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轻人的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作为在校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作为在校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作为在校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摘要:近些年,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形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人民关系历史合作日本发展问题中国和日本的接触最迟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巨大,自然也波及东边岛国日本。
如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艳羡中国的文明制度一样,日本对中国社会的一切都有很大的兴趣,并发挥了日本民族拿来主义的优良传统。
据史料记载,在各国学习唐风的热潮中,日本尤为积极。
短短几年间,日本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就有数百人,这些人在唐朝的国家教育机构学成回国后,成为了日本政治社会改革的主流人物。
当时中国和日本的交往频繁,时有互派学者留学生到对方国土上求学传教。
著名的鉴真就有六次东渡日本的经历,而在唐帝国朝廷上担任官职的日本留学生也为数不少。
日本当时的社会制度,甚至是生活习俗都极力模仿隋唐,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借助中国的影响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日关系发展态势良好,且中国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是影响国,日本处于附属地位,是被影响国。
在官方和民间的交往中,和平和共同发展是主线,反映了当时中国包纳百川的大国风度和日本虚心向学的民族传统。
这种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高层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和初次接触的稳定过渡期。
进入元明时期,中日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蒙元的两次远征使日本改变了对中国的传统看法;在清一代,日本起初对满清政权抱有不信任的态度。
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日本的上流社会视满清统治者为蛮夷,在清初对台湾政权的支持和对满清政权的敌对可以知之;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和日本的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已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我认为,如今恶化的中日关系今后能否按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关键在日本政府的态度和政策。
他们必须了解他们自己的过错,了解他们在人民中间右翼团体的错误,只有改正了这个,两国关系还会好,所以中国、日本很好的互相理解真正的建立起来,友好合作的关系,那将是一个亚洲的幸福,世界的幸福。
作为一名理智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和平方式正确看待和解决中日关系,理性表达爱国热情,珍惜稳定发展局面。
首先,我们大学生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我们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明白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因此,大学生在看待中日关系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其两千年的友好又有兼顾其五十年对立全面分析两国关系做出自己理性的,正确的判断,同时在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
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
其次,我们大学生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
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
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大学生要铭记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内容提要: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日本中日关系正文: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治范围内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公民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并且社会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在,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只是党和政府所要考虑的主题,它也和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也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就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同辈的大学生群体的接触经验来讲,当代大学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本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群体,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大部分都是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性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首先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尊严也是必须维护和不可侵犯的,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最恰当的解决。
第二类是对于国家事务包括外交问题在内的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国家事务不太关心的群体还是存在着的,并且还不能算作个别现象。
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现实生活,而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样一般而言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有过大的影响的,并不会得到太多关注。
浅析近期中日关系

浅析近期中日关系近期,一度缓和的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对于中日问题,我们不能一提起日本就直呼“小日本”“鬼子”,不能借着民族主义的“愤懑激慨”而破口大骂。
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两国历史文化的不同背景,正确看待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呢?以下是我在参考一些资料后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粗陋分析及对于正确看待中日关系的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清楚了解我们国家目前与日本的关系状况。
就近期而言,中日关系的总趋势是由缓和趋于紧张,除了引起全国人民愤怒的“钓鱼岛事件”外,一系列破坏两国关系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二、关于台湾问题。
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三、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国至今通过各种去到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四、日本遗弃再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
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如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具体事宜进行磋商。
五、中日首脑会晤和外长会谈余音未消,安倍首相和麻生外相回过头来就分别在国内演讲和出访途中一路渲染“中国威胁论”,扬言要建立日美澳印“价值观联盟”和欧亚大陆“自由与繁荣之弧”,不厌其烦地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还要与美国大搞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军事演习。
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为中日两国关系覆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两国关系再度出现僵化现象。
大学生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调查报告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调查报告今年出现的钓鱼岛事件,成为了我国最近最为重要的事,,人人都将目光朝向了钓鱼岛那个不大却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
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涌现出一股爱国热潮,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甚至于打杂日货在各地都时不时地出现。
同时,这件事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中国在处理这件事时,可谓面面俱到,对日本体现了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却又不示弱,坚决维护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对其他各国亦是如此。
这也让其他人看到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而同时中日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隔阂,为此,为了解人们对中日之间的关系,我们就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展开调查。
一、调查目的1、未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了解程度,及现阶段大学生对中日之间的关系的态度。
2、通过这次调查,使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进一步关注及了解,让社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3、体现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方式:在各大学校随机发送。
发出80份收回60份。
回收率为75%。
二、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4日三、调查内容为了此次调查我们设计了十个问题,九个选择题,一个问答题。
问题如下:1.您认为若没有与日本的抗战,中国能否摆脱旧思想,迅猛发展?2.您认为中日关系是否将进入冰点?3.您认为钓鱼岛是否是中日外交关系的转折点?4.您认为中国能否和平解决钓鱼岛危机?5.您认为,对于钓鱼岛问题,日本真正企图是为了一个岛吗?6.您认为中国对日本进行贸易封锁能否从一定程度解决钓鱼岛问题?7.您认为如果钓鱼岛问题中国胜利,中日是否会建立一种长期和平关系?8.您认为中日发生冲突,美国是否会介入?9.您认为中国与日本从此互不外交对中国影响有多大?10.对于上一题,您的见解是?四、问卷调查整理对于第一题,45%的学生认为若没有抗战时期,中国不可能快速发展。
而30%的学生认为就算没有中日抗战,中国也可以快速发展。
而剩下的学生表示“我很茫然”。
我认为中国之所以强大,除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日本将中国人民惊醒,让中国在愤怒之下觉醒并奋发从而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看待中日关系

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看待中日关系最近因为中国船长被非法扣留事件引起两国民间情绪高涨,所发生的针对对方的群体事件,在双方各自看来都是爱国表现,而在对方看来这些都不知所谓无从依靠。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将这些事件引进理性轨道。
这一轮的民间情绪冲突不像以前关于历史的问题,而是有两个新的特点:关系到领土问题,关系到资源问题,双方都不可以退步的现实利益。
之前日本反华情绪没有一个直接的对立点,而这次有了一个直接的着立点。
正是两种特点使得两国民间情绪走向更加极端的趋势。
在游行队伍当中,中国老百姓一边喊着反日口号,一边拿着佳能相机。
这就反应华人对日的情绪充满矛盾,一方面反抗日本,另一方面对日本的产品是分不开的。
对日本来讲反华也是一种矛盾,今天日本经济增长同样也是离不开中国的。
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也是离不开日本的,但日本也是不舒服的。
两国的民众都有一方面比较自卑,一方面比较自信的心态,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并存,一旦发生偶然事件两国的民众情绪很容易高涨,其背后存在着的是现实的结构矛盾。
05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广泛的华人游行。
在非常复杂的背景下,事后当时的很多学者,驻外大使却被派往全国各地去巡讲,强调中日关系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呼吁大学生要理性的表达爱国情绪。
接着小泉下台,安倍上台向华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两国才进入高级会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两国进入所谓的蜜月期。
然而针对这次撞船事件,中国禁止稀土出口,以及很多日方大学生没法访问中国等问题,让日本国民重新认识到什么是领土问题什么是主权问题,意识到中国对这方面很强硬。
这次两国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一方面是刚刚上台的民主党几乎在完全排除小泽自民党的人的情况下初次和中国争端打交道,所以在抓人以及到放人问题上缺乏经验,不知道出了问题后首先应该找谁来解决。
毕竟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大国,跟中国打交道确实需要动动脑子,也需要有端正的态度。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在主权方面也越来越有极其鲜明的立场,尤其是在各领域不断超过日本,我们的大国心态也更加成熟,很难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轻意妥协。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霍元甲在临死前,徒弟们怒不可遏,要去报仇。
而他对徒弟们是这样说的:“你们要做的不是去报仇,仇恨只能生出更多的仇恨。
我不想看到仇恨。
最重要的是——强壮自己”。
我们要以伟大的胸怀对待日本,但不能忘记血的教训。
教训不要变成仇恨,我们中国人应要有把爱丰献给全世界的胸怀。
我们不是小看日本,日本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因为一个日本阻碍了我们的发展那是不值得的。
总的一点仇恨不会带来和平,我们的精神是为了未来的和平,我们可以流血,为了全世界的和平。
我们现在需要努力强大起来,强大并不是说要用战争来给世界和平,更多的要从跟本的思想上来发扬.毛主席给中国带来的和平就是他的思想让野心家不敢乱来,我们要快速进步,不够强大,人家野心家不会卖你的账。
有时武力也是必要的,也许外星人来攻击地球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的。
什么可能都有,我们要怎么面对?个人认为现在的人类社会不适合武力解决问题,现在的科技一但开战对世界是毁灭性的。
不开战怎么统一全球让全球和平?世界和平需要全世界来完成。
让我们中国来来做这份工作。
记住血的教训,但要放开民族仇恨。
血的教训是指让以世界不再流血为目的。
从中国做起发扬我们伟大的精神,让全人类成为一家给我们的子孙一个安心的家,让他们生活在幸福的家园上。
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强不息,自身的强大才是最硬的道理。
短短的几句话,凝聚了无数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也是用这样的胸怀,来这样期许我们这些后来人的。
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 当然,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永远不会忘记的,也是日本必须永远铭记在心的。
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篡改这段历史,颠倒是非黑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二战之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又一次崛起,从零到一万。
七八十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日本又一次成为我们市场经济的老师。
从赔款到投资,中日的贸易也成就了中国今天经济的繁荣,当时的中日关系应该是非常的好,可以称作是蜜月期。
浅谈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一直以来,中日矛盾不断,尤其是从革命战争以来。
特别2012年是中日两国近年来关系最为紧张的一年而所有的问题的导火索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但是众多的史实都证明钓鱼岛为中国领土比如:中国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4]。
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即“钓鱼屿”)。
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
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
并且根据明朝郑若曾编著的《筹海图编》卷二《福建使往日本针路》记载,出使琉球的使船须经过小琉球、鸡笼山、梅花瓶、彭嘉山、钓鱼屿、黄麻屿、赤屿后才会到达姑米山,因此,钓鱼岛在明朝版图内,不属于琉球国管辖,从而证明钓鱼岛从明朝开始就是中国领土。
钓鱼岛列屿仅为无人岛并且面积甚小,但为何日本却对此虎视眈眈呢?上网看了下相关介绍才知道。
钓鱼岛几乎身处中、日两国间的分界线。
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那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屿那几座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中国和日本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
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
还有就是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年轻人的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摘要:中日关系一直多是畸形发展,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这样的关系不利于两国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两国的发展速度。
若要使中日关系正常化,日本必须对他过去所犯下的罪行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掩饰。
作为中国,倘若对方愿意悔改,我们应该要给予对方一次机会。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中日关系很难会有“破冰之旅”。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来应对未来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中日关系良策综合实力多边关系
历年历代的中日关系
自古以来,中日就有联系。
据悉,该关系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当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遣许多人去蓬莱岛寻找仙丹。
据考证,蓬莱岛很有可能是日本岛。
而派遣出去的人也一去不复返。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日本人可能出自一脉。
唐朝时候,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使中国进入全盛时期。
与此同时,日本派遣学者来中国“取经”,吸收和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中日交流频繁。
明朝时期,日本侵略中国,扰动东南地区。
那是我们称日本人为倭寇。
随后出现了戚抗倭故事。
清朝时期,日本与中国一样,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
不过,日本与中国不一样。
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力衰退,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日本通过1868年“明治维新”崛起,开始对外扩张。
之后,中日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又割地又赔款。
台湾及澎湖列岛也就在这一刻脱离祖国的怀抱。
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与日本在古代的关系。
至于近代,中国已经
带外国侵略者撕得支离破碎。
日本先后对中国发生“九一八事变”,攻占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政府。
而后又发生了“七七事变”,这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中日战争持续了八年。
在此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了种种罪行,例如: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来做活体实验。
此刻的中日关系那是水火不容的。
到了现代,1949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和国。
在1972年以前,中国与日本是无外交的。
在1972年之后,中日建交,日本才与中国建交。
中日建交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波三折。
在经济上,中日贸易频繁。
1993年至2003年,日本则是中国的最大贸易对象。
2000年,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日本出口贸易的6.3%,2011年,日本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日本出口贸易的14.5%。
在政治上,时冷时热。
小泉一郎执政期间,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使中日关系跌入低谷。
21世纪头一个10年,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抑制。
2006年,安倍访华,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
2010年,中日就钓鱼岛问题争论不休。
2012年9月10日,日本竟然宣布“购买”钓鱼岛。
中日关系已经到达了零点。
透视中日关系
在古代,由于中国的强大,日本只能依附中国,向中国学习。
可是,当中国衰弱了,他们就蠢蠢欲动,例如:明朝时,倭寇经常扰动我们东南地区。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就是怕强欺弱。
古代中日关系并不和谐。
当我们强大时,我们就像大哥一样照顾小弟。
我想日本可不愿意做小弟。
等到他们翅膀硬了,却来个翻脸不认人,例如:甲午中
日战争
近代,中日一直处于交战状态。
可以说中国与日本处于一种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日本就开始侵占我们东北三省,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侵略。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现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由冷到温,由温到冷,这么一个曲折变化。
1972年以前,美国未与中国建交。
中日还是处于一种敌对状态。
在此期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美苏冷战”。
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很显然与作为资本主义的日本不在同一个阵营。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建交。
看到“老大哥”与中国建交,日本也与中国建交。
随后,两国就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进行交流。
但是中日关系依然处于一种僵硬状态。
两国人民之间依然存在敌对状态。
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的一些行径激怒了我们中国人。
例如:小泉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我们知道靖国神社埋葬的是二战时期的甲级战犯。
对于这些人,我们理因唾弃。
可是小泉一郎却违背人道主义,反而对他们加以敬重。
还有篡改历史教科书。
他们企图改写历史,掩饰自己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恶。
现在,又来一个“购买”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日本无权“购买”。
正是日本以上不齿的行径,引起了我们的愤怒。
现在的中日关系仍然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只不过没有二战时期那么强烈。
寻找中日和谐发展的良策
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中日两国若不正常交往,损害的将会是两国的经济利益。
在透视中日关系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对象是日本。
若要使中日关系得到和谐发展,日本必须要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对待中国。
他们应该要对过去的行径感到羞愧,而不是掩饰。
对于钓鱼岛问题,他们理因放弃,而不是弄出那么大的闹剧。
倘若他们还要一味的右倾化,我想中日关系是不可能得到缓解的。
在中日关系中,中国一直向日本示好。
1949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为了不给日本人民增添负担,竟然不要日本的赔款。
想当初,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我们身上抽取了那么多“脂肪”。
2006年,安倍访华,中外媒体多宣称这位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
我想只要你日本肯向中国示好,中日关系就能正常发展。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畸形发展,敌对状态占主要。
若日本不示好,我想我们中国也应该强硬起来。
只有我们强大了,别人就会对我们敬重。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那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只有我们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之林处于一个不败之地。
就像唐朝时期,咱们中国强大了日本就来中国学习。
日本是一个怕强欺弱的国家。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00年,中日两国的GDP 分别是1.2万亿美元和4.7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的GDP上升到5.9万亿美元,而日本的GDP却为5.4万亿美元。
日本看不惯中国的高速发展,所以想来遏制中国的高速发展。
但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足以抵抗中国,所以拉美国来对付中国。
美国也害怕中国的高速发
展将会挑战他的霸主地位。
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形势是相当的严峻,唯有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顶住外来侵略。
作为21世界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中日关系要想正常化,关键看日本。
因为他们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始作俑者。
若他们还是一味不反思过去的不耻行径,我想中日关系很可能会升级。
现在,我们就对日本相当反感,导致日本企业在中国很难生存。
作为我们中国人,倘若日本肯悔改,我们应该原谅他们。
因为两国的和平发展,对哪一方多是有力的。
参考文献:
【1】《时事报告》第70期
【2】《日本外交旧瓶装旧酒》,《人民日报》2012年12月30日【3】《中日关系不惑之年的思考》,吴寄然,《日本学刊》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