宅,是独特的崇明民居建 筑文化景观遗产,更是可开 发的旅游资源!
崇明—中国长寿之乡
2010年,崇明成为全国第十五个“中 国长寿之乡”,第一个“长寿之岛”。 目前,崇明周百岁老人有118位,百岁 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七。全县 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0.26岁,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8.26岁。 “中国长寿之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品牌, 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崇明将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 继续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长寿旅游产业、长 寿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发展。
自然风光
步上南门码头的风景 崇明国家地质公园
东滩的美丽日出 崇明森林公园木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