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5-16宏观经济政策

(2)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 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 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 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 变化方向和程度。如消费物价指数。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点时期内 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 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衡量。
除了一般预算收入以外,我国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的社会资源 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等四 个部分。2003-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从32605亿元增长到77608亿元,占GDP比重 从24%上升到约30%。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全 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 3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这表明,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仅低 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罕见!央行两个月内第三次降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经济政策目标
1.经济政策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 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h h
LM斜率:k/h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 度越大,扩张的财政 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 度越小,扩张的财政 政策效果越小。此时 位于较高收入水平, 接近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16章ppt (适合初级学生)

四、财政政策的特点 1、调节作用 2、对总需求(AD)进行直接管理 3、挤出效应的存在 4、内部时滞长,外部时滞短 5、是经济逆风向的运用 6、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6.3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其特点
一、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
中央银行 制定货币政策 发行货币 管理国库
商业银行
负债——吸收存款 资产——发放贷款
紧缩的货币政策时
4、道义的劝告
调高再贴现率
四、货币政策的特点
1、间接管理
2、时滞特点: 内部时滞短 外部时滞长
3、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更难确定
二、财政政策的构成
支出 收入
G 政府购买
Tr 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T 定量税 公债
售卖国有资产
收>支 盈余
收<支 赤字
三、财政预算的三种理论
1、年度均衡预算理论(当年 收=支)
2、周期均衡预算理论(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均衡)
3、功能财政(凯恩斯提出)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 标时, 预算可以赤字,也可以盈余。 (不以追求均衡作为目标,而是以经济的正常运行最为目标)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研究的问题
两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及其特征
n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n 财政政策的运用,历史演变,特点 n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乘数,特点
§16.1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1、失业 自愿性失业: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 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信息不对称)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高度化) 周期性失业(经济波动) 季节性失业(生产的特点决定)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的 扩张性或者收缩性的变动可以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
r
产生了过度货
币供给,资产市 场的迅速调整
r0
使得均衡点迅 速向下移动到
r1
E`点
O
初始均衡点E0
LM
E0
E1
LM1
IS
E`
Y0
Y1
Y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使LM曲线由LM移
• 李嘉图等价原理
政府通过借债筹资和征税筹资是相同的, 政府债务并不能产生短期刺激总需求 的效应。 消费者是向前看的, 他们的支出不仅基于其现期收入, 而且还基于其预期的未 来收入。 政府通过借债为减税筹资, 消费者现期收入虽然增加, 考虑到未来政府需要增 税来偿还债务, 估计未来收入会减少, 于是会把目前收入增加的部分储蓄起来, 以备将来缴税, 从而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支出并未增加。
–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 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 只能依靠 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 古典主义极端
– 古典情况下,货币数量的一定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达 到最大限度。
– 如果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当中央银行采取增加货币供应
➢功能财政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而应以 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 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 的的理论。
• 理论思想:不能机械地运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 对待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B 政府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D 减少货币供给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B 储蓄存款;C 活期存款;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B 储蓄存款;C 旅行支票;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B 货币的谨慎需求;C 货币的预防需求;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不发生变化;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B 现金存款比率;C 超额准备率;D 以上都是。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 政府转移支付;B. 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B. 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6.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6章宏观经济

• 《管子·侈靡篇》:“雕卵然后瀹(yue,四声, 煮)之,雕栋然后爨(cuan,四声,烧)之。”
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这种政策在什么样的情况 下采用?是否与凯恩斯的思想一致?
• 管子认为,让富人穷奢极侈,穷人就能有工作做了, 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持生计。他还鼓励厚葬,延长 治丧时间,提高治丧规格,如开挖巨大的墓坑,可以 使用庞大的力工,使大量能工巧匠有用武之地,而这 又是孝子贤孙乐于支出的。
要不惜出现赤字来实行增支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若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政府有责任减支增税, 宁肯增大盈余也要实行紧缩性政策。总之,功能 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 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 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 确制定和实行。 --这种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是对预 算平衡思想的否定。目标与手段。 --特别是对于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
1.财政政策工具[2] 第一,政府支出[2]
①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
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 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②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
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 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间接税主要转嫁给消费者
间接税主要转嫁给生产者 12
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第一,经济萧条时期的运用
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此时,政府可以提高购 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社会福利费 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和消费支出水平;可采取减税措施。以此增加社会整 体需求水平,抑制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经的作用 [3] ①个人所得税
经济学原理(宏观)课程第16章_第2节_财政政策

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
所得税
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
我国利息税,99年:20%,2007年:5%,2008: 免征
08:17
11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 定量税 变动税收总量,刺激总需求 比例税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 降低税率,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 提高税率,引起社会总需求降低
08:17
合计 17.5
9
08:17
10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
累退税:累退税是指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
不符合税收分配原则,一般不宜被采用
英国的物业税
08:17
18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 高涨
问题:
收入增加,为何税收 会自动增加?
收入增 加
结论:经济高涨时期, 税收自 政府税收的自动增加, 动增加
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 作用
08:17
需求 上升
可支配 收入增 速减缓
通货 膨胀
抑制 需求 过度 上升
19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税收 公债
问题:公债利息不也是 支出吗?
回答:公债利息是转 移支付的一部分。
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08:17
3
一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一)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 (二)变动政府转移支付 (三)变动税收 (四)发行公债
宏观经济学第16章 经济增长

鼓励资本形成
• 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从直观的角度看,由于资本是
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因此,一个社会可以改变它所拥有的资
本量。
增加劳动供给
• 增长核算方程表明,增加劳动供给会引起经济增长。
建立适当的制度
• 在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中,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制度可以定义为支配一个社会的组织方式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
增长的源泉
产出的增长
(Y / Y )
资本
劳动
全要素生产率
(1)=(2)+(3)+(4)
(K / K ) (2)
[(1 )L / L] (3)
(A / A) (4)
1948—2013
3.5
1.3
1.0
1.2
1948—1972
4.1
1.3
0.9
1.8
1972—1995
3.3
1.4
1.4
0.5
新古典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
增长核算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经 济 增 长 的 根 本 原 因
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 本 假 定 和 思 路
内生增长理论
增长核算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模
稳
型
态
的
及
构
其
条
建
件
稳 态 时 的 增 长 率
模
重
型
的
要
应
结
用
论
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基本假定
• 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 • 时滞 • 不确定性 • 不可预测性 • “挤出”效应
❖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 预算盈余:政府财政收入超出支出的差额;
➢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 年度平衡预算: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保持收支平衡;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的意义: 更准确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公债
➢传统西方经济学思想
• 公债需要还本付息,必须用征税或多发行货币来解决, 增加公众负担; • 老的公债常用发新债来偿还,造成下代人的负担。
➢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想 • 外债是负担,但内债是“自欠自债”不存在负担; • 用征税办法偿还公债只是财富再分配,没有损失; • 发行公债可以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加快经济增长,为 后代带来更多财富和消费。
❖如何看待我国近年来增发国债的风险(注意问题)?
➢国债余额占GDP比重较低,但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高; ➢特定条件下的反周期财政措施不应引为常例; ➢后续年度带来的投资压力和还本付息压力,要注意短 中长期发展的关系,利用低通胀时机降低筹资成本; ➢要注意如何合理运用国债资金; ➢同时考虑名义赤字和国债与隐性赤字和国债。
A留20万准备金 A贷80万给乙 乙将80万存入B银行
B留16万准备金 B贷64万给丙 丙将64万存入C银行 C留12.8万准备金 C贷51.2万给丁 丁将51.2万存入D行
设存款总和为D,原始存款额为R,法定准备率为rd , 货币创造乘数为k,则:
D=R×[1+(1-rd)1+(1-rd)2+(1-rd)3+…+(1-rd)n-1]
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 的比率,由央行规定)提留的准备金; ➢假设条件 • 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 法定准备金后会全贷出去; • 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 形式进行。 ➢存款创造 例:法定准备率20%,设甲将100万美元存入A银行:
押贷款等)、投资(购买有价证券以取得利息收入);
• 中间业务:代办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
➢中央银行 ——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 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 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 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再贴现、抵押 贷款等)、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办理全国结算业务; • 国家的银行:
➢什么是失业?
• 失业率是失业者人数与劳动力(一定年龄范围内有 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人数的比率。
讨论
❖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扩张导 向下增支而不减税,为什么不以减税为重点?
➢我国税收占GDP比重过低,减税已无空间;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制约着减税效应的发挥; ➢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税收环境不宜于以减税为重点; ➢减税空间不大并不排除具体项目的税收减免。
三、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西方的主要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金融媒介机构
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协会
中央银行
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
➢商业银行
——起源于早期向银行借款的人经营商业,现主要业务
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活期、定期储蓄);
• 资产业务:包括放款(主要是短期贷款—票据贴现、抵
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西方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充分 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 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功能财政思想 • 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
•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存在通货紧缩 缺口),政府应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应担心赤字;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预算盈余或下 降,个人 收入减少
政府税 收减少
=R×[1-(1-rd)n]/ [1-(1-rd)]
若n趋于无穷大,则:D=R/ rd
k=D/R=1/ rd
➢假设商业银行有超额储备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但银行没有贷出去的款额;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用re表示);
•实际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和; •实际准备率:超额准备率与法定准备率之和;
货币创造乘数:k=1/(rd +re ) • 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
法定准备率、贷款利率、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 贷款利率越高,超额准备率越低,货币创造乘数越大; 再贴现率越高,实际准备率越高,货币创造乘数越小; ➢假设客户得到的贷款不全部存银行
代理国库:代收各种税款、公债价款;代拨付各项经 费、代办付款与转帐; 提供资金:贴现短期国库券、发行公债或购买公债等;
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 执行货币政策; 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基本概念 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政府转移 支付增加
预算盈余减少 或赤字增加
扩张性财 政政策
政府减少税收 政府增加支出
预算盈余减少 或赤字增加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 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与实际预算盈余BS的区别: BS*-BS=t(y*-y)
当实际国民收入y<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时,BS*>BS。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农
民个人收入减少,如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 农民收入和消费下降减缓,经济衰退受到抑制。
❖斟酌使用(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政府主动采取财政措施使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 • 调节经济的重点要放在总需求的管理方面,使总需 求适应总供给; • 总需求过高或过低时,政府应采取抑制或刺激需求的 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