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访谈栏目创新之路
探析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途径——以《快乐大本营》为例

栏目透视SHENGPINGSHIJIE实践与创新探析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途径—以《快乐大本营》为例□齐琪摘要: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在综艺节目红火的时代,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着重重考验。
文章通过分析《快乐大本营》面对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探索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娱乐类电视综艺创新改革《快乐大本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形式单一、定位模糊到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发展过程,其中娱乐类综艺节目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今的娱乐类综艺节目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
文章以娱乐类综艺节目代表《快乐大本营》为例,探析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在瓶颈期如何进行“自我拯救”,分析其创新改革发展的方式。
从《快乐大本营》看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1997年,《快乐大本营》诞生,这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最初,《快乐大本营》形式与晚会相似,几期之后模式改变,以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
2002年,《快乐大本营》策划“快乐之旅”活动,让栏目走出演播厅,走向户夕卜。
从2004年开始,栏目将视角对准普通观众,逐步尝试“海选”“真人秀”等新概念。
2008年以来,节目形式转变为邀请明星嘉宾进行访谈和互动游戏,这一形式逐渐趋于稳定。
十多年来,《快乐大本营》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栏目改版,但仍会进行板块或专题的创新。
从《快乐大本营》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到我国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的整体发展方向。
从最初的晚会节目到大胆创新借鉴港台风格,形成“明星聚会式综艺”模式,再到逐渐探索“真人秀”“选秀”形式,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掀起全民海选的热潮。
此后开始借鉴欧美、韩国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并与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优秀电视综艺节目。
近几年,电视综艺节目更侧重垂直细分化,重视创新发展,力求打造出更多优质电视综艺节目。
从《匠心》节目探究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

一、《匠心》节目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传统民间工艺开始跃上舞台,走进大众视野。
传统手工艺所形成的工匠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文化特色,开始在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渠道快速地发酵、传播。
从2017年起,以记录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发展迅速,成为了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在此背景下,2021年1月,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也打造出一从《匠心》节目探究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杨眉【摘要】近些年,以记录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发展迅速,这既跟国家提出的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理念相契合,又符合当前社会对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
由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打造的《匠心》节目,作为一档探究山西传统手工艺,宣传山西传统文化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以专题兼具纪录片的方式,多角度展现了山西匠人匠心的故事,弘扬山西匠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匠心》;文化纪实;节目创新新闻的高度、深度、广度、生命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愈是宏大命题,愈要化大为小、以小衬大;舆论场愈是纷纭喧嚣,愈要从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事件入手,见微知著、聚水成涓,最终汇成主旋律、正能量的大江大河。
■注释:[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张晓松,黄小希.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18-8-22. /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 23.htm.[3]陈力丹,邵婷婷.从传播学角度看“自己人效应”[J].现代视听,2012(11):23-26.[4]人民小编.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的这篇作品到底好在哪儿(附精彩赏析)[EB/OL].新闻与写作:2020-7-9.https:///s/8AC5FQ1DGm -PGXVwLhSw-w.[5]张宇洲,王晓婕.党媒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小视角见证大变迁[EB/OL].传媒评论:2019-2-13. https:///s/1NteFJsn94UK4hxEp83SV A.(作者:北京日报社地区新闻部记者)责编:项贤勇新闻实务5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档全新的周播节目——《匠心》。
“融媒体”时代电视创新之路

“融媒体”时代的电视创新之路所谓“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如何在融合中实现电视行业的整体突围?怎样才能依靠创新思维抢占传媒产业新的战略发展制高点?结合“融媒体”的传播特点,阐述电视媒体创新之路。
融媒体本土化创新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付费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传播方式的出现,带来了一股新的媒体革命浪潮,而“融媒体”是在这场“传播革命”里诞生的新媒体。
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目前,我们看到新媒体正在非常强力地瓜分传统电视的受众市场,2008年中国网民已经达到2.44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民区域,新一代年轻人主要的信息和娱乐通道是新媒体,电视的收视率整体明显下降。
如何在融合中实现电视行业的整体突围?怎样才能依靠创新思维抢占传媒产业新的战略发展制高点?显然,唯有创新才是应对挑战的根本之道。
电视媒体如何巩固广泛的受众群、实现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并且获得更多的利益呢?下面,我将结合“融媒体”的传播特点,阐述电视媒体创新之路。
一、打造本土化节目提升品牌竞争力“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媒体有明显不同。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传、受关系已经发生转变,传者与受众的角色也随时转换,一个新的双向传播时代已经来临。
在“融媒体”以海量信息密集传播的背景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强化,电视观众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为渴望寻求自我表达。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影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bjjd8b000b)[内容摘要]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关键字]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传媒;艺术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年(电视是各艺术门类中最为年轻的一种,中国电视于1958年5月1日试播,呼号为“北京电视台”,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因此今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
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可以用“品”(“品“有类型、种类、等级、格调、评价等多种意思,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
如《书·禹贡》中“五品不逊”,《沧浪诗话》中“诗之品有九”,《世说新语·文学》中“品评卓逸”,谢赫的“三品”、钟嵘的“神品”等。
)字来划分出中国电5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0期转载。
《故事里的中国》在守正中探索创新之路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342摘 要: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优秀文艺作品为蓝本,《故事里的中国》用 “戏剧+影视+综艺”的全新模式,以话剧表演方式重新演绎经典文艺作品,邀请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同台讲述,再现经典中的真实瞬间,挖掘作品背后所反映出的故事和情感。
《故事里的中国》以向经典致敬的方式,用独特的表达和演绎的手段,创建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体美学”,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故事里中国;节目模式;经典再现;全新表达2019第四季度,电视荧屏上涌现了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演绎精彩的优秀作品,吸引无数观众打开电视,守望每周上演的文化艺术饕餮盛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有一档大型季播节目,用镜头实现了舞台与电视的“破界”,用综艺形式将中国经典故事在舞台上进行了创新性复刻,得到各大媒体和受众的一致点赞,数次登上网络热搜话题。
官方微博发布#永不消逝的电波#纯享版视频播放量破1848万,节目官微发布节目相关视频,十三期累积播放量4320万次,全网节目视频播放量破2亿;节目共播出十三期,与节目相关阅读量破10w+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数量破100篇。
这个节目就是让经典照进现实,用故事感动你我的《故事里的中国》。
作为节目组,《故事里的中国》策划时最初的动机或者说主旨是怎样的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从哪些维度开辟出节目的守正创新之路?我觉得节目组从以下几方面,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建立新标准,进行新表达。
一、多元维度 讲好故事“主流媒体”“信仰”“价值传递”,这些词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总是高高在上,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下,大众需要的精神食粮是能够普遍接受的、不令人反感的价值传递,所以《故事里的中国》兼顾了美学表达和历史表述,就是通过节目进行思想引导、“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新尝试。
浅谈电视喜剧节目的创新之路——以辽宁卫视《欢乐饭米粒儿》节目为例

近年来,喜剧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成为各卫星频道提升收视率的制胜利器。
然而,在这集中爆发的浪潮里,喜剧资源被过度开发,同质化节目扎堆出现,致使观众审美疲劳。
喜剧类节目如何创新求变、突出重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辽宁卫视独创的小品剧《欢乐饭米粒儿》这一节目,成为差异化竞争的独特品类,从原创内容、舞美设计、故事结构到价值承载,都为未来喜剧综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该节目不急功近利,而是怀揣一颗深耕品质的匠心,不为迎合市场而放弃内涵,不单纯追求收视而丢掉节操,它坚持从生活出发,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提倡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家庭文化的创作理念,收获了一波固定收视人群,也被中央级媒体誉为“中国喜剧节目的一股清流”。
同时,节目一改观众对北方喜剧的固有思维,不是语言包袱的单纯堆叠,不靠夸张的“挂相”引发肤浅的笑声,而是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高格调的情节助推、深刻思想内涵的探讨,发挥了喜剧作品警醒人、教化人、引领人的艺术作用。
《欢乐饭米粒儿》集家的温情与喜剧幽默为一体,通过现实主义的系列化、场景化剧情创作呈现典型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成长领悟,在模式创新中释放喜剧的正能量,在笑声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小投入、大情怀、正能量”的品质创新之路。
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独具匠心《欢乐饭米粒儿》每期由4个独立成章的小品组成,人物角色贯穿全剧,剧情线索微而不断,成为一个有发展、有线索、有逻辑的“剧”。
这一创新模式将快节奏的小品和密集的包袱点都集中碰撞于老范、老米一家的故事中,又使得节目整体的故事线微而不断,使观众形成长期的观看习惯,形成粉丝黏性。
贯穿始终的人物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几乎每集都出现的新鲜面孔,即随机邀请的明星客串,则让节目的风格和看点多变,不断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剧、情景喜剧而言,小品在节奏上更快,喜剧效果也更强,而固定人物、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又为每期的四个小品增添了“连续性”这一剧集的必要元素,因而成就了《欢乐饭米粒儿》这一“小品剧”的独创模式。
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纪录片《创新之路》通过不同主题探索人类创新和财富相互成就的历史,寻找创新生长的土壤,梳理创新规律,呈现创新的光荣与梦想。
这也是中国电视界首次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话题,涉及知识产权、大学制度、技术革新、创新制度等。
该片主创团队由完成《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等重大选题的骨干成员组成,并汇聚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在创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拍摄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之路》这部纪录片的文稿由吴敬琏先生亲自修改。
吴敬琏先生表示:“最近国家又提出了这个科技创新的规划,我们怎么能够在吸取过去这个三四十年这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别的国家的历程,能够取长补短,来加快进程。
我们进科学院的时候,那个时候科学规划,第一科学规划颁布以后,都唱歌都唱得,要什么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这种教训还是很多的,如果能够,能够做出一个片子来,从世界看中国,那世界的高度来看中国,使得我们今后的路走得更好、更有效,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
”(2)央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
2023年5月30日至6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连续播出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引发关注。
破除了有些专家的创新恫吓——过去有很多专家不停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恫吓——把创新定义的高不可攀,并一再强调创新不是普通人能完成的。
而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思路。
告诉了万众创新的方法——日本不是原创发明的所在地,但是日本人善于跟学,进行小小的改进使之完善,这种小改进使日本成为善于发明的国度,也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乔布斯也不是原创发明人,但是乔布斯对手机进行重新整合成就了苹果手机。
硅谷也不是原创发明的所在地,并无发明创造,但是硅谷善于想办法使这些技术为人所用。
谈话类节目的创新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责任创新——以《咏乐汇》的改革创新为例分析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受众逐渐不再满足于电视媒介的信息的单方面传播,而希望即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缘由和他人对事件的反应,对社会现实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从1996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开播以来,各个电视台相继推出各种谈话类节目,现已超过了200档,但问题也接踵而来,话题庸俗、模式雷同等,节目缺少创新是谈话类节目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谈话类节目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及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求电视人对节目进行反思与创新随着谈话节目日益被观众接受和喜爱,在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丰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面对面》、《铿锵三人行》、《鲁豫有约》等,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收视率和观众群。
电视谈话节目在媒体传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增加受众参与感,抒发情感的娱乐功能,也具有引导观众形成正确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谈话节目为受众提供一个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嘉宾交流的平台,在相对自由的平台实现即时的信息反馈与传播。
电视谈话节目对于影响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流,谈话类节目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素质,电视节目不应仅仅是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应该不断提高节目的内涵和深度,寓教于乐,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修养。
由于资金、收视率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谈话类节目以模仿为主,话题的选择过于娱乐化。
在我国,媒体是国家的喉舌,是引导舆论的主要工具,这也决定着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必须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访谈类节目的热播使各级电视台争相模仿,大相径庭的节目模式和内容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创办了13 年的央视名牌栏目《实话实说》的停播也为我国的谈话类节目发展敲响警钟,创新是一档节目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媒体人必须认清现阶段谈话节目的缺点所在,结合观众需求,实现谈话节目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电视访谈栏目创新之路—以《面对面》与《说出你的故事》为例专业代码: 050420作者姓名: ****学号: 2009********单位:物理工程系指导教师: ****2013年5月 20 日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各种新媒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赏玩与追崇使得许多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这对于作为传统媒介的代表的电视传播媒介来说尤为明显。
人们对于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要求已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变为了现如今的主动要求,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的响之下,如多电视节目纷纷审视自己并极力做出相应的调整,访谈类节目也不例外。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已经进入了疲劳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以《面对面》和《说出你的故事》两个栏目在荧屏上经久不衰为例,分析目前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一些较为合理的创新突围对策。
关键词:电视访谈栏目;《面对面》;《说出你的故事》AbstractWith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form today's society of various new media, people look for new things and pursue careers of many traditional media form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act, the television medi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media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The requirements of program form and content have been accepted by the original passive to today's active reques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is sound, such as multiple TV.Programs have look at yourself and try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interview is no exception. After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TV character chat show has entered the period of fatigue,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ace to face" and " tell your story" two columns on the screen of enduring as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TV chat show characters, existing the problem, and discuss some reasonable innovation breakthrough countermeasures.Keywords:television interview program ; Face to face ; tell about your story目录前言 (1)1. 我国电视电视访谈栏目的现状 (1)2.《面对面》与《说出你的故事》 (2)2.1《面对面》栏目分析 (2)2.1.1独具一格的主题设置 (2)2.1.2吸人眼球的栏目内容 (3)2.1.3技艺精湛的采访艺术 (3)2.2《说出你的故事》栏目分析 (3)2.2.1打造品牌彰显个性 (3)2.2.2重塑风格开发资源 (4)2.2.3开拓创新迈向主流 (4)2.3《面对面》与《说出你的故事》比较 (4)3.我国电视访谈栏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6)3.1克隆化现象严重缺少节目个性 (6)3.2题材的局限性 (6)3.3平民意识单薄缺少人文关怀 (6)4.我国电视访谈栏目新的发展前景 (7)4.1让需求引领创新 (7)4.2注重对心理情感层面的关注 (7)4.3节目内容生活化让公众正走进演播室 (7)4.4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灵感 (8)4.5提高主持人的魅力与修养 (8)4.6 营造鼓励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电视访谈栏目创新之路—以《面对面》和《说出你的故事》为例前言电视栏目的创新现在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随着我们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的调整,电视节目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而竞争焦点就在栏目创新上。
对于电视栏目创新,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规范的标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创新?首先,创新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赢得受众,赢得更高的收视率,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而第二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要怎样创新呢,因此,研究受众诉求,了解受众心理,是创新的出发点、着手点。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电视台都争相推出自己的品牌节目去赚大家的眼球,收视率。
这里面不少就有许多成功的案列。
中央电视台人物访谈栏目《面对面》自开播至今已经赢得很多电视观众的高度关注。
这个栏目以其鲜明的个性正在树立央视一个独具特色的电视品牌。
而《说出你的故事》(原《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在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从节目播出开始便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又一个品牌栏目。
1.我国电视电视访谈栏目的现状电视访谈节目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在国外通常被成为“脱口秀”,已存在50多年的历史,是现在许多电视栏目的主要节目形式。
此类节目是借助电视媒介,通过访谈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一般是在正常的谈话中,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围绕中心人物展开谈话,以访谈方式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其思想感情,提炼出人生哲理,烘托出人生况味,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彰显人文精神,以之影响和启迪电视观众的一种节目形式。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类型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受众们要求节目的样式新颖、要求节目的内容有深度、要求节目的设计充满创意、也要求节目的选材贴近百姓生活。
在这样的一个嬗变的过程当中,电视访谈类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拥有着持久的生命力,且逐渐成为人们收视的一个亮点。
据统计,国内有三千多个电视频道,上万个栏目,其中电视访谈节目又有两百多个,基本上每个省级卫视台都有自己的访谈节目,像是中央台的《面对面》,台湾中天卫视的《康熙来了》,东方卫视《杨澜访谈录》等,这些栏目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节目风格,确立了自己在观众心中的稳定的地位,并以各自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影响。
但从总体来看,此类电视节目还处在非成熟期,各家电视台还没有摆脱相互模仿的现状。
2.《面对面》与《说出你的故事》2003年1月11日,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之后,中央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团队—《面对面》,当时曾有一个同名的小栏目在《东方时空》出现过,这个同名的小栏目只是由白岩松这样的主持人来做几分钟的独白,《面对面》这个节目的出现似乎回归了它的本体。
自开播至今已经赢得很多电视观众的高度关注。
这个栏目以其鲜明的个性正在树立央视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电视品牌。
《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以陈鲁豫的名字命名,为她度身定做的电视谈话节目。
该节目以清新平和的主持风格、有故事的节目结构、知性的主持人魅力成为我国谈话类节目中的佼佼者。
随着《说出你的故事》的改版,节目量的增大,影响力的扩大。
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这档节目也给我们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2.1《面对面》栏目分析2.1.1独具一格的主题设置《面对面》栏目把目标锁定在处于新闻舆论旋涡中的新闻人物,比如著名相声演员牛群、西部失学女生马燕等,追逐的是新闻热点中的人物。
他们处于社会舆论关注的中心。
对新闻人物进行再次聚焦,有利的一面是:这些人物仍处于人们注意力的视野之中,人们对其还保持比较高的期待;但不利的一面是:作为新闻资源,他们已经被开发过一次或多次,可供开采的新闻要素一般比较有限,如果没有什么新素材支撑以及深加工,很难把节目做得精彩。
这种目标定位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与其他电视访谈栏目发生题材冲撞,不利于自身品质的确立。
《面对面》在主题的把握上主要考虑到这么几点:深度、丰富性、对话性。
深度就是把主题做得更深入,尽可能挖掘出一些别人没有发掘或无法发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受众进一步认知新闻人物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
2.1.2吸人眼球的栏目内容《面对面》的原主持人王志这样说:"我们相信,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
所以,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
所以,我们渴望了解这些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
所以才有了'面对面'。
"在电视节目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节目的内容定位越来越被人重视。
内容的定位就是塑造节目品牌,打造出节目有别于其他同类栏目的独特形象,增强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面》又一次掌握了这一秘诀,以其足够影响力的内容再次最大可能地争取了受众。
2.1.3技艺精湛的采访艺术《面对面》人物访谈栏目的记者应该具有较成熟的心理素质、精湛的发问艺术、灵活的应变能力、冷静的驾驭能力等。
《面对面》栏目的记者王志经过多年磨练,已经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出色的记者。
他那巧妙的发问技巧常常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准确把握实际对话中的话锋变化而随机应变,从不放过那稍纵即逝的关键性细节。
比如,《马燕:我要上学》一期的访谈中,采访过程中,母女俩很容易被置于弱势的地位,可是王志很妥善地处理了他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彼此基本上是平等交流的。
从内心的道德和情感倾向上讲,他自然偏向于她们。
但在采访过程中,他问马燕:“你周围的很多女孩只读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你家又是这么困难,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学。
”记者采用这种提问方式的目的主要是用激将的方法使马燕说出要上学的理由。
虽然马燕要上学的理由在一般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愿望,但就是这种最低的要求却成为失学的马燕最奢侈的梦想。
听到马燕说出她的梦想,观众的心不禁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