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
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是指针对矿山采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矿山采区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 采区设计规范
- 采区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包括矿山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 采区设计应考虑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开采方法、采场布置、工作面设计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矿石开采效益。
- 采区设计应考虑矿山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采区的稳定和安全。
2. 施工管理规范
- 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采场勘察、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包括爆破、掘进等作业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 施工过程中应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矿山废水、废渣等的处理和排放,以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清理和复垦工作,包括矿山采区的修复、土地的还原等,以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利用。
3. 管理体系规范
- 矿山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采区设计审核、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以确保采区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矿山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采区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 矿山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采区设计与施工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遵循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矿山采区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
采区设计管理规定

■ ( 9 )采区主要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10. 采区方案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应包括:
■ ( 1 )采区范围及地质情况。 ■ ( 2 )巷道布置。
■ ( 3 )采区储量、回采率、生产能力、服务 年限。
■ ( 4 ) 巷道掘进方法。 ■ ( 5 )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 ■ ( 6 )巷道规格、支护方式。
5.确定采区设计方案前 ,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 (1) 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 (2)矿井设计文件 ,如矿井设计、矿井改扩
建设计、水平设计或区域设计等。 ■ (3)邻近采区相同煤层的生产技术和矿压观
测资料。 ■ (4)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等级情况及自燃情
况和发火期等情况。 ■ (5) 水文情况。
采区设计管理规定
阳煤集团 201105
■ 1.每一采区必须有采区设计。
■ 2.在编制采区设计前 ,应先编制采区设计 方案 ,经所属区域煤炭管理公司审定后, 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再进行采区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
■ 3. 采区设计必须依照经集团公司批准的设 计方案进行设计。
■ 4. 采区设计由各矿编制 ,矿(公司)总工 程师批准后 ,报所属区域煤炭管理公司和 集团公司备案。
■ ( 7 )通风方式 、风量计算 、瓦斯处理 ,预 防瓦斯及自燃发火事故的方法及措施。
■ ( 8 )运输系统及方式。
■ ( 9 )采区防排水 、洒水系统及方式。
■ ( 10)采区供电系统及方式。
■ ( 11)采区主要工程量 ,准备工期 ,采区 接替安排。
■ ( 12)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 13) 需要在采区设计中考虑的安全技术 措施 ,避灾路线。
2023年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2023年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一、引言随着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进行细致阐述,旨在提高采矿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采区设计规范1. 选址规划(1)优先选择非敏感区域进行矿区选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选址进行评估,综合考虑资源储量、采矿工艺条件、环保条件等因素。
2. 采矿工艺选择(1)优先选择高效、低耗、环保的采矿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选取采矿方法,根据矿体性质、岩层条件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采矿方法。
3. 采矿设备配置(1)根据矿体性质和规模,合理配置采矿设备,提高采矿效率。
(2)选用先进、可靠的采矿设备,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4. 采矿阶段划分(1)合理划分采矿阶段,降低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2)制定相应的采矿计划和方案,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三、施工管理规范1. 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与权限。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
2. 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施工质量管理(1)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2)建立质量控制点和过程控制点,实施质量监督和检验。
4. 施工环境保护(1)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粉尘、噪音等污染物排放量,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做好固体废物、废水处理和利用工作,减少资源浪费。
5. 施工沟通与协调(1)建立施工沟通与协调机制,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
(2)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和纠纷。
四、总结2023年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将为我国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的有效执行。
煤矿采区设计 (3)

煤矿采区设计引言煤矿采区设计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合理的煤矿采区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的生产利用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采区设计的目标煤矿采区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煤矿开采,确保煤矿的生产利用率最大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采区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采区布局:合理规划煤矿采区的布局,确保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
2.采矿方法:选择适当的采矿方法,确保矿石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3.支护方式: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保障矿山岩体的稳定性和采空区的安全。
4.通风设计:合理设计煤矿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防止瓦斯积聚的安全措施。
5.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煤矿排水系统,确保矿井内的水文环境稳定。
采区设计的方法煤矿采区设计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常用的煤矿采区设计方法: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工作,获取地质信息,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岩性、构造等。
地质勘探结果对采区设计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山岩体变形、应力分布、瓦斯运移等情况,评估采区设计的合理性。
3.优化设计:通过数学规划等方法,对采区设计进行优化,寻找最优的采区布局和开采方案,使得煤矿的生产效率得到最大化。
4.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开采数据的分析,探索影响煤矿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为采区设计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方法,还需要考虑煤矿采区设计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兼顾。
这些综合因素需要通过综合分析和决策来进行权衡。
采区设计的关键问题在进行煤矿采区设计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采区布局:如何选择合适的采矿区域,合理布置开拓巷道和采场等设施,使得煤矿的生产效率最大化。
2.矿山岩体稳定性:如何预测和评估矿山岩体的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防止岩体变形和塌陷。
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

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采区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是矿井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矿井经济效益,搞好安全,实现合理集中生产的基础。
根据各矿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特编制如下规范。
第一节 采区设计编制一般规定第1条 生产矿井新开拓采区,应在开工前提交采区设计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批。
采区设计方案应有2个以上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第2条 采区开采前,应根据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方案编制采区设计。
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严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个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
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
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法。
第3条 采区设计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巷道布置要力求做到系统简单,体现合理集中生产,为矿井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4条 编制采区设计的依据1、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2、矿井设计文件,如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设计或区域设计。
3、矿总工程师根据本年度开拓方案和生产接续及集团公司批准的地质说明书下达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⑴采区开采范围、开采煤层数目。
⑵设计原则(包括巷道布置、采煤方法的选择、采用先进技术和解决重大安全问题的主导意见)。
⑶采区生产能力。
⑷主要生产系统。
⑸设计方案编制完成时间。
4、设计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的设计所必需的原始资料以及“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上级有关法规和规定。
第5条 采区设计方案内容应包括采区设计说明书(包括特殊安全技术措施)、采区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采区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四部分,并附采区地质报告、特殊开采设计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复等附件。
采区设计

1.矿井概况1.1交通位置该矿井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城区东南方位120°,直线距离约5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于上栗县鸡冠山乡,煤矿所在矿区为黄冲- 大岭勘探区,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0′55″~113°51′37″北纬27°51′29″~27°52′05″。
矿井交通便利,南距319国道1km,西北方向距浙赣铁路白源站38km。
1.2地形地貌矿区属于丘陵地貌,地形复杂,冲沟发育,矿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南部,海拨高程+482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边界部位,海拨标高+160m,最大相对高差322米,矿区范围地形呈现西南高北西低特点,地形较为复杂,植被茂盛,多为次生灌木林,区内原始地形标高108.4-506.2米,原始地形坡度20°-45°。
1.3气候,水文1.3.1气候矿区范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蒸1200mm,年平均气温17.2°C,平均气压1003.2 mpa,年大气降水是本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年平均降雨量为1581.5mm,最大降日雨量为248 mm,两极气温-8.6~40.1°C,年平均风速1.6m/s,大气稳定速度为中性D 类为主。
1.3.2、水文区内地表水属湘江水系,但区内地表无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沟谷中平时无水,区内冲沟发育,排泄条件好,大气降水经冲沟流入栗水,经上栗醴陵江入湘江。
1.4地震根据有关资料,萍乡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甚微,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上,位于Ⅵ度地区,历史上未记载发生过地震烈度超过Ⅵ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图》(GB306-2001)萍乡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 g,地震动峰反映特征周期小于0.35 s,地壳稳定性较好。
1.5邻近矿井矿井的西部,与萍乡矿务局黄冲煤矿相邻,东部为柳家冲井(矿已买下),柳家冲井-47m 水平以下未开采,-47m水平以上主要井筒已维修,正在正常通风排水,经调查,与相邻矿井萍乡矿务局黄冲煤矿无越界开采的行为,对本矿的开采不会造成危害。
采区方案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1 采区概况1.1采区位置及范围西二二区位于杏花煤矿井田范围的西部,为城F60、DF19、F108断层所夹地块。
西二二区北部为西二中部层,由F108断层所隔。
东部为西二三区,由DF19断层所隔。
西为城山煤矿,以城F60断层为界。
西二二区平均走向长在675米,平均倾斜长在1300米。
西二二区范围内共有8个钻孔,有4个钻孔将煤层全部揭露。
通过钻孔资料来看,该采区内可采煤层有36#、37#、39#、48#、54#共计5层,地质储量 411.7万吨,可采储量349.9万吨。
上部层23#煤层已开采完毕,采区正在回采28#、30#煤层。
地表标高在246米-200米。
1.2地质构造状况从开采23#、28#煤层来看,采区内地质构造状况较简约。
在采区中上部发育FA、FB两条断层,该断层均为实见断层。
在实际揭露中,断层均无淋水和瓦斯突涌现象。
断层面较完整。
2 采区设计方案依据西二二区〔36#、37#、39#、48#、52#、54#〕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特点及现有生产系统等,采区三条道布置在DF19断层右侧,单翼开采。
拟定三套设计方案〔详见图1〕,其设计方案如下:2.1方案Ⅰ: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由二区30#层皮带到最低点施工下山皮带道,反倾斜穿层找36#、37#、38#、39#、48#煤,利用30#层皮带道及二区煤仓,反倾斜皮带道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联合布置〔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2.2方案Ⅱ:由二区主运巷施工反倾斜穿层下山绞车道找36#、37#、38#、39#、48#、52#、54#煤层;重新施工采区装车站及采区煤仓,由采区煤仓上口施工下山皮带道找36#、37#、38#、39#、48#煤,见煤后沿煤布置采区三条道〔绞车道、皮带道、风道〕〔36#、37#、38#、39#中部煤层组采用联合布置,48#、52#、54#煤下部煤层组采用单层布置〕。
煤矿专题:采区设计编制规范

煤矿专题:采区设计编制规范
前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开采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到安全问题。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它以合理、科学、安全、高效、可持续为原则,为采区生产提供规范化的指导,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
规范内容
采区规划设计
1. 采区安全设计
采区安全设计是采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要以煤矿安全管理要求为基础,并结合煤矿采区地质、水文、煤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采区开采方案,规避煤与瓦斯等危险性隐患,保障采区的安全。
2. 采区高效设计
采区高效设计要以节约煤炭资源和提高采煤效益为目标,制定科学的采区规划,合理分区开采,采用先进的采煤设备和工艺,降低采煤成本,提高采煤效率。
3. 采区经济设计
采区经济设计要以降低采煤成本,提高采煤效益为目标,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采区规划,在保证采区安全、高效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采煤成本,提高采煤效益,实现采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采区编制
1. 采区设计方案编制
根据采区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采区设计方案编制,包括采区分段开采方案、采区煤柱宽度设计、煤层采厚和采高、煤柱支护设计等。
2. 采区工艺流程编制
制定采区开拓、掘进、爆破、支护、回采等工艺流程,并根据实际采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
3. 采区煤层图编制
制定采区煤层图,分析煤层结构、煤质信息,优化采区开采方案,制定合理的采矿区划方案和支护方案。
总结
煤矿采区设计编制规范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规范化的设计和编制,保障煤矿采区的安全、高效、经济、持续,实现煤矿生产稳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东441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廖水萍总工程师:邹元江矿长:邱灿群编制日期:2017年3月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 (3)第一节采区概况 (3)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 (3)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5)第六节采区储量计算 (6)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7)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的确定 (8)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8)第二节采区参数的确定 (9)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0)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 (10)第二节采区工作面配备及生产能力验算 (11)第五章采区运输系统 (12)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 (12)第二节通风系统 (12)第三节供电系统 (14)第四节排水系统 (14)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15)第七章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17)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采区位置与邻近关系本采区位于-240m(四水平)顶板运输大巷以东穿层石门处,西起本矿老塘边界,东至保安煤柱线,上至-200m(老四层)老塘区边界,下至-240水平(煤层大巷底板)。
本采区走向长72米,倾向长40米。
开采四煤层,煤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70°,采区四邻关系:采区西翼为本矿回采区,再其上(-75)为长旺煤矿已采区。
东翼为铁路保安煤柱,-72以上为已采区,下部为未开拓区。
采区地面状况:地面为山岭地带,植被茂盛,地面标高+105至+150m,采区以东50米处有萍乡西站至青山矿铁路专用线,由东向西穿过,紧挨专用线,(位于柑子坡东段)有一小河由西向东南流入萍水河。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一、煤层采区主采四煤层,煤层黑色半亮型、半金属光泽、硬度中等,块煤断口呈阶梯状断口,并见呈丝状原生构造,煤层结构较简单,主要夹1-3层0.10~0.35米粉砂岩或泥岩夹矸,局部可见含菱铁质砂岩夹矸,厚0.15~0.25米,夹矸多呈层状分布,有时透镜状,连续性不强。
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煤厚7.5米,最大厚度10米,一般在5.6~6米。
煤质:发热量5000~6000大卡/kg,挥发份9.2%,灰分24~30%,属低硫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
四煤层上部,间距20米左右,有一层薄煤层(0.3~0.8米)称五煤,仅局部可采。
二、煤层顶底板1、顶板:伪顶:常见一层厚0.10~0.3米炭质泥岩直接顶:中厚层状细粉砂岩或厚层状粗粉砂岩,厚2~4米。
2、底板:伪底:薄层状黑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厚0.2~0.3米;直接底:中厚层状泥岩或粉砂岩,厚2~6米。
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煤岩层为单斜构造,走向N40°E,倾角SE,倾角大于60°,断层及次级褶曲均在采区以外,区内煤层底部有一层厚2~4米灰绿玢岩呈岩床产出,无脉状岩体穿至煤层。
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一、瓦斯2012年经省煤炭科研院瓦斯等级鉴定,四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4.462.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85m³/min,经省行办[2005]28号文批复,为高瓦斯矿井。
二、煤尘据省煤炭科研院鉴定,无爆炸性三、自燃四煤层无自燃发火资料,建矿以来从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现象。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
本矿区50年代就开始开采,煤层采后地表下沉,影响范围内易形成裂隙,塌陷坑,成为大气降水快速下渗通道至采空区,并易在局部形成积水。
故雨季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和损失,涌水量大,排水电费直线上升,工作面淋水增大,顶板压力随之也增大,修理维护工作量增大,工人的操作环境也十分艰苦。
根据东-200m水平观测的水文资料整理,采用经验公式:预计本采区涌出量式中:Qo——已采盘区实测最大涌水量Fo——已采盘区开采斜面积So——已采盘区水位降升Q——本区预计涌水量S——本区开采水位降升F——本区开采斜面积须注意是:本盘区-200m以上为本矿老四层采空区,虽大气降水大量通过-200mE441采空区下渗排出,但不可排除局部仍有积水,采区进入警戒线,掘进时,应坚持“有疑必探”原则,严格按照矿井防治水规定进行探放水作业。
地面柑子坡靠铁路,萍乡方向西侧25米左右有一条小河,经计算,小河亦在铁路保安煤柱内,盘区回采必须严格监测各层的回采工作面超采位置,严禁越过保安煤柱线。
第六节采区储量计算一、采区地质储量1、工业指标四槽煤层为无烟煤,倾角70°,规定最高灰分40%(区内灰分30%,最低灰分14.67%),最低可采厚度0.6米。
2、煤厚-165m,-200m、顺槽大巷见煤点,由西向东5.4m/D15西8m、6.8m/D15、7.2m/D15东10m、7.8m/D15东15m、8.1m/D16、8.5m/D17.加权平均法计算煤厚为7.5m。
3、容重:参照《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的测定:1.14t/m³。
4、地质储量:采用《地测信息系统》软件在东立面展开图上计算:地质储量:1.90万吨。
采区回采率取80%,可采储量=地质储量×80%=1.5万吨。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工作,年工作日370天。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根据Ac=L.M.H.R.C式中:Ac——工作面生产能力,吨/月L——月进度,米;(48米)M——煤层平均厚度(5米)H——工作面高度(2米)R——容重(1.41吨/m³)C——工作面回采率(90%)则Ac=48×7.5×5×1.41×90=214吨/日=4284吨/月。
二、采区掘进工作面生产能力1、采区掘进工作面生产能力(1)采区掘进煤量G=L走×S断面×R×n×10-4式中:G——采区总掘进煤量(万吨)L走——采区掘进工作面走向长(70)S断——掘进工作面断面积(4.2㎡)n——采区掘进工作面布置数量(2条)G=72×4.2×1.41×n×2=852吨三、采区服务年限1、采区服务年限=(可采储量-掘进储量)/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1.5-0.085)÷(0.228×2)=6个月2、掘进工作面生产能力Aj=G/0.3=0.26(万吨/年)3、采区生产能力A=Ac+Aj=4500+852=5352t/月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的确定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一、采煤方法的选择:本采区平均煤厚7.5m,西翼一般均在5~7m,东翼最后达10m,根据我矿以往经验,实际技术素质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开采。
二、主要回采工艺:采用打眼放炮进行扯杆子、打顶子、架芦山木。
三、循环方式和循环进度:采区工作制度:三八制;循环方式:每天一循环,二班采煤支护,一班捡煤放顶,班循环进度0.8m,日进度1.6m,正规循环率80%,月进度为30×1.6×80%=38.4米。
四、顶板管理:工作面为打顶子、扯杆子开采,采高2米,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采区参数的确定一、采区倾斜及走向长度本采区为急倾斜煤层,倾向南东,倾角70°,煤层厚度由地板到顶板垂直厚度平均6.5米,最厚8.0米,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厚度,由煤层底板到煤层顶板布置,沿走向推进。
二、工作面月推进度工作面采用水平分层,3米一个分层(煤墩高3m),每班推进0.8m,每日推进1.6m,月推进38m。
三、煤柱尺寸1、青山矿铁路运煤专用线专用线东起萍乡老火车站(现为货站),西至青山矿,全长6km。
该线一段(长兴村、柑子坡)穿过本矿东翼边界,区内四号煤层走向北东(-240水平)垂交铁路线。
专用线地面标高+100m,区内沿煤层大巷标高-240m。
专用线保安煤柱设计根据:(1)煤炭部颁布的《三大采煤规程》和《煤矿设计手册》,该线为四级铁路,保护带一侧外推5m,煤层与专用线垂交,取移动角75°。
煤柱留设宽度一侧50m(即从保护带至-104水平煤柱线)。
(2)青山矿开采该矿区-70水平四煤层以前,于1958年7月省煤炭厅批准了赣线[(一级)后改线]保安煤柱,煤柱留设宽度一侧90m。
(详见采区设计图)。
2、小阶段分层煤柱水平分层区段垂高不少于5米,上下层工作面的错距不小于25米。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及施工顺序一、巷道布置:1、在-196水平二石门内采空区将两边水避开,下山眼子托盘形式至-200m标高。
2、在-220m布置回风石门揭煤后东顺槽掘进至-196m二石门位置。
3、在-240m东运输大巷往东跟煤顺槽掘进至-196m二石门位置。
在-240m顺槽大巷布置上山组(煤斗、提料、通风)与-220m 、-196m 顺槽贯通。
4、在-240m、-220m、-200m顺槽东掘进至采区边界。
在-240m采区边界布置上山组(煤斗、通风)与-240m、-220m、-200m顺槽贯通。
二、施工顺序1、在-196水平二石门内采空区将两边水避开,下山眼子托盘形式至-200m标高。
2、在-240m顺槽大巷布置上山组(煤斗、提料、通风)与-220m 、-196m顺槽贯通。
4、在-240m、-220m、-200m顺槽东掘进至采区边界布置上山组(煤斗、通风)与-240m、-220m、-200m顺槽贯通。
第二节采区工作面配备及生产能力验算一、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本采区初采工作面布置在三层,根据公式Ai=Li.Mi.Ii.Ri.Ci式中:Ai——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吨/月Li——回采工作面长度,米;Mi——回采工作面采高,米Ii——回采工作面月推进度,米/月Ri——回采工作面煤层容重(吨/m³)Ci——回采工作面回采率(%)Ai=6.5×5×38×1.41×90%=2284吨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采区内同时生产回采工作面2个,即三层工作面推进25m后二层工作面跟进回采。
三、备用工作面数及掘进头数主掘进工作面1个,配用掘进工作面1个四、验算采区生产能力式中:A——采区生产能力∑Ai——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生产能力之和K1——产量不均衡系数,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取0.95;K2——掘进出煤率,取1.1.第五章采区运输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1、运煤系统:煤由工作面人力托煤——煤斗——大巷装桶——人力推至暗斜井下部车场——绞车提升上部车场——主井提升至地面2、运料系统材料自地面料场——井口——主井——二水平暗斜井——-104水平大巷石门绕道——提料上山——各用料地点。
第二节通风系统1、采区准备时的通风系统新风——-104水平顶板大巷——E342大巷绕道——5.5kw局扇——行人上山——分层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回风巷顺槽——顶板回风石门——顶板回风巷——回风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