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降水过多或者河水湖水泛滥等原因,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地面无法及时排水,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的一种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洪涝灾害进行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东北、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区。
东北地区由于受到台风、冷涡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加上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季风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加上地形复杂,易造成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河湖密布,水利设施发达,但也由于雨量集中、地势平坦等因素,使得该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
珠江流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也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较易发生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多河险,山洪、浸润洪水等较为常见。
洪涝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农田造成重大损失,洪水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栽种农作物的大量劳动和资金化为乌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其次是城市生活受到影响,洪水淹没低洼地区,水浸入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瘫痪、供水中断、电力短缺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长期积累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等其他灾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完善防洪设施。
在重点洪涝地区加强了堤防、水闸、水库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其次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国各地的气象站网和雷达监测网,同时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在灾前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另外,加强洪涝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支持,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和人力支持。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历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常见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干旱、暴雨等)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危害。
2、掌握中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和影响。
3、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4、培养应对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与特点。
(2)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2、难点(1)复杂气象条件下灾害的形成机制。
(2)如何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1、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2、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四、学习过程(一)气象灾害1、台风(1)定义: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2)形成条件: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的作用。
(3)路径: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4)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
(5)影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寒潮(1)定义: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2)形成原因: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南下。
(3)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等地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影响。
(4)危害: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对农业、交通、电力等产生不利影响。
3、干旱(1)定义: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2)形成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用水量大等。
(3)类型:春旱、夏旱、秋旱、冬旱。
(4)影响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突出。
(5)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4、暴雨(1)定义: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
(2)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3)影响地区:南方地区暴雨频繁,北方地区暴雨多集中在夏季。
(4)危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二)洪涝灾害1、形成机制(1)降水过多: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或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
选修5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教师版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对比识记我国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能从正反两反面认识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影响;3.能正确解释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熟悉中国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分布。
2.学习难点:分析台风、干旱、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鲁尔区的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一)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二)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1)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距离法国铁矿近;(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4)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丰富的水源;(5)德国以及西欧市场广阔。
(三)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开始衰退,衰退的原因是:(1)单一的产业结构;(2)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减少;世界煤炭价格下降、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上升;(3)世界钢铁供大于求,利润下降;(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鲁尔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其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创新设计P65)★★★2.什么是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哪些问题?答:资源型地区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以自然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区。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在中国,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还可能引发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干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如大气环流异常、季风进退异常等导致降水偏少;二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水流溢出河道,淹没低洼地区的现象。
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暴雨洪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候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其次,地形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也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虽然会带来严重的灾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伏旱时期的高温和干旱。
(四)寒潮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的过程。
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
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影响。
它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
(五)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是指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通常指日最高气温超过 35℃的天气。
最新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
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2

形成因素和条件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更重要的方面是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基本概念
大水; 山洪、 洪:大水;如:山洪、洪峰等 洪水: 大水。 水流量、 洪水 : 大水 。 水流量 、 水位超过正常情 况。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有何区别呢
我国洪涝灾害的季节差异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对策。 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灾危害
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影响林业、渔业, 影响水电工业,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平原多,高原山地少;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分析我国 多暴雨洪涝灾害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 夏秋两季,台风活动带来特大暴雨。 水系:我国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干流流量大;河道弯曲,排泄不畅。 地形:我国河流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 流缓慢。 2、人为原因 河流上游植被的破坏,使河流含沙量增 大,泥沙淤积致使河床升高; 人为占用河道、围湖造田,影响蓄洪行 洪能力。
修。
高考链接:36.读图12,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答案要点: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 加重;甲地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 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读图分析: 1、说出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地区。 2、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灾比西部地区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中国旱灾 为什么?
我国旱情的区域特点和差异 1.“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
地区(盛夏旱) 2.“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旱) 3.“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
地区(伏旱) 4.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中国旱灾
我国旱情的区域特点和差异 1.“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
地区(盛夏旱) 2.“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旱) 3.“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
地区(伏旱) 4.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东部地区
的
雨带推移
进
退华北、Biblioteka 北 7、8月北方 雨季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寒潮带来的影响
冻死鱼
枇 杷 受 冻
寒潮的益处有哪些?
1. 带来雨雪,补充土壤水分。 2. 低温杀死虫子,次年虫灾减少。 3. 大风吹散城市污染物,净化空气。
寒潮防御措施
1.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 2. 城市交通做好应急预案。 3. 农、牧区的牲畜、农作物做好防寒准备。 4. 海上船只返港。 5. 电力、电信部门及时对损毁的基础设施进行抢
高考链接: 31、读图,回答: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 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 的原因。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6
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思维拓展
1. 为什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滇南谷 地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较1.小2东.?为西什走么向广的东高省大、山海脉南阻省挡受冷寒空潮气的南影下响。 2. 青藏高原海拔高,冷空气不易进入。 3. 广东、海南、滇南谷地纬度低,远离 寒潮源地。
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造成人畜伤亡
破淹坏没交农冲通田垮等与河公村堤共庄设施 对沿岸城市构成巨大威胁
防御洪水灾害的措施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退耕还湖, 修建分洪、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 实行防洪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