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养生语录
张学良养生12字诀

张学良养生12字诀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10期唐黎标(浙江杭州310004)张学良是一位爱国将军,为了举国一致抗击日寇的侵略,他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兵谏。
事后遭到蒋介石父子的长期软禁。
随着2016 年电视剧《少帅》的热播,张学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人们无不感到惊奇,从《少帅》的剧情得知,张学良一生颠簸,颇多坎坷,可他却活了101 岁。
张学良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了张学良养生的12 字诀。
米汤张学良出生于战乱年代,母亲在逃难途中生下了他,根本没有奶水。
张学良是靠吃米汤长大的。
米汤就是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上面的一层粥油,其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米汤是张学良小时候的“奶水”,长大后,张学良一直保持着喝米汤的习惯。
即使张学良当上了少帅,他的早餐也是先喝上一碗米汤再吃其他食物。
如果是碰上宴会喝多了酒,只要喝一碗米汤,就等于喝了一碗醒酒药。
张学良爱汤如命,“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父子的长期软禁,但他坚持每天喝米汤的习惯始终未改。
睡觉能吃能睡身体好,这是每个人都懂的简单道理。
可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张学良喜欢打开窗户睡觉,这样就能保证在睡眠时呼吸到充足的新鲜空气。
此外,张学良喜欢种兰花,在睡觉之前,他总忘不了搬一盆兰花放在床头。
因为兰花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和杀菌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在睡眠时闻到的香气可通过鼻腔进入体内,兰花的香气能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能让睡眠者更加安神入眠。
调气人活一口气,人的生命其实就在呼吸之间。
张学良非常重要呼吸的质量,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呼吸,张学良自有一套“调气”的方法。
每天早上,张学良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然后站在阳台上调气:身体自然站直并放松,眼睛平视,接着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吸气尽量缓慢;吸足气后,让新鲜空气在体内停留片刻,然后张开嘴巴快速吐气。
此外,只要条件允许,张学良还利用登山来练习调气,每次登山的时候,他都要大口地吸气和吐气。
张学良:“信”字当头,动静兼容的养生秘诀

张学 良 ●
文/ 家和 许
我 国抗 日爱 国将领张学 良被蒋介石幽禁长达半个 多世纪而能获得长寿 ,其养 生秘诀何在呢?
坚定 的信 念
张 学 良从 “ 西安 事变 ”后遭 蒋 拘禁 之 日起 ,就 抱 着坚定 的信念 ,深信 自己所为 光 明磊落 ,为抗 日 救 国付 出代价是值得 的,从 而,善于制怒除忧 ,笑对 未来。他 晚年恢复 自由后 ,虽定居海外 ,仍一直呼 吁 和平 ,祈 盼祖 国统一 ,其爱 国情怀始终如一。坚定 的
生活 有规律
张学 良从3岁起 ,先后被 囚禁于雪窦山、湖南沅陵 、贵州山区等地 。在远离尘世 的深 山,他 6
都保持早晨6 点钟起床 ,按 时跑步 、就餐 、读 书,且三餐 饮食有节。晚年在 台湾、夏威夷 ,也坚
持 生活有序。在夏威夷最后 的几年里 ,他每天清早仍 由秘书陪 同出门散步 ,中午 睡个小觉 ,晚 上看电视或京剧录像 ,然后早早上床休息。
爱情 的力量
当祸从天 降、患难孤寂之 际,于风至 、赵 四
恩爱, 白头偕老 ,给予他战胜逆境 、体健寿长 的神奇力量 。
信念 ,是人体健身延年 的精神支柱 ,能最大 限度地增
强神经和 内分泌 系统 的调节功能 ,提高抗病及抗老 能
力。
幽默 的性格
张学 良多次说过 : “ 如果 明天我被 枪毙 ,今 天晚上我仍然会睡得又香又甜。” 《团结报 》
曾报道,时年 已9岁高龄的张学 良,在友人家中聚会时,又说笑话 ,又唱京剧,又是猜谜 ,又是 3
写诗。足见将军一生的幽默风格和乐观处世态度。
养生 动兼静
早在 青年 时代 ,张 学 良就 好运 动锻 炼 ,如 打 网球 、打高 尔夫球 、骑 马 、游 泳等。被 幽禁
张学良的修身养性之道

张学良的修身养性之道
山的戏,并把他们请到家中,和他们结 成了朋友。晚年特别喜欢听李维康的戏。 1996 年 6 月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于 魁智率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著名
■ 文 小美
四人, 每月必有一次轮流做东的“聚餐” , 这“三张一王”每月一次的“转转会” 就是张学良交友的特殊方式。这“三张 一王”中,张群居长,张大千次之,张 学良再次之,王新衡最小。 四位密友,历经数十年的宦海沧桑, 依旧志同道合。每月的聚会,饮酒谈诗, 以打发退出权力角逐后的恬淡。1983 年 4 月张大千仙逝, 1987 年 1 月王新衡作古, 1990 年 12 月张群在公开为张学良庆祝完 90 大寿后也以 103 岁高龄放心似地驾鹤
爱红粉知己
当然,张学良心情安定并获得健康 长寿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归功于赵四小 姐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陪伴和无微不至 的照顾。爱情的甘露一直浇灌滋润着他 的生命之树。 为了他, 她失掉的太多太多, 而自己能够补偿的又太少太少,她是唯 一可以与他患难与共、生死相随的人。 当赵四小姐已经停止呼吸一个小时, 张学良仍然握着她渐渐冰凉而又僵硬的手 迟迟不肯离开。一年后, 他也随赵四而去, 并与赵四合葬一处,墓前石碑上刻有希伯
爱读书写字
他读书习惯作眉批和尾批,写出独 到见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把他幽禁 在修文县的龙场驿。他一头扎进《明儒 学案》 《宋元学案》的研究之中。他不仅 在书上写下了眉批和心得, 还知画、 评画、 藏画,他收藏一幅举世无双的王阳明的 画就是佐证。
旦角演员马小曼等飞抵夏威夷,给张学 良将军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寿礼——让他 过了一次有生以来最痛快的戏瘾。听完京 剧名角的演唱,张学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 京剧传统戏《失街亭》 《斩马谡》 《珠帘寨》 的选段, 不用话筒, 有板有眼, 颇有韵味。
张学良修身养性得长寿

龙源期刊网 张学良修身养性得长寿作者:张玲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12期张学良一生历尽坎坷,但他把坎坷的人生之路当成修身养性的人生历练之旅,六大爱好陪伴他走过曲折一生,最终活了101岁。
爱运动健身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张学良坚持不懈运动,每天都要跑步锻炼。
老年后,不能进行激烈运动,他就在院子里散步走走路。
即使到了生命的暮年,站不住,走不动了,坐在轮椅上,他也要到海滩去转一转。
爱赏兰爱养兰1959年春,张学良被解除严加管束,在台北北投定居。
新居绿荫环抱,清幽雅静,有大片空地来养花。
他开辟了两个兰圃,一个种洋兰,一个植国兰。
从种植到浇水,从施肥到除虫,无不亲力亲为。
他说:“兰是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
”他把养兰作为一种享受。
养兰赏花,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陶冶性情,使其心情恬淡舒畅。
而栽花、培土、浇水、移盆的劳动,又可以舒筋活骨,锻炼身体,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爱广交朋友张学良年轻时喜欢广交朋友,为此柳亚子曾写诗“汉卿好客似原尝”,将他比之为战国时期以好客闻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囚禁台湾后,张学良与张群、张大千、王新衡四人,每月必有一次轮流做东的“聚餐”,这“三张一王”每月一次的“转转会”就是张学良交友的特殊方式。
爱红粉知己当然,张学良心情安定并获得健康长寿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归功于赵四小姐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陪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爱情的甘露一直浇灌滋润着他的生命之树。
正因如此,张学良始终觉得虽然此生历尽坎坷,但无论对国家对朋友他都问心无愧,唯一对赵四感到歉疚。
关于修身养生名人名言集锦

关于修身养生名人名言集锦关于修身养生名人名言集锦1、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
——张学良2、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3、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韩琦4、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
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
——吴阶平5、人生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
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
——许海清6、60小弟弟,70不稀奇,80多来兮,90一大批,百岁开外是好样的。
——荣高棠7、不倚老不言老不服老不怕老老当益壮,有朝气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气贯长虹。
——张文华8、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9、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
横批:上不封顶。
——梁步庭10、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陈立夫11、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
——徐特立12、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
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王兴华————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13、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盐多醋,少怒多笑,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停多动,少药多炼。
14、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
——庄炎林15、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
——王顺明16、运动——生命的马达;清洁——健康的卫士;欢乐——长寿的妙药;忧愁——衰老的快车。
——王俊第17、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走。
——任仲夷、刘建章18、人生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
——高德江19、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
——董必武20、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21、竞技场上出明星,晨练场里出寿星。
——周二合22、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马约翰23、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张学良将军的长寿之道

《张学良研究》系列之四张学良将军的长寿之道如皋蒋文祥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世界性的伟大人物,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而且改写了世界历史。
同时,张学良将军又是一位世纪性的伟大人物,他生于1901年,卒于2001年,活了101岁,确实是一个长寿老人。
张学良将军少年得志,平步青云,19岁便成为近代中国最年轻的将军,28岁接掌奉军,人称“少帅”。
此后却厄运丛生,历尽坎坷:丧父之痛、沦亡之苦、蒙冤之屈、幽闭之闷,一件件悲怒哀苦之事接踵而至,人生大灾大难接连不断。
为什么张学良将军能够身经剧变历尽磨难而“我心依旧”,与世纪同龄?笔者根据平时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研究长期积累的资料,撰写此文试图探讨一下张学良将军的长寿之道。
一、坚持运动促长寿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张学良将军1998年8月在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年轻时很喜欢运动。
”他特别爱打网球,青年时代常在沈阳国际俱乐部与外国友人比赛,他擅长发球,时常因此得分而获胜。
他还爱打高尔夫球,有空即往球场游戏,只打几杆即可“到家”,不用多长时间便能通过全局。
张还特别精通桥牌,支招常使对方捉摸不定,从而出奇制胜。
此外,他也喜爱打乒乓珠,喜爱游泳、骑马,喜欢驾车,甚至还会开飞机。
1936年4月9日与周恩来的延安会谈,就是他自己开飞机去的,一来当然是保密需要,二来可见他的身体之棒!他坚持运动长期不懈,每天都要跑步锻炼。
进入老年以后,不能进行较为激烈的运动,他仍坚持在院子里散步走走路。
即使到了生命的暮年,站不住,走不动了,坐在轮椅上,他也要到海滩去转一转。
他侄女说,“我的伯父象个老顽童,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觉得好玩。
”张学良自己曾多次对记者说过,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平时散散步,活动活动,有时外出兜兜风,玩玩。
”当记者请他谈谈自己的养生之道时,他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养生之道,就是好吃好喝。
我内人的菜烧得很好,平常我白开水、茶、咖啡都喝,走路运动,就是这样而已。
名人养生之道——张学良的三大爱好

详细描述:张学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补充,同时他也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休 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让他保持了健康的身体,也让他在精神上更加愉悦和充实。
积极社交,扩大人际关系
01
社交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张学良善于与人交往,拥有广 泛的人脉关系,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生 活,也带给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张学良与朋友们的交往不仅是娱乐和放松, 还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他们在一起交流思 想、分享经验,互相启发灵感。这种互动激 发了张学良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使他在多
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05
张学良养生之道的启示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兴趣爱好是生活的调味品,可以 让人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放松和 愉悦。张学良喜欢打麻将、听戏 和收藏古董,这些爱好不仅丰富 了他的生活,也让他在享受中保 持了身心的愉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适量饮用红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 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免疫系统。
04
交朋友的好处
减轻压力
与朋友交流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张学良爱好交朋友,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他能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压力,从而 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这种互动可以减轻心理负担,使他的心情更加舒畅。
名人养生之道——张学良的 三大爱好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张学良的三大爱好 • 打麻将的好处 • 喝红酒的好处 • 交朋友的好处 • 张学良养生之道的启示
01
张学良的三大爱好
打麻将
打麻将对张学良来说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可以调 节身心,缓解压力。
张学良将军的养生法

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张学良(1901~2001)将军,大半生都在软禁中度日,历尽磨难。
在逆境中他不但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还趁此“闲功夫”修身养性,最终享年101岁。
仔细研读有关张学良的记载、报道,不难发现他的养生之道。
3大养生法宝法宝一:森林浴“树是个好东西呀,它对肺呀皮肤呀是太有好处了。
没有树木陪伴,我可能会早早枯萎。
”张学良爱树,常到树林中进行现代人所称的森林浴。
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制造氧气的工厂,每1万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可制造出36万升的氧气,可供1000多人呼吸氧气的需要。
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至少要比室内大20倍,如果人的机体吸收了充足的负离子,通过肺通气和换气,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中,有效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恒定血压,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大脑皮层的机能得到改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境,精神焕发,恬淡清爽。
(张学良晚年照)张学良在进行森林浴时,一般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树林中步行最少3小时以上,直到身体出汗、毛孔细微扩张。
2.在树林中多做深呼吸,并尽量将体内的废气排出。
3.衣着以吸汗、透气的材质为宜。
法宝二:米汤“我们张家承袭下来的养生之宝还有米汤,我就相信这个米汤的功效。
”张学良有深厚的米汤“情谊”。
张老的身体底子并不好,母亲在逃难中生下他后就病了,没有奶水,张学良是靠着喝米汤才得以保住幼小的性命。
米汤可以说是张学良的“奶水”。
在他的戎马生涯和日后的囚禁生活中,张学良都没忘记让厨师时不时备上米汤。
米汤又叫米油,是用大米熬稀饭或做干饭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
米汤必须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
米汤有什么样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做过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
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熟地,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
可见,喝米汤确实能强健身体。
现代研究认为,米汤中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磷、铁等无机盐,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营养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养生语录(1)树是个好东西呀,它对这个肺对皮肤是确实有太大好处了。
没有树木陪伴,我可能会早早地枯萎。
我们张家承袭下来的养生之宝还有米汤,我就相信这个米汤的功用。
以宗教力量化解抑郁● 张学良很多时候都是处在卧床静养状态,也就是“呼吸气功”,保持了思维的活跃和大脑的灵敏,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 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承认,宗教信念能带来身体机能的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变化,而这种有益的催化作用又是西医原理难以解释的。
世纪传奇老人张学良,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奇幻又非凡。
不到而立之年,因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而不得已接替父亲职位,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统治3000万人民,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埃德加·斯诺语);后又归顺中央,成为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深得蒋的信赖;“九·一八”事变后,又成为万夫所指的“民族罪人”,实际上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他游历世界各国,见过希特勒、墨索里尼,一度崇尚“国家主义”——简言之就是中国的法西斯主义;后又因对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不满,开始接近共产党人,同红军合作,思想上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一名爱国将领;1936年年底,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其重大意义历史学家已有公论;然而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却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国民党从大陆溃败后,又险些被蒋介石泄愤处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沧桑变化,不但没有使张学良“看破红尘”,厌世遁出,反而让他提前进入“散淡”境界,把囚禁生活当做修身养性的人生大课堂。
在被软禁期间,张学良把自己的生活设计得十分充实:研究明史,钻研《圣经》,养鸡养鸭,徜徉林泉;在贵州时,还帮当地贫苦乡民操办婚事;在湘西,同流亡的东北大学生们共同联欢……等等。
从张学良身上体现出适时而变的禀赋来看,根本看不出这位将军曾经是一位著名的享乐主义者。
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过毒,靠着坚强的毅力戒掉了毒瘾。
张学良也曾经历过歌舞升平的富贵温柔生活,不论在天津、北平,“少帅”的风流韵事也曾是报章追逐报道的“花边”。
从这一点看,他的一生也是繁复多变的,“烈火烹油、鲜花鼎盛”的繁华场面也经历过,“铁窗孤月,寂寞流水”的晦暗境遇也饱尝过。
然而张学良能从人生变化无常中超脱出来,并且能超越忧郁,使人生境界臻于完美,终于迎来祥和、平静、充实的晚年。
综观张学良的大半生,他以自己的顺时应变的精神书写了一部奇特的养生经历,并修成善果,可谓“囚禁中修炼成的全福老人”。
张学良享年101岁,他的长寿之谜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张学良现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却能实现长寿的现象,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
有一次,张学良被问到养生之道时,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养生之道,只是会吃能睡。
平时都从晚上10时一直睡到转天上午11时,中午再睡2个钟头。
再加上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保持开怀。
”话虽听上去极端,却也道出了这位36岁起就开始过囚禁生活的少帅之所以能颐养天年的某些真相。
按照张学良所说的睡眠时间来计算,他每天睡眠的时间竟达15个小时,这样的睡眠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偏长的。
睡眠偏长或偏短对身体都是不利的。
但据卫士回忆,张学良很多时候都是处在卧床静养状态,也就是做“呼吸气功”。
在卧床同时回忆平生经历,在静思中重新体味过去的戎马生涯和酸甜苦辣,保持了思维的活跃和大脑的灵敏,这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晚年时,他口述历史,情节次序有条不紊,细节也鲜明生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学良囚禁时的大脑体操。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扼杀了少帅的满腔抱负,张学良不得不被迫过起了赋闲的生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张学良将军被禁,也免去了鞍马劳顿的军旅生活,更无法思虑政治上的得失,反而成就了他提前“退休”养生的条件。
为了防止和外界接触,蒋介石一直把张学良软禁在山里,从奉化雪窦寺到贵州的青山绿水,都是一些风景幽美之处。
客观上张学良有了清净的生活环境,而清净是养生的首要条件。
一旦越过了心理上的槛,眼前的就是悠闲的生活。
张学良对此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生活态度,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未尝不值得庆幸。
所以晚年张学良说他“不愁吃,不愁穿”,虽然言语中滋味很苦涩,虽然他本意上不愿意以这样的生活换取长寿,但这种生活对养生是大有益处的。
张学良养生语录(2)张学良的静修养生法,是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不自愿而为之的。
讨论张学良的养生之道,不能不探讨宗教带给他精神的寄托和力量。
54年没有自由的生活,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何况张学良年轻时是那样一位热血沸腾、胸怀大志的将门虎子。
他的生活表面上看上去一派悠闲散淡,内心却非常孤寂。
一段时间里他精神忧郁,心境凄凉,过早地脱发秃顶,眼花耳聋;在心理上、精神上也有了些变化。
在宋美龄的开导劝说下,他皈依了基督,希望能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他不光熟读《新约》、《旧约》,也对宗教的精义进行研究,还是美国一家研究圣事的学院的函授生。
到了星期日,他就下山到士林的一家小教堂去做礼拜。
张学良原本是不信教的,年轻时虽然加入过基督教青年会,但时间不长,而且那时的基督教青年会主要是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并不是个纯粹的宗教团体;加之后来戎马生涯,四处奔波,对此早已兴味索然。
被囚禁后由于苦闷孤寂,觉得像“安贫乐道”“心正手洁”之类的教义,使他那备受摧残的心灵可以得到某种慰藉,似乎精神上也有了一种寄托,所以他信教了。
宗教,与其他信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着不寻常的诱惑力。
一个人一旦投身其间,耳濡目染,就会变,甚至往往会像着了魔、入了迷似的,对它执著追求,笃信不已。
至于它所宣扬的东西,究竟是真是假,对或不对,科学不科学,是不是合乎实际,那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
然而,现代医学也日益重视宗教信仰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承认,宗教信念能带来身体机能的、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变化,而这种有益的催化作用又是西医原理难以解释的。
精神救助法,往往使一些绝症患者化险为夷(至少病情能大为减轻),北京医院某著名心血管医生就劝过他的一个病人研究《佛经》,就是希望病人找到寄托、释缓精神压力。
张学良笃信宗教,有复杂的原因,这里不多评论。
但他以基督教义中的爱人与己自勉,却是值得借鉴的。
他在九旬寿筵上骄傲地说:“除了老了,我没有崩溃!”说明了他信仰宗教最终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力量。
对于宗教信仰,医生的观点是应从宗教中汲取积极因素,用于养生,才是目的。
众所周知,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非法囚禁,一关就关了54年,风华正茂的36岁青年人被关成了九旬老翁。
张学良是个有极高抱负的人,他26岁时就在给二弟张学铭的信中说:“我们将来要为中华民族造幸福,不是为个人谋荣华富贵也。
”由年轻有为、叱咤风云的少帅,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失去了一切,这种人生给予的残酷打击,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住的。
张学良却能在半个多世纪非常人能忍受的幽禁生活中,获得长寿,实属奇迹。
过完百岁大寿,张学良仍然精神矍铄,他的私人医生说他的心脏、肾脏、肝脏、血压,都很正常。
牙齿也很好,吃自助餐仍能自己端盘子取食物。
被囚禁的一开始,张学良也接受不了现实,“终日绕室长叹”,大发脾气,内心非常忧郁。
有着杀父之仇、失地之恨的堂堂爱国将领,看着日本军队横行中国大地,竟然整天枯坐赋闲,幽居深山,他哪能不满腔怨恨、愁苦不堪呢?忧郁,也就是中医说的郁症,是无人能幸免的,也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
早在几千年前,养生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郁症。
《内经·素问·遗篇》中就提出了“五郁”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说的是郁症范围极广,是致病的心腹大患。
在《素问·疏五过论》中,说明了郁症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
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
”这提出了一个观点,贫富、贵贱、苦乐等人生变化,使人处于心理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逆境状态,如政治迫害、怀才不遇、家庭纠纷、经济困难等,于是造成精神压抑,感到苦海无边。
郁症几乎是任何一种身心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人生变化带来的精神压抑,如果时间较短,就是一般性问题;但如果持续时间在3年以上,例如长期政治迫害(张学良的经历就十分典型)、怀才不遇、民族歧视、战争恐怖、颠沛流离、中年丧偶丧子等,就是对健康具有严重杀伤力的严重威胁。
它有着强烈的精神压抑作用,能加速人体衰老,甚至导致当事人不幸夭亡。
清朝名医叶天士指出,《疏五过论》中提到的“尝富后贫,故贵脱势”是人生之大忌,如果因此发生精神创伤,是很难恢复常态的。
换一种方式说,人容易接受先贫后富,先苦后乐,由逆境转为人生顺畅,是无碍于健康的;在一帆风顺中出现暂时性的挫折和意外,也不会对寿禄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哪怕心胸最豁达、意志最坚强的人,都难以从“富贵温柔”中猛然转向不可逆转的穷愁困苦的命运,因此而郁闷,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疾”是最难治疗的郁症。
这恰恰就是张学良面临的问题,张学良在囚禁生活的一开始,也是极其不能适应的,几度陷入绝望,并大病了几场。
从爱情中获得长寿的动力● 精神激励、抚慰、暗示对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乃至整个免疫机制产生的激活作用,有时候是常规物质保健无法替代的。
● 假如张学良的后半生没有赵一荻女士始终如一的陪伴,他的寿命是绝对不可能如此绵久的,达到中人之寿都很难。
张学良虽不是一味好色猎色的“登徒子”,但在他的年轻时代,这位少帅的风流韵事却是北京、天津诸报馆争访的“热点新闻”。
少帅以其地位、相貌、风度,身边并不缺女人,北平上流社会的名媛佳丽,无一不以结识这位潇洒风趣的少帅为荣。
少帅也乐此不疲,盘桓于舞会、茶会之间,调笑、赏花、听曲子,在美色如云的愉快氛围中,达到愉悦性情、使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的效果。
从倡导一种生活方式而言,我们并不赞成仿效少帅早年的这种趣好,然而年轻的男士能有条件与年轻貌美、气质高雅、谈吐不凡的女士为友,从心理健康上讲却是一件“幸运”之事。
年轻时的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早年的西哈努克亲王,都有不断的此类佳话,因此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情商”是健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学良将军也是有福之人。
尤其可贵的是,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期,能先后有于凤至、赵一荻两位不平凡的女性先后前来陪伴,这也是张学良心智、情商一直非常健全的重要原因。
情感慰藉对处在逆境之中的人所起的良好作用,一般人都会认同。
人们承认精神有时会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激励、抚慰、暗示对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乃至整个免疫机制产生的激活作用,有时候是常规物质保健无法替代的。
所谓“爱情长生术”、“亲情疗伤法”,这对失意者枯木逢春的作用更是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