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序号:9 高二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的气候

第4课时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审核签名: 编制 编制时间:3月14日

完成所需时间:30分钟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目标解读】

1.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会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寒潮:

1.概念:指造成降温地区_____,降温幅度______(我国规定 24小时内降温达 10℃以上),持续时间________的强冷空气。其实质是

__________天气。

2.天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冻害等恶劣天气。

3.出现时间:主要是每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发源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亚洲高压源地)。5.侵入路径:

一条是西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经过我国东北或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势力不很强,次数也不多。6.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_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

7.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一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对南方冬季过冬作物的危害也较大;二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三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

8.寒潮防御:一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二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例如建塑料薄膜温室大棚、田间灌水或制造烟雾、包裹等保温措施。等等。

二.台风:

1.概念:发源于______带、________带洋面上的热带_______。风力达12级。

具体表现为:台风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台风眼区是受_________气流的控制,强风停息,云消雨散,天气晴朗而平静;一旦进入涡旋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出现

___________的恶劣天气;大风区风力一般在 8级到 12级之间,常出现阵性暴雨。

2.时间:___________季节,7月~ 10月是台风盛行的季节,8月最多,2月最少。

3.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分布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主要在_____________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

5.对农业的影响:

危害: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和特大暴雨产生的破坏性和洪涝。

好处:对缓解长江中下游的________及华南局部地区的秋旱,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6.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与预报(2)建立减灾应急体系(3)提高公民防范灾害的意识(4)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沙尘暴:

(1)定义: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产生时间:______季为甚,冬季其次。

(3)成因:

自然原因:①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受快行冷锋过境影响,大风日数_______;②地表多疏松的沙土;

③地表裸露,缺少植被覆盖与保护,尘土易飞扬。

人为原因:由于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加之城市工程建设不当等,植被破坏严重,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4.涉及范围: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受沙尘暴影响最为严重。

5.危害: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人们出行不便,易出现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加重,浮扬的尘土以及其中的病菌,不利于身体健康;尘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农田作物产量的下降;影响需洁净的工业;加剧了土地的沙化。

6.措施: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如“三北”防护林。

【合作探究】

探究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图1)。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分布图(图2)。

材料三: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我国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地区,该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旱灾一般出现在 季,为什么?

(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严重的春旱?

(3)广东冬旱的原因:

(4)我国西北常年干旱的原因:

(5)简述抗旱救灾的主要措施

探究二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2)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3)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四、中国的气象灾害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1

选修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010-04-06 11:16:07 阅读1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 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频次、持续时间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合作探究】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及原因 (1) (2) 【合作探究】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西北太平洋,且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域和。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合作探究】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

环境资源学院 气象学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的分析与研究 学生姓名:陈璐璐 学号:201018010206 系(部、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102 指导教师:张方方 2011年9月24日

气象学文献综述 中文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灾害之一。就今年来说,江苏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就出现了罕见旱情,对当地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气象灾害干旱江苏长江中下游 英文摘要: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at affect the most widespread disasters. Both land and sea in China, most of the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monsoon, the climate is very unstable, the decision of China's inter-annual seasonal rainfall and the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Lead to many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But one of drought impact o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most extensive damage, one of hardest-hit disaster.This year, the Jiangsu Yangtze River in some areas and there have been rare drought, causing a very serious local impact. 关键词: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rought Jiangsu Province Yangtze River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序号:9 高二中国地理第三章 中国的气候 第4课时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审核签名: 编制 编制时间:3月14日 完成所需时间:30分钟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目标解读】 1.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会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寒潮: 1.概念:指造成降温地区_____,降温幅度______(我国规定 24小时内降温达 10℃以上),持续时间________的强冷空气。其实质是 __________天气。 2.天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冻害等恶劣天气。

3.出现时间:主要是每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发源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亚洲高压源地)。5.侵入路径: 一条是西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内蒙古,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经过我国东北或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势力不很强,次数也不多。6.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_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 7.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一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对南方冬季过冬作物的危害也较大;二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三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 8.寒潮防御:一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二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例如建塑料薄膜温室大棚、田间灌水或制造烟雾、包裹等保温措施。等等。

八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1.雷电 雷电是雷暴的俗称,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雷电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培,能量在1——1000亿瓦特,温度为6000℃~20000℃。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每秒钟地球造就1800次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有100个雷击地面,死亡人数在3000以上。雷电灾害是不可消灭的气象灾害,是一种局部的很猛烈的灾害性现象。从工厂、矿山、楼房、卫星、飞机到电脑、电视机、电话,乃至人体都会受到雷电的危害。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数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暴雨 我国气象标准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 3.大风 大风,近地面层风力达蒲福风级8级(平均风速17.2~20.7米/秒)或以上的风。中国气象观测业务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米/秒(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为大风。有大风出现的一天称为大风日。在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则规定,蒲福风级6级(平均风速为10.8--13.8米/秒)或以上的风为大风。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海上的大风则影响航海、海上施工和捕捞等作业,为害甚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很多,如冷锋、雷暴、飑线和气旋等。 4.冰雹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0分) 1.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 B.范围广,全部发生在陆地和海洋 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 D.灾情重,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解析季风不是气象灾害;有的气象灾害发生在春季,如沙尘暴。答案D 2.每年入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 A.中路路径B.西路路径 C.东路路径D.转向路径 解析熟记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 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解析寒潮在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D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4~5.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4.A 5.C 6.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海重、北方轻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答案D 7.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B.粤、闽、浙 C.赣、鄂、湘D.冀、晋、豫 解析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答案B 8.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答案D 如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

中国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选择题及答案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漳州三中高三年月考3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2、下图表示某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时段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读两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中ab两地的资源优势分别是 ①a地热量和水资源丰富②b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 ③a地热量和风能资源丰富④b的光照和风能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永续利用②发电量常年稳定③密度大,聚能容易④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图是某年中国和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乙、丁分别表示的是 A、煤炭、天然气、石油 B、石油、天然气、水能 C、煤炭、石油、天然气 D、石油、天然气、煤炭 6、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中可以推知的是

A 、 我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很少 B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很大 C 、 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点是煤炭的开发 D 、 我国对世界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7、我国正在江苏省兴建田湾核电站,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 临海,便于核废料处理 B 、就近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C 、位于铁路线附近,原料运输方便 D 、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利于核电站设计和建设指导 读某企业可能建厂的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回答8-9题。 8、某企业选择在丁地发展,该企业最看中的是当地 A 、丰富的原材料 B 、广阔的消费市场 C 、高素质的科技人材 D 、廉价的劳动力 9、如果该企业吸引了外商投资,进行产业升级 换代,在乙地建立子公司,其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时装公司 ②软件开发公司 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普通通信公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右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等值线图(数值a >b >c ),读图判断10-12题。 10、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该工业区附近矮牵牛枯黄率比较高,该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可能是 A 、钢铁工业 B 、精细化工工业 C 、机械制造 D 、服装制造 12、从重工业生产的特点看,该工业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主要发展 ①水运 ②公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铁路运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中阴影甲、乙、丙、丁表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阴影E 、F 、G 、H 表示世界和 我国四个工业区。读后回答13-14题。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黑龙江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岸,我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明显。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候日益加剧,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气温升幅最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气候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威胁着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对预防及应对灾害的发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洪涝是黑龙江省发生频次最多的灾害,占30%,

主要发生在夏季6、7月份,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冰雹灾害——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黑龙江省是冰雹灾害的频发区,常发生在夏季,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干旱——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严重危害。大风灾害——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时(17m/s)称为大风。当大风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大风灾害。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只,造成伤亡事故。 霜冻——霜冻是指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时期,地面和作物体表面的温度骤降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地区,无霜期较短,霜冻是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使黑龙江省大田作物受害或致死,影响粮食作物

2-4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测试 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3.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 4.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大豆 D.油菜 5.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6.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7.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8.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9.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日有寒潮到达日受台风影响 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日梅雨季节开始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 值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 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11.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06 1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13.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下图,做14~16题。 14.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C.4℃D.-4℃ 15.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读图1“七月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1-5题: 1. 7月24日23时,受台风影响的台北市的风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2. 当台风在甲所在的三角洲地区登陆时,最有 可能带来 A. 强风、地震、海啸 B.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C. 风暴潮、寒潮、泥石流 D. 特大暴雨、潮汐、海啸 3. 台风的到来,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是 A. 农业减产 B. 阻断交通 C. 引发病虫害 D. 降水充沛 4. 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 A. 雷达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技术 5. 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 台风在每年的7-11月活动最为频繁 D. 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大诗人杜甫在《对雪》一诗中曾写道:“北雪犯长沙,胡云冻万家。”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冰雪灾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6. 形成这次冰雪灾害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A B C D 7. 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受灾严重,而同纬度的闽、滇两省却基本无灾,主要原因是 A. 影响闽、滇两省的夏季风比较弱 B. 武夷山脉和云贵高原的阻挡 C.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D. 有防御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 8.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 C.泥石流D.台风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10.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和移动路径。 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理解我国干旱、洪涝的时空分布及灾情。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自主学习】 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②移动路径 a.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b.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c.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③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①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②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③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④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②空间分布 a.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b.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①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②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 ③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3.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②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合作探究】 1.读教材P34“探索”,探究下列问题。 你知道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为什么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 2.读教材P35图2-2-3,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和移动路径。 (2)指出我国哪些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提示:(1)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3.读教材P36图2-2-4,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成为我国主要寒潮源地的原因。 (2)说明寒潮由哪三条路径入侵我国。 提示:(1)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纬度较高,气温低,形成了冷高压,在一定气压条件下,冷气团大规模向东南移动,成为入侵我国的寒潮。 (2)寒潮入侵我国的三条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4.读教材P37“阅读”和P38图2-2-8,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旱灾总频次较多的地区在哪里?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干旱类型。 (3)为什么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主要知识点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