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博物馆》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神奇校车》作者是(美国)柯尔。
该书籍共有11部,分别是《神奇校车:海底探险》、《神奇校车:穿越飓风》、《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等。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在孩子的头脑中,永远存在着数也数不清的为什么。
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希望父母能够解答他们感兴趣的所有问题。
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身体,孩子们更是充满了好奇。
男人和女人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动物也能听懂我的话吗?我的心为什么总是跳个不停,它为什么不感到累呢?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怎能用几句话就给孩子解释清楚呢?然而,当你翻开这套丛书的时候,就会欣喜的发现,许多复杂的科学问题在这里都变得如此简单,孩子们在轻松游戏般的阅读中学习了许多人体科学的知识,理解了人体科学的神秘与奥妙。
书中的神奇校车带领孩子们钻进胃里,滑到小肠,经由小肠绒毛的微血管,孩子们一个个盘附在红血球上,再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到肺脏。
接着,又循环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到大脑;然后,又往下到脊髓、腿部肌肉;由腿部肌肉内的血管再循环回到心脏、肺脏,并进入鼻腔。
最后,借着打一个大喷嚏又回到现实世界。
一、判断题1、小孩可以坐校车进入人体旅行。
(×)2、就算是倒立也可以吃东西。
(√)3、白细胞确实会追逐并吞噬病菌。
(√)4、假如小孩真的变成细胞那么大,不用显微镜我们就看不到他们。
(√) 5、如果周围都是液体,比如说血液,小孩是无法讲话和呼吸的。
(√)6、阿诺不应该自己想办法去学校。
(√)7、卷毛老师一直都知道阿诺在哪儿。
(√)8、博物馆很无聊。
(×)二、选择题1、我们的身体是由(B)组成的。
A、肌肉B、细胞C、血液2、你的( A )就像一个“水泵”。
A、心脏B、肺C、胃3、细胞很小,要用( A )才能看见。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4、细胞获得(C)你才能生个,运动,说话。
参观人体解剖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参观人体解剖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你有没有想过人体内部到底是啥样的?就像一个神秘的小宇宙,藏着无数的秘密。
最近我去参观了人体解剖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特别、超级震撼的经历。
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兴奋,就像要去探索一个被禁止了很久的神秘地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人体骨骼标本。
哇塞,那些骨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看起来特别有秩序,就像被精心搭建的积木一样。
我站在那儿,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那些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什么“骨骼清奇”之类的。
不过看着这些真实的骨头,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身体框架是这么复杂又精巧。
每一块骨头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功能,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机械结构,支撑着我们跑来跳去,做各种奇怪的动作。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肌肉标本。
那些肌肉的纹理就像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一样,弯弯曲曲的,充满了力量感。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我每天运动时感觉到的那股力量的来源啊。
你看那些肌肉一块连着一块,就像一个团结的小团体,它们齐心协力,才能让我们举起东西,走路,甚至是做一个鬼脸。
我还在那儿试着模仿那些肌肉的动作,结果把旁边的人都逗笑了,自己也觉得有点傻,不过真的很有趣。
然后呢,就是那些内脏器官的标本了。
这可有点重口味了哦。
看着那些心脏、肝脏、肺什么的,就像看到了一群默默工作的小员工。
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水泵,一直在那里“扑通扑通”地跳动着,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我盯着那个心脏标本看了好久,想着这个小小的东西居然这么厉害,每天都要跳那么多次,要是它罢工了,那可就完蛋了。
肝脏呢,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在那里默默地处理着各种毒素和营养物质。
肺就像两片大大的海绵,一呼一吸之间,就把氧气带进来,把二氧化碳送出去。
这些内脏器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起它们。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关于人体胚胎发育的展示。
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慢慢地变成一个小胚胎,再逐渐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婴儿,这个过程简直就像魔法一样神奇。
奇妙的“人体之旅”

奇妙的“人体之旅”作者:艾梦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3年第1期小时候看《西游记》,常常会对孙悟空化作小虫飞入牛魔王的肚里感到新奇不已,因而不由得幻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变小,到人的身体里周游一遭?今天,如果你来到荷兰乌赫斯特海斯特小镇的“人体博物馆”,就能进行一次这样的“惊异大奇航”。
“人体博物馆”高35米,它的一侧是一个巨大的、完全模仿人体而建成的模型,共7层,内部由塑料材质建成。
按照人体构造,从腿部到头部,“人体”内分别分布着骨骼、肌肉、子宫、肠胃、肝肾、心肺、五官和大脑,堪称名副其实的“五脏俱全”。
参观者可以从“膝盖”开始进入“人体”,顺着通道进入“大腿”,一路经过腹腔、胸腔、口腔、眼睛等,最终抵达顶层——“大脑”。
在整个“人体”旅行中,参观者可以随时在巨大的人体器官内停下来,仔细观察这些栩栩如生的器官。
他们可以看到墙壁上的肌肉组织和血管模型、两米高的心肝肺肾,还能在软绵绵的舌头弹床上观察烂牙。
最神奇的是,在“眼睛”里,参观者可以观看到博物馆周围的风光。
除了观感,人体博物馆还兼顾了参观者的各种感官体验。
参观者能够听到每一个器官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比如心脏“咚咚”的跳动声、肺叶开合的“扑扑”声、鼻子呼吸的“嗤嗤”声……另外,参观者还可以爬进“大鼻孔”里,嗅嗅干草的气味,亲身感受人在打喷嚏时喷出的强风;聆听从人体内传出的打嗝巨响;跟随荷兰奶酪、三明治一起到肠胃里看消化系统。
在消化系统展室里,你可以坐上一辆“卡路里”单车,考察食品和运动量的对应关系。
在单车显示屏上选择一样你要吃的食物,比如一块蛋糕,然后通过骑车消耗这些食物的能量。
你会发现,区区一块蛋糕的能量,居然要全速骑一个多小时车才能消耗掉!在另外一间展室里,你可以站上一架综合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血压、心率、体重是否超标以及脂肪含量是否适度等。
此外,博物馆里还设有器官影院,播放各种关于器官的影片,讲解人体的奥妙。
这座外形生动有趣、充满科幻色彩的博物馆,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和其他互动方式来讲解人体奥秘,提醒人们爱护自己的身体。
韩国性博物馆

韩国性博物馆韩国济州岛世界性文化博物馆于2021年在韩国的济州岛建立。
济州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博物馆的创办者在筹建时,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参观了许多国家,在较大的范围内搜集性文物,特别是在中国搜集了不少展品,立志把这个性博物馆建成世界性的。
但是因为尚在创办初期,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影响也有待进一步扩大。
韩国Love Land是世界上最大的、以性爱为主题的公园,也是当地唯一晚上也开放的公园。
如今Love Land已经成为韩国济州岛最受游客们欢迎的游览之地,尤其是新婚情侣们,更把这里当作蜜月游的首选地。
当初韩国决定建造此主题公园时,引来社会各界各种各样的指责和非难!但经过各方的论证和说服工作,最终还是决定建造!为了不让公园成为色情的代名词,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类对性爱的理解和认知,几乎韩国所有最著名的雕塑家和艺术家都多少参与了进来,提出好多好的设计建议和设想!进入园内,的确用不着讲解,那些雕塑非常直白地传递着作者的意思。
位于韩国南部的济州岛是韩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也是韩国人国内游的首选之地。
去过济州岛的人都说,有一个景点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那就是著名的"性主题公园"。
对受东方文化影响、思想相对保守的韩国人来说,这里是个非同寻常的地方。
性主题公园本名"Love Land爱之岛",在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公园草坪上,按照不同的主题布置了82件表现人类性行为和情爱的雕塑作品,如求婚、欲望、恋人、贵妇等。
有的作品是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做成的,有的则十分夸张,也有一些非常抽象的雕塑作品。
除了室外作品,公园内还有两个美术展览馆。
展览馆里,每个季度都举办各种主题的国内外名家的作品。
主题公园内的每一个设计都凝聚了作者的匠心,从洗手间的拉手、指引游客的路标、喷泉、椅子等,无不融入了性观念。
尽管每一个雕塑作品都表现得非常大胆和淋漓尽致,但游客们看到雕塑的第一反应多是赞叹和欣赏。
1000人体

1000人体简介1000人体是一个数字艺术项目,旨在展示和探索人类身体的多样性和美感。
通过数字化技术,艺术家能够创建由1000个虚拟人体组成的艺术作品。
这些虚拟人体以各种形态和姿势呈现,展示了人类身体的无限可能性。
艺术创作在1000人体项目中,艺术家使用3D建模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创作虚拟人体。
他们可以从头开始设计每一个细节,从身体的形状和比例到骨骼和肌肉的结构。
艺术家也可以参考真实的人体,通过扫描或照片来获取模型的数据。
然后,他们可以调整和编辑这些模型,以展示不同种类的身体特征和表情。
1000人体项目追求多样性,艺术家致力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体。
这包括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身体形态的人。
通过展示不同的身体形式,1000人体项目向观众传达了身体多样性的美丽和重要性。
艺术作品展示1000人体项目的艺术作品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展示形式:数字艺术品1000人体的艺术作品可以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电子设备进行观赏。
观众可以通过鼠标或触摸屏来浏览和探索这些作品。
数字艺术品的优点是易于分享和传播,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欣赏作品。
虚拟现实展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1000人体的艺术作品。
他们可以穿上虚拟现实头盔,进入一个虚拟的展览空间,与虚拟人体互动。
这种展览形式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
实体雕塑展览1000人体项目的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实体雕塑的形式展示。
艺术家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将虚拟模型转化为实体雕塑。
观众可以在画廊或博物馆中欣赏这些雕塑作品,近距离感受虚拟人体的美。
社会意义1000人体项目探索和传达了人类身体的多样性和美感。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身体,这个项目提醒人们接受和尊重每个人身体上的差异。
它鼓励观众思考和反思社会对身体的偏见和歧视,并促进身体积极形象的传播。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引起观众对问题和话题的关注。
1000人体项目通过艺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对身体多样性的思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重构对身体的认知。
幼儿语文:课外书籍推荐《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

幼儿语文:课外书籍推荐《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神奇校车》丛书是美国影响力、得奖最多、最畅销、欢迎的科学图画书。
本书荣获IRA教师精选童书、“美国公共电视网──阅读一道彩虹”童书、“号角出版社书迷童书首选”、纽泽西州年度童书首选、、ABC童书、“亚马逊国际网路书店”读者五颗星评价。
本系列图画书共十册,是美国畅销超过6千万册、得奖最多、欢迎的儿童自然科学图画书,也是世界影响力的儿童自然科学图画书之一。
全系列以麻辣神奇的女教师——弗瑞丝小姐及其精怪顽皮的小学班级学生为主角,历经一场又一场天翻地覆、惊心动魄又刺激精采的自然科学大冒险。
一本一主题,故事活泼、生动、爆笑、有趣,紧紧掌握儿童阅读喜好与口味。
绘者布鲁斯.迪根乃美国儿童教育、出版界知名插画家,在本系列的图画中,分别以针笔、水彩、胶彩、色铅笔……等不同材料与笔调,表现出结合绘本、漫画与卡通的独特图画风格,极受大人与儿童欢迎。
深入浅出的编辑手法,借由大量的图像搭配故事、对话、记注、说明文字等方式,充分满足各个不同知识、年龄层读者的需求。
《神奇校车》之《在人体中游览》内容简介:你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弗瑞丝老师和她班上的学生正坐在神奇校车上要前往博物馆。
但就在他们停下来吃午餐时,灾难发生了。
校车不但缩得很小,还掉入一包“可口起士片”中,整班学生便连人带车被吞了下去!这下子,去不成介绍人体的展览,弗瑞丝老师的学生要从体内看一切。
他们首先穿越胃、小肠,进入血液;接着又行向心脏、肺、以及大脑去。
他们要如何才能离开人体呢?且关紧车窗,扣好安全带,一段让你心跳停止的旅行就要出发了!书中的神奇校车带领孩子们钻进胃里,滑到小肠,经由小肠绒毛的微血管,孩子们一个个盘附在红血球上,再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到肺脏。
接着,又循环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到大脑;然后,又往下到脊髓、腿部肌肉;由腿部肌肉内的血管再循环回到心脏、肺脏,并进入鼻腔。
最后,借着打一个大喷嚏又回到现实世界。
人体医学博物馆观后感

人体医学博物馆观后感篇一人体医学博物馆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去了一个超酷的地方——人体医学博物馆。
哇塞,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进博物馆,那氛围就有点神秘兮兮的。
也许你们会觉得,不就是些人体器官标本嘛,有啥好稀奇的。
但当我真正站在那些展示柜前,看着那一个个被精细保存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我看到了一颗栩栩如生的心脏,它就那样安静地躺在那里,我不禁想,这颗心脏曾经承载着多少梦想和情感啊?可能是一个运动员追逐冠军的激情,也许是一个普通人对家人深深的爱。
看着那些血管,就像一条条神秘的通道,说不定里面还藏着无数的秘密。
还有那些骨骼标本,哇,简直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就在想,我们人类能直立行走,能做各种动作,不就是靠这副骨架支撑着嘛。
可这骨架有时候也会脆弱,也许一不小心摔一跤,就可能骨折,这多让人无奈啊!在博物馆里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太少了。
我们总是忙着学习、工作、玩乐,却很少去关心我们身体内部的这个奇妙世界。
这一趟下来,我觉得我得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能随便熬夜、乱吃东西啦。
不然,身体这个“大机器”说不定哪天就闹罢工,那可就惨了!你们说,人体是不是超级神奇?反正我这次参观是被深深震撼到了,你们要是有机会,也一定要去感受感受!篇二人体医学博物馆观后感朋友们,我刚从人体医学博物馆回来,这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啊!一进去,我就被那一排排的人体标本给惊到了。
“我的天呐!”我忍不住叫出了声。
那些标本,有的展示着肌肉的纹理,有的呈现着内脏的结构,就像一个个被解剖开的谜题。
我盯着一个大脑标本看了好久,心里琢磨着:这小小的脑袋瓜里,怎么就能装下那么多的想法、记忆和情感呢?也许我们自以为聪明的脑袋,有时候也会犯糊涂,做出一些傻事来。
看着那些病变的器官,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就在想,健康的时候我们总是肆意挥霍,觉得生病离自己很远。
可一旦生病了,才知道健康有多珍贵。
这是不是很讽刺?还有那些胎儿的标本,从小小的胚胎一点点发育,这生命的成长过程,让我又感动又敬畏。
人体标本博物馆观后感

人体标本博物馆观后感人体标本博物馆观后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人体标本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人体标本,让我对人体结构及其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里展示了各种不同部位的人体标本,包括肌肉、骨骼、器官等。
这些标本都经过特殊的处理,能够保持原始的形态,并且展示出人体最真实的一面。
在观看这些标本时,我不禁被人体的复杂和精妙所震撼。
每个部位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例如展示的肌肉标本,展示了不同肌肉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在展览中,我还了解到了人体内部大脑和心脏的构造。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而心脏则是我们生命的泵,不断地为我们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通过观察标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体器官的伟大和复杂。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罕见的人体病例和病理标本。
这些标本展示了各种疾病对人体的影响,让我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被一些罕见病例的标本所吸引,例如展示了肝脏病变的标本,让我了解到肝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疾病对它的危害。
人体标本博物馆的参观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被人体的奇妙所震撼,对人体的奥秘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好自己的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世界医学的伟大和医生们的职责。
通过观看人体标本,我认识到了人体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我们存在和活动的基础。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同时,我也对医学和人体科学充满了敬意,他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人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人体标本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展览,通过展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
我深深地被人体的复杂和奇妙所震撼,对人体的健康保护和医学科学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希望这样的展览可以更多地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大家来参观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博物馆。
这个人体解剖博物馆称得上南方医科大学的一张名片,一个门面。
从1978年建馆之初迎来第一个标本,到如今人体博物馆已经35岁了,馆藏铸型标本已发展到2600多件。
这些珍贵标本由管道铸型技术制作,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细使得这座博物馆成为世界三大人体博物馆之一。
另外,这个博物馆还研究数字人、虚拟人,并且成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国航天事业的研究,所以才有这个中国航天中心捐赠的一个大屏幕。
这项科研成果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这几个字由中山大学原校长、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斌题词。
博物馆建馆面积有1700多平米,其中专业馆800多平米,科普馆900多平米。
专业馆是专业学生学习的基地,把教室、实验室、博物馆三者结合进行教学。
科普馆由广州市科信局投资100万。
这里的标本按照人体器官系统顺序摆放。
科普馆作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承担广州市科普教育任务。
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数字人体/数字医学体验区。
别小看这个电脑,数字人的信息全都储存在里面,在电脑上您可以个性化了解您想要知道的知识。
上面这张图片为我校解剖教研室2004年转制前的全家福,下面这张照片是转制后的。
这位老人就是钟世镇院士,他是这个博物馆的创始人,今年已经88岁了,还工作在第一线。
在钟世镇院士的领导下,我们整个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才渐渐有了今天的成就。
现在我们进入了专业馆。
专业馆中的标本犹如工艺品,不仅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还会给人带来享受。
标本真真假假都有。
这些模型采用真实骨架,例如这个颅骨。
血管是注入硅胶制成,也就是假的。
硅胶的颜色是硅胶处于液体状态时加入的,红色的是加入了朱砂,代表动脉;蓝色的是油彩,代表静脉。
我们给硅胶加压从血管口注入后,硅胶在血管中循行,凝固之后,将皮肤、肌肉、骨骼甚至血管壁都用酸腐蚀掉,只剩下硅胶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显示复杂血管的走向。
对于带骨的标本,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因为酸会腐蚀骨,破坏解剖结构和美观)而采用自然腐蚀的方法,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所陈列的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例如这个颅骨标本,把颅内外血管都充分表现了出来,是这个展柜的精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展柜。
在解剖课上我们学过,大脑动脉环是由基底动脉,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后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围成的不规则七边形。
颈内动脉两侧血一般是不通的,当一侧受阻时另一侧代偿循环。
如果一个人的颈内动脉一侧发育不良,健侧受阻,那么就会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损伤内囊。
钟院士的第一个博士后发现人群中97%的大脑动脉环是完整的,其中15%为不规则环。
很多人的大脑动脉环互不相同,和解剖书上描述的不一样,因为书上描述的是统计学的内容。
因此,他决定探究这个内容。
最早做的这些标本主要用于教学,因为可以把人体血管展示出来,即使再好的彩色图片也是二维的,不能把毗邻关系展示出来,而这些标本可以。
管道铸型技术配方获得国家专利,管道铸型技术在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技术二等奖,而在当时一等奖是空缺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人体肺脏,肺脏是人体呼吸器官。
标本有三个颜色,红色、蓝色和白色。
红色的是动脉,蓝色的是静脉,白色的就是气管。
而我们看到的其他不同颜色则表示不同的肺叶分段。
不同肺段的血管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这样能展现出某一段血管的血供范围,这对血供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当肺发生病变,某一段某一叶需要切除,就可以参考这一血供标本对病人的血管做一个结扎,非常的方便。
这是一个肝脏标本,肝脏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这个标本所用的材料与之前说的硅胶是不同的,它用的是口腔科镶牙用的牙托本。
我们用硅胶来填充标本,它能够反映血管的柔韧性,但是对于细小血管的硬度表现就差了一些,所以我们现在用牙托本,就能够将细小血管的硬度给表现出来。
这个标本既有实体肝脏的轮廓,也有内部血管分布的情况,是用雕刻技术做出来的。
这种雕刻技术做出来的标本对于外科医生有很大帮助。
因为外界认为解剖是一个夕阳学科,是没落的学科,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但是在钟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开辟了新的领域——临床解剖学,即临床医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然后在临床上验证。
如果没有成功,那接着再来实验。
如果临床实验成功了,合适了,我们就将之推广,服务大众。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部位有相对的安全区,有相对的危险区,相对的禁区。
在禁区有一些手术是很危险的,不能做的。
通过标本提供的参考,原来不能做的手术可以通过变通成功实施,这就是这些标本和我们这些技术手段乃至临床解剖学的非常大的成功。
这个是人体肾脏标本,肾脏是人体泌尿器官。
媒体对这样的标本会非常的感兴趣,会觉得灌到这么细的血管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而旁边这几个对于我们医学生学习已经足够了。
黄色代表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红色代表肾里面的肾段血管,所以血管跟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之间的毗邻关系非常清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本的区别,能灌注到这么细小的血管里面去。
这取决于我们灌注材料颗粒的大小。
我们把非常细的灌注材料进行过滤,在适当的压力下它就能够灌注到非常细小的血管中。
这是一个多囊肾,肾结石的标本,是一个病理性的标本。
黄色模拟的就是肾结石,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可以看到整个肾被结石已经撑得很大了。
那后面我们看这是什么?上肢?非常对。
因为我们是医学生,我们要用医学术语,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会说手、胳膊,但是作为医学生,我们要说上肢。
这些标本中有一些颜色已经非常灰暗了,有一些颜色非常地亮。
灰暗是因为它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我们用的很多的教材、图谱都是用它来拍摄的。
这个标本我们一直没换掉是因为有些人看到书以后都能在我们博物馆里找到这个模板。
这些清亮的标本是我们09年、10年陆续补充进来的一些新做的标本。
我们都知道广州周边的小厂子很多,像番禺、中山等等,有时候为了赶工期他们可能会加班,在加班的时候有可能会疲劳作业,在疲劳作业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受伤,有的时候手指受伤了,手掌受伤了,甚至上肢、胳膊、前臂都会受伤,会断掉。
那如果四肢断了,就不仅要把骨头接起来,把肌肉接起来,同时要把血管吻合,这样才有血供,断肢才能存活。
所以广东珠三角区域的显微外科可以说在国内是发展地非常好的,而中国的显微外科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实际上跟这个铸型标本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手外科之父的陈中伟院士跟钟院士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年轻时经常会有一些学习班或者一些讲座,钟老师就拿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来讲,陈老师就会模拟手术,一起来做这样一个工作。
所以业内一直延续了这种有人讲有人手术这种办会的模式或者学习班的模式。
陈院士给钟院士的一个评价就是:虽然他没有做过一台外科手术,但是他给我们显微外科界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钟院士的人生是一个甘当配角的人生,因此在2010年的10月19日,钟院士被授予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现在全军四个骨科医院的院长有三个是钟老师的博士研究生。
四军大骨科医院裴国献院长原来在南方医院做主任时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三例断肢异体移植存活手术。
第一例是在美国,把一个黑人的前臂移植到一个白人的胳膊上,他首先要吃很多抗排斥的药,另外他对这个肤色不能够接受,于是自己又把它断掉了。
但是裴教授做的这例非常成功,患者不仅能够拿哑铃,而且能够摆积木,说明不仅恢复了力量,也具有精细功能,手总体恢复地非常好。
这个标本要特别地提一下,它是1978年钟世镇院士(当时还是讲师)在全国解剖年会上展出的作品,一举震惊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他也一跃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
之前业内认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格兰特博物馆用人体的各个结构做的实体标本是世界第一;像这种用独特的管道铸型技术做的铸型标本从来没有人见过,所以我们这个标本的出现震惊了世界,震惊了整个业内。
我们的钟老师做的标本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后面的标本做起来比这第一个标本的工艺更加精湛,技术更加成熟,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标本是最珍贵的,因为它是我们博物馆的第一件藏品,NO.1。
在这些心脏的标本上我们能看到明显的血管结构,比如主动脉弓的三个分支,冠状动脉等等,一些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
例如有些医生要为心肌梗死患者做心脏搭桥手术,要考虑哪根血管离哪根血管近,哪根血管跟哪根血管搭桥最合适,这些标本都会对他们有提示,对他们非常有帮助。
这边是多脏器联合铸型的标本。
在这些标本里我们能看到上面的肺脏、心脏和下面的肝脏,这边还有胆囊。
这些多脏器联合铸型标本制作起来非常不容易。
首先,我们要用新鲜的标本作为模具,然后进行脱血,冲洗,用不同的压力分部位灌注。
如果灌注压力过大使某根血管破漏,但由于其他结构挡住视线,我们不能发现血管的破裂,只有当用酸腐蚀掉组织结构之后才能发现原来这个标本没有灌注成功,某根血管被灌漏了。
如果压力太小,硅胶没有打到位时已经开始凝固,当酸把组织腐蚀掉以后才发现血管没有被灌注到位,这个标本又被浪费掉了。
所以我们做多脏器联合铸型的标本非常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技术部的老师灌注的手感非常好,就像银行的人摸钱一样,一摸就知道是真的假的。
他们在打硅胶的时候一打就知道有没有打到位。
特别是有动静脉联合铸型的标本,这些标本的制作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我们往后边来看一下。
这边都是实体标本。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Grant博物馆做实体标本非常好,是世界闻名的。
1978年,那个标本(第一件藏品,钟院士的心脏铸型标本)出来,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在1988年,也就是10年以后,Grant博物馆馆长Moore教授来我们学校交流,当时我们的博物馆叫做“人体解剖陈列室”。
他来到人体解剖陈列室以后,看到这样的标本说:“都说我们的人体博物馆是世界第一,但是看到你们这样的特殊的管道铸型技术做的管道铸型标本,这么多,而且成系统摆放,可以说你们也是世界第一。
”从一个世界顶级的博物馆馆长口中得到这样的褒奖,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最早做这些实体标本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我们自己的元素在里面,只是想把它做清楚,做出来我们想要的结构。
而后期我们就陆续加入了自己的元素。
因为我们有了铸型技术,就把铸型技术运用到后面做的实体标本里面去。
当我们给学生讲从胸廓内动脉分出的腹壁上动脉,与从髂外动脉分出的腹壁下动脉在腹直肌鞘的位置有一个吻合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理解。
在没做灌注时,打开腹腔,我们只知道这些是血管,大的血管我们比较容易分辨,动脉血管比较厚比较硬一些,静脉比较薄比较宽一些,但但那些管径比较接近且较小的动静脉则很难分辨。
那么我们看这个标本就很清楚了。
所以现在我们给学生上局部解剖课的时候,就会事先给标本做一个灌注。
做完灌注以后,就很容易找到血管的来源去处。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我们再往后面看,这些是什么?下肢。
从1978年走到现在,虽然没有多久远,但可以说这三十多年就像一部史书一样,记载了我们南方医科大学几代科学工作者用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点滴滴,做了这么多色彩斑斓璀璨奇妙的生物学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