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_试题库

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污水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2、生活污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3、工业废水指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水。

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所消耗的氧量。

6、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消耗的重铬酸钾量所折算成的氧量。

7、总需氧量(TOD)指有机污染物完全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

8、总有机碳(TOC)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

9、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13、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指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

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14、污水的化学处理法指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5、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指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16、沉淀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

17、活性污泥法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22、污泥龄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

23、BOD-污泥负荷率N S 指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代谢的有机物的量。

24、污泥膨胀现象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 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变少,颜色也有变异,即为污泥膨胀现象。

25、容积负荷率Nv

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数量。

26、表面负荷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32、 污泥解体现象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化,此现象即为污泥解体现象。

33、 污泥腐化现象 在二沉池中由于长时间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硫化氢、 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就

称为污泥腐化现象。

36、水力负荷 指每怦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污水量。

39、污泥投配率 指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43、土地处理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 通过土地-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二、填空

46、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47、 污水的最终处置方式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48、 按化学组成,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49、 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标主要有

BOD COD TOD TOC

50、 水体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 51、 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52、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

缩沉淀四种。

53、 根据沉淀的性质,初沉池初期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二沉池后期的沉淀属于区域沉淀, 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沉底属

于压缩沉淀。

60、 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物之

前,对构筑物起保护作用。

61、 沉砂池在设计时规定最大流速是为了防止无机颗粒被冲走,

粒沉降。

62、 沉淀池按照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63、 在生物膜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膜。

6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很高的 去除率,这种现象称为初期去除现

象,它是由吸附作用引起的。

69、 在对数增长期,活性污泥的增长速率与其微生物量呈一级反应, 与有机物量呈零级反应。

70、 影响活性污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BOD 负荷率、DO 水温、营养物平衡、 PH 值、有毒物 质。

71、 生物脱氮过程是一个两阶段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为硝化阶段,第二阶段为反硝化阶段。

72、 根据Mo nod 推论,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处于减速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 有机物降

碳源

解速率遵循一级反应。

89、 在一般二级处理工艺中, 初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质; 能是去除由生物反应器出水所携带的生物污泥等,进一步稳定出水水质。

90、 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

91、 正常的活性污泥的外观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率。 92、 根据微生物净增长方程,当污泥负荷率 Nrs 增大时,系统中剩余污泥量将增加。 93、 曝气池按照混合液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 94、 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条件是菌种、营养环境。

甲烷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

一般位于泵站和沉淀池等构筑 最小流速是为了防止有机颗

二沉池的主要功

95、在培养活性污泥的过程中,及时换水的目的是及时补充营养,排除有害物质。

96、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活性污泥可用于处理特定废水。

97、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现象主要有污泥膨胀、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污泥解体、泡沫问题。

98、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缺乏N、P, DO不足,水温高,PH低等引起的。

99、结合水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畅引起的。

100、污泥解体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有毒物质存在引起的。

101、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在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102、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运行方式。

103、在AB法废水工艺A段的作用是生物吸附,B段的作用是生物降解,其中A段比B段所承受的负荷高。104、延时曝气法的主要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产泥量少。

105、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限制进水BOD值和处理水回流措施而达成的。

106、生物转盘一般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四部分组成。

107、生物接触氧化池靠曝气供养,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存在。

108、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主要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系统四部分组成。

109、接触氧化池按照填料的布置可分为直流式和分流式,其中直流式水流方向为上向流,分流式水流方向为下向流。

110、曝气氧化塘中DO的来源主要是人工曝气和表面复氧。

111、根据原理,脱N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脱N和生物脱112、影响氨气脱塔工作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水温、113、根据原理,除P技术可分为混凝沉淀除

N 两种技术。布气负荷、气液比。

P 两种。

P 和生物除

7、

7、

114、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聚 P 菌过量摄取P 形成高P 污泥排出。

115、 温度是厌氧消化的一个影响因素,一般中温消化的温度为 30~55C,高温消化的温度 为 50~55%。 116、 厌氧消化池其结构主要包括污泥的投配、排泥及溢流系统,沼气的排出、收集与储存 设备,搅拌设备和加温设备四部分。 117、 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污泥投配率、搅拌、 118、 污泥最终的处置方式有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三、判断 179、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管其是否易于被微生物所降解,均可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表 示其污染程度。 (V ) 180、 BOD 和 COD 是直接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X ) 181、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 183、水体中DO 的变化与BOD 含量直接相关。(V ) 四、选择 下列指标不适宜评价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是(

BOD5 B 、COD C 、TOC D 、浓度 二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 B ) 自由沉淀 B 、絮凝沉淀 C 、集团沉淀 D 、压缩沉淀 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过程属于( D )

自由沉淀 B 、絮凝沉淀 C 、集团沉淀 D 、压缩沉淀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从理论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B ) 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增大粒径 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增大粒径

C/N 、有毒物质和PH 值。 (V)

1、 A 、 6

、 A 、 A

、 8、

A

B 、 A )

C D 9、 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减小粒径 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减小粒径 在活性污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 活性微生物 11、 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均要耗氧,其主要发生在( A 碳化阶段 12、 某一污水,其 BOD ( S o )与培养过程温度(),BOD 与培养温度(0。 A 、无关,无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有关,有关 13、 有机污染物(C N 、S 、H 经好氧分解后的产物(

A CO , H 2O, SO 2,NH

B 、CH , H 2O, SO 2,NH

C CO ,HO HS, NO -

D 、CH, h 2O, H2S ,NO - 14、 生物除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 A ) A 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15、自由沉降颗粒的沉速与粒径和密度差有关,增加颗粒沉速的 途径有(D )。 D 、增大密度差,增大粒径

16、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沉淀区流态 C 、 推流,均布,自由沉淀 19、由曝气池耗氧量计算公式,可推出如下结论,当污泥负荷 Nrs 增大时,去除每公斤 BOD 的耗氧量 ______,单位体积曝气池混合液需氧量 _,每公斤活性污泥的需氧量 D 、 下降,上升,上升

21、表面负荷q 的单位是。(B ) 3 2

A m/s

B 、m/m ? s

C 、m/h

D 、都对 30、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 Nrs 增加,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下降 剩余污泥量增加

污泥龄将增加 A )。 A )。 ,进水及颗粒沿池深 ,颗粒 。(C ) 。(D ) D)。 D 31、 下列运行方式中,产泥量最好的是( A 生物吸附法B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C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D 、延时曝气法 32、 生物吸附法净化水质的机理是(

A 物理作用 33、 在(A A 、排泥不畅 34、 在(日

A 缺乏N D)。

B )。 B 、吸附作用

C 、生物作用

D 、化学作用 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B 、D

C 不足C 、水温高

D 、PH 值偏低 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P 营养B 、DO 不足 C 、PH 低D 、水温过高 E 、ABCD 均对 35、 在(B )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污泥解体。 A DO 不足B 、DO 过量36、在(A )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腐化现象。 41、好氧塘中DO 的变化主要是由于(D )作用引起的。 A 光合作用B 、生物降解作用 C 、表面复氧 43、 氨的吹脱处理技术过程中水温一定,维持 A 6 B 、7 C 、10 D 、11 44、 氨的吹脱处理技术是属于( C )技术。 A 物理脱N B 、化学脱N C 、物理化学脱

D 、ABC 正确

E 、AC 正确 PH %( D )效果最佳。

47、在污泥厌氧消化中,若出现产气量下降,它可能是由于(

N D 、生物脱N

B )原因引起的。

A排泥量不够B、排泥量过大C、温度升高D、搅拌强度过大

48、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若消化液PH下降,则原因是(0。

A温度过低B、搅拌不够C、投配率过大D、C/N过低

五、简答

1什么是污水?简述其分类及性质。

污水是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降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性污染物。

8、什么是沉淀?试述沉淀的分类及特点。

沉淀是指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发生分离的一种过程。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类:

(1)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且不具絮凝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悬浮固体的尺寸,形状均不发生变化,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但具凝聚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沉速加快。

(3)集团沉淀: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间相互干扰,沉速降低,悬浮颗粒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液体之间形成清晰界面。

(4)压缩沉淀:悬浮物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重力作用下,挤出颗粒间的水。

13、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人们常采取什么措施?

(1)从原水水质方面着手,改变水中悬浮物的状态,使其易于与水发生分离

(2 )从沉淀池结构方面着手,创造宜于颗粒沉淀分离的边界条件。

16、为什么通常把五日生化需氧量B0D5乍为衡量污染水的有机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反应速度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有关,一般在20C,欲求完全生化需

氧量历时100天以上,这在实际上不可取。实际观察表明,好养分解速度一般在开始几天最快,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通常以B0D作为有机污染物指标。

19、简述耗氧有机物指标B0D和COD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微生物呼吸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表示污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不同点:(1)BOD是在20C,氧充足,不搅动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5天所需的氧量,COD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Q和H2O所耗的氧量。

(2)BOD较COD误差大。

22、试述河流中氧垂曲线方程有什么工程意义?

(1 )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

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依此判定水体防护措施。

24、简述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无害

物质。

例:

活性污泥法

污水7曝气池-曝^活性污泥吸附

> 有机物7水体净化降解

生物膜法

吸附

污水W径填料7生物膜楼有机物7水体净化

降解

33、简述活性污泥的特征。

(1 )具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2 )良好的活性污泥,易于固液分离,即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34、什么是污泥沉降比?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作用:(1)可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2)可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5、什么是污泥指数?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作用:(1)反映活性污泥的活性

(2)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利用其可判断污泥是否处于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的状态,以便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2、DO的变化如何影响活性污泥的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反应是一个好养分解过程,如果供氧不足则会出现厌氧状态,妨碍微生物正常的代

谢过程,并滋长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如果供氧过量,则耗能太大经济上不适宜,所以一般DO应维持在2mg/L左右。

这说明在低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降解遵循一级反应,随有机物浓度而变,因为

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基本上处于减速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由于微生物多而有机物少,因此有机物成为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

55、试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曝气池呈狭长方形,污水和回流污泥浓度从池前端流入呈推流式至池末端流出处理

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污水

耗氧不稳定

抗冲击能力差

体积负荷率低,曝气池庞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1)

(2)

(3)

(4)

(5)

56、试述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 )池内耗氧与供氧较均匀,避免了传统法耗氧不均匀的缺点

(2)抗冲击能力好

(3)容积负荷率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