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医院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经过胃液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无法吞咽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口服给药不适用。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如心肺复苏、严重感染等。
但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密监测。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长效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肌肉注射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但需要注射量较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缓慢持续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等。
皮下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射量较小。
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药物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吸入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如皮肤贴药、眼药水、耳鼻喉滴剂、直肠给药等,根据疾病的不同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体格特点、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

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一、概述给药方案的设计是临床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良好的给药方案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涵盖了剂型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频率和治疗时长等方面。
二、剂型选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具体形式,如片剂、注射剂、栓剂等。
在选择剂型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特性、疾病的性质、患者的接受能力等因素。
常见的剂型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选择适合的剂型;根据疾病的性质和进展情况,选择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剂型;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易于接受和便于使用的剂型。
剂型选择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药物动力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的路径和方式。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
给药途径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药物的速效性和副作用等因素。
常见的给药途径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应用要求,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选择能够快速起效的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和特殊需求,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在给药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的数量和浓度。
药物剂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治疗目标和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
常见的药物剂量确定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确定最佳的药物剂量;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范围;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确定合理的个体化剂量。
药物剂量的确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给药时间给药时间是指药物在一天中的具体给药时间点。
给药时间的选择需要结合药物的特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治疗目标等因素。
常见的给药时间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适应症,确定最佳的给药时间;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时间,确定便于患者接受和便于遵从的给药时间;根据疾病的进展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
五种常见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五种常见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在医疗治疗过程中,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口服、注射、贴片、滴眼液和滴鼻液等方式,将药物输入人体。
这里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一、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
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方便、无痛苦等优点。
但在口服给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严禁擅自更改剂量或频率。
2. 注意饭前饭后:有些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服用。
餐前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餐后服用可促进吸收。
3. 细心咀嚼:对于需要咀嚼的药物,应充分嚼碎后再吞咽。
这有助于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提高吸收速度。
二、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液循环系统、皮下组织或肌肉中,以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
常用的注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1. 皮下注射:通过注射针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
皮下注射一般适合小剂量的药物,吸收较慢但效果持久。
2. 肌肉注射:药物被注入到肌肉中,吸收速度较快。
注意选择注射部位,尽量避免注射到肌肉血管丰富的区域。
3. 静脉注射: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静脉,起效速度最快。
这种给药方式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三、贴片给药贴片给药是将药物敷贴在皮肤上,通过经皮吸收达到治疗作用。
在使用贴片给药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清洁皮肤:贴片给药前应保持皮肤清洁,清除油脂和污垢,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2. 遵循指示: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贴片,并遵循使用频率、更换时间等规定。
3. 轮换贴片位置:每次更换贴片时,应选择不同的位置,以避免对同一部位过度使用,从而减少皮肤刺激。
四、滴眼液给药滴眼液给药是将药物滴入眼睛,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在滴眼液给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动作轻柔:滴眼液时,需用手掌轻轻将下眼眶拉开,用无名指或中指轻轻托住下眼睑,然后将滴管放在眼球与下眼睑结合处,滴入适量的药液。
给药方案参考

给药方案参考引言:在医学领域中,给药方案是指为患者合理、安全地给予药物治疗的一套方案。
给药方案的设计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机等方面,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给药方案的参考。
一、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的途径,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可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给药途径及其适用情况: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较高且患者便于接受。
适用于可通过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如片剂、胶囊等。
但口服给药可能受到药物的不稳定性、食物的影响以及患者肠道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2. 静脉给药(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静脉给药直接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的情况,如心脏急救、休克等。
但静脉给药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跳以及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3.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肌肉组织中,药物会通过肌肉血流逐渐被吸收。
适用于不适合口服给药的药物,如溶解慢或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
但肌肉注射可能引起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
4.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皮下组织中,药物会通过皮下组织血流逐渐被吸收。
适用于小剂量、溶解快或对患者要求较为严谨的药物。
但皮下注射可能引起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
二、剂量给药剂量是指患者在一次给药中所接受的药物的量,剂量的合理确定有助于药物达到预期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剂量的考虑因素和常见给药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1. 患者因素: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和肾功能等都会对药物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给药途径调整药物的剂量。
常见用药种类用药方法给药途径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常见问题:不拨滑竿 反复拨滑竿
都保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旋松并将盖拔出。
第二步:垂直拿药瓶旋转底 座,旋转至不能再转时原路 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 表明药物已经装好。
缺点:患者不能正确和协调地完成吸气和喷药动 作,尤其是在老年人与儿童更易发生。使用抛射 剂。
常用的有: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异 丙托溴铵气雾剂(爱全乐)、布地奈德气雾剂 (普米克)等。
干粉吸入器(DPI)
优点:不需要使用MDI时吸气和揿喷药动作的协调。 不需要抛射剂。
缺点:适用的药物相对较少。使用时患者需要一定 的吸力。药粉必须保持干燥。操作存在步骤,急性 发作患者不适合。
常见用药种类 用药方法 给药途径
常用药物种类
常用剂型有40余种,其分类方法有多种:
▪ 按给药途径分类 ▪ 按分散系统分类 ▪ 按制法分类 ▪ 按形态分类
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例如, 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 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 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都保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先呼一口气,将气呼尽 后,将吸嘴放入口中, 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吸 气,然后将装置从口中 拿出。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常见问题:无味道, 粒子微小,患者吸入 没有明显感觉。认为 没有吸入进药物。
DPI注意事项
判别各类装置使用次数
MDI :如图所示
两种多剂量干粉吸入器。
准纳器
都保
农药常用施药方法

常用施药方法1、喷雾法:是防治大田农作物病虫草害最常用的一种施药方法。
利用喷雾药械将液状使用的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喷洒到作物表面,形成药膜,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喷雾需要喷雾器、水源和良好的水质。
2、喷粉法:是用喷粉器产生风力将农药粉剂喷撒到农作物表面。
适于缺水地区,工效较高,但粉剂粘着力差,飘逸性强,防治效果一般不如喷雾法,易污染环境。
3、泼浇法:是把定量的乳油。
可湿性粉剂或水剂等,加水稀释,搅拌均匀,向植物泼浇或用水唧筒进行喷雨。
主要用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用水量比喷雾多出2-3倍不适用于多数病害的防治。
4、撒施法:适用于施用颗粒剂和毒土。
制作毒土时,药剂为粉剂时,可直接与细土按一定份数混合均匀;液剂时,先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到细土上拌匀撒毒土防治植株上的害虫应在雾水末干时进行,防治地下害虫应在雾水干后进行。
对剧毒农药,不能做成毒土撒施。
5、土壤处理法:结合耕翻,将农药利用喷雾、喷粉或撒施的方法施于地面,再翻入土层,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土传性病害和土壤中的虫、蛹,也用于内吸剂施药,由根部吸收,传导到作物的地上分,防治地面上的害虫和病菌。
6、拌种法:将一定量的农药按比例与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可预治附带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7、种苗浸渍法:利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渍种苗木的方法,一般应用的农药为水溶剂和乳油,用于防治附带在种子苗木上的病菌。
浸渍种苗要严格掌握药液浓度、温度、浸渍时间,以免产生药害。
8、毒饵、毒谷法:将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与害虫害鼠喜食的饵料、谷物拌匀,施于地面,用于防治地面危害的害虫害鼠,配制毒谷应先将谷物炒香或煮半熟,晾成半干后再拌药。
9、熏蒸法:是利用具有挥发性的农药产生的毒气防治病虫害,主要用于土壤、温室、大棚、仓库等场所的病虫害防治。
10、熏烟法:主要应用烟剂农药,将农药点燃后产生浓烟弥散于空气中,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等密闭场所的病虫害。
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法

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法
药物的给药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口服给药: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经胃肠道吸收到血液中。
这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方便、容易控制剂量,但吸收可能受到胃肠道排空速度、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消化道的pH等因素的影响。
2. 注射给药:将药物注入体内的静脉、肌肉或皮下组织中,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快速起效。
常见的注射方法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3. 外用给药:将药物涂抹、喷洒或涂抹在皮肤表面、眼部、耳朵、鼻腔、口腔等处,通过局部吸收起药效。
这种给药方法常用于皮肤病、眼耳鼻喉等疾病的治疗。
4. 吸入给药:将药物以气雾、粉末等形式吸入呼吸道,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肺组织或气管支气管等部位。
这种给药方法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 药物植入给药:将药物植入皮下组织、腹腔、肌肉等部位,通过局部吸收或缓慢释放起到治疗作用。
常见的药物植入给药方法有输液、埋植粒、子宫内装置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给药途径,如病灶注射、腔内给药、口腔黏膜给药等,根据具体药物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给药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病情和药物的特性等因素。
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给药门路有哪些?临床常用的给药门路有多种,按主要特色大概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肠内给药:包含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
其弊端为:某些药物因自己的被物理性质而不可以汲取;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惹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损坏;别的在食品和其余药物同时存在时,汲取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只管口腔粘膜可用于汲取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汲取有特别意义。
比如硝酸甘油在舌下汲取十分快速,可快速产生治疗成效。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逝状况下,常常经过直肠给药。
经直肠汲取的药物,约有 50%不经过肝脏。
但直肠汲取常常不规那么、不完好。
2、肠外注射:包含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正确而快速获取希望的血药浓度,因此作用产生快速靠谱。
这是其余给药方法所不可以抵达的。
但因为高浓度的药物快速抵达血浆和组织,增添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频频注射还有赖于连续保持静脉畅达。
这类方法不合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合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那么可惹起强烈痛苦和组织坏死。
皮下注射的汲取速率往常平均而迟缓,因此作用长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汲取十分快速,合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肺的汲取: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汲取。
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门路快速进入血液循环。
别的,药物的溶液能够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
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主要弊端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局部用药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假如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皮肤:极罕有药物能快速穿过完好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汲取,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
固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好多溶质能自由经过真皮,所以药物经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汲取作用要快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的饮水量和采食量与肉仔鸡有很大不同,原则上供给充足的饮水,
2、混水给药:是将药物溶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
混水给药时,首先要了解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情况下,按24小时2/3需水量加药,任其自由饮用,药液饮用完毕,再给加1/3新鲜饮水。
若使用在水中稳定性差的药物,或因治疗的需要,可采用“口渴给药法”对鸡群停止供水2小时后,以24小时需水量的1/5加药供饮,令其在1小时内饮毕。
为了避免自动饮水器给药浓度不均匀,建议重症疾病应人工和
手动供水。
家禽的饮水量受舍温、饲料、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饮水量时应于考虑。
3、混料给药: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供家禽自由采食,适用于长期投药,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合均匀,常用递加稀释法,先将药物加入小量饲料中混匀,再与10倍量饲料混合,余其类推,直至与全部饲料混匀。
一般存中药的产品通常是按全天采食量计算用药后集中于1/2或1/3日粮给药,分两次喂给。
给药时应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物的相溶性与相互关系。
4、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药物雾化成易分散的微滴或微粒,通过家禽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
5、带鸡消毒:集约化养禽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肉鸡在鸡舍约两个月,蛋鸡约两年,为防止饲养期感染,应视污染程度,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在炎夏季节可每日进行1-2次,春秋季节每3-5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喷洒量0.2-0.25L/m2即可。
6、药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
一种是把水生动物放入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另一种在水生动物的栖息水中溶入药物。
浸洗时采用较高浓度进行短时间药浴;第二种则采用较稀浓度长时间药浴。
此外陆生动物也可采用药浴的形式来杀灭体外寄生虫。
(二)个体给药法:
1、经口投药:是将药液或药片直接投入口腔吞咽的给药的方法,经口投药方法简便,剂量准确,但药物吸收较慢,生物利用度低,费工费时。
2、嗉囊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嗉囊的给药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剂量准确,特别是需要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禽只开喙困难均可采用。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操作简便,剂量准确,药效发挥迅速、稳定。
4、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翼下静肪的给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