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试验2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
具体而言,本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虚拟机软件搭建一个局域网,并配置相应的网络地址和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3.学会使用虚拟机软件搭建计算机网络。
三、实验步骤2.配置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将其设置为桥接模式;3.为每个虚拟机配置网络地址,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4.配置一个路由器,并设置路由表,以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通信;5. 在每个虚拟机上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比如DHCP服务和Web服务器;6.运行虚拟机,并测试各个虚拟机之间的通信。
四、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虚拟机软件的桥接模式,可以实现虚拟机和物理主机之间的通信;2.配置网络地址和路由表后,虚拟机之间可以实现跨网段的通信;3.通过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不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访问。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简要介绍。
通过完成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际操作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2-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停等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2: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停等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1.实验目的
理解可靠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掌握停等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基于 UDP 设计并实现一个停等协议的过程与技术。
2.实验环境
接入Internet的实验主机;
Windows xp或Windows7/8;
开发语言:python。
3.实验内容
1)基于 UDP 设计一个简单的停等协议,实现单向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器到客户的数据传输)。
2)模拟引入数据包的丢失,验证所设计协议的有效性。
4.程序设计
在实验报告中要说明所设计停等各个域作用,协议两端程序流程图,协议典型交互过程,数据分组丢失验证模拟方法,程序实现的主要类(或函数)及其主要作用、UDP 编程的主要特点、实验验证结果,详细注释源程序等。
1)协议主要数据结构:
客户端:
服务器:
数据包格式:分为数据分组和确认分组
-数据分组:为数据分组序号后面加上数据内容,如‘0HELLO’
-确认分组:为确认类型与确认分组号,如‘ACK0’。
为了实现丢包,增加NAK类型,如‘NAK0’。
2)协议两端程序流程图:客户端:
服务器:
3)UDP编程的主要特点:
-在python3中,能传输的只有比特字符串,因此要加以转换
-由于是网络编程,很可能发生各种异常,有必要进行捕捉并处理。
计算机网络 实验2 实验报告

实验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实验名称】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
【实验目的】理解三层交换机的功能;理解三层交换机的虚拟接口;理解三层交换机vlan间相互通信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机vlan的配置方法和测试方法。
【背景描述】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Sales)和技术部(Technical),其中销售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销售部和技术部也需要进行相互通信,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功能】Vlan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不同VLAN的计算机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原理】1、在三层交换机上分别为每个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配置IP地址;2、三层交换机会建立基于vlan虚拟端口的直连路由;3、将每台主机上的默认网关配置成所在VLAN虚拟接口的IP 地址,通过三层交换机的直连路由,不同vlan间的所有主机就可以相互通信了。
【实验设备】二层交换机(S2126)1台(用R2600+16口交换模块+禁止路由来模拟);三层交换机(S3750)1台(用R3600+16口交换模块来模拟);PC机4台(用Cloud+VPCS来模拟);网线(5根):Fastethernet【实验拓扑】【实现任务】1、参考上图构建实验网络拓扑(配置二层交换机模块、配置三层交换机模块、配置各PC机网络接口、连接设备等);2、完整、明确的标注端口及配置信息;3、在二层交换机(L2SW)上配置VLAN(包括VLAN10和VLAN20),并将F1/3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4、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配置VLAN(仅包括VLAN10),并将F1/1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5、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将VLAN10命名为Sales,将VLAN20命名为Technical(可选);6、通过VPCS虚拟机,为每个PC机配置IP地址;7、检查VLAN设置(同一vlan内主机可以ping通,不同vlan间主机不能ping通)。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 2 简单的 Web 服务器

实验二简单的 Web 服务器一.实验目的Web 服务器是Internet 网络中主要提供信息的服务器之一,通过WinSock 编程接口编写简单的Web 服务器程序。
1.理解HTTP 协议的工作原理2.掌握 Web 服务器的处理流程3.掌握 HTTP 请求和响应包的处理方法二.实验内容利用 WinSock 编程接口编写简单的Web 服务器程序,可以接收IE 等Web浏览器的请求,对HTTP 请求进行处理,向浏览器客户发送HTTP 响应,由浏览器显示请求的页面。
三.实验环境程序运行环境为以太网,采用 TCP/IP 协议栈,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
程序开发环境为VS2012 版本。
四.实验步骤1.Web服务器功能(1) Web 服务器可以接受任何Web 客户的连接(2) Web 服务器在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的请求,该客户请求处理完成才可以接收下一个客户的请求(3) Web 浏览器客户通过地址栏指定服务器地址和请求的页面(4) Web 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发送HTTP 响应(5) Web 浏览器客户收到HTTP 响应后显示页面,关闭连接2.Web服务器程序开发以Visual C++ Console控制台程序的形式编写服务器程序,利用WinSock编程接口实现HTTP通信。
Web服务器程序采用循环服务器的模式,不支持多线程操作。
服务器侦听TCP 80号端口,建立TCP连接后接收HTTP 请求,分析请求包得到访问资源的路径名,从主目录下找到指定的资源,以HTTP响应的形式发送给Web客户。
3.编译和执行程序将Web 服务器程序编译、连接成执行程序,运行Web 服务器程序,在系统设定的主目录下存放一些Web 页面。
启动IE 浏览器,在地址栏指定Web 服务器的地址和页面,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响应的页面。
五.实验结果1.提前在webserver.exe所在文件夹建立www文件夹,存放若干页面;点击webserver.exe启动程序,如下:2.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http://127.0.0.1:80/csbit.html,回车,可以看到服务器段接收到数据并发送数据,浏览器端显示出页面:3.可以看到服务器工作正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系(教研室):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3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王鑫学号:实验室号: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2:路由器常用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原理2.理解路由器路由算法原理3.理解路由器路由配置方法二、实验项目内容1.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2.掌握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3.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三、实验环境1. 硬件:PC机;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6.0 。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路由器单臂路由配置(选做)实验目标掌握单臂路由器配置方法;通过单臂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相通信;实验背景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办公室,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对两个部门的主机进行了VLAN的划分,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VLAN。
现由于业务的需求需要销售部和技术部的主机能够相互访问,获得相应的资源,两个部门的交换机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了连接。
技术原理单臂路由:是为实现VLAN间通信的三层网络设备路由器,它只需要一个以太网,通过创建子接口可以承担所有VLAN的网关,而在不同的VLAN间转发数据。
实验步骤新建packer tracer拓扑图当交换机设置两个Vlan时,逻辑上已经成为两个网络,广播被隔离了。
两个Vlan的网络要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如果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物理端口,则必须有两个子接口分别与两个Vlan对应,同时还要求与路由器相连的交换机的端口fa 0/1要设置为trunk,因为这个接口要通过两个Vlan的数据包。
检查设置情况,应该能够正确的看到Vlan和Trunk信息。
计算机的网关分别指向路由器的子接口。
配置子接口,开启路由器物理接口。
默认封装dot1q协议。
配置路由器子接口IP地址。
实验设备PC 2台;Router_2811 1台;Switch_2960 1台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标●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技巧;●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
《计算机网络》 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已经变得日常化,而交换机作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等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及结果,并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其中交换机作为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关键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旨在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CISCO交换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2.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3. 能够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实验环境准备(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PuTTY、CISCO交换机模拟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实验步骤(1) 打开PuTTY,通过SSH协议连接到CISCO交换机模拟器;(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交换机;(3)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等;(4)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VLAN 和端口模式;(5)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6)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检查配置是否成功。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成功登录CISCO交换机,并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了基本配置。
通过网络连通性测试,确认配置生效,并能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操作步骤能够顺利实现,并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四、问题与解决1. 问题1:无法连接到CISCO交换机。
解决方法: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重新配置PuTTY连接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
BufferedReader infromServ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
clientSocket.close();
}
}
TCPSever端程序
importjava.io.*;
.*;
classTCPServer{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v[])throwsException
{
String ClientSentence;
System.out.println("FROM SERVER:"+ modifiedSentence);
clientSocket.close();
}
}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要注意端口号一致,客户机用计算机名获得IP地址。
运行效果:
TCPClient端的程序
import java.io.*;
import .*;
public class TCP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entence;
String modifiedSentence;
sendData = sentence.getBytes();
DatagramPacket sendPacket =
newDatagramPacket(sendData, sendData.length, IPAddress, 9876);
clientSocket.send(sendPacket);
{
DatagramSocket serverSocket =newDatagramSocket(9876);
byte[] receiveData =newbyte[1024];
byte[] sendData =newbyte[1024];
while(true)
{
DatagramPacket receivePacket =
BufferedReader infromUser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ocket clientSocket = new Socket("59.67.146.124",6789);
DataOutputStream outToServer =
DatagramPacket receivePacket =
newDatagramPacket(receiveData, receiveData.length);
clientSocket.receive(receivePacket);
String modifiedSentence =
newString(receivePacket.getData());
newDatagramPacket(sendData, sendData.length, IPAddress,
port);
serverSocket.send(sendPacket);
}
}
}
UDPClient
importjava.io.*;
.*;
classUDPClient {
Socket clientSocket = new Socket("59.67.146.124",6789);使用计算机名和客户机ip均可。
运行效果:
UDPServer
importjava.io.*;
.*;
classUDPServer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
a)利用Java或C++语言,分别基于TCP和UDP编写一个简单的Client/Server网络应用程序。要求实现客户向服务器传输任意一个字符串,服务器将收到的字符串变换成大写后传回客户。
b)修改上述程序,实现服务器根据客户请求,将服务器端指定的文件可靠地传输给客户。如果服务器没有指定的文件,服务器将给客户返回一个信息,通知客户其请求文件不存在。
熟悉和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基于TCP和UDP的工作原理以及Socket编程的一般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实验要求:
请在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不分组。编程可以使用任何高级语言,建议使用java或C++。
也可以自拟题目。
试验过程:
1、实验内容: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throwsException
{
BufferedReader inFromUser =
new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DatagramSocket clientSocket =newDatagramSocket();
intport = receivePacket.getPort();
String capitalizedSentence = sentence.toUpperCase();
sendData = capitalizedSentence.getBytes();
DatagramPacket sendPacket =
ClientSentence = infromClient. readLine();
capitalizedSentence =
ClientSentence.toUpperCase() +'\n';
outToClient.writeBytes(capitalizedSentence);
}
}
}
编程中注意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端口号要相同。客户程序中的
c)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改进b)的程序,使之更实用。比如可以请求服务器先传输目录,然后客户根据目录请求传输文件等。
2、实验方式:每位同学上机编程实验,实验指导教师现场指导。程序可参考附录的程序1、程序2、程序3和程序4(程序中有错误需完善)
3、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要说明Socket编程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主要步骤、利用Java语言用到的主要类及其主要作用、TCP和UDP编程的主要差异和特点、你所实现的文件传输的程序代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newDatagramPacket(receiveData, receiveData.length);
serverSocket.receive(receivePacket);
String sentence =newString(receivePacket.getData());
InetAddress IPAddress = receivePacket.getAddress();
天津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
刘新伟
学号
20081972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2008级4班
实验项目
试验二:基于TCP/UDP的Socket编程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程代码
0660086
实验时间
2010年12月14日
实验地点
7-219
批改意见
成绩
教师签字:
实验目的:
String capitalizedSentence;
ServerSocket welcomeSocket =newServerSocket(6789);
while(true){
Socket connectionSocket = welcomeSocket.accept();
BufferedReader infromClient =
sentence = infromUser.readLine();
outToServer.writeBytes(sentence + '\n');
modifiedSentence = infromServer.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FROM SERVER:"+modifiedSentence);
new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
connectionSocket. getIn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out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lient =
newDataOutputStream(
connectionSocket.getOutputStream());
InetAddress IP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user132");
byte[] sendData =newbyte[1024];
byte[] receiveData =newbyte[1024];
String sentence = inFromUser.re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