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时间 背景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兴起 与扩展 意大利 西欧 异 批判 天主教、封建 天主教、封建专制制度 对象 制度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核心 (只对旧秩序批判) (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都打击了封建势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波及欧洲 英国、 法国 影响全世界
同
影响
1.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是: A、孟德斯鸠 B、卢梭 C、伏尔泰 D、亚当•斯密 2.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 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利。”这句话反映了这位启蒙思想家: A、主张限制王权 B、主张反对教皇 C、宣传平等权利 D、提出三权分立
17-18世纪
19世纪
科学 19世纪 社会主义(1848年)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启迪 人们摆脱 蒙昧、愚昧、迷信、无知
产生的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封建专制制度不断侵犯和剥夺 人民群众的利益. (4)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7-18世纪 时间: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 性质: 放运动(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分权与制衡
总统(行政权)
民主 共和制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大法官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 (司 法权)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 ··· 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 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 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这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什么观点?它对后来的 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初三课题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测评“你能概括出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吗”,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教材中的材料题,培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关于启蒙运动的图片,举办图片展,学会搜集历史图片并举办展览的方法,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的影响,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几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以求更大发展。
重点启蒙运动难点思想解放运动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关键培养学生从一般现象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主动参与启发诱导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从整体感知启蒙思想的历史背景,增强感性认识。
展示思想家的照片学生从插图中获得历史信息4分钟二、自主尝试点拨授法(一)冲出思想的牢笼1、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几次思想解放运动?2、思想解放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运用已知,调动感官5钟(二)理性的追求1、介绍启蒙思想运动的背景。
2、什么是理性主义?如何区分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思想,如何进行评价?4、思想启蒙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补充相应的资料着重讲清概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上感悟学生看书回答三个思想家的各自的思想特点补充资料从现象看本质对教材做进一步的阐释。
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对教材材料题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思想解放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10(三)对自由权利的追求简单介绍知识积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理解认识8分钟三、自主探究鼓励释疑1、请你概括出思想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2课文化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041411

第22课文化与社会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政治认同:认同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国家发展文化的政策。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公共参与:通过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学习,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内涵a.本质上:我们所说的“文化”属于精神X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①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X围上: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②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a.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③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④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b.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⑤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⑥物质载体之中。
2.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⑦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点拨: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第三,纯粹“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⑨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能够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3.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材及辅助材料。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3.教学课件或 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展示其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读书。
•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2. 学习课文(15分钟)•朗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时解释生词和难句。
•分段讲解,引导学生跟读,注重情感表达。
3. 深入理解(1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让学生讨论作者的用意,为什么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每个人的责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可以通过写作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读书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设自己成为作者,写一篇关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章。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贯彻实践。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感想,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少于100字。
六、教学反馈•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馳和肯定。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教案的基本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历史 九年级(上)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14-17世纪 资批判 对象 核心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人性)
(只停留在对旧 (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秩序的批判)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打击了封建势力;有 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影响
理性主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①解放了人们的封建神学思想 ②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④激励中日等国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巩固练习
1.17-18世纪,理性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B)
A、资产阶级的壮大
B、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封建专制制度剥夺了人们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力
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主要思想: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自由主义(19世纪) 主要思想:“自由”“平等”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等
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四次思想解放 运动
19世纪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的美好理想
性质
同
影响
D
)
C.追求个人自由、权利平等
D.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6、下列关于自由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缓解了一定的阶级矛盾 C、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人民受压迫的社会地位 D、在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
C)
A、有助于反封建斗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7、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时间 背景
启蒙运动
社会契 约论
人人生而平等…… 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 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去改变它或废 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美《独立宣言》
4.22引领时代的思考

一、冲出思想的牢笼
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代表人物
但丁、莎士比亚等 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等
观点 人文主义 _________
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19世纪
19世纪
亚当·斯密等
马克思 、恩格斯 _______
自由和平等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背景 异 兴起与扩展 批判对象 核心 同
性质
影响
提示:
文艺复兴
时间 背景 兴起与扩展 异 批判对象 核心 14-17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西欧 天主教 人文主义 (只停留在对旧 秩序的批判)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法国—波及欧洲—影响全世 界 天主教、封建专制制度 理性主义 (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读一读】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解读】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言论自由”“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
【读图学史】
人物:伏尔泰 观点:批判封建专制特别是 地位:是 天主教教会 A:___________ B 的开拓者 A
启蒙运动 B:_________
【线索构建】
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
教会。
2.法国启蒙思想的历史作用。 提示:(1)启蒙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 进步;同时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同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1. 法国启蒙思想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下列人物中,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是()A.莎士比亚 B.伏尔泰C.托尔斯泰 D.贝多芬答案: B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有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
2. 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A.但丁 B.孟德斯鸠C.伏尔泰 D.卢梭答案:C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
3. 人们把“启蒙时代”的思想称为(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C.自由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理性的追求史实的识记。
依据教材第二子目理性的追求中的内容:“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
”可知,人们把“启蒙时代”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理性的追求史实的识记。
4. 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颁布了一部《人权宣言》,它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早在此之前,提倡“平等”,说出了“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这句名言的是( )A.但丁 B.伏尔泰C.孟德斯鸠 D.卢梭答案: B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理性的追求史实的识记。
依据教材第二子目理性的追求中的内容:“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第22课_引领时代的思考_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册 第22 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 执笔:邹平 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 时间:2012-10-30 【学习目标】1、了解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核心思想。
2、了解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张,能比较他们主张的异同,并能概括出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3、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能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1、重点:启蒙运动 2、学生自学教材3、预习检测:(1)17—18世纪,启蒙运动,一场以( )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2)所谓理性,就是承认事物的规律是( )的,主张用( )来认识客观事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这个时代被称为“ ”。
(3)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法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著名。
(4)伏尔泰批判( )制度,特别是( )教会。
他把教士称为“ ” 骂教皇是“ ”。
(5)影响:把人们的思想从( )和( )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展示与质疑:(一)展示:介绍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二)质疑: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 巩固训练 (二) 检测反馈:1、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启蒙运动,这一运动的中心是( ) A 、法国 B 、意大利 C 、 德国 D 、英国2、“启蒙时代”提倡的思想被称为( )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自由主义D 、社会主义3、18世纪,法国涌现了一批资产阶级思想家,其中著名的有( ) ①伏尔泰 ②但丁 ③孟德斯鸠 ④卢梭 ⑤莎士比亚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4、17-18世纪,理性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的壮大B 、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 、封建专制制度剥夺了人们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力D 、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5.尔泰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们在选举议员时可以 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 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 举议员或代表。
回答:①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 提可行的吗?为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性的追求”思考:
3、 说出启蒙运动的三 位代表人物:
高潮:法国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 梭
4、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主 张: 代 表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主张
(1)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2)激烈抨击天主教会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1)提出“人民主权说” (2)提出“社会契约论” (核心学说)
积累增长智慧: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开始标志是什么?主要战役、 性质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代 表人物、主要阵地、内容是 什么?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启蒙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核心 思想。 2、了解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 梭的主张,能比较他们主张的异同,并能 概括出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想 同
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打击了封建势力;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17-18世纪,理性主义在思想领域内兴起的主要原因 中没有( ) A、资产阶级需要用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B、宗教宣传“信仰高于知识”的观念 C、封建专制制度剥夺了人们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力 D、自然科学在此时期取得长足进步 2.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是 ( ) A、孟德斯鸠 B、卢梭 C、伏尔泰 D、亚当 •斯密 3.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 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这位启蒙思想家 ( ) A、主张限制王权 B、主张反对教皇 C、宣传平等权利 D、提出三权分立
总结1、欧洲近代史上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
名称
时间
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 莎士比亚 伏尔泰、 孟德斯鸠、卢梭
文艺复兴14-17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自由主义 19世纪
政治上的自由平等、 亚当· 斯密 经济中的自由意志, (《国富论》) 提出自由放任。
19世纪 (1848年)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孟德斯鸠 卢梭
三、启蒙运动的性质:(P118)
欧洲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
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 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 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 了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解放 社会进步。
引 领 时 代 的 思 考
1、时间: 文艺复兴 2、兴起原因: 4、性质: 启蒙运动 5、中心: 6、代表人物及主张: 自由主义 8、核心: 9、影响: 社会主义
C
C
7.阅读下列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 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人们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 有人的权利与自由。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 诱惑力的增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 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 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总结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时间 背景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
兴起 意大利 与扩展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英国、法国 波及欧洲 影响全世界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不 同
批判 对象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人性) 理性主义(理性) 核心 (个性解放和思 (要求在权利上人人平等) 想自由)
B
C
C
4.孟德斯鸠说:“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为 此他提出了:( )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B
5.欧洲启蒙运动出现于
(
A、14-15世纪
B、15-16世纪
D
)
C、16-17世纪 D、17-18世纪 6.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 ( ) A 人文主义 B 个人主义 C 理性主义 D 现实主义 7.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提出“打倒卑鄙无耻的东 西”“消灭败类”的战斗口号的是 ( ) A 孟德斯鸠 B 卢梭 C 伏尔泰 D 狄德罗
3、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能初步认识思 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一、阅读:“冲出思想的牢笼”思考:近代欧洲的四次思想 解放运动是什么?(时间、名称、主要思想、代表人物) 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的美好理想
19世纪自由主义
要求政治上、经济 上自由和平等
17-18世纪启蒙运动
提倡理性,要求在权利 上人人平等
14-17文艺复兴运动
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 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二、阅读“理性的追求”思考: 1、启蒙运动兴起原因(P114)
a、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封建专制不断侵犯与剥夺人民群众的利益;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根本原因)
英国 2、启蒙思想最早发源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