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电除颤技术及操作规程心脏电除颤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亦称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的方式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

同步电复律是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触发同步装置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常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非同步电指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间放电,常用于心室颤动的转复。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1)病情状况:患者病情是否符合电除颤适应证,有无禁忌。

(2)意识状态:患者是否有心脏停搏、意识丧失。

(3)心电图状况:有无室颤波出现,要排除心电监测的电极脱落或心电波形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假性室颤波形。

(4)除颤部位:是否有伤口、潮湿,有无敷料。

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cm。

2. 评估用物(1)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好,各种导线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对选择性电复律术前要特别检查同步性能。

(2)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心肺复苏所需的器械,如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心电监测设备、呼吸机等,并建立静脉通道。

3. 评估环境操作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4. 操作者自身评估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实施步骤】1. 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

2. 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充分暴露胸壁。

3. 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4. 监测患者心律,判断心律失常类型,确认电复律方式为同步或非同步,选择合适的能量。

5. 正确安放电极板位置,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压力适当。

6. 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7. 放电后将电极固定原位片刻,观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

8. 如复律未成功,立即重新选择能量充电,重复以上步骤。

电复律的临床使用

电复律的临床使用

电极放置位置(左右位)
一个电极板放置在左侧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界处 (左乳头外下方,心尖部),另一电极板放置在胸 骨右缘第2-3肋间(胸骨右缘锁骨下,心底部)。 这种方式迅速便利,较常用,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 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
心尖部 APEX
心底部 STERNUM
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非同步电复律双向波与单向波除颤效果比较
能量(J) 首次成功率(%)
单向波
200
66
360
73
双向波
150
92
200
98
电复律操作步骤




电复律操作步骤
涂:涂抹导电膏,紧急情况可用生理盐水甚至清水
替代,病人较瘦或皮肤不平整,可将2块蘸有生理 盐水的纱布块直接放在病人除颤部位。
电复律操作步骤

同步电复律
⑸方式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25-50J),以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正极(Stenal)放于胸骨 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分钟以上,3~4次为限, 最大能量<300~400焦耳
左侧除颤板 心尖部,见
详细定位
取出多功能 电缆时,同
时向上推
电复律操作步骤




电复律操作步骤
选择除颤能量:
非同步电复律单向波形除颤仪成人选择 360J。双相波成人根据制造 商推荐200J,在无推荐时应考虑使用最高能量。小儿使用2~4J/kg。
同步电复律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25-50J),以后每次增加50-100J。

重症医学科心脏电复律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心脏电复律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心脏电复律操作规范及规程(一)适应证1.室颤:是绝对的适应证,一旦发生,立即用较大能量进行非同步电复律。

2.房颤:是主要适应证,常用同步电除颤,指征有:(1)房颤持续时间在一年以内,既往窦性心律不低于60次/min者。

(2)二尖瓣狭窄手术后3~6个月,房颤不消失者。

(3)甲亢引起的房颤,在甲亢控制后仍有房颤者。

(4)快速房颤影响心功能,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

3.房扑:同步电复律指征为急性或慢性房扑,用洋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

4.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指征为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

5.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指征为药物治疗无效,或室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二)禁忌证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

2.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扩大或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

3.经电除颤后,应用足量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房颤若再复发不宜重复除颤。

4.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

5.低血钾。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平卧,充分暴露胸部,医务人员及家属远离患者床单元。

2.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四)操作步骤1. 连接除颤仪导线,接通电源。

2.将旋转扭转至MONITOR(监护),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3.电极板上涂导电糊。

4.按要求麻醉(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意识不清时无需麻醉)。

5.将两电极板分别放置于患者心尖部和心底。

即患者胸骨右缘第2肋间。

左腋前线第5肋间。

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选择焦耳数(1)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颤,单向360焦耳,双向波200焦耳。

(2)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上速、室速,150焦耳以内。

必要时200焦耳。

房颤50~100焦耳。

7.充电:同步除颤按下Sync开关。

8.放电:将两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充电结束后双手同时按下两电极板顶端的橘黄色按钮。

(五)注意事项1.室颤时,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2.放电时,避免任何人直接接触患者,以防触电。

心脏电复律操作标准

心脏电复律操作标准
2.避免局部皮肤灼伤,体外除颤前应将两个电极涂满导电糊
3.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选择正确的驱动方式和能量大小
4.掌握好手柄压力,两个电极板应紧贴与胸壁再放电,保证通过心脏的电流
5.使用后及时清洁电极板
6.加强除颤仪电池的保养,及时按要求充电,除颤仪完好备用
7.密切观察除颤的并发症:各种心律失常、栓塞;急性肺水肿;低血压;皮肤灼伤等并及时处理
评估
3分
核对医嘱(1分)
评估环境(1分)
评估患者(1分)
①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操作目的(2分)②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目前的病情;判断患者意识,测血压、脉搏、呼吸(2分)观察心电图(1分)③绝缘硬板床,去除患者及床单位的所有金属制品(3分)
8分
1.保证操作中的安全:放电前确认周围人员和操作者本身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
心脏电复律/除颤术操作程序及考核评分标准姓名________
目的及
适应症
(10分)
操作程序(90分)
考评
得分
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30分)
流程要点(60分)
1.目的:
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2.适应证:
(1)非同步除颤:室颤和室扑
(2)同步除颤:房颤,非阵发性房扑,持续性室速,室上速
12分


16

选择能量7分
①迅速携除颤仪及导电糊/生理盐水纱布至床旁(2分)②患者取平卧位,解开衣物暴露胸部,如患者佩戴有金属物品应取下(3分)③按下开启键,启动除颤仪将手柄电极分别置于心尖部和心底部,观察心电图(2分)④根据医嘱选择驱动方式(3分)⑤在电解板上涂抹3mm厚导电糊或用4-6层生理盐水纱布包裹(3分)⑥选择所需的能量键(5分)(能量选择原则:有效低限,室颤和室扑体外除颤时首次主张用单向波300J、双向波200J,如不成功可重复电击;房扑一般为20-100J即可;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和室速初次电击一般用100-150J;小儿室颤时可用100-200J,开胸电除颤时,成人20-100J,儿童5-25J)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是指通过电击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I. 患者评估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脏功能状态等因素。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II. 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进行室速电复律的主要适应证。

2. 禁忌证对于存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应禁止进行室速电复律。

此外,孕妇也不适合进行该项治疗。

III. 设备准备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做好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电击器的电量是否充足、确认电极贴片是否粘贴牢固、调整电极位置等。

同时,需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如佩戴手套、穿戴护目镜等。

IV. 麻醉与镇痛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与镇痛。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药物进行麻醉和镇痛,如异丙酚、芬太尼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

V. 电击方式1. 能量选择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状态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电能大小。

通常情况下,成人患者使用200-360J的能量进行电击。

2. 电极位置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正确放置电极贴片。

一般情况下,将一枚贴片放置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另一枚贴片放置于左侧胸壁前腋线中点处。

VI. 术后处理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上各项原则。

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电复律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电复律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8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准备 : 。
1.患者准备:去枕平卧于硬板床,解衣服纽扣,检查
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暴露胸部。
2.物品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源插 板、急救用物、干纱布。检查除颤器的性能及蓄电池 充电情况
5
患者不安全扣5分
体位不正确扣2分
物品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 分
操 作 流程分
除颤前 :
5
5
5
适应症不明确不得分
一处不正确扣2分
一处不正确扣2分
会发出声音或指示灯转为绿色
除 颤 :
1.将电极板贴紧病人胸部,再次观察心电示波为室 颤 ,
5
10
10
10
பைடு நூலகம்10
1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确认除颤指征扣5分 电极板放置部位不正确 扣10分
未选择除颤方式扣8分 未涂导电糊扣5分
未选择能量扣10分
能量选择错误扣5分
未充电扣10分
未判断充电是否充满扣2 分
电极板放置不正确扣5 分
整 理 :
1.移开电极板。旋钮回位至监护。
2. 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3.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5.洗手、记录
5
5
导电物质接触病人或床 扣5分
未观察病人反应扣2分 未观察心电波情况扣2 分
未判断是否需要再次除 颤扣2分
一处做不到扣1分


15

1.除颤的适应证:心室颤动5分
2.除颤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除颤操作
②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及病床,以免触电
③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大于10cm以上 3.除颤失败的原因:

电除颤操作

电除颤操作

并发症
• 心律失常:室颤或者心动过缓 • 呼吸抑制、喉痉挛:可能由镇静剂对呼吸中枢抑 制或电击本身引起。 • 低血压:电击后的短时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 • 心肌损伤: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 • 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可用抗凝治疗。 • 皮肤烧伤:由电极板与皮肤连接不紧密所致。
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
操作注意事项
• 保证操作中的安全 ,患者去除假牙; • 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 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 灼伤皮肤。 • 掌握好手柄,压力, • 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 • 误充电须在除颤器上放电; • 尽量避免高氧环境 • CPR过程中除颤时,应在病人呼气终时放电除颤, 以减 少跨胸动电阻抗
适应症
• 适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 疗无效者。 • 转复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和扑动,可首选电除颤; 转复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则多先用药物或其 他治疗,无效或伴有显著血流动力障碍时应用本 法;性质未明或并发于预激综合征的异位快速心 律失常,选用药物常有困难,宜用同步电复律治 疗。电复律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即时转复成 功率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几乎达到100%, 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则分别为80%和90% 左右。


除颤分类
• 电除颤分为同步与非同步两种: • 同步电除颤的适应症是治疗——房颤、房扑、室上速、室 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经电除颤后可恢复窦性心律。因患者 虽有心律失常,但尚有自身节律,电击时,复律脉冲的发 放,必须与患者的心搏同步,使电刺激信号落入心室绝对 不应期中(R波起始后30ms处),以免刺激落入T波顶峰 附近的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 • 非同步除颤的绝对适应症是心室颤动。电刺激时无须考虑 患者的自主节律,所以称非同步除颤。在心脏骤停时,为 了争取时间,在不了解心脏骤停性质的情况下,立即行非 同步除颤,称盲目除颤。

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编号】B2.3.2.12【名称】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别名】【适应证】在胸外应用除颤释放高能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中止异位心律。

重建窦性节律。

除心室颤动外,均需用同步除颤,可避开心肌的易损期。

或用导管电极在心内膜电击复律。

近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已应用于临床,能持续监测心律,辨别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在需要时自动放电复律除颤。

1.心房颤动 最常用同步电击除颤。

(1)二尖瓣狭窄手术分离或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4周不消失者。

(2)二尖瓣病变引起心房颤动,经二尖瓣分离术后3~4周仍有心房颤动者。

(3)慢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已手术发生心房颤动而代偿功能较好者,而且由于心房颤动而使症状有较明显加重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房颤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尚有心房颤动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6)心房颤动伴有难治的心力衰竭,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用电击除颤偶有成功,并可控制心力衰竭。

2.心房扑动 急性或慢性心房扑动,毛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者。

3.阵发性房性或连接处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者,可进行同步电击治疗。

4.室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5.心室颤动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患者意识已丧失,不需麻醉,立即用较大能量(300~400J)进行非同步除颤,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

6.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证】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年龄过高不宜转律。

2.经电除颤后,应用足量奎尼丁维持,心房颤动若再复发不宜重复除颤。

3.毛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毛地黄中毒者。

4.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5.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毛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0~60次/m 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B2.3.2.12
【名称】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别名】
【适应证】
在胸外应用除颤释放高能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中止异位心律。

重建窦性节律。

除心室颤动外,均需用同步除颤,可避开心肌的易损期。

或用导管电极在心内膜电击复律。

近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已应用于临床,能持续监测心律,辨别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在需要时自动放电复律除颤。

1.心房颤动 最常用同步电击除颤。

(1)二尖瓣狭窄手术分离或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4周不消失者。

(2)二尖瓣病变引起心房颤动,经二尖瓣分离术后3~4周仍有心房颤动者。

(3)慢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已手术发生心房颤动而代偿功能较好者,而且由于心房颤动而使症状有较明显加重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房颤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尚有心房颤动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6)心房颤动伴有难治的心力衰竭,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用电击除颤偶有成功,并可控制心力衰竭。

2.心房扑动 急性或慢性心房扑动,毛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者。

3.阵发性房性或连接处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者,可进行同步电击治疗。

4.室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5.心室颤动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患者意识已丧失,不需麻醉,立即用较大能量(300~400J)进行非同步除颤,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

6.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证】
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
年龄过高不宜转律。

2.经电除颤后,应用足量奎尼丁维持,心房颤动若再复发不宜重复除颤。

3.毛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毛地黄中毒者。

4.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5.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毛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0~60次/m in)。

此类患者往往是窦房结及房室结有病变,电击后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本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电击前2天停用毛地黄。

如有低血钾须纠正。

3.术前做奎尼丁试验(试服0.1g),无过敏反应者,开始服用奎尼丁0.2g每6小时一次,服2天,
4.电击当日空腹,
5.既往有栓塞史,在电击前服抗凝治疗2周。

【方法】
对慢性房性心律失常,不适用急性情况。

1.先用毛地黄控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脏代偿功能。

2.术前奎尼丁试验无过敏反应者,服奎尼丁2天,第3日电击。

3.术前检查仪器同步装置,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均用同步装置,使在R波下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 s处)时放电。

4.面罩吸氧,用地西泮20~30m g或硫喷妥钠200~400m g,静注,意识朦胧即可放电,保持静脉给药途径。

将电极板置于肩胛下端,阳极板置于胸骨正中第3肋间;或阳极放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阴极板置于心尖。

电极板涂上导电胶或包6层盐水湿纱布。

电极板紧贴皮肤。

第1次用100~200J,心房扑动用50J,如未恢复窦性心律,继续增加50~100J,直到400J,经3次电击无效者不宜再电击。

放电时避免任何人直接接触患者,以防触电。

5.电击复律前后测血压、心率、心律,并以心电图记录。

电击后观察到清醒后30分钟,送回病房,卧床休息1天。

6.电击后,服奎尼丁0.2g,每6小时一次,1~2周后逐渐减量,0.2g每8小时一次,长期服用或以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吡二丙胺等选作维持药物。

7.有栓塞史者,在电击后继服抗凝治疗2周。

【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1.室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病情需要紧急复律者,电击前无法充分准备,但最好空腹几小时,麻醉用药,电击板放置,检查同步装置,充电,放电方法同前。

电功率150~200J,如果复律未成功,可增加电功率再次复律。

2.置电极的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斑
3~5天退去。

有时胸部轻度不适及肌肉痛,一般患者能耐受,不必做特殊治疗。

3.电击后即刻有短暂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

一般几秒后能恢复窦性。

若初次电击后房早出现,最好在每次增加电能前,给苯妥英钠100m g,加入0.9%氯化钠20m l,静注。

如出现室性早搏则用利多卡因50m g,加入25%葡萄糖20m l,静注。

4.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毋须治疗。

5.心动过缓者可 静注阿托品0.5~1m g。

6.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表现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多见于高电能转复时,经几小时至数日能自动恢复。

7.注意防治并发症
8.体循环栓塞按栓塞治疗。

9.肺水肿 电击后,左心房功能暂时失调,排血量减少。

可按心力衰竭治疗。

10.如发生心脏停搏立即胸外按摩,采取复苏措施。

必要时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

如发生心室颤动,立即再电击(非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