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目前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但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1.肝阳上亢证
证候:头晕头痛,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
证候:头晕头痛,头重如裹,困倦乏力,胸闷,腹胀痞满,少食多寐,呕吐痰涎,肢体沉重,舌胖苔腻,脉濡滑。
治法:祛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头晕阵作,偏身麻木,胸闷,时有心前区痛,口唇发绀,脉弦细涩,舌紫。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目涩,咽干,五心烦热,盗汗,不寐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涩,小便热赤,脉细数或细弦,舌质红少苔。
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衰证
证候:头晕眼花,头痛耳鸣,形寒肢冷,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脉沉弱,舌淡胖。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中医调理高血压要点

中医调理高血压方法要点高血压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威胁着健康隐形杀手。
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血压升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是血压,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病因: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占高血压患者的绝大多数,其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发生高血压风险显著增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过度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等。
继发性高血压:某种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其因素包括:●颅脑疾病: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动脉瘤、颅内血肿等;●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室传导阻滞;●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小球肾炎、多囊肾;●内分泌疾病: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障碍: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诊断,通常需要依靠血压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中医治疗高血压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汤药治疗高血压根据证型如下:●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般表现为头晕、头胀、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等症状,这是中医常见的一种高血压类型,与中医理论中的“肝火旺”有关。
●阴虚阳亢: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会表现为失眠、耳鸣、健忘、舌苔黄等症状,这类高血压通常与中医理论中的“阴虚火旺”有关。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四肢发冷无力、腰酸、耳鸣、舌淡苔白等症状,这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失调”有关。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型高血压表现为腰酸腿软、耳鸣、手足心热等症状。
这与中医理论中的“肝肾不足”有关。
声明如下:根据中医的不同理论和临床实践,高血压还可能被归类为“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月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病因]多因忧思过度、精神紧张或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或嗜食肥甘厚味或过度饮酒、抽烟以致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终形成肝阳偏亢;或素体阳盛加以精神因素影响而致肝阳偏亢,甚至出现痰火上扰;或老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而引起阴虚阳亢的病理表现。
临床所见,尤以阴虚阳亢型为多见。
[症状]血压升高,呈波动状,与精神紧张和劳累过度有关。
初期有性情易怒、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或眩晕等阳亢症状。
至中期血压继续升高,常伴有四肢发麻、头晕耳鸣和心烦失眠等阴虚阳亢症状;到后期还可出现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头晕、神疲懒言和腰膝酸软等阴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根据临床表现,原发性血压升高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的为高血压症。
[疗法]配穴方一取穴:眩晕点、肝点、肾点。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寸长的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 15~30分钟,行中刺激,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先泻后补。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眩晕。
附记:引自《中国特种针法》。
李志强经验。
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取穴:①足三里、眩晕点或加太冲、涌泉。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1.5寸的毫针直刺,其中足三里刺人0.8寸深(余穴为0.3~0.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
行中、强刺激,用泻法。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附记:笔者经验。
多年应用,屡用皆效,尤以近期效果佳。
配穴方三取穴:涌泉、肝阳、肝乐、承敦、冲谷、临后、中封。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涌泉穴用艾条温和灸;肝阳、承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冲谷、临后、肝乐用1寸毫针直刺,用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
同时嘱其将铁圆珠置地下,其圆珠对准涌泉或足中平穴,反复轻踏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附记:引自《中国足针疗法》。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中医证候相关。
镇肝熄风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三、结果1. 血压变化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3.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体力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该方剂通过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镇肝熄风汤的加减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我们在原方基础上进行了药物加减,使得治疗效果更加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五、结论总之,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高血压的类型分析及调理方法(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痰湿型高血压 阴虚型的高血压如何调理)

高血压的类型分析及调理方法1.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表现为头又晕又胀痛,平时脾气大,爱生气,急躁,晚上睡眠不踏实,平时脸色发红调理方法:用一个香蕉皮洗干净切碎,冷水下锅煮开后再煮5分钟,喝水即可2.痰湿型高血压表现有头晕之外头部是很沉重的,因为有痰在胸口会觉得胸很闷,又恶心,而且这种人由于他痰湿阻塞了这个心肺系统他的心脏负担非常的重,所以他就特别爱睡觉调理方法:陈皮一个杏仁6克老丝瓜1根一起加水煮30分钟,喝水即可(老丝瓜秋天的最老)3.阴虚型的高血压(老年人血压高了,时间长了后就变成一个虚症了,就成了阴虚型的高血压)表现有头晕外,头痛是隐隐作痛,不是偶尔的,是长期会痛,阴虚型的除了头痛外还会有腰酸,膝盖发软这些肾阴虚的标志性表现,再有会提前老花眼,还有耳鸣的现象,这种耳鸣是那种很细的,长期在耳边就像那虫子(蚊子)在跳一样。
严重的手心脚心都会发热,很不舒服调理方法:松花蛋皮蛋一个墨鱼干1只大米2两加少量盐一起熬粥,喝粥即可(墨鱼干要提前泡几小时,如果是淡的不用泡也可以)4.阴阳两虚型的高血压真的久病成了很虚的体质,就是他阴虚,长期阴虚导致他还阳虚了,就是阴阳两虚型的高血压表现为阴阳两虚型的头痛症状不如头晕的症状明显,真的是头晕,非常的眩晕还浑身没力气,两腿都发软的那种感觉,头晕后大脑不清醒,会很健忘,往往还口干舌燥调理方法:核桃仁8个(切碎)糯米2两加水煮成粥,每天早上喝即可(早上喝把气提起来,晚上喝的话核桃不好消化)阴阳两虚型的一定要长期的补,不能说吃一个月就好了,要天天在家就喝这个粥,在辅助您的高血压这个治疗这样的效果才好夏枯草煲瘦肉汤夏枯草(50克) 猪肉(瘦)(250克),盐(2克)1.先把夏枯草择去杂物,用清水洗净,用刀切成段。
2.将瘦肉放入滚水锅内煮5分钟,捞出,再清洗一次。
3.用清水9杯或适量放入煲内煲滚,放入夏枯草、瘦肉,用武火煲滚,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加入盐调味适合头痛眩晕、颈淋巴结肿、肺结核、乳核、高血压,肝肿大等清热去火,高血压,结核病调理发菜夏枯草瘦肉汤猪肉(瘦)250克,夏枯草30克,发菜(干)15克,海带(鲜)15克,盐3克1. 将枯草去杂质,洗净;2. 海带浸发,用清水漂洗干净,切丝;3. 发菜浸软,用花生油擦洗干净;4. 猪瘦肉洗净,切大块;5. 把夏枯草、海带、猪瘦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再下发菜煮半小时,调味就可以清肝散结、消痰利水;适合高血压病属肝阳亢盛或痰火内扰。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危害。
传统中医学中,高血压被称为“痹证”或“痿证”。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对高血压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绪不稳定、肥胖、饮食不当等。
而中医将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归结为阴阳失调、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方面。
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中医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等。
这些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脉象等综合判断而得出的。
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进行治疗。
比如针对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则可以选用丹参、麦冬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的效果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
另外,针灸疗法也是辨证论治高血压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合谷、太冲等,具体的穴位选择需要根据辨证分型来确定。
三、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
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因此辨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症状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准确辨证。
其次,要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拥有丰富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每种方法对每个患者都适用。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中药方剂或针灸穴位。
另外,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中医讲究顾全大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配合医生的指导。
四、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效果与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中药治疗后动态血压参数的改变

肝 阳上 亢型 高血压 患者 中药治 疗后动 态血压 参数 的改变
陆玉琴 李 应 东‘ 赵信 科 卢玉俊
关键 词 : 肝 阳上亢 ; 高血 压 ; 动 态血压
中图分类号 : R 5 4 4 . 1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7 - 0 0 3 6 - 0 2
祖 国 医学 认 为 高血 压 属 于 “ 眩晕” “ 头痛” 等范 畴 , 肝 阳上 亢 证是 高 血 压病 中最 常见 的 证型 Ⅲ , 传统 医学 中高血 压病 的 辨证 多 以 患者 的 主症 、 舌 苔 和脉象 为 主要 依据 。 寻 求 中医辨 证 与疗 效评 价 的 客观 化指 标相 结 合是 中医现代 化 的要 求 。
3 6
内蒙 古 中医药
肌 肉、 胸 骨粘 连 为一 体 , 沿 肿 瘤 四周 旁 开 4 ~ 6 e m, 予 以完 全 分离 , 瘤 切除 范 围足 够 : 应 距 肿 瘤边 缘旁 开 4 — 6 e m为 宜 ,把 侵 及的 皮
肿瘤 上 平 第 三 前肋 , 下至剑突 , 切断第 3 对 以下 肋 软 骨 , 沿第 2 肤、 皮下、 肌 肉、 骨性 组织 、 纵 隔胸 膜 一并 切 除 , 根 据本 组 经 验 , 总 肋骨 平 面横 断 胸骨 , 将 肿瘤 连 同皮肤 、 皮下 、 肌肉、 剑 突 一并 大 块 的原 则是 : 尽 可 能切 除 肿瘤 及侵 及 组织 , 最大 限 度保 护 周 围健 康 切除, 将 以塑 形 好 的钛 网置 于 缺损 处 , 并用 0 . 8的钢 丝 将其 固定 组 织 , 以利 胸廓 重 建 。( 3 ) 移 植材 料 的大 小要适 宜 : 钛 网太 大或 太 好, 置纵 隔 引 流 , 皮 下 置烟 卷引 流 , 伤 口加 压包 扎 固定 。 小不 易缝 合 固定 , 影 响愈 合 , 加之 术 后 病人 咳嗽 排痰 , 胸 廓活 动 缝 线 易断 裂 , 钛 网一端 滑脱 易 压迫 心脏 致 心脏 压 塞 而停 2 . 2 保 持 胸廓 的密 闭 和完 整性 ,胸 骨 肿瘤 连 同侵 犯 的皮 肤 、 皮 范 围大 , 钛 网 太大 达不 到坚 固 目的 。 太 小术 后病 下、 肌 肉 大块 切除 后硬 性 结构 重建 固然 重 要 , 带 蒂 胸 大肌 瓣 和带 搏或 刺破 心脏 致 大 出血; 1 ] 。 血管 皮 瓣转 移 是 保持 胸腔 密 闭的 重要 组织 结 构必 不 可 少 ,本组 人 易产 生胸部 紧缩 感 [ 3 小 结 3 例 选 用上 述 方法 获得 令人 满 意 的效果 。 2 . 3 防止 切 口感染 是 手术 成 功 的关 键 : 重 建 胸 廓 的硬 性 结 构在 胸 壁肿 瘤 由于其 周 围解 剖 结构 复 杂 ,肿瘤 切 除 后局 部组 织 使用 重 建 材料 后 易招 致感 染 ,尤其 是选 用 异体 或 人 工合 成 材料 覆盖 质 量差 , 易 导致 伤 口感 染 , 皮 肤 坏 死 等并 发 症 , 所 以在使 用 更 易 发生 , 根据本组经验 , 以 下 几 点作 为 补 救措 施 , 必 有裨益: 时 应特 别 注意 以下 几 点 : 1 . 进 行 严格 的 无菌 消 毒 , 属 于一 次 性 植 ( 1 ) 预 防 性 抗生 素 的使 用 : 在 应用 时 我们 注 意 大量 、 联合 、 全 身 与 入 产 品 , 只 能植 入 1 次 摘 除后 不能 再次 投 入使 用 。2 . 病 人对 钛 严 局部应用相互配合 的原则 , 具体方法是: ①切开皮肤之前抗生素 重 过敏 其 中微量 元素 有 ( 氮, 碳, 氢, 氧, 铝, 钒) 都 不 能进 行使 用 。 静滴 1 次, 如 手 术超 过 4 h , 可重 复 作用 。②伤 口冲 洗 , 以保 持 局 3 . 骨骼痊 愈过 程 中 , 仔 细 的复 位和 稳定 的固定 非 常重 要 。4 . 事 先 部清洁,避免长时间手术时的空气污染。③术后抗生素继续使 了解受 伤 部 位所 需 固 定体 的尺 寸 以及 是 否有 改 变 尺 寸 的 必要 。 . 必需 告知 病人 手术 后 固定 体不 能 承受 满负 荷 。 6 . 钛骨 固定体 比 用, 以维 护血 液 中 的有效 浓度 , 达 到 预防 感染 的 目的 。 ( 2 ) 稳 妥 的 5 伤 口引流 是 防止 伤 口感染 的重要 一环 , 除必要 的伤 口引 流 外 , 我 较 适用 于 4 0岁 以下 的年轻 人 , 因 为老 年 人骨 质 缺乏 弹 性 以及 可 们 另 安 放 二根 引流 管 , 以利 积液 排 出 , 深 层 放 胶管 引 流 , 进 行 负 能 产生 的并 发症 。综 上所 述 只有 通过 严 格 的无 菌操 作 精 心 的治 压吸 引 , 线层 放 烟卷 或橡 皮 片引 流 。 ( 3 ) 术 后保 持伤 口干燥 、 敷 料 疗 才可 有效 预 防及减 少并 发 症 的发 生并 提 高愈 合率 。胸 廓 的重 建 满 足 了患者 的需 要增 加 了舒适 度 使患 者得 到 了应 有 的 自信 。 如有 渗液 应 及 时更 换 。 2 . 4 术 中注 意 事项 ( 1 ) 止 血 要 彻底 2 胸骨 肿 瘤 手术 创 口大 , 加 之 参考 文献 肿瘤 侧 枝 循 环 丰 富 , 极 易 发 生难 止 的 出血及 渗 血 , 对此 , 解 剖 要 【 1 1 权 学 良, 邓永 高, 金峰 , 等. 原 发 性胸 骨 肿 瘤 外科 手 术 治 疗 的探 清楚 , 止 血要 耐心 , 尽 可能 的减 少失 血量 , 以策 手术 安 全 。( 2 ) 肿 讨f J 1 _ 中华 实用 医药杂 志 , 2 0 o 4 , 4 ( 1 0 ) : 1 1 .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因为阴阳失衡、肝阳上亢等原因导致血压升高。
其中,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针对这一病症,中医治疗多采用调和阴阳、平肝熄风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与加减镇肝熄风汤是一剂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
该方剂主要包括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等中药成分。
针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物加减,如加入枸杞、熟地黄等滋阴药物,以及决明子、夏枯草等降压药物。
三、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
同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临床观察结果1. 血压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且降幅大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2. 症状改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3. 生活质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体力状况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4.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且发生率较低。
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调整药物组成,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与常规西药相比,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方面具有优势,且不良反应较少。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674‐4616.2015.01.015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
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蒋 勋 刘斯敏 于双亲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广西柳州 545002
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所患的是无明确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多种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足轻[1]。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
本研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共120例。
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5.8±6.7)岁;肝肾阴虚证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58.7±8.6)岁。
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使用便携式动态血压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2212013号],将袖带绑缚于患者左上臂,6:00am~22:00p m,每30min测量血压1次,22:00p m~6:00am,每1h自动测量血压1次,记录日、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压负荷(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的百分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肝阳上亢证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
见表1。
2.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n=60,mm Hg,-x±s)
组别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日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
肝肾阴虚证组134.7±13.679.6±4.9148.7±14.084.6±7.0109.9±15.7120.0±16.5
肝阳上亢证组152.2±9.0*88.6±9.1*133.7±11.9*79.2±9.0*123.2±12.2*109.5±18.9*
与肝肾阴虚证组比较*P<0.01
表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n=60,-x±s)
组别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平均动脉压(mm Hg)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肝肾阴虚证组144±13.783.0±6.7115.9±14.152.5±20.346.7±17.6
肝阳上亢证组148±9.185.7±8.9116.8±13.456.9±12.452.2±18.9
3 讨论
近几年来,动态血压监测法已成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证型的主要研究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排除“白衣效应”对血压的干扰,获得患者全程血压值又能时刻观察血压波动性。
鉴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这些优势,该方法在临床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肝阳上亢证组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呈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肝肾阴虚证组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
但2组24h全程动态血压值、平均动脉压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表明决定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因素在于动态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而不是单单取决于患者体检时随测的血压值[3]。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白天进行血压监测,这样就使患者自身的血压波动情况产生了一定的隐蔽性,进而增大了误诊率,也会导致医师的错误用药,所以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弥补此项弊端的有效监测方式,应作为医师和患者的首选检查和诊断的方法[4‐5]。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两证型昼夜间的血压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24h动态血压监测是能够辨别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会珍,肖冬,李延敬,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78‐5279.
[2] 赵顺芳,李利华,吴新华,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30‐331.
[3] 杨瑜莹,范亮,汤洪,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67‐3569.[4] 王晶,张金彪,丛燕楠,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动态血压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
(7):431‐433.
[5] 秦培强,盛峰华.原发性高血压诊疗及动态血压结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9‐11.
(收稿日期:2014‐10‐03)
(上接第36页)
肝功能损害分型统计,清热解毒类药物占36%,祛风化湿类药物占32%,活血化瘀类药物占24%,补益气血类药物占8%,可见清热解毒类药物诱发肝损害的比例最高。
见表2。
表2 各类药物诱发肝损害情况分析(例,%)
药物类型肝细胞型胆汁瘀积混合型总计
清热解毒8(16)5(10)5(10)18(36)祛风化湿6(12)3(6)7(14)16(32)活血化瘀5(10)3(6)4(8)12(24)补益气血1(2)1(2)2(4)4(8)
2.5 治疗情况
患者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并予以保肝抗炎、对症治疗后,治愈35例,好转15例,无一例病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大多为医源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容易被忽视病情,通过此组病例不难发现: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成药类尤其以骨关节镇痛药物、药物成分以清热解毒为主的药物最易引起肝损害,故在临床运用此类药物,尤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水平;②中药联合用药时,常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发肝损害,故中成药类建议尽量避免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用时,可因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新的肝毒性物质而引起肝脏病变[3];③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有毒药物的监控,特别是骨关节病、皮肤病、肿瘤疾病的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不良反应记录,进一步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④降低中药的误服率、不规范用药。
因此,中药所致的肝损害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应对中药的毒性有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
参 考 文 献
[1] 龚小慧.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中医杂志,2011,5(33):70‐72.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3‐724.
[3] 方红.药物性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110.
(收稿日期: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