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选穴针刺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论文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处理, 资料用均数 ± 准差 ( s 表示, 量资料采用 t 计量 标 x± ) 计
表 2 两组对 症状评分改善疗效 比 较
治疗后 , 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 比较见 表 2 。
3 讨论
本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前 后对照 , 患者因为针, ̄起 肝 肾 没有 J rl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P< . 5 与对照组 比较, 00 ; P< . 5 O O
—
7 — 7
中外 医学研究
21 0 2年 1月 第 1 O卷
第 3期
C I E EA D F R IN M DC LR S A C HN S N O EG E IA E E R H
7 7 季弗誊 暑 年∥每 参劳垂努 季 孽 医 药 誊童手 参磐拿 声 旁 | 旁 ∥ 净 曩 量 手 蒡 垂
・
Hale Waihona Puke 隆 。( ) 2 操作方法 : 穴位常规消毒 , 取毫针 针刺所选 穴位 , 运用平 补平泻手法 , 每隔十分钟行 针一 次 , 留针 3 i, 0 mn 针刺 1 d 疗 次/ , 程 2 。 1d 13 2 口服药物 . . 2 。 1d 14 疗效分析 . 14 1 疗 效标准 . .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主要症状 包括 眩晕 头痛 、 面红 目赤 、 急躁易怒 、 口干 口苦 、 秘溲赤 等 , 症状 根据程 度不 便 各 同分为轻 、 、 。肝 阳上亢型症状分级 量化评 分参考表 1 参照 中 重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 ( 0 2年 5月 出版 ) 。 常规 口服卡托普利 , 每次 2 g2次/ , 5m , d 疗程
表 1 症状分级量化表
注: : 轻 积分为 1 中 : ; 积分为 2; : 重 积分 为 3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降压疗效。
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各60例。
治疗组取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平补平泻,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及症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临床单项症状改善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对高血压病综合降压疗效显著。
标签:针刺;高血压;临床观察高血压病(EH)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急症病种,以头晕、头胀痛为主症,伴有胸闷、心慌、目眩、颈项板滞、肢体麻木等,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刺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检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
笔者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针刺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病学会(ISH)制订高血压病诊断和分类标准[1],舒张压≥90 mm Hg和收缩压≥140 mm Hg即确诊为高血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1.3.1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符合高血压一级、二级诊断标准。
1.3.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者;已接受了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疗效指标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肿瘤患者。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但已有部分研究证实针灸 治疗高血压具有稳定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症 状和生活质量。
不足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受到个体差异、穴位选择、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且针 灸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病程
多数患者病程在5年以上,最长达10 余年。
病情
多数患者血压较高,少数为轻度高血 压。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心 悸等症状。
03
研究结果和分析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和现状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 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针灸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了 一系列研究。
针灸可作用于多个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研究表明,针灸能 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等, 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如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应激反应等,这 些因素与血压控制也有密切关系。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 疗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研究方法和对象 • 研究结果和分析 • 结论和讨论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受到重 视。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刘玲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2(20)14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长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8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分为2组,各59例。
对照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压降低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57/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刘玲艳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长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与静脉点滴对比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130例临床观察
2.子午流注针刺结合头顶放血治疗肝阳上亢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3.针药联用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4.方氏头皮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92例的临床观察
5.针药结合防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高血压是脑卒中、肾及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2。
西医诊断为中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多需终身服用降压药物,但是因为个体特异性等因素,部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显著,而且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大于其对病情控制的正面效果。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已逐渐成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EH)的重要手段5,所以,寻找一种疗效好、费用低的非药物中医辅助治疗方法可为EH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根据中医护理理论,本院将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肝阳上亢型EH患者的辅助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资料1.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6月到该院就诊的60例肝阳上亢型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60±9.09)岁;平均病程(7.30±3.20)年。
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16±6.38)岁;平均病程(7.73±3.75)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西医入选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标准。
中医诊断依据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辩证属肝阳上亢型EH。
1.1.3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2级EH且属于肝阳上亢型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脑、肝、肾并发症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智力或思维异常无法配合者;对本药物过敏者。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EH常规护理,并每天服用氨氯地平,每次5mg,缬沙坦,每次80mg,在心血管科医生指导下服用,4周为1个疗程。
所有降压药均来自本院药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贴敷方法如下:将吴茱萸20g研磨成粉末状,以白醋为调和剂,做成糊状用纱布盖住,胶布固定,敷在双侧涌泉穴上,每晚睡前敷1次,每次8h,4周为1个疗程。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理论辨析及治疗论文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理论辨析及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病机、辩证、取穴及疗效。
方法:从近年发表的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报道分析,并结合中医古籍相关内容,讨论高血压病之病机及辩证,分析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理、取效因素以及人迎穴取穴依据,详细分析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基于目前临床研究获得的疗效证据。
结果:通过分析认为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非独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其病机还涉及经气不舒,气血壅滞及气血不足,脑髓失养,临床实践不可笼统视之;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特别是在与西药相比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优势,就针刺取穴而言,人迎穴具有一定疗效优势。
结论:高血压病之中医辨证,需根据病情一一甄别,不能以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全部概括;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之疗效需更高级别证据证实。
【关键词】针刺,高血压病,人迎,临床证据【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95-02近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多见诸报道,细观各篇文献,文中所述高血压病,多指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而言[1,2],而其辩证、取穴则因医者之经验而各有不同,疗效高低也各自不同。
本文就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之病机、辩证、取穴、疗效进行讨论。
1 论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之病机,非独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高血压病原系西医病名,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主要症候、病程转归以及并发诸症,尤其是头部症状表现,可归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风”、“肝阳上亢”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以头部不适为主,因此其病位与头部紧密相关,而后世对该病病机的认识,又多认为系肾阴不足,肝阳偏亢为病机之本[3],瘀血、痰浊夹杂,而成上实下虚之病,究其依据,盖因为患高血压病后头晕、头痛、眩晕症状居多,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况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可知其病关乎肝肾,由此多以为其病机不外,及至现代,有从肝火、肝阳、气虚、血瘀、痰湿、痰火等立论立法治疗,而尤以持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论者甚众,至其治则治法,取穴治疗莫不一一相应。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针刺方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78.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针刺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针刺治疗;临床观察高血压病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肾损害等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目前高血压的人口总数己达2亿,占世界高血压总人数的1/5左右。
西医治疗本病以降压药为主,单用或联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毒副作用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
而针刺治疗本病亦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l 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3±4.1)岁,病程2.5~16年,平均病程(8.1±2.5)年,高血压分级:1级8例,2级25例,3级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8.5±4.0)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2±2.3)年,高血压分级:1级10例,2级24例,3级1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时选穴针刺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42-02【摘要】目的 :观察择时选穴治疗一、二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一级或二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为主穴,配穴曲池、太冲;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时辰针刺与当天治疗组相同的腧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积分:治疗组分别为7.70±0.87、 2.23±1.86, 对照组分别为7.66±0.92、 3.30±1.62, 两组治疗2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疗程前后舒张压降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舒张压降低甚于对照组(p <0.01)。
两疗程前后收缩压降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收缩压降低方面与对照组相当(p>0.05)。
两疗程后,择时选穴组症状疗效优于同穴不同时组(p<0.05)。
两疗程后择时选穴组降压总疗效优于同穴不同时组(p<0.01)。
结论 : 择时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效果良好,其可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不同时间针刺相同穴位,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提示腧穴具有时间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hypertention of gan yang shang kang syndrome【abstract】purpose :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zi wu liu zhu na jia theory to cure primary hyperten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irst or second grade primary hypert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3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zi wu liu zhu theory to cure hypertention;30 patients in the compared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same acupoints in the same day but at a different time, once daily, with 10 days being one therapeutic course, and 2 courses all together.results: clinic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group: 7.70±0.8、 2.23±1.86;control group: 7.66±0.92、 3.30±pared with before and after two therapeutic courses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s clinlic score declining is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 group(p<0.05).dbp declining: two groups’dbp both declined,both better than before(p<0.01),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dbp declining is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 group(p<0.01).sbp declining:two groups’ sbp both declined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p<0.01),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is not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 group(p>0.05). after two periods of treatment,the efficient of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comparedgroup.conclusion: acupointing according to zi wu liu zhu theory has a good clinical efficient on first and second primary hypertension.it can be a good way to cure first andsecond primary hypertension.【key words】primary hpertention acupuncture zi wu liu zhu na jia fa引言据2004年国家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l8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l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有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l%,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发生。
最近发表的我国≥49岁17万人群8年随访结果表明,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心脏病占总死亡的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病占21.3﹪,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
我国高血压病人众多,其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医疗费用高昂,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而研究高血压病的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择时选穴组为治疗组,不同时辰针刺与当天相同的腧穴为对照组,两组均加上曲池、太冲两个腧穴。
通过观察症状积分、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等指标,观察择时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对照组的疗效,验证穴位的时间性。
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病提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病例来源:本研究观察病例全部来自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及体检人员。
1.1.2 一般资料: 已经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人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
全部病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把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择时选穴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5.34岁,中危14例,高危16例;不同时辰同腧穴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3±5.37岁,中危16例,高危14例。
两组性别、年龄、危险性分层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199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高血压联盟(ish)重新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sbp)≥ 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 mmhg。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类标准,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1.3 病例选择1.3.1 纳入标准:(1)一级和二级高血压病患者。
(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不合并心、脑、肾病症及糖尿病。
(4)年龄在18至70周岁,性别不限。
(5)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者。
主要症状:①眩晕;②头痛;③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④烦躁易怒;⑤口苦而渴;⑥脉弦。
具有以上4项主症者,即可辨为肝阳上亢证。
[1]1.3.2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高血压病3级的患者(3)危险分层属于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4)辨证不属于肝阳上亢而属于其它证型者。
(5)合并有心脑肝肾损害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
(6)精神病患者不能合作者具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能纳入本实验。
1.3.3 剔除标准:(1)试验过程中因发生晕针或其他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而终止治疗,或因非治疗因素而死亡的病历,其疗效不进入统计分析,但其安全性要纳入到统计分析之内。
(2)不按时复诊或失访,无法判断治疗结果,或因资料不全等影响治疗结果判定,其治疗结果不进入统计分析。
1.3.4 脱落标准:病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病情恶化,即中止该病例临床试验。
患者不愿意继续接受试验。
1.4 治疗方法1.4.1 分组与处理: 设立择时选穴组(治疗组),不同时辰同腧穴组(对照组),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共60例,采用随机化方法将病人分配到两组中,每组30例。
所有服降压药的病人治疗前一天停服降压药。
两组治疗方案如下:择时选穴组(治疗组):选择上午7:00—9:00(即辰时)作为治疗时间,按照明代徐凤《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取当日辰时的纳甲法开穴(主穴),闭穴时辰应用“合日互用”“变闭为开”的原则补充。
配穴:曲池,太冲穴。
不同时辰同腧穴组(对照组):选择下午3:00—5:00(即申时)作为治疗时间,所取腧穴与当日治疗组相同。
手法:进针得气即可,不施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
1.5 观察指标1.5.1 血压值的改变: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1疗程结束、治疗2疗程结束时测量血压,以观察即时降压疗效、治疗后24h降压疗效、治疗1疗程降压疗效、治疗2疗程降压疗效。
1.5.2 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变:分别在上述同样时间对主要症状进行评分。
1.6 疗效评定1.6.1 降压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8]。
显效: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少于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须具备其中1项。
无效: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
显效加有效作为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