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计算

合集下载

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

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

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

1.平均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平均带宽利用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使用的带宽与总带宽的平均比例。

平均带宽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带宽/总带宽)×100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一个时间段,例如1小时或1天。

(2)在这个时间段内,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实际使用带宽。

(3)将所有时间点的实际使用带宽相加,得到总的实际使用带宽。

(4)将总的实际使用带宽除以时间段内的总带宽,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平均带宽利用率。

示例如下:假设一家公司每小时的总带宽为10 Gbps,记录了一天的每小时实际使用带宽如下:8 Gbps、6 Gbps、9 Gbps、7 Gbps、5 Gbps、8 Gbps、8 Gbps、9 Gbps、7 Gbps、6 Gbps、8 Gbps、7 Gbps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平均带宽利用率:平均带宽利用率 = (8 + 6 + 9 + 7 + 5 + 8 + 8 + 9 + 7 + 6 + 8 + 7) / 12 × 10 = 7.58 Gbps因此,该公司的平均带宽利用率为7.58/10×100%=75.8%。

2.峰值带宽利用率计算公式:峰值带宽利用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使用的带宽的最大值与总带宽的比例。

峰值带宽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带宽的最大值/总带宽)×100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一个时间段,例如1小时或1天。

(2)在这个时间段内,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实际使用带宽。

(3)找出实际使用带宽的最大值。

(4)将实际使用带宽的最大值除以时间段内的总带宽,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峰值带宽利用率。

示例如下:假设一家公司每小时的总带宽为10 Gbps,记录了一天的每小时实际使用带宽如下:8 Gbps、6 Gbps、9 Gbps、7 Gbps、5 Gbps、8 Gbps、8 Gbps、9 Gbps、7 Gbps、6 Gbps、8 Gbps、7 Gbps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峰值带宽利用率:峰值带宽利用率= 9 Gbps / 10 Gbps × 100% = 90%因此,该公司的峰值带宽利用率为90%。

带宽计算

带宽计算

带宽是1M的bit 而下载速度是以byte来计算的,1byte=8bit 所以,1mbit/s=1024kbit/s /8=128k byte/s 就是说,在ftp和ie上能够看到的最高速度就是128k。

也就是说,你的2M的带宽,实际下载速度就是2*128K=256kb/s
但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的速度并不是这么简单算的.因为ADSL用的是电话线,所以还要加上线路损耗,延迟等因素.所以一般2M的应该在220kb/s的下载速度.偶尔高一点正常,一直低的话,有2个原因:1是你的源文件所在的服务器对下行带宽有所限制,导致你就算再大的带宽,他也就只给你那么小的速度.2是你系统(所在的网络,比如你家还有其他电脑用户共用一个ADSL帐号)有问题.如果你用的是光纤,那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简洁明了
如果你的带宽是N,那么你的下载速度就是N*128Kb/s(理论值,实际要小个30KB左右)
手写这么多,分总得给我吧..。

内存还有CPU带宽如何计算

内存还有CPU带宽如何计算

内存还有CPU带宽如何计算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而CPU带宽是指CPU读取和写入内存的速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如何计算内存和CPU带宽。

1.内存的计算:内存容量通常以字节(Byte)为单位表示。

计算机内存的容量通常以MB(兆字节)或GB(千兆字节)为单位。

以下是计算内存容量的公式:内存容量(GB)=(内存容量(Byte)/ 1024)/1024/1024例如,如果一台计算机内存容量为8GB,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内存容量(GB)=(8*1024*1024*1024)/1024/1024/1024内存容量(GB)=8GB2.CPU带宽计算:CPU带宽通常以位(bit)或字节(byte)为单位表示。

带宽表示CPU 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

以下是计算CPU带宽的公式:CPU带宽(bit/秒)= 数据总线宽度(bit) * 时钟速度(Hz)例如,假设一个计算机的总线宽度为64位,时钟速度为2.8GHz (2.8*10^9Hz),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PU带宽(bit/秒)= 64 * 2.8 * 10^9CPU带宽(bit/秒)= 1.792 * 10^11 bit/秒为了将CPU带宽转换为更常见的单位(例如MB/秒或GB/秒),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byte = 8 bit1 KB = 1024 byte1MB=1024KB1GB=1024MB例如,将上述计算得到的CPU带宽转换为GB/秒:CPU带宽(GB/秒)=(1.792*10^11)/8/1024/1024/1024CPU带宽(GB/秒)≈21.05GB/秒综上所述,内存容量可以使用内存容量(Byte)除以适当的倍数来计算,而CPU带宽可以使用数据总线宽度乘以时钟速度来计算,并将结果转换为适当的单位。

3db带宽计算公式

3db带宽计算公式

3db带宽计算公式
要计算3dB带宽,我们需要使用以下公式:
带宽 = f2 - f1
其中,f2是信号放大至原始功率的3dB下限的频率,f1是信号放大至原始功率的3dB上限的频率。

3dB带宽是用来表示信号频率范围的一个常用指标。

它是指当信号功率放大至原始值的一半时,信号的频率范围。

为了计算3dB带宽,首先需要确定信号功率放大至原始值的上下限。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频率响应曲线上对应于这两个功率限的频率点。

通过对这两个频率点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3dB带宽。

请注意,在计算3dB带宽时,通常会使用频率响应曲线图或频谱分析来确定信号功率放大至原始值的上下限。

频率响应曲线图可以显示信号的幅度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从而更容易确定功率限。

总之,通过使用以上提供的公式和适当的频率响应曲线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3dB带宽。

带宽上下行计算方法

带宽上下行计算方法

带宽上下行计算方法篇11.带宽定义及其重要性2.上下行带宽的基本概念3.带宽上下行的计算方法3.1 使用测速工具进行测算3.2 通过网络设置查看3.3 手动计算带宽上下行4.影响带宽上下行的因素5.优化带宽上下行的建议正文带宽是指网络连接的数据传输能力,通常以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 (吉比特每秒)来衡量。

带宽对于网络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带宽上下行的计算方法对于优化网络连接很有必要。

上下行带宽分别指上传和下载数据时所使用的带宽。

上传数据是指将数据从本地计算机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而下载数据则是指从网络上的其他设备接收数据到本地计算机。

因此,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带宽上下行:1.使用测速工具进行测算: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测速工具来测算带宽上下行。

这些工具通常会测试上传和下载速度,并计算出带宽上下行。

2.通过网络设置查看:在计算机网络设置中,可以查看当前连接的网络速度,包括上行速度和下行速度。

3.手动计算带宽上下行:手动计算带宽上下行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例如IP包头、数据传输协议等。

通过计算数据包的大小和传输时间,可以估算出带宽上下行。

影响带宽上下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网络设备的性能、网络连接的质量、数据传输协议等。

因此,优化带宽上下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升级网络设备、改善网络连接质量、优化数据传输协议等。

篇21.带宽定义及其重要性2.上下行带宽的基本概念3.带宽上下行的计算方法3.1 通过测速软件或在线工具3.2 通过路由器或网络设备设置查看3.3 手动计算(提供具体公式)4.影响带宽上下行的因素5.如何优化带宽上下行速度正文带宽是互联网连接速度的重要参数,它表示了数据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量。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网络连接质量,我们需要了解带宽的上下行计算方法。

首先,上下行带宽是指数据从本地到服务器(上行)和从服务器到本地(下行)的传输速度。

带宽计算方法

带宽计算方法

关于带宽与并发量算法
带宽:传输速率都是以bps为单位,一般写成b/s
带宽1Mb/s=(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这里的Mb是指1024*1024位,转换成字节就是(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储存单位:全称MByte(MB)
3000用户最大并发量以总用户10%来算,300为最大并发量(最大并发量为同一时刻点击打开同一链接的用户),
若一个页面储存单位大小为:512KByte=512*1024Byte=4096kb=4Mb 一般每个连接网页页面提供带宽不可能要求完全达到4Mb/s,
(1)假设理想每个连接提供带宽40kb/s。

300人同时点击所需最大带宽为300*40kb/s=12000kb/s=12000/1024(Mb/s)=11Mb/s
(2)假设理想每个连接提供带宽80kb/s。

300人同时点击所需最大带宽为300*80kb/s=24000kb/s=24000/1024(Mb/s)=22Mb/s
(以上为理想状态的算法,具体的需要实际情况而定,此算法不可能完全与实际一致。

)。

信号带宽计算公式

信号带宽计算公式

信号带宽计算公式信号带宽是指信号在频率上所占据的范围,是衡量信号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带宽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本文将介绍信号带宽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在了解信号带宽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频率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号重复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表示。

在信号传输中,频率越高,信号的传输速度越快。

2.带宽带宽是指信号在频率上所占据的范围,通常用赫兹(Hz)表示。

在通信系统中,带宽越宽,信号传输的速度越快,但同时也会增加信号传输的噪声和失真。

3.采样率采样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表示。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采样率越高,信号的还原精度越高。

二、信号带宽的计算公式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1.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是指在进行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时,采样率必须大于信号带宽的两倍,才能够完全还原原始信号。

其计算公式为:带宽 = 采样率 / 2例如,当采样率为10kHz时,信号的带宽为5kHz。

2.香农公式香农公式是指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时,采样率必须大于信号带宽的两倍,才能够完全还原原始信号。

其计算公式为:带宽 = 采样率 / 2 * log2(N)其中,N为采样点数。

例如,当采样率为10kHz,采样点数为1024时,信号的带宽为2.44kHz。

三、应用实例信号带宽的计算公式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数字音频处理中,为了保证音频的还原质量,需要根据采样率和采样点数来计算音频的带宽。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还原度,需要根据采样率和采样点数来计算图像的带宽。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带宽的计算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LTE系统中,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需要根据信道带宽和子载波数来计算信号的带宽。

总之,信号带宽的计算公式是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带宽计算

带宽计算

1、带宽计算(1)带宽计算方法有效语音载荷在IP网中的带宽占用描述如下:IP 网中的带宽占用值按下式执行:Packet = RTP 头+ UDP 头+ IP 头+ Ethernet 头+ 有效载荷其中,已知的参数如下:RTP 头= 96 bit (12 byte);UDP 头= 64 bit (8 byte);IP 头= 160 bit (20 byte);Ethernet 头= 112 bit (14 byte)假设V oIP采用G.711的编码方式,在64kbps 和20ms 的打包周期:有效载荷= 打包周期(秒)*每秒的比特数= 0.02 * 64000 =1280 bit;Packet = 96+64+160+112+1280=1712 bits。

假设打包周期=20ms,则每秒50 个包(packet),因此:每一线用户所需要带宽= 50 packets/seconds * 1712 bits/packet = 85600 bps =83.6 Kbps 计算结果(2)IP电话广域网带宽分配方法在总局与省局之间的广域网,省局与市局之间的广域网,IP电话将承载内部长途电话,为IP电话分配的带宽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忙时话务量、呼损、语音编解码算法占用带宽类型等。

忙时话务量:假设忙时内部长途电话次数23次,总通话时间3976秒,那么忙时话务量= 3976秒/ 3600秒= 1.1爱尔兰呼损:假设忙时内部长途电话拨打25次,其中接通23次,那么呼损=(25-23)/ 25 = 8%IP电话通道数:在上述忙时话务量和呼损的假设下,根据爱尔兰B话务量模型计算,可得:V oIP通道数= 3参考链接:/calculator/erlb/IP电话带宽:在上述忙时话务量、呼损、话务量模型的假设下,再假设采用G.729编解码算法,20ms打包,在PPP广域网链路上,则:IP电话带宽=IP电话通道数*IP语音流带宽=3*26.4(kbps) =79.2kbps计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技术角度看显示器的选择视频带宽和刷新率没有必然联系用户关注视频带宽,主要是希望能得到较高的刷新率。

比如一台203MHz视频带宽的17寸显示器一般可以提供1024x768分辨率下100Hz的刷新率,而110MHz视频带宽的则只能提供85Hz的刷新率。

那么如何通过视频带宽来计算刷新率呢?理论上这个计算公式是公式一:理论视频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但实际上,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四周清晰,电子枪的实际扫描范围是要大于分辨率尺寸的,在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左右,垂直方向要大4-8%左右。

这也就是所谓的过扫描系数。

所以,要在一定分辨率下达到一定的刷新率,实际所需要的视频带宽是要大于理论公式的那个视频带宽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过扫描系数加进这个公式里去,即:公式二:实际视频带宽=(水平分辨率×1.25)×(垂直分辨率×1.04~1.08)×刷新率显象管尺寸(Isize)显象管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显象管的对角线的尺寸,但对于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可视面积,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显象管的实际大小尺寸,单位都是指英寸。

一般来说,15英寸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3.8英寸,17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19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8英寸。

目前家用显示器的主流是17英寸的显示器,如果您是购买显示器主要为了诸如图形设计等应用,可以考虑选择尺寸比较大的显示器,比如19英寸的和21英寸的。

分辨率(Resolution):是一个定义画面解析度的标准,是由每帧画面的象素来确定。

例如:800×600,是指水平显示的图素个数×水平扫描线数来表示的,说得简单形象一点,就是说当在800×600分辨率下,每幅画面由水平方向上的800个点和垂直方向上的600个点组成。

对于一般的应用来说,1024×768或800×600已经足够了,大家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的话,没有必要挑选分辨率很大的显示器,一是用不上,二是价格较高。

一般来说15英寸的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是800×600,17英寸的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是1024×768,除非您有特殊需要,不然再高的分辨率会使您的眼睛更容易疲劳。

带宽(Bandwidth)带宽代表的是显示器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衡量一台显示器好坏的重要指标。

带宽是指每秒钟所扫描的图像个数,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每条扫描线上显示的频点说的总和,单位是Hz。

带宽决定着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应该说是带宽越大越好,但是如果考虑售价的话那么还要具体看性能价格比。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您要使用3D眼睛,那么一定要选择一款至少可以让显示器上120MHZ刷新率的显示器,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使您在使用3D眼睛的时候不觉得头晕目眩。

带宽大小是有一定的计算方法的,大家在选择一款显示器的时候会,就可以根据一些参数来计算带宽,或者根据带宽来计算一些参数。

详细的计算方法如下:我们用r(x)表示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图素个数;r(y)表示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V表示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B就表示带宽。

理论上,带宽的计算公式是:B = r(x)×r(y)×V但是在实际中,为了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的衰减,保证图像的清晰,实际上电子束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均要比理论值要高一些。

所以,在实际中,带宽的计算公式中加上了一个1.3的参数:B = r(x)×r(y)×V×1.3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带宽的实际意义。

当显示器的刷新率提高一点的话,它的带宽就会要提高很多。

例如,当用户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显示器标称可以在1024×768的分辨率,和85Hz的刷新率下正常显示的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这台显示器的实际带宽为:B =1024×768×85×1.3 = 87MHz带宽的大小在选择显示器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如果有的显示器没有标明带宽,只标明了最大分辨率和在此分辨率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刷新率,我们就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显示器的带宽;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显示器的带宽来计算出显示器在最大分辨率下的刷新率等参数。

聚焦(Focus)性能:主要是指电子枪发射的RGB三原色电子束准确的聚焦在屏幕正确的位置上。

为了能够看清楚显示器是否聚焦准确,CDT电磁场对电子束轨迹是否精确的控制能力,我们可以打开显示器后,打开一个文档文件,看看字体是否清晰,特别是在屏幕的四个角上,看看是否有模糊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电子枪在扫描屏幕的时候,电子枪会有散光现象,电子束在屏幕中心和四角聚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不过,对于一般的显示器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在屏幕的四角上有一些模糊,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尽量挑选相对好一些的就行了。

不过对于专业的显示器来说,就应该好好的挑选了,一般专业的显示器是不会或很少出现这些问题的。

现在,有些显示器为了能够达到很好的聚焦效果,采有了动态聚焦(DynamicFocus)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指电子枪在扫描屏幕的时候,对电子束在屏幕中心和四角聚焦上的差异进行自动的补偿,使得在屏幕上的任何扫描点均能清晰一致。

动态聚焦的原理是采用经过一个以及经过控制电压的调节器,能够产生一种聚焦电压,这种电压具有周期性的特殊波形,使得到达屏幕中心的电子束的电压最低,到达边角的电子束的电压会因为焦距的增大而逐渐的提高,进行动态的补偿聚焦的变化,以获得比较完美的图像。

记得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过:把一个窗口不停的最大化-标准化,看边角的地方有没有变形的情况,如果有的话,那么说明显示器的聚焦性能不好,不推荐选购。

CDT涂层(Coating):现在绝大多数现显示器在屏幕上都采用了附着涂层,目的是为了消除显示器使用过程中,因电子撞击荧光屏以及外界光源影响而产生的静电、反光等干扰。

这些干扰会使得图象变得模糊,还会使得用户的健康受到影响。

在用户挑选显示器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的观察涂层的情况,看看是否均匀、细腻,还要看看是否有划痕。

目前最常用的还有一种涂层是利用碳喷涂于屏幕荧光磷点之间,用以改变对比度的超黑矩阵屏幕涂层,应用此涂层技术后的显示器图像更记得鲜艳亮丽。

涂层可以保证您的用眼健康,如果一个显示器没有足够好的涂层,那么是绝对不能够选购的。

白平衡度(WhiteBalance):白平衡度指的是红、绿、兰(RGB)三原色从电子枪中出来经过电子束电流的相互搭配以及组合后,所产生的白色的精确程度。

一台好的显示器,他的白平衡度是完美的,也就是说,无论显示器的亮度怎么变化,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白色,都是不含其他任何色彩的纯正白色。

用户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可以将屏幕显示成纯白色,看看在显示过程中,是否夹杂有其他的色彩。

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这台显示器在白平衡度这项指标中表现良好。

行频和场频(Horizontal scanning frequency & 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行频是指显象管中的电子枪每秒在屏幕上从左到右扫描的次数,单位是Hz;场频是指每秒钟重复绘制显示画面的次数,单位是Hz。

行频和场频是一台显示器的基本的电器性能。

行频与分辨率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们用Hr表示水平分辨率,Vr表示垂直分辨率,Re表示自动刷新率,Hf表示行频。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Hf = Vr×Rr×1.05点距(Dot Pitch)和栅距(Bar Pitch)为了加强射线落点的准确性,在到达屏幕之前还必须通过"遮罩"的最后把关。

普通的CRT显示器的遮罩上涂有RGB三色的萤光材料,负责接收RGB的电子束。

在遮罩的设计中,目前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圆点式遮罩,另一种叫栅状遮罩。

在圆点式遮罩设计中,点距指的是荧光屏上两个相邻的相同颜色磷光之间的对角线距离。

点距越小,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画面更加细腻。

在一般常用的显示器中,点距的大小为0.28mm,水平点距为0.243mm。

有一点要特别提出的是,有些厂商为了混淆用户视听,在说明点距大小的时候,只标明是水平点距,这样就会给用户造成一种错觉,所以用户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点距还是水平点距。

在栅状遮罩的设计中,栅状的萤光材质是以垂直条状的方式分布,并以RGB三色交替排列,在栅状遮罩产品则没有点距,只有栅距。

"栅距"即指两条同色荧光条间的最短距离。

同样,栅距越小,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画面更加细腻。

带宽(Bandwidth)带宽代表的是显示器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衡量一台显示器好坏的重要指标。

带宽是指每秒钟所扫描的图像个数,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每条扫描线上显示的频点说的总和,单位是Hz。

带宽大小是有一定的计算方法的,大家在选择一款显示器的时候会,就可以根据一些参数来计算带宽,或者根据带宽来计算一些参数。

详细的计算方法如下:我们用r(x)表示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图素个数;r(y)表示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V表示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B就表示带宽。

理论上,带宽的计算公式是:B = r(x)×r(y)×V但是在实际中,为了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的衰减,保证图像的清晰,实际上电子束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均要比理论值要高一些。

所以,在实际中,带宽的计算公式中加上了一个1.3的参数:B = r(x)×r(y)×V×1.3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带宽的实际意义。

当显示器的刷新率提高一点的话,它的带宽就会要提高很多。

例如,当用户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显示器标称可以在1024×768的分辨率,和85Hz的刷新率下正常显示的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这台显示器的实际带宽为:B =1024×768×85×1.3 = 87MHz带宽的大小在选择显示器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如果有的显示器没有标明带宽,只标明了最大分辨率和在此分辨率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刷新率,我们就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显示器的带宽;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显示器的带宽来计算出显示器在最大分辨率下的刷新率等参数。

TCO标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TCO标准也是显示器新技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建立TCO 标准呢?建立该标准的意义又何在呢?该标准到底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呢?众所周知,显示器就象电视机一样在其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辐射,这些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迫于人们对人体健康以及环保节能等的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显示器标准就应运而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