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内伤病因
中医学基础(6病因)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 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营养
需求并促进康复。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
划。
THANKS
感谢观看
结石的形成与饮食不当、情志内伤等因 素有关,导致湿热内生,煎熬日久形成
结石。
结石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胆结石、肾结 石、胃结石等,治疗时需根据不同部位
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排石或碎石方法。
05
其他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胎病”,认为某些疾病与遗传有关,如先天性缺陷、遗传性疾 病等。
中医学认为,父母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会遗传给下一代,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其 健康。
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
根据病因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采用中药、针灸、推
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02
外感病因
六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当人体正气不足, 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可成为致病因素,导致外感病症。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
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机 能衰退,血液循环不畅, 引发多种疾病。
房事过度
性生活过度频繁导致肾虚、 腰膝酸软等症状,影响身 体健康。
04
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停滞,积聚无 法排出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等脏腑 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脾阳不足, 水湿运化无力,导致水液停滞形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饮食失宜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饮食失宜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七情致病的特点。
讲了,1.七情致病与精神刺激有关,多发生情志性疾病;2.直接伤及相应的内脏;3.影响脏腑气机,我们讲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下面我们讲恐则气下。
这里的气下是指精气下陷,或者叫做肾气下陷而言。
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反应。
恐则气下是指长期的恐惧或者突然的惊吓,使肾气受损,导致精气不固,肾气的摄纳作用失常。
主要表现为肾气不固,气陷于下。
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常常是二便失禁。
这就是恐。
突然的或长期的刺激损伤了人体的肾气,使肾气不固。
它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的特征:有趋下的特征。
就这个意义来理解,恐则气下。
咱们现在的研究,用动物模型研究中医学的这个肾的内涵。
这个在临床研究好办,动物模型研究七情与肾的关系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
尽管还不成熟,毕竟是做了好多工作。
把小鼠放到笼子里头,采取突然惊吓的方法,就是取惊恐伤肾,恐伤肾。
根据这个原理给小鼠进行刺激,这个小鼠会表现什么样呢?大、小便失禁。
不给它这个刺激,它就没有大、小便失禁的特征。
根据这个原理,按照这个原理模拟出的动物模型可以类似惊恐伤肾,结果类似肾气不固的模型。
研究惊恐、恐惧这样一个情志,它损伤肾气,使肾气不固的机制。
这就是举这个例子。
我们现在关于七情和脏腑的关系,它的作用机理现在已经作了一些工作。
我举这个恐则气下,判断这个小鼠刺激以后用什么来判定伤没伤肾了呢?就看它是不是二便失禁了。
把这个叫做恐则气下。
(四)惊则气乱,气乱是指气机紊乱,主要是指心气紊乱。
大家注意,主要是指心气紊乱。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地用惊这种刺激,也就是说突然受惊,结果这个惊引起心气紊乱,心神失守。
把这个意义叫做惊则气乱。
就是说心气紊乱,表现为特征:惊慌失措。
解释这个惊慌失措是惊导致心气紊乱,心的气机紊乱的结果。
所以临床表现出来惊慌失措。
(五)思则气结,这里的气结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思会导致气机结滞,就是气机运行阻滞,叫结。
中医学基础》第三篇第11章病因

七情对气的影响: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
01
七情对脏腑的影响:怒伤肝、惊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TEP 02
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风性善行、数变(多变)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善行——风性善动不居,行无定处 数变——风性来去迅速,变幻无常
性质: (多变)
病位游移不定——— 行痹 发病快,传变快—— 风疹瘙痒
致病特点:
贰
壹
叁
1、风
01
风性善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其他邪)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收引,收缩牵引。 性质:收引,寒性有收缩牵引之性。 致病特点: 气机收敛,腠理闭塞---恶寒发热、无汗 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头身疼痛、脉紧、关节曲伸不利等。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
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纯属外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炎热)
性质:
(二)病因学说的概念
02
病因,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亦称致病因素。
(一)病因的概念
01
一、概念
01
02
03
04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P116
《金匮要略》将病因入侵概括为三个途径P116
宋·陈无择提出了“三因学说” ---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P116
现今教材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性病因、其他病因四类。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三:六淫的性质(热和、致病温特)邪点
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升腾上炎
2.火易胃扰火上心攻神—牙龈肿痛
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
3.火易心肝生火火上上风炎炎动— —血口 目舌 赤生 肿疮 痛 视、4生颈.火项风强易:直耗热、灼角气肝弓经伤反,张筋津。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
3.痛寒、主筋收骨疼引痛、(收脘腹缩冷、痛牵引)
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
肉4收.缩寒而性挛清急的澈致病特点
六、六湿淫邪的性长夏质主气和(致大暑病~白特露)点Damp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2.湿性气痞机胀重升、浊降 小失 便常 短, 涩常 、见 大胸 便闷 不、爽脘。腹
重:沉重—-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
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 合皮毛,开窍于鼻。 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六五淫、的寒性邪质Cold和致病特点
伤寒—寒邪伤肌表
1.寒中为寒—阴寒邪邪直,中易脏腑伤阳气
阴胜则寒:1、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
2.寒性凝2滞、寒邪(凝不伤结津,、阳不阻化滞阴液) 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 头项强
功能
功能
功能
物
物
物
质
质
质
阳胜则热 阴虚则热
功能
功能
功能
物
物
物
质
质
质
阴胜则寒
阳虚则寒
二、阴阳失调
3、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阴阳消长盛衰变化是疾病好转、 痊愈或恶化、死亡的根本机制。
三、气机失常
气滞 —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
气Stag逆natio—n 气Of Q机i 当降不降反升
(中医学课件)内伤病因

探索中医学中的内伤病因及其特征,以及预防和调理方法。
内伤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内伤是指身体内部脏器的损伤或功能紊乱,主 要由情志、饮食、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特征
内伤疾病表现为内脏功能失调,包括脏腑病变、 气血不调和经络堵塞等。
五脏对应的内伤病因
心
情志失调、过度悲伤
肺
病毒感染、吸入有害 气体
肝
情绪波动、过度用眼
脾
饮食不规律、过度思虑
情志引起的内伤
1 悲伤
妨碍心脏气血运行,可能导致心脏疾病。
3 忧思
伤能导致肝病和情绪不 稳。
4 恐惧
损害肾脏功能,可能导致肾虚和性功能障碍。
饮食引起的内伤
煎炸食物
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肠 胃不适和脂肪堆积。
熬夜 久坐不动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损伤肝脏功能,影响免疫系统
导致淤血和肌肉萎缩,对心血管健康有害
对眼睛和颈部造成压力,可能导致视力问题和颈 椎病
内伤的预防和调理方法
1 情志调节
保持情绪平稳,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
2 饮食调理
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度食用油腻、甜食和 高盐食品。
3 环境改善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电磁辐射和噪音污 染。
过量糖分
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对胰腺和血糖 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高盐食品
摄入过多的盐分可能导致高血压 和心血管疾病。
环境引起的内伤
1
空气污染
吸入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电磁辐射
2
有害。
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3
噪音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导致 听力损伤和精神压力。
中医病因学歌诀

中医病因学歌诀中医病因学是中医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病因是指导病证的诊疗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病因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外感病因、内伤病因、情志病因、饮食起居病因和其他因素病因。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中医病因学的内容,歌咏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以下是中医病因学歌诀:一、外感病因风热湿燥寒,情劳暴饮烟。
六淫犯身体,正气损阴阳。
这首歌诀介绍了六种外感因素,即风、热、湿、燥、寒和情劳暴饮烟。
这六种因素可以伤害人体的正气,导致阴阳失衡,引发各种外感疾病。
二、内伤病因肝火脾虚血瘀滞,肺阴肾虚各自忙。
火热真燥喜怒发,食积寒湿快手芳。
这首歌诀介绍了七种内伤因素,即肝火、脾虚、血瘀、滞、肺阴、肾虚、火热真燥、喜怒发、食积寒湿等。
这七种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各种内部疾病。
三、情志病因喜怒悲恐怨,忧思惊恐烦。
情志失调各种病,正气不足上瘦骨。
这首歌诀介绍了五种情志因素,即喜、怒、悲、恐、怨、忧思、惊恐、烦。
这些因素会干扰人体情绪的平衡,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衡,引起各种情志类疾病。
四、饮食起居病因饮食胜五脏,饮食伤五脏。
起居有规则,生命倍安康。
这首歌诀介绍了三种饮食起居因素,即饮食有利于五脏,饮食过量则伤害五脏,起居有规律有助于人体生命安康。
这些因素与人体的劳逸结合、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若不注意,易导致各种饮食起居类疾病。
五、其他因素病因毒烟灰沙土,动物其它诸谁都。
外伤恶劣影响,原发性和传染病。
这首歌诀则介绍了四种其他因素病因,即毒、烟、灰、沙、土、动物等。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人体的病变,形成各种传染病和原发性病变。
通过这些歌诀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病因学。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记忆并理解病因,以便更好地指导医学界对各类疾病进行防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超强总结中医内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超强总结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科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中医诊疗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中医内科学也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因此,想要通过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文对中医内科学的超强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
一、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研究内科疾病的防治和诊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二、病因学中医内科学的病因学主要包括外感病因和内伤病因两种。
1.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指人体外部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风寒、风热、暑湿、湿热、寒湿、燥湿等六种病因。
2.内伤病因内伤病因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当等导致人体内部失衡、功能失调或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三、病机学中医内科学的病机学主要是指病理机制,提供了疾病产生、发展、演变的理论基础。
其中,病机主要包括表里虚实、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内停等。
四、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诊断学是指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等。
1.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根据患者的神色、舌质、脉象、面色、姓名、性别等症状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及辨证分型。
2.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对疾病的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更加细致、具体的描述和方法。
五、治疗学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学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针灸、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包括清热、和胃、温中、滋阴、补虚、攻下等方法。
1.清热清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通过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使疾病得以缓解。
2.和胃和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胃肠系统功能,保持胃肠道黏膜的正常生理状态。
3.温中温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温肾湿宝、姜汁糖水等温中祛寒的方法,改善肾脏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防治疾病。
中医学基础》第三篇第11章病因

忧伤肺
过度的忧愁、悲伤影 响肺气,导致咳嗽、 气短等症。
思伤脾
过度的思虑、焦虑影 响脾气,导致食欲不 振、腹胀等症。
恐伤肾
过度的恐惧、惊吓影 响肾气,导致腰膝酸 软、遗精等症。
劳逸所伤
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导致身体 疲劳、肌肉劳损。
过度安逸
长时间缺乏运动或活动,导致身体虚 弱、气血不畅。
瘀血
瘀血的形成
瘀血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或血 液停滞于某一部位而形成的病
理产物。
瘀血的分类
瘀血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 瘀、热毒血瘀等类型。
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可引起疼痛、肿胀、结节 等症状,也可引起月经不调、 痛经等症状。
瘀血的治疗原则
治疗瘀血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根据不同症状采用温经活血、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疗方
01
02
03
饮食不节
过度饱食或饥饿,导致脾 胃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生 化。
饮食不洁
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导致 胃肠感染,引发疾病。
饮食偏嗜
偏食或嗜食某些食物,导 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 健康。
七情内伤
喜伤心
过度的喜悦、兴奋影 响心神,导致心悸、 失眠等症。
怒伤肝
过度的愤怒、情绪激 动影响肝气,导致胁 痛、目赤等症。
法。
结石
结石的形成 结石的分类 结石的致病特点 结石的治疗原则
结石是由于体内某些物质代谢紊乱或长期沉积而形成的坚硬病 理产物。
结石可分为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类型。
结石可引起疼痛、黄疸、血尿等症状,也可引起排尿困难、尿 路感染等症状。
治疗结石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药物治疗、体外碎石、手术取石 等治疗方法。同时应注意预防结石的形成,调整饮暑、湿、燥、火等六淫邪 气和疫疠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 五志化火这个观点是刘完素提出的。他说:“若五志过度则劳, 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 意思是说,情志活动过度,躁扰阳气,就会化生火热。 • 他还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是心火。心火亢盛,生风动血, 可致中风偏枯、谵语、癫狂。治宜清心火,益肾水。
(三)情志内伤的致病特点 1、情志太过,直接伤及五脏精气。
• 恐则气下
气下,指精气下陷。 恐惧过度则耗伤肾气, 使精体下陷,不能上升。 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
• 惊则气乱
惊恐则心气紊乱。 心主血、藏神, 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 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 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 肝气郁结
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 情绪抑郁不舒,可引起肝气郁结。 妇女可见如下症状: 1.女性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 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2.女子月经正常与否, 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肝气不疏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 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 至乳腺癌的发生。 4.肝郁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无法保证睡 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 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5.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进一步影响脾的功能,让人不思饮食,因 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肝易伤。首伤心神。源自2、情志太过,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 怒则气上
郁怒、暴怒则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导致气逆上冲伤脑,脑神被扰、 清窍被蒙,出现头胀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眩晕欲仆,失眠,烦躁易 怒,激动亢奋,脉络怒张等阳亢症状。甚至呕血等症。上,指大脑。 阳亢化火,灼液炼津为痰,风火痰瘀交结,上冲于脑,痹(闭)阻脑 络,或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引起猝暴中风、昏(晕)厥,出现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或肢体拘急强直、或纵缓瘫软、或偏瘫抽搐等症。
预防老年痴呆
一、动脑是预防痴呆症的妙方。脑神经细胞一旦破坏即无法再修复。可借脑部 的刺激与锻炼来促进脑细胞的活力并防范痴呆症。应多动脑 ,经常观察和 思考 ,保持事业心和创造力,可多写文章 ,听音乐 ,养花草、种蔬果。 二、改变孤僻,走向社会 :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 ,如朋友聚会、文娱 表演、棋牌、旅游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大脑的锻炼。 三、避免各种心理应激性刺激 :各种负性的心理刺激可促使老人患痴呆 ,因此 ,应采取“想得开”的宽达平静的心态 ,树立乐观豁达的精神。自信心也是 预防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四、从饮食着手。人的老化、免疫力下降 ,以致痴呆症的发生都可能因自由基 而致。抗氧化营养物 ,包括维生素 C、 E、 B以及胡萝卜素的摄取能扫除 体内自由基。 五、多参加运动。每天步行 30分钟 ,走 5000步 ,有预防作用。 六、用中药调理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症是以补气益气、补肾健脑为主 ,如中药 首乌、黑芝麻、熟地、菟丝子、枸杞、杜仲等有益肾固精的作用。又如人 参、龙眼肉、柏子仁、大枣、黄芪、黄精等都有充盈气血、养心益气、增 进心智的作用。 七、积极防治中风。中风后可能导致脑血管性痴呆症 ,因此 ,长期有效地控制 高血压、血管硬化,从而预防中风。 八、避免使用铝制品 ,减少铝中毒的可能。防止脑外伤 ,定期体格检查。
年轻鲜活的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 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 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 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 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2、过逸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阳气不振,正气衰弱 用脑过少,神气衰弱
《内经》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形体过逸,肌肉筋骨活动过少,易使人的气血迟滞不畅,或者气血津液 生成减少,进一步导致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必随之减退。 俗话说“用进废退”,筋骨肌肉日久不用,会因废弃而痿弱。 用脑过少,神气衰弱,健忘,脑力下降,老年痴呆。 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减退,会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瘦 削,或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出汗等。
• 喜则气缓
喜则气缓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精神浮荡,气机弛缓。 过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气不收,甚则为狂。 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 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 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 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 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 悲则气消
过悲则气消散,过度悲忧, 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 思则气结
思为脾之志,思源于脾,发于心, 思虑过度时,可伤脾,累心。
思虑致病的机理于思则气结导致气机郁滞。 气机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尤其是脾的运化失常, 导致腹部胀满,神疲乏力,食欲减少,皮肤干枯, 肌肉消瘦,久而久之,全身各组织缺乏营养, 而导致形容憔悴、气短、神疲乏力、郁闷不舒, 心悸气短,睡眠不佳,面色萎黄或生长黄褐斑。 女性月经提前、延后,甚至闭经。 日久气结不畅,则百病随之而起。形成气郁,并进一步发展为血瘀、痰瘀。 现代医学认为,过思会引起肠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胃溃疡。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尽量放自己放宽心。 倘若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最好就不要去“解”它, 因为越解越陷入困惑,导致“气结”,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二节
内 伤 病 因
一、七情内伤 (一)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内伤的原因:
1、七情太过,七情刺激超过了人体心理和生理的承受范围,
2、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虚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力下降。
(二)情志反应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尤其是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 所以,情志活动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精气化生五志。 “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一方面,情志太过,直接伤害五脏精气。 大怒则伤肝,大惊大喜伤心,过度思虑伤脾。 另一方面,五脏精气的阴阳气血失调,也会反过来产生情志的异常。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二、 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饮食无时。 2、饮食不洁:胃肠疾病,寄生虫,食物中毒。 3、饮食偏嗜: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嗜酒。
三、 劳逸失度
1、过劳 劳力过度:耗气伤形 劳神过度:暗耗阴血,伤及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中精气
过劳肥
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凌晨才睡觉,工作越繁忙的人越容易 变胖,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记者、IT人员等是最容易患上过 劳肥的人群。导致原因: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工作繁忙,饮 食不规律;每天都很累,没精力和时间运动;应酬多,容易暴饮暴食 ;时间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通过吃东西来减压等,睡眠不 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使人肥胖。
过劳死
就是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 致过度疲劳而猝然死亡。人体 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 。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 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 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 ,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死者多在30—50岁之间,死因 是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蛛 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经调查, 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 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