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研究

练 目标 是 肌 肉力量 和 关节 活 动度 的 恢 复 ,应在 早 期 2 . 1 两 组 患者 肌 力 、 伸屈 度 比较
锻 炼 的 基础 上加 大 强 度 ,帮 助患 者 逐步 活 动骨 折 部 位 的远 近 端 关节 ,锻炼 时 要遵 循 循序 渐 进 的原 则 , 所有 患者 均获得 随访 ,随访时 间为5 个 月至2 年。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肌力和伸屈度分别为( 5 . 3 ±0 . 6 )
屈 背伸 活动及股 四头肌 舒缩运 动 ,3 次/ d,每次 持续 采用S P S S 1 9 . 0 进 行统计学分 析 ,均值 比较 采用 2 0 ~3 0 mi n,通过 早期的恢 复训练 ,可促进肢体 静脉 检验 ,率 的 比较 采用卡 方检验 ,以J p <0 . 0 5 为差 异有 及 淋 巴 回流 ,减 少肿 痛和 肌 肉粘 连 的 发生 ,促 进 骨 统计学意义 。 折 愈 合 ;②中期 锻 炼 :即 术后 3 ~6 周 内 ,其功 能 训 2 结果
肌 肉收缩 强 度 由弱 到 强 ,次数 由少 到 多 ,活动 范 围 k g ¥  ̄ ( 6 2- 4 - 5 ) 。 ;对 照组 患者 的肌 力和 伸 屈 度分 别 为
由小 到大 ;③后 期锻炼 :即术 后7 ~1 o N ,其功 能 ( 8 . 7 ±0 . 8 mg  ̄( 8 6 - 4 - 7 ) 。 ,实验组在肌 力和 伸屈度上 的 训练 的 目标是进一 步的恢复肌 肉力量和关 节活动度 , 评分均优于对 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户4 . 3 8 , 加 大活 动范 围和增加 锻炼 力度 ,可进行适 当的负沙袋 t = 6 . 9 6 ; P<0 . 0 5 ) ( 见表 1 ) 。表 1 显示 ,功’ , t 0 1 1 练康复护
CPM 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

科学护理149CPM 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兰娟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CPM 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和CPM 组(44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借助CPM 机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常规组康复总有效率(69.77%)显著低于CPM 组(88.64%),P <0.05;常规组疼痛程度、下肢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CPM 组,膝关节功能康复评分则显著低于CPM 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CPM 有助于促进下肢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并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PM 机;下肢骨折;膝关节;康复锻炼膝关节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关节,主要的功能是负重与屈伸。
但膝关节也是最容易受损的关节之一,一旦受损可导致患者行动受限,严重者甚至瘫痪。
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车祸、高空坠落等导致膝关节受损的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如何帮助其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非常关键。
目前,临床骨科对于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越来越重视,且康复训练方法也日益更新,为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提供了保障。
CPM 机是一种新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辅助器,能够帮助患者持续活动患肢,锻炼患肢肌肉力量和促进关节组织的修复,对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具有较大的优势[1]。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CPM 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和CPM 组(44例)。
康复指导训练配合CPM锻炼护理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Mar32(5)膝部骨折患者术后多因瘢痕形成、炎性反应等因素,关节外可出现纤维性粘连、肌肉萎缩等症状,致使膝关节僵硬,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上常给予膝部骨折术后患者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但部分患者存在主动性、配合性差等问题,降低了CPM的干预效果[1]。
近年来,康复指导训练也逐渐应用于该病症的护理过程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指导训练配合CPM锻炼护理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60例膝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0(46.28±3.43)岁;体重指数(BMI)16.5~26.5(21.63±1.21)kg/m2;骨折部位:髌骨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股骨踝间骨折5例。
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8(46.66±3.38)岁;BMI17.0~26.5(22.05±1.17)kg/m2;骨折部位:髌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股骨踝间骨折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方式方法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膝部骨折;凝血功能正常;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合并重度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CPM锻炼护理:指导患者穿戴好固定鞋套,取平卧位,将下肢放置于CPM机(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520),并外展10°,将大腿、小腿固定在CPM机上后,取足尖向上中立位,视关节屈伸度调整CPM的初始角度,初始操作速度维持在较慢速率,并逐渐由慢至快进行过渡,视患者情况及耐受性,定量增加屈膝幅度,增加5~10°/次,30min/次,2次/天,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性而定,共训练1个月。
骨折术后康复CPM对骨折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

骨折术后康复CPM对骨折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摘要:①目的:观察关节功能训练机(CPM)对下肢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
②方法:选择xx年7月~xx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骨科4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使用频率30MIN BID)及对照组(术后仅进行传统被动锻炼)。
在功能训练三天和一周时间后,对患者下肢踝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的进行比较。
③结果:治疗组应用CPM一周后患肢踝关节和膝关节动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使用CPM前踝关节的活动度:6.8±2.2;膝关节活动度:14.5±2.8。
对照组功能锻炼前踝关节活动度:6.6±2;膝关节活动度:13.3±2.5。
两组之间的活动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病人在术后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照组每日辅助被动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每次30min,每日2次,观察时间为一周。
两组病人均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功能锻炼的同时还给予抗生素和消肿药物治疗。
1.3 观察项目:分别在功能训练三天和一周后,测试患者患肢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
1.4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记录。
以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内各时段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后,踝关节和膝关节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3、讨论作为人身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持躯体、承受体重和行走,所以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最关心也最担心的就是预后问题,因此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和功能训练也被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是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及用力背屈踝关节活动,2次/日,每次不少于10分钟,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同时给予患肢皮肤按摩及揉捏等。
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之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探讨有效针对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0例骨折患者的切口经过精心的护理全部愈合,没有一例血肿形成、也没有神经性损伤等并发症,治疗之后骨折患者的关节恢复明显高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要加强各方面的康复性锻炼,对关节僵硬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临床护理关节僵硬是临床骨折中比较多发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确保受伤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患者的骨折再次移位、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医学治疗骨折的主要途径是运用一些固定术后再对患者骨折部位利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而在骨折部位经过长时间的固定后,很容易导致患者骨折部位关节周围肌肉及关节囊挛缩,关节内外有纤维性粘连,最终使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进行及时的关节功能康复性锻炼,有效预防关节僵硬现象,本院通过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100例骨折患者的研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对象为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随机抽取的100例骨折患者,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6-73岁,平均年龄46.5岁。
所有骨折患者中,肘关节骨折36例,肩关节骨折15例,膝关节骨折24例,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25例。
保守治疗骨折患者38例,手术治疗患者62例。
1.2 方法1.2.1 心理护理方法在骨折患者经历过严重的骨折创伤后,既要忍受着病痛,又对手术结果不明确,他们心理肯定会出现紧张、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使得患者对术后的恢复配合变得盲目,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护理人员需要谨慎的对待。
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26例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26例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26例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病例进行跟踪观察及评估,研究结果显示,CPM锻炼能有效促进康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恢复,进而提高膝关节功能。
护理康复在术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过程。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康复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为膝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膝部骨折、术后康复、CPM锻炼、护理、膝关节功能、影响分析、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未来展望、康复治疗、康复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膝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外伤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膝部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膝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和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指导。
通过对26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分析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为相似病例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26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的情况,探讨该组合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通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的变化,我们旨在评估这种联合治疗方式对患者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改善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26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年龄在25岁至65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这些患者均接受了膝部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他们中的一部分患者接受了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治疗,另一部分患者则接受了传统的康复治疗。
手术后膝关节僵硬弯曲康复训练方法

手术后膝关节僵硬弯曲康复训练方法
手术后膝关节僵硬弯曲康复训练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手术类
型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被动运动:在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被动运动来柔和地伸展膝关节,每日多次,每次持续数十分钟。
2. 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的基础上,患者可以通过主动运动来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患者可以练习弯曲和伸直膝关节,每次持续数十分钟,每日多次。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肌肉和韧带,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
例如,通过按摩、热敷或冷敷、针灸等方式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类固醇激素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和促进康复。
5. 康复训练: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例如,患者可以练习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强化训练等。
膝关节僵硬弯曲康复训练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逐步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灵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或损伤膝关节,以免影响康复效果。
浅谈骨折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Hale Waihona Puke 只采用相 同的物理 治疗 , 功能锻炼 为患者根据 自己的认识 自行活动。两组均以 1d 1 0 为 疗程 ,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 4
引器牵引患肢 , 充 分 固定骨 折部 位 的情 况下 , 引质量 5一 在 牵 lk, O g每次 以 5 i m n开始 逐渐 延长 至 3 mi, 0 n 以患者 有酸胀 感为
度 , —2 d 1 次/ 。除滑轮牵引外 , 还可 以鼓励 患者取跪位 , 利用体 重 把臀部压向足跟 , 每次 1 0~2 r n 0 i。⑥ 物理疗 法 : 们对 骨折 a 我 恢复期患者同时给予 高压静 电、 红光 、 微波 、 泥疗、 针灸辅助治疗 及促进神经恢复和骨骼愈合的药物静点 , 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
12 2 对 照 组 ..
1 1 一般 资料 选 取 2 0 . 07—2 0 0 9月来 我 院康 复科就 诊 的 6 9 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 , 男性 4 , 9例 女性 2 ; O例 年龄 1 6 岁 , 5— 4 平 均 3 .岁 ; 8 5 股骨下 段骨折 1 , 0例 股骨髁 上 骨折 9例 , 骨髁 间 股
gop eoeadatr ram n o ai n n ne o t ci t. eut:T et amet ru eaymuhb t r hntecnrl ru s fr n f et et mpro s dk e i t i R s s h r t n opt rp c et a h ot b et c s a jn a v y l e g h et o
医药与保健
Me in n el ae 2 1 dc eA dH at C r 0 0年第 1 i h 8卷第 1 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8T16:17:19.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8期作者:马梅花[导读] 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因骨折病理性损伤和手术应激性损害使患者膝关节正常功能受到损伤。
(青海省循化县人民医院青海海东 811100)【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床上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118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为10.17%,对照组为20.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下肢床上骨折患者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创伤骨折;膝关节;功能训练;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40-02 下肢创伤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因骨折病理性损伤和手术应激性损害使患者膝关节正常功能受到损伤,膝关节僵硬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屈膝障碍,屈膝度<9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康复效果。
康复护理是现代医学中临床护士根据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反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的一种护理方式[1]。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8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探讨综合评估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118例作为对象,其中男63例,女5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28±5.24岁;其中有52例患者为股骨中断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21例髌骨骨折,7例踝部骨折;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下肢床上就诊,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意识形态和认知能力比较好;排除标准:将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在手术前完成相关检查、准备好器械、配合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和体征,观察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如下:对患者介绍与膝关节僵硬相关的健康教育,全面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重要性,使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确保训练有序进行;其次,康复训练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影响下患者会伴有明显的消极、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理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评估,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确保训练顺利实施;术后7~14d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抑制局部肿胀、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主要训练股四头肌舒缩和踝关节托屈背伸;术后3~6周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术后7~10周主要强化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可适时给予患者沙袋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术后持续随访12个月,评价患者肌力和伸屈度,记录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效果评定
在随访末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其中将膝关节局部痛感完全消失,患者恢复自主运动能力,关节活动度在141~145°的判定为优,将偶尔伴发疼痛,能够自主运动,关节的活动度在121~140°之间的评定为良,将经常存在痛感,生活能力受到影响,关节活动度在91~120°的判定为中,将疼痛持续,自主运动受限,关节活动度<90°的判定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66%,显著高于对照组62.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局部肿胀、膝关节僵硬和局部水泡的发生率分为别为5.08%(3/59)、1.69%(1/59)和3.39%(2/59),对照组为8.47%(5/59)、5.08%(3/59)、6.78%(4/59),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7%(6/59),对照组为20.34%(12/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关节僵硬是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关节活动的装置受到损伤,而术后进行长期的外固定措施对关节屈曲形成一定的抑制,最终导致膝关节僵硬等症状的发生。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经过康复训练实施后患者的关节和肢体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大量研究显示,合理的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能力[2]。
本研究结果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经过长达的一年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和伸屈度得到较好的提升,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就证明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康复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下肢床上骨折患者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红.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86-87.
[2]王海松,田井亮,唐月念.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34(2):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