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我国政府举债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尚未经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认真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对欧债危机基本情况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的启示,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债危机原因启示一、欧债危机基本情况为应对自2007 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这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抑制了全球经济的下滑。
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欧洲本来就债台高筑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爆发的。
希腊便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2009 年11 月,希腊新政府上台之后,发现并公布上届政府掩盖了真实的财政状况,随即新政府将财政赤字由预期的6%上调至12.7%,这大大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
消息披露后,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迅速下调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受此影响,投资者开始抛售希腊国债,并造成了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出现融资困难。
随着事态的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的困状,至此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
二、欧债危机产生原因1. 国家竞争力下降。
债务问题往往与一国竞争力紧密相关。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144个国家竞争力的年度排名显示,不属于欧盟的瑞士竞争力全球第一,德国第6、西班牙第36、意大利第42、葡萄牙第49,希腊是欧盟竞争力最差的国家,排名第96,”几个国家竞争力不足是目前欧元区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报告写到。
虽然欧盟数国危机的起源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点是一直缺乏竞争力,不能维持高水平的繁荣。
生产力和竞争力低下不能保证工人获得享受繁荣的工资水平,导致不可持续的失衡,不断上升的高失业接踵而至。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和启示欧债危机是2024年爆发于欧洲的一场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影响和启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影响:1.外贸受挤压: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国家经济衰退,需求下降,使我国外贸受到严重挤压。
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商品和服务减少,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许多出口企业由此面临生存困境。
2.资本流出:欧债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造成全球资本流动性大幅下降,许多国家寻求避险,中国也未能幸免。
大量资金流出中国,导致汇率波动和外汇储备减少。
资本流出也对我国股市和楼市等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3.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欧债危机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需求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造成明显影响。
2024年至2024年期间,我国GDP增速大幅降低,以及传导到内需、固定资产投资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减速趋势。
4.市场需求减少:由于外需下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减少的挑战。
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产业,如纺织、制造等产业。
部分企业面临倒闭、裁员等困境。
5.政府财政压力加大:欧债危机使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压力,政府税收减少,财政赤字增加。
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对国内宏观调控产生巨大压力。
二、启示:1.多元化贸易伙伴:欧债危机暴露了我国对欧洲的过度依赖,教训是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多元化贸易伙伴,降低单一贸易伙伴的风险。
2.刺激内需:欧债危机暴露了我国外需的弱势。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内需的刺激,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保持经济增长稳定。
3.加强金融监管:欧债危机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4.加快结构调整:欧债危机使我国很多传统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挑战。
因此,我国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5.稳定金融市场: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教训是我国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
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
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
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
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本轮金融危机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家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摸查地方债务的规模、来源和性质,做好各级债务的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进行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大公国际发布的《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展望》表示,2012年国家信用风险焦点地区仍集中在以欧元区为主的发达国家,欧元区债务危机发展进入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
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
不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
欧债危机影响及启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对中国有什么有益启示?2008年底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也出台了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政策,相应放宽了有关信贷和地方融资的政策,地方债务的规模、增长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尽管我国现行的体制确保地方财政不会出现破产,但也应该从当前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
一是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使商业银行摆脱行政干预的影响。
目前,地方政府多是依托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很多建设项目本身不直接产生效益,其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财政收入状况差,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将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
因此,银监会应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的业务管理和风险警示。
二是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
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三是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使地方政府有与本地经济发展相称的财政收入。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体系下,各级地方政府多以卖地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育地方税税种如物业税等方式,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对经济周期中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进行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经营战略目标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运营的高杠杆特点要求在信贷经营中必须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
在宏观经济景气周期时,流动性充足,信贷资金需求旺盛,银行对经营形势预期往往过于乐观,对风险估计不足,可能制定出较为激进的经营目标,信贷投放过度扩张,部分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高耗能、重复建设等高风险项目。
课题研究论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的政府经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102330 公共政策论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的政府经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和欧盟之间向来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因此为中欧之间的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洲债务危机严重的几个国家其人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足以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
在积极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让这次危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起源和发展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希腊的银行业遭受了巨额的损失。
为了挽救本国的银行业,希腊政府调动国家资金来为本国银行业提供资本支持,结果导致了希腊政府严重赤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展开了多轮支援行动,但仍然没有解决希腊政府的负债问题。
除了希腊之外,欧洲还有多个国家的政府承担着高到不正常的公共债务,使得这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为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给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措施和发展趋势(一)短期救助措施在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首先展开了自救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的财政紧缩计划。
这份计划决定降低公务员的薪水,提高税率,同时开征各种新税项。
各种国有企业也在进行着私有化改革。
这些财政紧缩行为导致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政策推行步履艰难,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同时欧洲央行不断的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填补欧洲各国的政府的赤字,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也在为欧洲提供金融支援。
(二)长期救助措施为了降低政府负债,欧洲各国正在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支出被削减。
同时在全社会推广终身学习制度,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部分老年人重回工作岗位。
在这次危机之后,欧洲尝试建立了欧洲稳定机制,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建立一个救助基金。
同时,欧洲建立了银行业联盟,赋予欧洲央行银行监管权,保证欧元区的利益。
(三)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欧债危机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结束。
许多学者认为欧洲债务危机未来将走向好转,整体危机趋于缓和,市场对欧元区的信心正在重新建立。
浅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摘要:2009年底,自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迅速向他国蔓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英、德等国主权债务的压力也日益凸显。
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公共财政管理危机乃至政治危机都使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又生波澜。
本文通过浅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中反思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进而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公共财政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F81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08-02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原因分析主权债务,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财政活动过程。
它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主权债务的特殊之处在于债务人的角色由政府来担当,且以政府信用或国家主权信用作为担保举借外债。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的高福利与高社会保障政策虽然给国民带来优厚的福利,但这是以财政收支的巨大压力为代价的。
同时由于欧洲内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且经济规模差距过大,加之欧洲内部各国独立的财政管理制度与统一的货币管理机制脱节,在次贷危机的催化作用之下,部分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致使公共财政管理失范,乃至产生政治危机。
(一)高福利与高社会保障制度下财政支出负担过重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一直以来,欧洲国家以优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标榜其制度的尽善尽美,但是,优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是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更为具体的说是以财政支出作为其支撑的。
所谓“从摇篮到坟墓”高福利与高社会保障政策,一直是欧洲国家努力追求的。
但是部分国家并不具备高福利与高社会保障的基础,而一味的推行这一政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财政支出不能与财政收入相协调,致使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财政负担沉重。
在此情况下,这些国家开始通过主权债务方式筹措财政收入,不切实际地保证其优厚的福利待遇,由此埋下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
欧债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欧债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欧债危机是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国际金融事件,欧元正面临问世13年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
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巨额财政赤字,根源却在于欧元区体制性缺陷和欧盟内部结构性缺陷等深层次矛盾。
本文通过分析危机的产生原因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标签:欧债危机成因启示一、欧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演变2009年年10月20日,希腊财政部长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此信息引起市场恐慌,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
2010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无法融资的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
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
2011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
自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大幅贬值,金价上升,油价下降,避险需求激增;国际资金从全球房市和股市流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全球股市普遍缩水。
危机可能会遵循”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的传导途径,形成金融危机二次探底,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1.欧元区制度设计先天不足欧元区成员国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在财政政策上却各自为政。
这种制度架构上的缺陷为危机的爆发与扩散埋下了隐患。
面对危机时,欧元区成员国无法依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以熨平经济波动,只能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欧盟27国中22国的赤字比重高于《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14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60%。
过高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产生信用危机,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政府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偿债链条断裂,引发危机。
2.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欧盟大多数成员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依靠周期性产业;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外部依存性高,易受危机冲击。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摘要】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带来冲击,使我国面临增长放缓、资本外流等风险。
贸易联系受到影响,出口受阻,加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内需和投资减弱。
政府应对措施不断调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刺激内需,稳定市场。
欧债危机启示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需要更加审慎,政府应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敲响了警钟,要加强政策调整和制定应对策略,抓住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欧债危机,我国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波动,贸易联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内需,投资,政府应对措施,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启示,启示,应对策略,未来挑战,机遇。
1. 引言1.1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深化,我国经济也深受影响。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股票、汇率等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波动,给我国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贸易联系的影响。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经济疲软,进而影响了我国对欧洲的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内需和投资的影响。
欧债危机使全球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这也影响到了我国内需的增长和投资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政府应对措施的调整。
面对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采取合适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2. 正文2.1 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上。
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股市震荡,国内外汇市场波动明显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
这种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金融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是 国 债 产 生 的 主 要 动 因 , 是 现 在 世 界 也 各 国 的 通 常做 法 。这 一 功 能 实 质 是 将 不 属 于 国 家 支 配 的 民 间 资 金 在 一 定 时 间 内 让 渡 给 国 家 使 用 , 社 会 资 金 使 用 权 是
元 区 财 政 赤 字 第 三 高 的 国 家 , 次 于 希 腊 和 爱 尔 兰 。 除 了 仅
也 会 造 成 债 台 高 筑 , 致 财 政 收 支 的 恶 性 循 环 。2 0 导 0 9年 席 卷 欧 洲 的 主 权 债 务 危 机 给 各 国 敲 响 警 钟 , 债 是 一 把 “ 刃 剑 ” 国 双 。
从 发 行 国债 的 目的 出发 , 析 了 欧 洲 主 权 债 务 危 机 的原 因 , 分 最后 得 出对 我 国政 府 举 债 的 启 示 。
表 1 部 分 国 家 财政 赤 字 希腊
西 班 牙
爱 尔 兰 美 国
筹 集的资金是 社会 闲散 的零 散 资 金 , 不会 对 经 济产 生不 也
利 的影响 。 1ຫໍສະໝຸດ 2 筹 集 建 设 资 金 .2 0 年政府赤字 占 G O9 DP比例超过 1 % 2
2O 09年 政 府 赤 字 占 G DP比 例超 过 i n o
国青睐 。
1 3 调 节 经 济 运 行 . 图 1 21 0 0年 欧 洲 各 国债 务 占 G P的 比重 D
数据来源: 方财富网 东
国债 在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和 筹 集 资 金 的 过 程 中 , 观 上 也 客
由 以上 图 表 可 知 , 腊 、 大 利 、 利 时 和 西 班 牙 债 务 希 意 比
20 0 9年 政 府 赤 字 占 G DP比 例 约为 1 . 5 O 7 2 0 年 政府 赤 字 占 G 09 DP 比例 约 为 1 . 06
通 过 发行 国 债 , 集 社 会 闲 置 资 金 参 加 社 会 经 济 建 设 , 筹 可 以 缓 解 资 金 数 量 有 限与 社 会 经 济 建 设 之 间 的 矛 盾 。用 发
1 发 行 国债 的 目的
1 1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平 。 由于 金 融 危 机 的影 响 , 班 牙 的 经 济 遭 遇 萎 缩 ,0 9年 西 20 整 体 公 共 预 算 赤 字 占 GD 的 9 8 。 这 波 6 P . 0年 来 最 严 重 的衰退让西班 牙 20 0 7年 的 预 算 盈 余 转 为 赤 字 , 为 去 年 欧 成
No .19, 01 2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a e n ut dr ui sTrd d s y n I r
21 年第 1 02 9期
欧债危机对我 国政府举债 的启示
李 克 婷
( 东财 经 大 学 东方 学 院 , 东 泰 安 2 1 0 ) 山 山 7 0 0 摘 要 : 行 国债 可 以 弥补 财 政 赤 字 、 集建 设 资 金 同 时 还 能 调 节 一 国 或 地 区 的 经 济 状 况 , 是 如 果 规 模 或 结 构 不 当 发 筹 但
希腊 、 班牙之外 欧洲其他 国家也 存在着 过度 举债 的 问题 , 西
单 方 面 转 移 。 发 行 国债 只是 部 分 社 会 资 金 的 使 用 权 的 暂 时
转 移 , 般不会 导致 通货 膨 胀 , 一 国债 的 认 购 遵 循 自愿 原 则 ,
由此 引 发 了 不 同 程 度 的 债 务 危 机 , 表 1所 示 。 如
关 键 词 : 债 危 机 ; 因 ; 示 欧 原 启 中 图 分 类 号 : 7 F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1—0 00 1 7 —1 8 2 1 ) 90 6-2
国 债 是 国家 为 了 满 足 实 现 其 职 能 的 资 金 需 要 , 借 其 2 欧 债 危 机 的 原 因 凭 信 誉 , 照 有 借 有 还 的 信 用 原 则 , 集 财 政 资 金 的 一 种 形 2 1 过 度 举 债 按 筹 . 式 , 国 家 作 为 债 务 人 与 债 权 人 所 发 生 的 信 用 关 系 的 基 本 是 2 0 年 年 底 , 腊 债 务 为 20 09 希 8 0亿 欧 元 , 年 的 预 算 赤 当 实 现 方 式 。发 行 国债 可 以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集 建 设 资 金 以 字 超 过 了 G P 的 l , 年 初 声 明 规 模 的 4 。 目前 希 腊 筹 D 2 是 倍
行 国债 的办法与增 加 税负 等 手段 相 比, 有 灵活 性 、 利 、 具 便
数 据 来 源 : 方财 富 网 。 东
易于社会 公众 接 受 等 特 点 。通过 发 行 国 债 来筹 集 建 设 资
金 , 购 者 在 其 可 承 受 范 围 内 购 买 一 定 数 量 国 债 , 此 一 来 认 如 既 集 中 了社 会 上 的 闲 散 资 金 , 时 为 国 家 筹 集 到 了 足 够 的 同 资 金 , 要 规 模 适 度 , 式 妥 当 , 般 不 会 对 经 济 产 生 不 利 只 方 一 的 影 响 。通 过 发 行 国 债 筹 集 建 设 资 金 , 可 以 弥 补 建 设 资 既 金 不 足 , 时 也 可 以 更 好 的 服 务 于 社 会 经 济 建 设 , 此 受 各 同 因
DP的 比重 都 已 经 超 过 了 欧 洲 的 平 均 水 平 , 主 要 起 因 这 发 挥 着 调 节 国 民 收 人 分 配 比例 、 响 社 会 总 供 求 关 系 及 调 占 G 影 虽 筹 节 经济运行 的功 能 。当总 需求 大 于总 供 给 , 时 政府 通过 是 过 度 举 债 引 起 的 , 然 发 行 国 债 可 以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集 此 发 行 国债 可 以 把 一 部 分 购 买 力 集 中在 政 府 手 中 , 后 政 府 建设基金 同时可 以调节 经济 , 然 但是 如果发 行债 务 的规模 、 方 并 不 使 用 这 部 分 购 买 力 , 是 把 这 部 分 资 金 沉 淀 下 来 , 而 式 等 不 当会 对 本 国或 地 区 的 经 济 带 来 很 大 的 不 利 影 响 。 而 从
及 调 节 经 济 运 行 , 是 发 行 债 务 不 当 也 会 给 整 个 国 家 的 经 偿 还 债 务 的方 式 是 举 借 新 债 , 此 一 来 希 腊 的 债 务 余 额 将 但 由 济 带来很大 的危害 。
从 20 0 8年 占 G 9 DP 9 %上 升 到 2 1 0 i年 的 占 GD 3 的 水 P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