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采区设计说明书(5.13)
Ⅱ3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铁北矿矿井地质第一节概况铁北矿是由哈尔滨设计院设计、大雁二十四处施工的一座年设计能力为1.5Mt/a的大型矿井,经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05Mt/a。
井田走向长4.9km,倾斜宽3.8km,面积18.6km2,地质储量5.47亿吨,可采储量2.42亿吨.矿井共有可采煤层13层,其中Ⅱ2a、Ⅱ3b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全井区发育, Ⅱ2a平均厚度为5.93m, Ⅱ3b2平均厚度为4.99m, 倾角为4°~7°,共有可采储量1.42亿吨,占矿井可采储量的59%,煤种为褐煤。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现由于3号风井竣工已投入使用,矿井通风方式改为中央边界式。
一、井田地层及构造1、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扎赉诺尔群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二组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含煤地层总厚度为600-950m,属陆相沉积。
2、构造扎赉诺尔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扎赉诺尔凹陷北部,东邻嵯岗隆起,西侧为扎赉诺尔断裂。
早白垩系扎赉诺尔群含煤地层沉积在前寒武纪古老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和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变质岩组及晚侏罗系火山、火山碎屑岩构成的构造盆地。
盆地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
扎赉诺尔煤田为一地堑式断陷盆地,其东侧为落差500m的阿尔公-特山断裂(原名嵯岗断层),西侧为落差约300m的扎赉诺尔断裂。
盆地内煤系地层呈宽缓的向斜构造,向斜轴向为NE17°,至滨洲线南2km处开始向东偏转,呈现NE47°。
两翼倾角一般5~10°,西翼倾角较东翼陡而形成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向斜东翼有落差200~300m的走向及斜交正断层,向斜西翼以落差60m以内的正断层较发育,而向斜轴部由于远离盆缘断裂受其影响较小,断裂构造不发育。
由于煤田形成后,地壳运动不强烈,所以构造比较简单,只以断层为主,伴有小型挠曲,呈缓波状起伏。
井田位于向斜盆地西翼北部,地质构造简单,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伴有一些以走向断层和斜交断层为主的正断层,褶曲不发育,无火成岩侵入。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范本前言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赋存情况: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煤层赋存情况表煤层特征表煤层工业指标表二、煤层顶底板特征: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第四节地质构造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实见水文地质: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三、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采用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完整版采区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以在云冈矿收集的资料为基础,以《煤矿开采方法》,《煤矿安全规程》,《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通风安全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毕业设计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资料为依据,进行了采区生产系统的设计。
云冈矿井田内共有3#、9#、15#三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9.77m,本设计煤层为3#,煤层厚3.78~6.10m,平均厚5.23m,含夹矸1-3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小,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4.7%,属稳定煤层。
该煤层属灰分低,硫、磷均低,高发热属热稳定性好的无烟煤,顶板岩性为厚层灰黑色的粉砂岩,底板为黑色灰色粉砂岩。
经鉴定本煤层瓦斯含量低,不存在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煤尘无爆炸性,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II 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可采储量1904万t。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9.4a。
采区内为单翼开采,且大巷均沿煤层布置,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矿井投产时在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采综放采煤工艺,顶板处理方法为自然跨落法;工作面长180m,每刀进度为0.60m,每日割8刀。
设计年工作日330d,采用“三八”作业制,两个班生产,一个班准备。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位置及交通云冈煤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约7km处的寺庄镇云冈村西,地理坐标为北纬35°48′52″~35°52′52″,东经112°47′46″~112°56′36″,为沁水煤田大同矿区王报井田的一部分。
井田东2km处有太(原)~焦(作)电气化铁路穿过,煤矿有9.87km的铁路专用线与太(原)~焦(作)电气化铁路在大同站接轨,煤矿东距长晋公路1.5km,其间有简易公路连通,交通极为方便二、井田地质概况(一)地层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井田内发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和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采区概况 . (1)第二节采区地质 (1)第二章采区储量和生产能力 (2)第一节采区储量 (2)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4)第二节工作面长度确定 (6)第三节工作面接替顺序 (7)第四章采煤工艺 (8)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确定 (8)第二节工作面设备选型和支护方式 (8)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10)第一节采区运煤运料排矸系统 (10)第二节采区运输系统及运输方式 (10)第六章采区通风 (10)第一节采取通风系统 (10)第二节采掘工作面及硐室所需风量计算 (12)第三节采区总供风量 (14)第四节风量分配 (14)第五节风量验算 (15)第七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第一章采区概况和地质条件第一节采区概况本采区西部为井田边界,东部为三采区,上部-50m标高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标高-250m。
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
区内无断层和褶曲,东部局部有火成岩侵入。
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为-250m和-50m。
采区生产能力110万吨第二节采区地质本采区内仅有两成煤,厚度及顶板岩性见下图。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地层岩性柱状图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 采区储量1采区资源储量储量计算公式为:d M S Q ⋅⋅=/cos θQ——储量(万吨) S——面积(m2) M ——厚度(m ) d ——容重(t/m3) θ──煤层倾角采取储量:Q= 2000×910×+×÷cos12°=(万吨)2采区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公式:ZK=(Zg-p )×C 式中: 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 Zg---- 工业储量,万t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山东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三一采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论证意见

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三一采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论证意见2015年2月4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名单附后)对由山东科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三一采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以下简称设计)进行了审查论证,形成如下论证意见:一、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阳煤矿)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境内,是一座于2006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核定生产能力72万t/a的生产矿井,根据生产接续,计划近期将开采三一采区被地面东焦村压覆的煤炭资源,现委托山东科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本设计并报批是必要的,符合有关规定。
二、朝阳煤矿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水平标高-700m,其井田位于滕县煤田西北部,井田面积17.2482km2,批准开采标高-550m~-1200m。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含主要可采煤层为3下、12下、16煤层,目前矿井主采3下、12下煤层。
三一采区位于工业广场西南,东以F4断层为界,南以北徐楼断层为界,北以3下煤层露头为界,西以Fx2断层为界与三二采区相邻,采区走向长736m~980m,倾向长625~681m;主采3下煤层,煤层平均厚7.6m,倾角5~18°,可采储量426万t,地面标高+35m,采区内3下煤层赋存标高-650m~-870m,埋深685~905m,采区内断层较发育,无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采区水文条件属中等类型,3下煤层顶底板较稳定坚固,为瓦斯矿井,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一级高温区,地压较大,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设计中对矿井和三一采区情况都描述的较全面。
三、在三一采区上方由东焦、西焦两个自然村,现西焦村已搬迁,东焦村共有住户488户,1817人,占地面积13.8万㎡,主要建筑物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有少量楼房和土木结构的老房,村内房屋排列整齐。
经计算,东焦村压覆三一采区3煤层面积60.2万㎡,压煤量265万t,平均埋深715m。
31采区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开拓后预测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31采区瓦斯地质规律分析及开拓后区域预测超化煤矿2010年4月一、31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和范围31采区位于超化煤矿西南部,行政区划位于新密市超化镇张沟村、圣帝庙村、杏树岗村。
31采区西北部、北部与新密是金山集团超化煤矿为界,东北部、东部与超化矿22、21、23采区以近似-250水平分界,西部、南部与高岭矿毗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2′47″~113°27′35″,北纬34°25′09″~34°26′58″。
31。
采区南北宽0.333~1.551Km,东西最长4.362Km,面积4.6055 Km2,占超化煤矿总面积的40.79%。
2、采区地质构造31采区整体构造为一宽缓的向斜,向斜轴位于37勘查线附近,向南西倾伏;向斜西翼实际上是超化背斜的东南翼,地层为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地层倾角越往西越陡,最西端倾角大于40o,因钻孔稀少,局部小构造尚未完全探明,现已探明有杨台逆断层、黑龙沟正断层、毛沟滑动构造等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
杨台逆断层下盘极可能是一个与上盘截然不同的紧密向斜构造;向斜东翼走向东南,倾向西南,倾角10o~35o,东南部发育有次一级的崔庄向斜。
其中主要发育有圣帝庙断层、DF4、DF5、DF7、小司沟正断层等断层,构造控制程度相对较高。
总体而言,31采区越往西往南构造越复杂,如果把23采区下山南端和35-补38孔连接起来作为一条构造分界线,其南北不但构造复杂程度不同,而且悬殊颇大。
北区地层倾角较缓,没有采区无法跨越的大中型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发育有少量宽缓褶皱。
南区含煤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较复杂的变化,地层倾角陡,局部大于40o。
南区内发育多条大规模正、逆断层及滑动构造,煤层破坏严重,呈几个孤立断块,杨台逆断层下盘向斜属紧密褶皱,且伴有黑龙沟等大规模断层。
3、煤层31采区主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区内煤层在37剖面线以西近东西走向,倾向南;37剖面线以东向东南、南偏转,形成向西倾伏的崔庄向斜。
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区设计说明书班级:采矿班组员: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地质特征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第三章采区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三节巷道断面设计第四章回采工艺第一节落煤第二节支护第三节采空区处理方法第四节采煤工艺第五节生产技术管理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第二节采区通风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地质特征峻德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
为鹤岗煤田最南部的一个井田。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4′40″北纬47°11′50″。
井田的北部边界与兴安煤矿相邻。
其界限为:纬线104000为界。
由它们的连线的垂直截面组成北部的人文边界。
南止煤系地层与上复第三系地层的-500标高不整合接触线。
区内东有峻德火车站,北距鹤岗火车站15KM.西部有鹤大公路通过,交通方便。
峻德煤矿井田的地势东高西洼。
洼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为600㎜左右,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
区内只有鹤立河在井田上方流过后经人工改造从西部边界通过。
最高洪水位238M。
最大流最为180立方米每秒。
地下水原始流向与地表河流流向一致。
水力坡度2‰左右。
一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本区地层基本与鹤岗区域性地层一致。
根据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的统一对比,区内自下而上有:前古生界,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石头庙子组。
下白垩统东山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1.前古生界: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石曲片岩,角闪片岩组成煤系地层基盘。
2.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为矿区主要含煤层21层。
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岩性较粗厚度450米,由北往南变薄。
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
有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炭页岩、凝灰质岩等,含可采煤层21层。
中部岩性较细,厚约400M。
以灰白色中、细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
夹粗砂岩和二层灰白~灰绿色凝灰质岩。
采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概况一、采区所处井田位置、采区边界及邻区情况1、采区所处井田位置及边界25采区位于告成井田北部,东至-110m煤层底板等高线,南至补7、付12606、付12604孔一线附近,西至-350m煤层底板等高线,北至F7正断层。
采区走向长2050m,倾向长670m,上限标高-110m,下限标高-350m,对应地表标高为287.5m ~401.0m,面积1375350m2。
2、邻区情况(1)、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首采区(13采区)煤层底板起伏较大,煤厚变化大,断层发育,走向多为北东与北西向。
煤层顶板除部分地段保留原生顶板外,大部分为滑动构造直接压煤,极其破碎。
13采区顶板水赋存有一定的区域性,它与滑动构造产生的裂隙及顶板砂岩的厚度密切相关。
13091工作面以南顶板水赋存相对较弱,对采掘影响不大。
13091工作面以北顶板水赋存较丰富。
目前Ⅰ#、Ⅱ#顶板疏水巷顶板水总涌水量达到85m3/h。
13151下付巷顶板水涌水量稳定在55 m3/h。
虽然这些顶板出水点对13采区北部的顶板水进行了一定疏放,但是由于目前13采区顶板水总涌水量仍保持在160m3/h,对采掘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威胁。
13采区L7-8灰岩水较丰富,且区域差异性很大,在-110运输大巷和-100回风大巷掘进过程中,掘进头涌水量一般为10~20m3/h。
-110水平Ⅰ#底板疏水巷与13071工作面材料巷处于一富水地段,在13071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时都曾发生突水,突水量最大达到275m3/h左右。
-110水平Ⅰ#底板疏水巷于2001年3月6日出水后,最大出水量达到810m3/h左右,目前Ⅰ#底板疏水巷已对13采区南部的L7-8灰岩水进行了彻底疏放,我矿正在施工Ⅱ#底板疏水巷对13采区北部的L7-8灰岩水进行疏放。
21采区目前正在开拓,在中央集中下山掘进时,随着掘进在迎头附近有L7-8灰岩水涌出,总涌水量为20m3/h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隶属关系及建设情况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中泰煤业集团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建设,2004年12月联合试运转,转入试生产,2006年2月正式投产。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72万吨/年。
现开采3下煤、12下煤,16煤未开拓。
二、矿区位置及交通1、矿区位置及范围朝阳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北部滨湖镇,行政区划隶属于滕州市滨湖镇管辖。
2002年7月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圈定井田范围,东西长约12 km、南北宽约1.5 km,面积17.2482 km2。
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6°50′46″~116°57′42″北纬:35°05′22″~35°08′57″2、交通本区东有京沪铁路及京福高速公路,区内岗头港为井田及周边地区出入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
井田东侧有济(宁)~微(山)公路和两条县级公路,西侧有京杭大运河,北达济宁,南通苏、沪、杭,南部有滕州港及留庄港两个航运码头,水陆交通甚为方便。
3、井田位置朝阳井田位于滕县煤田北部,北边界为凫山断层,南部以北徐楼断层和奎子断层与北徐楼煤矿相邻。
三、矿井储量情况截止到2014年底,朝阳煤矿共保有资源储量3487..2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11)648.6万吨;预可采储量(122)250.7万吨;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843万吨;经济基础储量(122b)307.6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35.6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50.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50.5万吨。
其中3下煤可采储量300.5万吨;12下煤可采储量249.2万吨;16煤可采储量339.1万吨。
四、井田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1、井田地质概况地层:本井田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侏罗系蒙阴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
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共批复开采煤层三层:3下、12下、16层煤。
3下煤层厚度3.70~8.35m ,平均7.14m ,;12下煤层厚度0.45~1.53m ,平均1.12m ,;16煤厚度0.61~1.65m ,平均1.03m 。
朝阳井田位于滕县煤田北部凫山断层与北徐楼断层、奎子断层组成的地垒之中,向斜两翼发育有宽缓褶曲。
受区域性断裂——凫山断层的影响,井田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经综合分析判定,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
水文概况:本井田的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含水层、侏罗系砾岩含水层、3下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三灰含水层和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其中侏罗系砾岩含水层为开采3下煤的间接充水水源,3下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为开采3下煤的直接充水水源,三灰含水层对开采3下煤有底鼓水威胁;在开采16煤时局部受中奥陶统石灰岩出水威胁。
经综合计算,开采3下煤时矿井涌水量预计为186m 3/h;经综合分析,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3下煤属裂隙类简单~中等型。
2、开采技术条件:顶底板条件:3下煤顶板为细砂岩,属稳定岩层,底板为砂泥岩或细砂岩,中等坚固~坚固;12下煤顶板为泥岩,属不稳定~中等稳定岩层,底板为石灰岩,坚固;16煤顶板石灰岩,属稳定岩层,底板为泥岩,不坚固。
瓦斯:根据2014年山东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审查结果,我矿为瓦斯矿井,无瓦斯异常区。
煤尘:2012年我矿委托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公司对矿井各煤尘爆炸性进行了鉴定,其中3下煤爆炸指数为39.26%,具有爆炸性。
自燃倾向性:2014年我矿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3下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3下煤有自燃倾向性,属二类自燃煤层。
3、矿井开拓及开采方式根据朝阳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和煤层赋存形态,井田开拓方式采用一对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井筒位于井田中部,井底车场为-700米水平。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
第二章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范围1、地面位置、地表特征及采掘活动对地面的影响31采区地面位于矿区中部偏西,工业广场以南,东焦村和西焦村分别位于本采区正上方地表的东西部。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层,无下伏地层出露,原始地表平坦,地面标高33.62~33.66米,后因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地表起伏较大;地表多为农田,局部为鱼塘,植被良好;水系简单,仅有一条东西向排洪沟穿过本区,鱼塘大部分常年积水,低洼处也有积水现象,积水期随年降雨量大小而变化;地面除东焦村和西焦村外,无其他建筑物。
采掘活动将造成地表沉降,对村庄有一定的破坏,预计破坏程度将达到一级。
2、井下位置采区范围东至3煤层隐伏露头线,南至井田边界煤柱线,西至FX2断层,下煤层隐伏露头线及工广保护煤柱。
采区上限标高-650m、下限标高-898m,北至3下地面标高33.62~33.66m。
走向长736~980m,倾向长625~681m,面积103.4万m2。
二、煤层及其顶、底板1、煤层煤,本煤层赋存稳定,煤厚6.84~8.35m,平均厚7.61m,可本采区开采3下采指数为1,变异系数为2%,属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厚0.02~0.30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赋存形态总体呈一宽缓倾伏向斜(定名为东焦向斜),轴向NEE~SWW,倾伏向SWW,北翼倾向SE~SW,倾角8°~18°,南翼倾向NW,倾角8°~13°,断层附近受牵引作用倾角可能变化较大。
2、顶板包括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1)伪顶:局部沉积,厚0~0.25米,为炭质泥岩,黑~灰黑色,松软易冒,含碳质和植物化石碎片。
2)直接顶:厚0~18.15米,以泥岩、砂泥岩和细砂岩为主。
泥岩呈黑色,松软,易碎;细砂岩、砂泥岩多呈灰黄色~灰白色,性坚硬,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云母碎片等暗色矿物,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和斜层理。
该层段富含碳质和植物根部化石,顶界面多已被风化,局部有铁质浸染现象。
3)老顶:厚0~3.45米,大部分被风化剥蚀,仅局部被保存(ZY1孔附近),呈深灰色,微显灰绿色,顶部显紫灰色,染灰黄色,泥质结构,平坦状断口,具水平层理。
3、底板包括直接底和老底。
1)直接底:厚0.65~3.45米,以泥岩、砂泥岩和粉砂岩为主。
黑~灰黑色,松软易碎,薄层状,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具水平层理,局部有生物扰动构造,富含植物根部化石。
2)老底:厚2.60~10.95米,以细砂岩为主。
灰黑色~浅灰色,细粒砂状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含少量植物化石和菱铁矿结核,夹泥质条带,水平层理发育。
二、采区地质情况31采区煤系地层为一西南倾伏的向斜东焦向斜,倾伏角12°~18°,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断层为主,断层节理较为发育,局部煤岩层异常破碎,产状变化较大。
本采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其次为褶皱构造,目前还没有发现陷落柱和岩浆侵入等地质现象。
1、断裂构造:本采区断裂构造较发育,走向多为NE向,倾向NW或SE 向,根据已有的揭露资料和勘探资料(钻探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本采区内及其周边发育的大中型断层有,F4断层、F3断层、FX2断层、F2断层、F3109-3断层、北徐楼断层。
各断层详细情况见下表。
朝阳煤矿31采区各大断层特征一览表2、褶皱构造:赋存形态东部总体呈一宽缓倾伏向斜,轴向NEE~SWW,倾伏向SWW,煤层北翼倾向SE,倾角5°~24°,南翼倾向NW,倾角8°~16°,断层附近受牵引作用倾角可能变化较大。
3、煤层赋存情况:本采区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煤层倾向为SW-NW,倾角2°~18°,总体赋存形态为宽缓向斜,向斜轴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北,轴向SW。
三、采掘情况本采区目前暂无其它采掘活动。
四、采区储量1、计算范围储量计算范围即本采区范围:东至3下煤层隐伏露头线,南至井田边界煤柱线,西至FX2断层,北至3下煤层隐伏露头线及工广保护煤柱。
2、储量计算参数(1)煤层厚度:取ZY1、ZY2、ZY3、ZY6和41-15钻孔的3下煤层厚度的平均值:M=7.61m;(2)采区剩余可采面积:S=27.8万m2。
(3)采区回采率:取K=75%。
(4)煤层密度:取补勘报告:ρ=1.37t/m3;3、计算公式剩余基础储量:Q工业=S×M×ρ=27.8×7.61×1.37=289.8万t;剩余可采储量:Q可采=Q基础×K=289.8×75%=217.4万t。
4、采区生产能力本采区年生产能力为60万t/a。
一个回采工作面就可保证矿井的年生产能力,考虑矿井实际装备水平,采区装备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5、采区剩余服务年限采区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采区服务年限预计如下:采区服务年限=采区可采储量/采区生产能力=217.4/60=3.65a第四章 采区水文地质及水害评价1、采区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山东省滕县煤田(北部)朝阳煤矿补充勘探报告 ,山西组3下煤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类简单-中等型,对采区内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有:3下煤顶底板砂岩、侏罗系底砾岩、中部砾岩、三灰,通过局部实际揭露与前期开采证实,各含水层水力联系较差,富水性不均一,且均以静储量为主,易疏降,具有初次揭露水量较大,但具有很快就减小的特点。
同时为很好的掌握临近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每月度与北徐楼煤矿进行一次图纸交换,及时了解临矿的采掘情况。
2、水害评价根据《山东省滕县煤田(北部)朝阳煤矿补充勘探报告》,3下煤层顶板砂岩厚2.22~26.47 m ,平均9.62 m ,底板砂岩厚1.40~4.00 m ,平均2.43 m ,均以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粗粒砂岩和粉砂岩,裂隙局部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勘探阶段未发现漏水点。
由于在31采区采用宽煤柱窄条带开采,工作面顶板不完全冒落,经观测“三带”现象不明显,现开采“孤岛”工作面,工作面回采后老塘顶板将大面积垮落,“三带”将充分显现,为此将加强对“三带”观测,为今后的采煤提供依据。
其中:三灰为富水性不均匀的含水层,通过矿井多次揭露均无出水现象,对工作面的影响较小,基本已排除受其威胁的可能。
根据已回采工作面出水情况类比,井下对3下煤层顶底砂岩多次揭露,在煤层初采阶段,施工了泄水巷,水量不大,现基本无水,3下煤共已开采15个工作面,经观测均无出水现象,预计本工作面突水可能性较小。
3、采区工作面的正常涌水量计算采区工作面涌水量预算方法选用滕北矿区多年来一直沿用并适合于该区开采的水平比拟法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Q=Q 00/S S (1)根据-700水平3下煤层的正常涌水量,各参数选择如下:Q0:经前期对31采区回采和32采区开拓、回采期间观测,-700水平3下S:预计3下煤层开采水平-7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