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一、疾病概述1.1 定义:膝痹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常见于老年人,与年龄、肥胖、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1.2 发病机制:膝痹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滑膜炎和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2.1 主要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晨僵等。
2.2 体征:关节肿胀、畸形、杵状指等。
三、辅助检查3.1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3.2 体液检查:关节腔积液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等。
四、诊断与鉴别4.1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2 鉴别诊断: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五、治疗原则5.1 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5.2 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
六、临床路径分析6.1 临床路径制定的目的和原则。
6.2 膝痹患者入院的预评估和选优。
6.3 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6.4 手术治疗的规范流程和操作要点。
6.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6 出院指导和术后康复计划。
七、改进方案7.1 加强预防宣教: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醒注意膝关节的保护和锻炼。
7.2 完善临床路径:优化膝痹患者入院评估和手术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复杂性。
7.3 强化团队合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7.4 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附件:1.临床路径制定的参考资料。
2.膝痹患者术前评估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责任保险:指医疗机构或医生为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购买的责任保险。
2.医疗纠纷:医患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或纠纷,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一、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痰瘀痹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肝肾两虚证: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舌质淡白,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或骨痹(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0X003或M17.900X004)。
最新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
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8)心肺功能评价;(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手综合征、肌围度等;(10)心理状态评价;(11)大小便功能评价;(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3.启动二级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决定治疗方案。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骨关节炎(K/L III-IV级,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 -10:M17.901)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81.540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膝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屈曲挛缩畸形或内、外翻畸形。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膝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膝骨关节炎病变终末期,通常年龄60岁以上,病情严重者年龄范围可适当放宽。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膝骨关节炎终末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膝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KS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患膝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片;(6)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颈动脉超声等。
3.根据具体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完整word版)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9)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7)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30)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6)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1)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7)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3)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8)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7)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膝关节骨关节中医微创病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微创临床路径一、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微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M17.901)行膝关节中医微创松解手术(ICD-9-CM-3:81.26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针刀基础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
2.体检:膝髌上囊可见肿胀或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髌骨下缘、腘窝处可有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半月板旋转试验阳性。
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骨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膝关节MRI可见膝关节退变,关节囊积液,骨挫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针刀基础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
2.无肿瘤及结核等骨病。
(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关节骨关节病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入院1-2天2.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尿酸;(3)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O;(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膝关节核磁。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双下肢全长片;四字征阳性或双下肢不等长时性骨盘正位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3)膝关节周围压痛不明显时:腰椎或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请相关科室会诊。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 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证候: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重着、酸楚,疼痛,或有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痛处多固定,亦游走,每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剧,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风湿热痹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瘀血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拒按,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
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肝肾亏虚证:膝腿酸软无力,或绵绵作痛,常伴腰腿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脉沉细或沉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僵硬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ICD-10编码:M25.6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僵硬临床常见证候:
瘀血阻滞证
阳虚寒凝证
肾虚髓亏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僵硬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不稳定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状态;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感染;下肢已出现深静脉血栓;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
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患者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影像学检查:膝部X线片或MRI;
(2)康复评定:包括疼痛、膝关节活动度、髌骨活动度、关节肿胀、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全膝关节功能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三维步态分析、等速或平衡功能测试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运动疗法
3.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
4.中药熏蒸疗法
5.穴位电刺激
6.针灸疗法
7.物理因子治疗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僵硬程度缓解,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改善。
2.关节活动度、肌力、全膝关节功能评定等指标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疼痛、肿胀迅速加剧,膝关节僵硬严重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深静脉血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膝关节僵硬(ICD-10编码:M25.66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___________ 发病时间:年月日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