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功率放大器详解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谐振功率放大器。
可能有些小伙伴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高大上,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咱们可以轻松搞懂。
放大器嘛,就是把信号放大,让它更有劲儿。
而谐振功率放大器就像个超级增压器,让你的小信号变得响亮无比!那它有啥工作状态呢?别急,咱们慢慢来。
2. 工作状态2.1 线性状态首先,咱们得聊聊线性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放大器就像个正经八百的上班族,兢兢业业,尽量把输入信号完完整整地放大。
简单来说,就是输入多少,输出就大概是多少,几乎不失真。
这种状态就像喝了一杯清茶,清爽不腻,保持着良好的品质。
不过嘛,线性状态的功率输出是有限的,不能像火箭一样随便冲。
所以,咱们得好好利用这个状态,别让它浪费了。
2.2 饱和状态接下来,我们聊聊饱和状态。
哎呀,这个状态就像放大器喝醉了一样,输出信号完全不受控,干脆利落地放出满格的信号。
它可以让你的音响瞬间变得震耳欲聋,简直就是“嗨起来”的节奏!不过,喝醉了就容易出事,饱和状态下的信号失真很严重,原本的好东西可能就变得五味杂陈了。
所以,虽然这个状态让人兴奋,但也要谨慎对待。
2.3 过载状态最后,咱们得提到过载状态。
这状态就有点儿火星了,放大器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输出信号已经跑偏。
此时,放大器就像是在跟你抗议:“别再给我加信号了,我撑不住了!”这时候,信号会严重失真,甚至可能损坏放大器。
所以,咱们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别让它过载了,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心爱的设备挂掉。
3. 总结最后,咱们来个小总结。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就像生活中的三种状态:认真、兴奋和疯狂。
线性状态让你稳稳当当,饱和状态则能让你体验到“放飞自我”的乐趣,而过载状态就像是一场小型的灾难。
希望大家在使用这些放大器的时候,能更好地掌握这三种状态,像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平稳、迅速又安全地前进。
记住,科技的世界里,不管是什么,适度永远是王道!。
谐振功率放大器

在高 Q 回路中,其 Re 近似为
Re
2 0
Lr
2
RL
Lr Ct RL
式中,
Ct
CrCL Cr CL
—— 回路总电容
0 s
1 LrCt
—— 回路谐振角频率
Qe
0 Lr
RL
——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2)对非基波分量
阻抗很小(谐振回路对 iC 中的其他分量呈现的),产生 的电压均可忽略。
第2页/共10页
图 2–1–1 谐振功率放大器 原理电路
C=C/共10页
t
t e
2.集电极电流 iC
输入
vb(t) = Vbmcos st
据 vBE = VBB + vb(t) = VBB + vbmcos st
由静态转移特性(iC-vBE),得集电极电流 iC 波形:脉宽小于 半个周期的脉冲序列。傅里叶级数展开
第9页/共1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iC IC0 Ic1mcosst Ic2mcos2st
为平均分量、基波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
IC0
1 2
iCdt
Ic1m
1
iC costdt
第4页/共10页
图 2–1–2
图 2–1–2
第5页/共10页
3.输出电压 vo
(1)对基波分量 阻抗最大,为谐振电阻 Re(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 频率上,因而对 iC 中的基波分量呈现的电抗最大,且为纯 电阻)。
2.1.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电路组成
ZL —— 外接负载,用 CL 与 RL 串联等效电路表示。
Lr 和 Cr —— 匹配网 络,与 ZL 组成并联谐振 回路。调节 Cr 使回路谐 振在输入信号频率。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常用于无线通信和射频系统中的放大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谐振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本文将介绍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一、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构成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输入谐振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输出谐振电路。
输入谐振电路是用来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滤波、匹配到功率放大器的。
它通常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谐振回路构成,能够选择性地传输特定频率的信号。
功率放大电路是用来放大输入信号的。
它通常采用晶体管或管子放大器等器件,通过输入电压的调节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同时也可以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出功率。
输出谐振电路是用来匹配和传输已放大的信号到输出负载的。
它通常也由谐振回路组成,能够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传输到负载上。
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电路的特性和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放大特性。
首先,输入信号经过输入谐振电路后,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特定频率的谐振回路,其他频率的信号会被滤波掉。
这样就能保证只有特定频率的信号能够进入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
然后,经过谐振回路的输入信号进入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通常采用线性放大器,其输入电压的大小决定了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
通过调节输入电压的大小,就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程度的控制。
最后,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输出谐振电路,并传输到输出负载上。
输出谐振回路起到了匹配和传输的作用,能够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有效地传输给负载。
三、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优势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通过谐振电路的匹配和能量传输,以及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放大特性,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信号放大,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2. 稳定性:谐振回路能够选择性地传输特定频率的信号,并且能够稳定地工作在谐振状态下,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和频率更加稳定。
3. 可调性: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电压,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和功率的可调。
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分析

丙类选频网络高来自5、射频功放的分析方法
高频功放工作于大信号的非线性状态,用解析法 分析较困难,故工程上普遍采用近似的分析方法。 用图解法或折线近似分析法来分析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放的分析方法
图解法: 利用电子器件的特性曲线对它的工作状态进行计算。
1
射频功放的分析方法
2
射频功放的分析方法
2
功放管的保护
2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3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用途
5
射频功放的分析方法
4
射频功率晶体管的选择与保护
2.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谐振功放与低频功放的区别
工作频率
相对带宽
工作状态
负载
效率
低频功放
低(20Hz-30KHz)
宽
甲类、推挽乙类
无调谐负载 阻性
低
高频功放
高 (一个工作频率 )
折线近似分析法: 用折线来表示电子器件的特性曲线。 大信号工作条件下高频功放折线近似为理想化特性曲线的原理:
例:3DA21型晶体管的静态特性曲线
VBZ理想化晶体管的导通电压或称截止电压。gc 正向传输特性的斜率
VBZ
在饱和区,集电极电流只受集电极电压 的控制,而与基极电压无关。 该斜线称为饱和临界线
03
因此又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
04
按电流导通角不同分为:甲类、甲乙类、乙类、丙类。
05
射频功放大多工作于丙类,采用谐振回路做负载。
06
按工作状态分为:线性放大和非线性放大
07
射频功放通常工作于非线性放大状态,具有较高的效率。
2、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谐振电路: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由一个谐振电路和一个放大器组成。
谐振电路是一个能够在谐振频率上有较高阻抗、在其他频率上有较低阻抗
的电路。
它可以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元件组成。
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通常
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匹配。
2.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首先进入谐振电路,如果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
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不匹配,谐振电路会对输入信号的通过产生阻抗。
仅当
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时,谐振电路的阻抗才会较低,从而使信号得以通过。
3.放大器:通过谐振电路的筛选,只有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
的信号得以通过,进入放大器。
放大器会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放大
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例如晶体管、场效应管等。
它能够将输入信
号的幅度进行放大,使得输出信号的功率大于输入信号的功率。
4.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被输出。
由于输入信号已经通
过谐振电路的筛选,使得仅有与谐振频率匹配的信号得以通过放大器,所
以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输出信号的幅度
更大,即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总的来说,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谐振来选择输入信号
中与谐振频率匹配的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最终输出信号。
这种放大方式适用于对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放大,具有较高的放大效率和
较低的失真。
在一些需要对特定频率信号进行放大的应用中,如无线通信、射频放大等,谐振功率放大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应用.

7.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应用
谐振功率放大器
(Resonate Power Amplifier)的工作原理 一.谐振功率放大器 的工作原理分析 图7.2.1(a)(b)分别为发 送设备的中间放大级和末级 放大器(rA、 C A为天线等效电 路),(c)为相应的原理电路。
图7.2.1 丙类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图7.2.7 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⑶对 iC的影响:
ic max略微减小, 却几乎不变, 欠压状态到临界状态:
I c1m 和 I c 0 也几乎不变。
图7.2.1 丙类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放大器工作原理动画)
7.2.1
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偏置电压VBB 的大小决定 当 VBB VBEQ VBE (on )时 为甲类状态; 当VBB VBEQ VBE (on )时 为乙类状态; 当VBB VBEQ VBE ( on )时 为丙类状态。
BE VBB b VBB Vbm cos t
电路的工作波形如图 7.2.2所示。晶体管的集电 极电流 iC 为周期性的余弦 脉冲。
图7.2.1 丙类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iE 实际上,工作在丙类状态的晶体管各极电流 iB、iC、
均为周期性余弦脉冲,均可以展开为傅立叶级数。
7.2.1
(集电极电流电压图解法分析动画)
7.2.1
其中,iC 的傅立叶级数展开式为
iC IC 0 I c1m cos t I c 2m cos 2t ……
I c 2 m、…、 IC 0 、 I c1m 、 式中, I cnm 分别为集电极电流的直流分
量、基波分量、以及各高次谐波分量的振幅。
PD VCC IC 0
谐振功率放大器 (2)

vBE VB(E o)n vBE VB(E o)n
可编辑ppt
7
2. 图解分析法
vvCBEEVVCBCBVVbcm mccoosstt
设定VBB、Vbm、VCC、Vcm四个值→画动态 线(交流负载线)→画集电极电流波形
可编辑ppt
8
作图过程:(描点法)取点 t0o,1o5 ,3o0 确定
vBE, vCE 的值→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动态点→画动态线→
负载特性 性能特点 调制特性
放大特性
直流馈电
电路组成
实用电路
匹配滤波网路
功率放大 调幅 线性放大 限幅
可编辑ppt
3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一、原理电路
C
+
vb
-+ -
VBB
L
ZL
-+
VCC
结构特点:(1)功率管丙类
工作 (调 VBB在截止区)
+
(2)负载:谐振回路,其
vc
中L、C为匹配网络,ZL 为外接负载。调C使回
问题:1 过压状态下,i C 为什么出现凹陷? 2 为什么讨论 i C 的波形变化?
可编辑ppt
11
三、性能分析
1、负载特性
VBB、Vbm、VCC一定,放大器性能随Re变化的特性。
VBB、VCC一定→Q点一定,Vbm一定→ 一定→iC宽度一定
VBB、Vbm一定→vBEmax一定
欠压 Re↑→Vcm↑→从欠压→临界→过压→ i↓→C Ic1m↓IC0↓
载波信号:vb(t) Vbmcos ct
等效集电极电源电压
LC调谐在 c 上,则 vo(t)Vcm (t)cocst
调幅波
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功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和功率放大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关键部分:谐振电路和放大电路。
1. 谐振电路谐振电路是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它通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匹配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谐振电路通常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构成一个谐振回路。
谐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形式。
(1)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是指电感和电容串联连接的谐振回路。
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接近谐振频率时,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将呈现出共振状态,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小。
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电路的阻抗将逐渐增大。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数值,可以使得输入信号在谐振频率附近得到最大功率传递。
(2)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是指电感和电容并联连接的谐振回路。
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接近谐振频率时,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将呈现出共振状态,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大。
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电路的阻抗将逐渐减小。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数值,可以使得输入信号在谐振频率附近得到最大功率传递。
2. 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是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负责信号放大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更高的水平。
放大电路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组成,放大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技术,例如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等。
放大电路中的放大器将输入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并输出到负载电路中。
放大器的设计需根据谐振电路的特性和需求来选择,以保证输出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应用谐振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射频和微波领域中。
它在通信领域中被用于信号放大和传输,可用于增强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
在雷达系统中,谐振功率放大器可用于提高雷达信号的功率,提高系统的探测距离和灵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 ω02 Lr 2
RL
=
Lr Ct RL
式中, Ct
=
CrCL Cr + CL
—— 回路总电容
Qe = ω0 Lr / RL ——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2) 对非基波分量 谐振回路对 iC 中的其它分量呈现的阻抗均很小,平 均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产生的电压均可忽略。
结论:回路上仅有由基波分量产生的电压vc,因而 在负载上可得到所需的不失真信号功率。
2. 集电极电流 ic
若忽略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及管 子结电容的影响,则在输入信号电 压 vb (t ) = Vbmcosωst 的作用下, 根据 vBE = VBB + vb (t ) = VBB + Vbmcosωst , 在静态转移特性曲线 (ic~vBE)上画 出的集电极电流波形是一串周期重 复的脉冲序列,脉冲宽度小于半
个周期。用付里叶级数可将电流 脉冲序列分解为平均分量、基波 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即
iC = IC0 + ic1 + ic2 + ⋅ ⋅ ⋅ ⋅
= IC0 + Ic1mcosωst + Ic2mcos2ωst + ⋅ ⋅ ⋅
3. 输出电压 vo (1) 对基波分量 由于集电极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上,因而 它对 iC 中的基波分量呈现的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称 为谐振电阻,在高 Q 回路中,其值 Re 近似为
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它的管外电路由直流馈电电
路和滤波匹配网络两部分组成。
2.1.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 电路组成 ZL —— 外接负载,呈阻抗性,用 CL 与 RL 串联等 效电路表示。 Lr 和 Cr ——匹配网络, 与 ZL 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调 节 Cr 使回路谐振在输入信号 频率。
VBB——基极偏置电压, 设置在功率管的截止区,以 实现丙类工作。
角为 θ = 180o AB(甲乙)类:导通角为 θ > 90 o B(乙)类:导通角为 θ = 90o C(丙)类:导通角为 θ < 90o
近年来双出现了D类、E类及S类等开关功率放大器
转移特性曲线
( ) i c = f u BE uCE = 常量
作的基础上采用一个特殊设计的集 电极,保证 vCE 为最小值的一段期 间内,才有集电极电流流通,这是 正在发展的戊类放大器。
2.1.3 倍频器
1. 概念
倍频器 (Frequency Multiplier):将输入信号的频 率倍增 n 倍的电路。
2. 实现原理 在丙类谐振放大器中,将输出谐振回路调谐在输入 信号频率的 n 次谐波上,则输出谐振回路上仅有 iC 中 的 n次谐波分量产生的高频电压,而其它分量产生的 电压均可忽略,因而 RL 上得到了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 n 倍的输出信号功率。 3. 倍频电路
③ 后果:加到基极 上的最大反向电压(VBB -Vbm)可能使功率管发 射结反向击穿。
在维持输出功率 的条件下,一味地减 管子导通时间来提高
集电极效率的做法往往是不现实的。为进一步提高效
率,可采用开关工作的谐振功率放大器——丁类。
2.1.2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 丁类简介 (1) 电路 Tr 次级两绕组相同,极性相反。 T1 和 T2 特性配对,为同型管。 (2) 原理
第 2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第 2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谐振功放是一种用谐振系统作为匹配网络的功率 放大器,一般工作在丙类(或丁类、乙类),主要用 在无线电发射机中,用来对载波或已调波进行功率放 大。
构成:放大器件+匹配网络(谐振系统) 应用状态:丙类(或丁类、乙类) 用途:对载波或已调波进行功率放大
小结: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功能
(1) 选频:利用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将失真的 集电极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输出余弦电压。
(2) 阻抗匹配:谐振回路将含有电抗分量的外接负 载变换为谐振电阻 Re,而且调节 Lr 和 Cr 还能保持回 路谐振时使 Re 等于放大管所需的集电极负载值,实现 阻抗匹配。
所以,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谐振回路起到选频和匹 配负载的双重作用。
频率为 ω 的余弦波,RL 上获得不
失真输出功率。
(3) 性能特点 ① T1、T2 尽管导通电流很大,但相应的管压降很
小( vCE(sat)) ,管耗小,放大器的效率高。(90% 以上)
② 考虑结电容、分布电容等影响,实际波形如 vA 虚线所示,管子动态管耗增大,丁类功放效率受限。
2. 戊类放大器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开关工
在高频范围内,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 输出功率,必须采用高频调谐功率放大 器,这是发射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般要求同低频功放 相同:
输出功率大 效率高
特点
(1)工作频率高,相对频带窄; (2)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 (3)放大器一般工作在C(丙)类工作状
态,属于非线性电路 ; (4)不能用线性模型电路分析,一般采用图
ic
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
( ) ic = f uCE
iC
u BE = 常量
•Q
截止区
−UBB
•
• UBZ
uBE
A 类:
θ = 18O0 o
Q 位于放大区
B 类:θ = 90 o
UBB = UBZ
•Q
•
ICEO
•EC
uCE
C 类: θ < 90o , UBB < UBZ 。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若 vi 足够大,则 vi < 0时,T1 饱和导通,T2 截止, vA1 = VCC − vCE(sat) vi > 0,T2 饱和导通,T1 截止,
vA2 = vCE(sat)
A 点幅值:
vA = vA1− vA2 = VCC − 2vCE(sat)
该电压加到 L、C、R 串联谐振 回路上,若谐振回路工作在输入信 号角频率上,且其 Q 值足够高,则 可近似认为通过回路的电流 iL 是角
4. 丙类功放的功率特性分析 (1) 丙类功放的问题 若提高集电极效率,管子 导通时间减小;但引起 iC 中基 波分量幅度 Icm 减小,从而导 致输出功率减小。
(2) 解决方法
① 将基极偏置电压 VBB 向负值方向增大,减少管 子导通时间。
② 增大集电极脉冲高度,即提高输入激励电压幅 度 Vbm,使减小导通时间的同时维持输出功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