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资料整理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资料整理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资料整理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2.3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③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①理论知识修养;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③基础知识修养。

2.4技能修养: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2.5情感修养: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2.6体质修养: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2.7公关修养:①不要轻易失信;②不要忽冷忽热;③不要夹杂私利

第三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3.1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

真实性的具体要求: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3.2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①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②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需注意的问题: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③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3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④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⑤简化审稿制度;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3.4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

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②事实胜于雄辩

怎样用事实说话: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发现和判别新闻

4.1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助敏感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4.2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4.3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第五章采访的第一阶段

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5.1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①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②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①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②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

5.2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5.3做好采访准备:平时准备:①理论的准备;②政策的准备;③情况的准备;④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5.4明晰对方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①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②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①积极配合型;②一般协作型;③蓄意应付型

5.5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

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1、强调采访意义;2、约束神情语态;3、排除外来干扰;4、变换活动方式

第六章采访的第二阶段

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

6.1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提问的三种形式:①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②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③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

提问的注意事项:①提问宜简洁;②提问宜具体;③提问宜间接;④提问宜深刻;⑤提问宜自然;⑥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6.2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①节省时间;②互相启发;③及时验证

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①事先通知对方;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④不要轻易下结论;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6.3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①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②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③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①明目的;②多请教;③抓特点;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⑤善用脑

6.4协调听觉功能:①悉心闻取线索;②适时调节音强;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6.5强调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问点;

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⑤记观察所得;⑥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①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②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七章采访的第三阶段

7.1精心深入采访:①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对比抓特点;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②悉心抓本质。注意: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③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

7.2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①投入记者智力;②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

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

7.3迅速整理笔记: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

7.4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②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第八章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8.1消息: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

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消息主要趋于两类,①动态消息,即迅速简洁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一二百字而已;②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8.2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可说是最早的通讯。辛亥革命后,以黄远生的“北京通信”(日记体通讯)为代表的政治通讯影响很大,正式奠定了通讯这一文体的地位。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8.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明显区别:①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②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要简练、明白、迅速,不能多加描写,不能滥发议论,抒情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讯则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③人称不同:消息和一般的通讯多用于第三人称,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充当“隐身人”的角色,不直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然而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就可以用第一人称写;④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与其他新闻体裁有明显区别,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

第九章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

9.1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①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②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①主题选择偏杂;②议论成分偏多

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①不要强行硬化;②不要分散空乏;③不要雷同浅薄

9.2新闻材料的选择: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通常将新闻材料分为三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口头的或书面的);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原则:以少胜多。

第十章新闻语言

10.1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即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新闻语言不等于新闻腔。

10.2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①准确(注意词义差别;要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通俗③简洁

第十一章新闻结构

所谓新闻结构,是指消息这一文本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

11.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

11.2消息头: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作用:①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②表明新闻来源;③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水平;④便于读者阅读。

11.3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指消息中具一定独立性和较强可读性的开头部分。通常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两项使命:①以简洁的文字扼要点题;②起导读、导听、导看作用。

导语的产生和历史沿革:①第一代导语:即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语。雏型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

19世纪末期定型并延续至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导语的问世导致世界新闻写作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电报与战争促进了新闻写作上的突破。长处: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都能了解。缺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够深刻。

②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或最精华事实导语,即从受众兴趣和新闻价值出发,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作突出处理,收取先声夺人之功效。该导语形式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仍有生命力。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地写在导语里,使这条导语勾魂动魄、紧紧地抓住读者。

③第三代导语:又称丰富型导语或当代导语。与第二代导语相比,其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取最佳报道效果。这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导语现象,目前正处在萌生嬗变过程中,特征等尚较难固定化。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要出语不凡。即善于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②要展现内涵。即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③要明确出处。即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导语的类型和特征:①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形式。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适用于那些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地显露出来。

②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③议论型导语:引语式导语,记者自己不便直接出面议论,但可借别人的口发议论;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消息开头提出某个尖锐的、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注意:a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b、不要无疑而问;c设问是为了回答;d一般不要连续提问。所提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评论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此事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涵含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

11.4新闻躯干:即指导语之后新闻事实的展开段落。作用:深化导语和展开事实

写作要求:①取材必须围绕主题;②叙述必须充实具体;③层次必须清晰分明

11.5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结尾方式:①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不再增添所谓“结尾段”之类;②拾遗补阙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它主要用于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部分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充实、可信;③卒章见义法: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新闻结尾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应注意:①应紧扣报道主题;②应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

③应顺势而行;④应干脆利索

11.6新闻背景:即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类型:①衬托对比性材料;

②注释说明性材料;③分析解释性材料。怎样运用:①要防止喧宾夺主;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③要灵活穿插

11.7消息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特点:①打破叙事常规;②呈“头重脚轻”之势;③导语突出部分要素;④叙事简略时间顺序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写。

悬念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以设置悬念及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这实际上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并列式结构: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消息结构运用应注意:①要量体裁衣,度身定做;②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③要赋形定势,标新立异。

第十二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2.1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

12.2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12.3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12.4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十三章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

13.1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①能判断、预见问题;②能提出、交谈问题;③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①抓问题②抓事实③抓角度④抓趣味⑤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

13.2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第十四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4.1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①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②快;③活;④强(说服力)。采写要求: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14.2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14.3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采访要求:①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②准确把握时机;③合理安排观察;④注意谈话纪实(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⑤控制访谈方向

14.4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①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②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③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

注意: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14.5工作通讯:即指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主要内容:①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②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③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采写时注意:①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②问题要抓得早,敢开第一腔;③要“钻进去,跳出来”,写出思想深度;④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话、对比材料,适当进行一些分析说理;②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要力求形象化;③要力求深入浅出;④工作通讯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写成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故事式……可以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有所创新。

第十五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5.1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15.2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15.3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15.4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②熟悉情况,

深刻准确;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六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6.1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特点:①广泛性;②知识性;③趣味性;④突发性;⑤思想性采写要求: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

16.2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题材的特性:①突发性;②严肃性;③客观性;④情趣性;⑤科学性采访注意: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①死伤情况;②财产损失情况;③原因;④救护、救济情况;⑤灾区灾后情况

16.3风貌通讯:即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一般用于反映某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中的新貌,从而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采写特点和要求:①强调一个“跑”字;②围绕一个“变”字;③融进一个“情”字;④兼顾一个“识”字

第十七章其他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7.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采写要求:①取材范围要小;②人物事件要真;③故事情节要奇;④涉及褒贬要慎;⑤表现形式要活;⑥语言文字要实

17.2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注意:①观察须严细;②选材须精当;③结构须紧凑;④篇幅须短小;⑤角度须奇异;⑥表现须艺术(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17.3报告文学:是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采写要求: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间接采访的好处:1、有助于提高采访效率;2、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加线索;3、有助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4、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5、有助于防止片面性);

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报告文学写作主要应抓两条:立意和剪裁);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

17.4连续性新闻: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采写注意事项:①注意优化组合(1、反对简单相加;2、掌握报道节奏;3、讲究善始善终);②注意系统思维;③注意反馈失调

17.5批评性新闻:积极开展批评的意义和作用: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职能;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注意事项: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

17.6深度性新闻: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英文是in-depth report。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其特征主要有:主题的鲜明性、题材的重要性、报道的详尽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采写要求:①着眼整体,博中求深;②改变机制,分工宜粗;③精选角度,优化组合;④触及矛盾,正视现实

17.7预测性新闻: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产生:①希望预知未来,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采写要求:①改革观念,主动出击;②审慎行事,准确第一

17.8精确性新闻: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迈尔。特色与作用:

①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②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③利于舆论监督的落实。业务要求:①依照一定的研究程序;

②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③格外重视问卷设计

17.9热点新闻:即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个社会热点所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分为两类:①预期性;②非预期性。采写注意事项:①要化解疏导,不要激化矛盾;②要适度介入,不要喧宾夺主(热点新闻报道必须遵循3个原则:1、媒体不能没有热点新闻报道;2、媒体热点新闻报道不能过多;3、热点新闻报道不能给社会添乱);③要精心策划,不要瞎碰乱闯

17.10短新闻:采访中应注意抓住两个主要环节:①主题必须集中,力避繁杂(1、忍痛割爱保精华;2、注意发展搞系列);②材料必须精巧,以少胜多;③导语必须务实,忌写套语;④文章必须审阅,删繁就简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试卷 2

大连艺术学院综艺编导协会从一个23人的创始团队,在第一次纳新后便壮大为212人的大团体,随后综艺编导协会(以下简称“TA”)又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的磨合成员之间的默契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学习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丰富了课余生活,陶冶了身心。2013年9月18日,大连艺术学院综艺编导协会迎来了她三岁的生日。这一天,编导协会“TA影视之家”正式启用,这一天,编导协会被正式授予“大连市十佳社团组织”称号。 综艺编导协会成立于2011年9月18日,在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的指导下,由传媒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组织成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除理事团外,协会下设文案策划部、后期制作部、主持宣传部、舞蹈编导部、礼仪模特部、音乐表演部六个部门。由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办,大连艺术学院综艺编导协会承办的第三届大连艺术学院“金凤凰奖”微电影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成为微电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不仅如此,综艺编导协会还于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了大连艺术学院“忆?艺”校园摄影大赛,得到了全校领导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艺编导协会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更热衷于公益事业,已连续两年组织福利院慰问演出活动,以下内容介绍协会平日的规章制度。

一、协会由理事团和下设的l六部门组成,一切事宜须按规章制度逐级办理。 二、大型活动必须悬挂协会会旗。 三、协会全体大会副部长以上成员必须站立。传递一种感恩之情,表明为协会成员服务的真挚初衷。 四、协会日常活动,所有成员须一视同仁。 五、协会全体大会必须严肃认真,区别于例行活动和日常培训。 六、任何决议须递交会长、处长同时签字通过后委托常务理事团执行助理执行决议,方可生效。否则出现一切事故自行负责,与协会无关。 七、常务理事团一切决议须商议后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常务理事团成员累计旷会三次者做离职处理。 八、各部副部级以上必须按时到课,临时变更须提前提交理事团批准,各部部内有相对自主权。累计四次旷课者做离职处理。 九、协会传统活动: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一

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一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着的标志。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简答: 1 解说词的作用? 2 专访的类型与要求? 3广播采访和电视采访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4 什么是国际政要的采访? 5观察采访的形态? 1 解说词的作用? 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字语言,必须与画面语言有机配合,即为“观看”而写作。应从具体的事物逐步写到抽象的概念,用解说词点化细节。 在与电视剪辑的配合下,解说词的写作是在技巧转场完成之后根据画面的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工。但明显的过渡和特技转场可以不用解说。 2 专访的类型与要求? 1 不同人物的专访 2 不同题目的专访 基本要求:掌握人物专访的技巧,获得人物专访的能力。能针对不同人物与不同题目和角度进行采访设计,并能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做好人物专访,展现人物个性。 3广播采访和电视采访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 1 近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2 现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3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 广播采访的兴起 1 起步阶段 2 快速发展阶段

电视采访的拓展 1 划时代的突破 2决定性的变革 3 创造性的开拓 4 什么是国际政要的采访? 国际政要的采访是让记者产生报道激情的采访活动,采访预约有着自己的一套程序,一种是现场决定,一种是通过官方途径,一种是通过新闻发言人联系。 5观察采访的形态? 1 采访中要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问题,关键是要在采访结束前处理好和睦关系的恢复。 2 观察是采访顺利进行的前提,对细节的把握和对采访对象情绪的控制至关重要。 基本内容: 此部分涉及到对于访问及观察的分别研究。访问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手段,观察是将采访更形象化,更生动的一个必要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会学习到访问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如何约见,如何更好地提问,达到记者的目的等知识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现代新闻采访写作 一、记者的职责 1.采集新闻信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采集 2.筛选新闻事实——筛选出具有传播意义的新闻事实 3.解释新闻事件——言论+事实 4.制作新闻作品——挖掘出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内涵,并合乎写作规律地表达出去 5.积极反映情况——推动了党的工作 6.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 从新闻工作路线来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包括: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 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的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三、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采访新闻素材和访问新闻人物的合称。记者要报道新闻事件,首先要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 1.材料的准确度 2.材料的深刻性 3.材料的全面性—多、全、整 4.材料的细致程度—具体、生动、有细节、有人物语言 五、新闻采访的形式 (一)新闻采访的一般形式 1.个别访问—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开座谈会—容易产生“沉默的螺旋”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采访—走基层,走向群众 6.体验式采访—获得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增加了新闻的真情实感

7.查阅资料 (二)特殊采访的形式 六、新闻采访的原则 1.运用联系的观点(点→面)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上下结合,吃透两头 七、采访提纲 1.定义:记者在采访前拟定的大纲,是达到目的的行动步骤、途径和方法,对采访起辅助作用 2.如何撰写采访提纲 ①确定好采访主题(1—2个) ②确定采访对象,并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③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⑤设计问题(环环紧扣) 3.采访提纲结构: ①采访主题 ②采访目的 ③采访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权威人士) ④采访方式(面对面、电话、网络、座谈会) ⑤采访问题(问题由浅入深、提问要具体、少提闭合性问题) ⑥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前联系采访人、主动把握节奏、如果拒绝采访,多 方联系 ⑦注意事项(不能有金钱来往、态度中立、如要拍照录像,问当事人是否愿意) 八、新闻敏感 1.定义:新闻敏感就是指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性,是记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发现和及时辨别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器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 ①培养政治敏感—把握好当前的“宣传气候” ②提高职业兴趣—热爱新闻工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 共20分 结合实际 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 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 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 试拟一个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 5分 2、采访对象 8分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最新《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已改ok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48学时 3学分 适应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主要先修课程:无 执行日期:2017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本课程以即兴口语表达的相关理论和广播电视节目即兴主持创作方法、原则为主要内容,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适应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培养学生在新时代要求具备的重要素质——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任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即兴口语表达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技能,熟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特点,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驾驭各类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场合。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互联网新媒体具体实施操作的方法与路径,使学生能全面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形式要素。 能力目标:着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初步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的方式和技巧。 素质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理念及基本原则,理解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从事新闻报道与网络传播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2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3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了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2.1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2.2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2.3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理解新闻采访的任务;掌握如何正确处理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第三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3.1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 3.2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3.3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理解什么是新闻的选题;掌握如何正确策划新闻选题、新闻选择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教学难点: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第四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4.1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4.2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4.3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理论部分 填空: 1、广播采访的个性特点:迅捷、快速、时效第一,采访报道同步化,采访报道并重 2、电视报道的综合表现:画面、声音、文字相结合 3、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成立于1835年10月25日 4、采访的步骤:确定采访目的,研究背景资料,请求采访约见,拟定初步计划,会见采访对象及打开局面,开始正式采访,建立和睦的关系,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问题,恢复和睦的关系,结束访问。 5、电视新闻的价值要素归纳为:影响,兴趣,信息,可视性。 6、新闻采访的特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础、以大众传媒为目的、以平等沟通为手段 7、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访问、观察、体验、研究材料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包括那几个方面的接近:新闻能否产生影响、引起兴趣同受众接近程度有直接关系,记者判断事实时要考虑时间因素。 9、广播电视的采访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有三种形式:定向选择,阶段选择,随机选择 10、记者同访问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可强迫采访,可行的对策是:不要怕碰软硬钉子:要锲而不舍耐心主动;要因势利导讲究策略。 11、研究背景资料的作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 名词解释: 1、调查采访 严格意义上的调查采访特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被喻为“侦探式”。调查采访是伴随着调查性报道而应运而生的。调查访问的目的在于披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能够得到公众的称道,提高传播媒介的声誉。调查采访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处于发展阶段争议较大的事件。一般说,调查采访的结果往往能对政府修改侦测提供依据,对一些颠倒的事实予以纠正,对模糊不清的复杂情况理出头绪。 2、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者信号,也就是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新闻。新闻线索具有概况、不可靠、需要进一步去辨明的特点。来源: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新闻线索的正确处理:1、运用常识和经验,初步鉴别新闻线索。2、整理和合理配置新闻线索。3、讲究事宜,不要大材小用。 3、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4、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5、同步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 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 10.网络采访 主要形式: 1)直接转载信息 2)组织网络调查 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 4)查阅资料(真实性) ●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 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

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 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 研讨开始集中 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 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 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三、作用 (3“是”、2“标志”、3“有利于”) 三个“是”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 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它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和文本方式彰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系统的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理论、技巧与艺术,包括新闻专业的相关理论、采访的技巧与艺术、各种新闻的写法、消息的来源与查证方法、报纸编辑部的组织运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判断能力讲授采访与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采访写作新闻能力。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72学时。 一、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将课堂教学、课堂操作、实践演练、新闻采写等环节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视采访写作的特点、方法和技巧,加强新闻采访报道每个环节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表现,使学生真正掌握新闻报道的各项工作,实现所学知识的通融贯通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精讲多练,多讲授新闻采访写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在课上时有所悟、确有所得;同时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在新闻采访写作课上所学知识,平时留意在校园中寻找新闻,增加在校园中演练的机会。此外,新闻采访写作教学还应当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鼓励学生以“准记者”的身份,去像模像样地采访各色人等,从中体会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甘苦。同时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实际需要对接。引入最新业界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兴趣和新闻敏感。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标准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 课程代码 :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4) 1.教学设计 (4)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 3.考核方法 (5) 4.教学环境 (5)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在实训方面则是放在课后学生对项目的采写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学生的采写能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