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合集下载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我院进行短小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的术中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达到满意的效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切皮后均有所上升,两组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均略微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的平均苏醒时间为6.2±0.4min,对照组的平均苏醒时间为11.8±2.4min,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具有起效迅速、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安全的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临床分析目前,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常用药物是氯胺酮,但是其使用剂量需要随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恶梦、幻觉等不适症状,多次使用易引起宿醉现象,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瑞芬太尼是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可在体内迅速水解,起效迅速、作用消失快,而且具有强效镇痛、剂量安全可靠等优点[1]。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也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优点[2]。

本文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临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我院进行短小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64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4~12岁,体重14~36kg。

手术种类:清创手术、植皮手术、睾丸固定术、切痂手术、换药手术等。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及麻醉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

但由于小儿身体特点以及麻醉药物对小儿的不同反应,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就常见问题进行浅析。

1、麻醉深度管理小儿麻醉一般使用全身麻醉,麻醉深度管理严格,是关键问题。

适当的麻醉深度有助于减轻小儿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恐惧感,并可以使小儿手术后更舒适。

但麻醉深度过深,也可能对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解决方法:在手术前仔细评估小儿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年龄、身体状况等。

同时严格控制麻醉剂量,避免过度麻醉。

2、术后镇痛小儿手术后常常出现疼痛,尤其是部分手术较为复杂的小儿。

但如果使用过多的镇痛剂,也会对小儿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解决方法:在手术前仔细评估小儿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设计合理的镇痛计划。

同时,定期评估小儿的疼痛程度,避免过度镇痛。

3、氧合指数管理小儿麻醉后,常常会出现低氧合指数,这对小儿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解决方法:在手术前仔细评估小儿的肺功能,其中包括氧合指数管理。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调整麻醉剂量,保证小儿的氧合状态。

4、麻醉药物选择小儿的代谢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选择麻醉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麻醉药物选择不当可能对小儿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解决方法: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并根据小儿的代谢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总之,小儿麻醉需要严格控制麻醉深度、术后镇痛、氧合指数管理和麻醉药物选择等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了解小儿生理特点,灵活应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小儿麻醉带来的潜在危险。

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分析

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分析

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情况。

方法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10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欧普乐喉罩吸入七氟醚,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泊酚,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基本相同,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较比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较比对照组35.09%,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有效的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短小手术;喉罩;麻醉小儿作为特殊群体,临床手术的开展中麻醉情况对手术操作、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小儿短小手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常规的气管插管麻醉属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引发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喉罩吸入式麻醉方式在临床逐渐应用,其优势属于非侵入性操作,麻醉药物剂量可以有效的控制,利于患儿手术的实施,效果较好【1】。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情况,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109例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实施短小手术的患儿10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年龄2岁到10岁,平均年龄(4.19±1.87)岁;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5例。

观察组57例,年龄2岁到9岁,平均年龄(4.32±1.09)岁;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7例。

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是指对儿童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所使用的麻醉技术。

与成人麻醉相比,小儿麻醉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下面对小儿麻醉临床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浅析。

首先是年龄问题。

小儿麻醉的对象是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4岁的儿童,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麻醉的反应和需要是不同的。

新生儿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未完全发育,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相应减少。

而在儿童髓麻中,2-6岁的儿童对肌松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考虑其对麻醉的影响。

其次是心理问题。

儿童在手术前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甚至想要逃避,这可能会增加术前准备和麻醉诱导的难度。

与儿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解释手术的目的和过程,可以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合理选择和使用麻醉诱导药物,可以在麻醉诱导中提供更好的安慰和舒适感。

第三是急性脑功能异常问题。

在小儿麻醉中,尤其是在急诊手术中,患儿常常合并有急性脑功能异常,如颅脑创伤、颅内出血等。

这会对麻醉诱导和维持产生影响。

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测,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技术,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

最后是肺部问题。

麻醉时,小儿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和低氧血症。

因为儿童的气道较窄,易受到炎症、肿瘤等因素的影响。

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需要注意气道通畅和氧合状态的维持。

可以采用插管、气管前置和使用正压通气等措施来保护儿童的气道功能。

小儿麻醉临床中常见的问题有年龄问题、心理问题、急性脑功能异常问题和肺部问题。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技术,以确保小儿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并协助医务人员,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麻醉环境和支持。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76例需进行短小手术的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76例患儿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

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苏醒时间。

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的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中的SpO2变化不明显(P>0.05),但对照组术中的HR显著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能够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显著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pplied in minor surgery for children. Methods 76 male children receiving minor surgery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according to anesthesia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for anaesthesia,whil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ketamine for anaesthesia.The heart rate (HR),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pO2),awake tim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Before surgery,HR,MAP and SpO2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n,the change of SpO2 of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was not obvious (P>0.05),but HR,MAP of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operation (P<0.05).After surgery,awak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used for general anesthesia in minor surgery for childre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operation,and it can obviously shorten awake time,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It is a better compound anesthesia method.[Key words] Remifentanil;Propofol;Minor surgery for children;Anesthesia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在对儿童行麻醉时需谨慎对待。

小儿麻醉临床技术

小儿麻醉临床技术

4 术后疼痛
使用镇痛药物和疼痛管理技术来缓解术后疼 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小儿麻醉的困难和挑战
1 生理差异
儿童生理机能不同于成人,因此需要特殊的麻醉监测和药物管理。
2 沟通困难
与成人相比,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症状和感觉,需要医生和家长的有效沟恐惧和焦虑,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静脉麻醉
通过持续静脉注射药物维持麻醉状态,适用于 一些较短且小创的手术。
常见的小儿麻醉合并症和处理方法
1 恶心和呕吐
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使用预防性抗恶 心药物和减少肠胃刺激降低发生率。
2 过敏反应
使用特定的麻醉药物和试验性剂量来识别过 敏源,避免应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3 低血压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保持循环稳定。
1
个体化麻醉
基于儿童个体差异和基因特征,定制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2
非药物麻醉
发展新的非药物麻醉技术,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麻醉过程的风险和并发症。
3
虚拟现实应用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儿童进行麻醉前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小儿麻醉临床技术
欢迎来到小儿麻醉临床技术的世界!通过本次演示,您将了解麻醉的定义、 功能以及小儿麻醉的特点和考虑因素。
小儿麻醉的常用技术
全身麻醉
通过给予药物使儿童失去意识,保持无痛、无 知觉状态,适用于手术。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通过注入药物使下半身失去感觉,适用于一些 盆腔和下肢手术。
表面麻醉
局部涂抹药物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适用于一 些简单的检查和治疗过程。
小儿麻醉的安全与质量管理
安全优先
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包括麻 醉操作规范、人员培训和质量 监控,确保患者的安全。

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目的:探析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小儿短小手术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46例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儿术中平稳舒适,术后清醒快,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

结论:小儿短小手术手术选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是临床小儿短小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标签: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异丙酚;麻醉;小儿短小手术越来越多,麻醉方法也多。

小儿外科手术一般需行全身麻醉,且要求麻醉作用迅速,镇定镇痛作用完全,以减少小儿术中疼痛和不良刺激,提高手术效果。

氯胺酮是一种常用的强效镇痛的静脉全麻药,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和药量的增加,常可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1]。

可能导致患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术后还可能产生幻觉、呕吐、噩梦等不适[2]。

异丙酚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对呼吸系统影响小,镇静作用完善。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对46例小儿实施外科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患儿39例,女患儿7例;年龄4-11岁,平均7.4岁;体重8.10-22.5kg,平均14.5kg;全部患儿ASA评级I-Ⅱ级;择期实施下肢、下腹部以及会阴部手术:骨科下肢手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尿道下裂修补术、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急诊外伤、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时间为20-65min。

1.2 麻醉方法患儿均于术前夜10时常规禁食、水,术前30min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钠1.5mg/kg。

安静配合的患儿直接建立静脉通路,采用面罩的方式给氧(3L/min),采取微泵泵注,每分钟丙泊酚40-60μg/kg,氯胺酮30μg/kg,根据生命体征和麻醉深浅调节输注速度,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前停止输注,所有患儿均不做气管插管。

临床麻醉学-小儿麻醉

临床麻醉学-小儿麻醉
咽喉反射存在 •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其它系统
• 颅内压升高 • 眼内压升高 复视和暂时失明 • 肌张力增高 • 肾功无明显影响 • 肝功可有影响 • 产生幻觉 精神症状 • 恶心呕吐
适应症
• 浅表的小手术 • 烧伤换药 • 诊断性检查 • 麻醉诱导 • 基础麻醉 • 术中加深麻醉
禁忌症
• 高血压 • 眼压高 • 肺动脉压高 • 颅内压高 • 休克 • 精神病 癫痫患者 • 脱水 • 严重心脏病
部位麻醉
• 腰麻:>5岁 丁卡因0.15mg/cm

布比卡因 0.12-0.15mg/cm
• 硬膜外:利多卡因0.7-1.5% 8-10mg/kg

丁卡因0.1-0.2% 1.2-1.5mg/kg
• 臂丛:利多卡因1% 8-10mg/kg
监测
• 临床观察 粘膜色泽 呼吸幅度 呼吸音 心音强弱 节律
颅高压
• 优点:诱导及苏醒快 循环稳定 肌松好 降低颅压
• 缺点:价格昂贵 刺激味不适宜小儿 冠状血管窃血现象
抑制子宫收缩 • 适应症:各种手术 • 禁忌症:冠心病 产科手术
• 优点:诱导及苏醒迅速 气味芳香 循环呼吸抑制轻微
• 缺点:与钠石灰反应(有毒) • 适应症:各种手术 • 禁忌症:卤化物过敏
小儿麻醉
范围
• 出生-12岁 • <1月--新生儿 • <1岁--婴儿 • 2-3岁--幼儿 • 4-12岁--儿童 越小差距越大 非成人的缩影
呼吸解剖特点
颈短 会厌大呈U 喉头高 插管困难 喉腔呈漏斗型狭窄处在环状软骨 不需套囊 >6岁在声门带套囊 6-7岁换牙期 牙齿易脱落 4-10岁扁桃体增殖期 影响通气 气管狭窄 易阻塞 呼吸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7T16:18:15.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刘丽
[导读] 所有患儿术中平稳舒适,术后清醒快,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

结论:小儿短小手术手术选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是临床小儿短小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刘丽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析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小儿短小手术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46例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儿术中平稳舒适,术后清醒快,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

结论:小儿短小手术手术选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是临床小儿短小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关键词】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异丙酚;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越来越多,麻醉方法也多。

小儿外科手术一般需行全身麻醉,且要求麻醉作用迅速,镇定镇痛作用完全,以减少小儿术中疼痛和不良刺激,提高手术效果。

氯胺酮是一种常用的强效镇痛的静脉全麻药,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和药量的增加,常可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1]。

可能导致患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术后还可能产生幻觉、呕吐、噩梦等不适[2]。

异丙酚起效快、麻醉效果稳定,对呼吸系统影响小,镇静作用完善。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对46例小儿实施外科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患儿39例,女患儿7例;年龄4-11岁,平均7.4岁;体重8.10-2
2.5kg,平均14.5kg;全部患儿ASA 评级I-Ⅱ级;择期实施下肢、下腹部以及会阴部手术:骨科下肢手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尿道下裂修补术、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急诊外伤、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时间为20-65min。

1.2 麻醉方法患儿均于术前夜10时常规禁食、水,术前30min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钠1.5mg/kg。

安静配合的患儿直接建立静脉通路,采用面罩的方式给氧(3L/min),采取微泵泵注,每分钟丙泊酚40-60μg/kg,氯胺酮30μg/kg,根据生命体征和麻醉深浅调节输注速度,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前停止输注,所有患儿均不做气管插管。

1.3 麻醉效果评定标准[3] 显效:镇痛效果理想,患儿肌肉松弛度适宜,牵拉时不会出现疼痛感,可顺利完成手术;有效:镇痛效果一般,患儿肌肉松弛度较好,牵拉时会出现轻度不适感,但手术可顺利完成;无效:不符合以上描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46例患儿效果显效43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所有患儿未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等情况,患儿呼吸、循环系统平稳。

3 讨论
目前,小儿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非插管全身性麻醉,由于小儿多难以配合治疗,因此,选择一种显效快、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且苏醒质量好的麻醉方法,提高麻醉安全性,是广大医者关注的重点问题[4]。

氯胺酮作为麻醉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各种手术中,氯胺酮作为苯环己哌啶药物,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丘脑内侧核选择性抑制,对脊髓网状结构束上痛觉信号的传导,也有学者认为与阿片类受体相结合后具有镇痛作用[5]。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6],氯胺酮可引起动脉压升高约25%,促使脉搏加快,但在不过量、不快速注射情况下其对呼吸系统仅有轻微影响,短时间的呼吸频率、潮气量降低进一步导致SPO2降低,若供氧充分则能有效消除该反应。

麻醉恢复是指患者从麻醉的状态中慢慢苏醒的过程,全麻的患儿由于使用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等的残余作用及患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7]。

单独使用氯胺酮的效果并不理想,小儿在术后清醒的比较慢,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燥动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现象[8]。

丙泊酚属于一种能快速起效的短效全麻药物,临床常用于成人、3岁以上儿童的全身麻醉中。

丙泊酚具有显效快、时效高、苏醒快、麻醉完全且平稳的优势,既往相关研究证实,丙泊酚对中枢系统的主要作用有催眠、遗忘、镇静,诱导剂量丙泊酚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显著降低动脉压,其原因是外周血管扩张、心脏抑制双重作用[9]。

镇痛作用不明显,会造成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血流量减少,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既可使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使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得到发挥,还大大降低了二者的用药量,降低了单用氯胺酮的副作用。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全身静脉麻醉,能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但缺点是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

因此婴幼儿患者手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麻醉剂量与麻醉深浅,一旦发生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抑制现象,必须立即停止用药,迅速处理,避免咽喉反射减弱或者消失发生误吸。

综上所述,临床上进行小儿手术时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两者联合使用优势明显,安全可靠,在临床上适用于小儿手术,尤其是对于短小、体表、肌松要求不高的简单的小儿手术麻醉。

参考文献:
[1]张月群.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32-133.
[2]陈靖军,张三虎,张宜林,等.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9-20.?
[3]陈匡东,陈小云.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3):146-147.?
[4]周斌,夏中元,薛锐,等.七氟醚与氯胺酮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荟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81-84.?
[5]刘丽.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2-83.?
[6]张建中,黄建飞,吴范,等.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及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42-43.?
[7]郑爱芳,唐益群.小儿全麻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87-188.?
[8] Festini F,Dini D,Neff C,et a1.Control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chil―dren undergoing hypospadias surgery:quasi-expefimental
controlledTrial[J].Assist Inferm Rie,2008,27(4):197-201.?
[9]梁军.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5):837-8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