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_金陵怀古》公开课 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 宋抚州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 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
为基调。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星河: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江面,白 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 也难把它画足。
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笔法简练,寥寥数笔描绘出江陵盛景。
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 接着又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 名作《桂枝香》等。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 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 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
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 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 “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 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
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词特点总结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 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诗人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 宋抚州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 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 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
为基调。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星河: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江面,白 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 也难把它画足。
白描:用朴素简练的文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笔法简练,寥寥数笔描绘出江陵盛景。
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 接着又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 名作《桂枝香》等。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 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 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
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 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 “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 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
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词特点总结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 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诗人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桂枝香 金陵怀古》ppt课件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知
”、“咏怀”等。
【
识
咏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 史
怀
速
伤今、虚实结合等。
古
诗
递
】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
情志
02
诗歌精读
读文正音 词语解释
澄( chéng )江
读
测
文心雕龙·诠赋》)《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
”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2.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课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
堂
“悲秋”的氛围。
检
(5)《桂枝香》一词中写“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远
测
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店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
这首词的下片重在抒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
下
阙
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
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
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
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
课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堂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检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测
注释: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
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
(完整版)《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

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千古以来凭栏望远,映入眼 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历史上的悲恨荣辱, 只能留作后人凭吊。古往今来人们怀古 叹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慨。从怀 古拉回到眼前,抒发感慨。“此”字含 义丰富。它既可具体指眼前胜景,也可 抽象概括北宋当时的社会状态。“漫嗟” 中融进了深情的期待与最终的无奈!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 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 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 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 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 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 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 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 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 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 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chán栉zhì比, 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 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 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 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 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 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 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
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2023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 金陵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件28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用典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借古讽今
遥想当年,帝王们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 结绮阁楼,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后人,登临高处,纵观千百年 的历史,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只 剩惨淡寒烟和衰萎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商女还时时 放声歌唱陈朝遗曲《玉树后庭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唐·王勃《滕王阁序》
活动一:赏析上片
①描绘了什么意象?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比喻、用典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远观静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近观动景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观动景
壮丽萧瑟的金陵晚秋图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
在斜阳的余晖中,江面上千船万帆 来来往往,酒楼上悬挂着的酒旗在 西风中飘扬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 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图画难 以完备(地展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片小结 【思考】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上阙比喻形象,色彩丰富,动静相生,远近结合 (明手法)
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画意境)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体情感) “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 萧条的感觉, 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为下 片的抒情营造氛围(晰作用)
——杜牧 《阿房宫赋》
No Image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曲。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用典, 抒发忧虑之情。
商女:用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至今、时时: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 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No Image
桂
枝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香
•
词的题目。
金
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
陵
古都。
怀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古
题材:咏史怀古诗。
诵读全词,体会词韵(播放诵读视频)
诵读全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chénɡ)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 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警醒人们勿忘 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凭高: 站在高处。
漫: 徒然、枉然。
荣辱: 荣耀耻辱。
“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 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 有的高度,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 教训。 要像商鞅,管仲,王安石一样的人出现。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课件(共28张PPT).ppt

赏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 秋,天气初肃”一句在 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 景;“故国”点题,为下 片的怀古伏笔;“晚秋” 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 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 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鉴赏“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
2
对偶。“澄江似练” 与“翠峰如簇”相对, 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 散点铺展相映成趣。 既有平面的铺展,又 有立体的呈现,一幅 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 眼前。
比喻。把长江比作 “白练”,生动地 体现出长江蜿蜒澄 澈的特点;把翠峰 比作“箭头”,突 出翠峰起伏绵延的 特点。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星河,银河,这里 指长江。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下阙
意象:寒烟、衰草 意境:凄凉 手法:用典、借景抒情、借古讽今 情感: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 心。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说课课件 (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疏登通山 词临意水
天高气爽
箭头, 白色绢布 指山峰的尖峭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来往的船只
天河,这里指长江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登画山图临难水足,。举目远望,故都金陵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奔 腾的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绢,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 如一束束箭簇。来往的帆船在夕阳里穿梭,西风起处,斜 插的酒旗随风飘扬。彩色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在 长江江面上飞起,(这清丽的景色)画图都难以完备(地 展现)。
上片小结
澄江
翠峰
远
残阳
写景(金陵之景)
归帆
酒旗 彩舟
近
白鹭
色彩鲜明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比喻、借代
疏念通往昔词,意繁竞华相竞仿逐效,叹隋陈妃军后子门兵主寻外临还欢楼城在作头下与乐,,各悲王恨朝相接续连。覆千灭古凭登高临对高此处,
同“漫”,徒然
直到如今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
解读下片
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①借景抒情,借眼前壮美景色抒发失意无聊之时颐情 自然风光的情怀。 ②借古讽今,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希 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③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下片小结
抒情(怀古讽今)
门外楼头 后庭遗曲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用典 借古讽今
本词上阕写金陵之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下阙抒怀古之情, 追古思今,叙议结合,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写出了六朝的衰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的才华:“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 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 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优秀课件)

课件制作人
姓名:XXX 单位:XXX 职务:XXX 联系方式:XXX
制作日期
制作时间:XXXX 年XX月XX日
制作团队:XXX 团队
制作背景:为了 纪念XXX事件
制作目的:为了 分享和交流知识
03
背景介绍
章节副标题
金陵的历史地位
金陵是六朝古都, 历史悠久,文化 底蕴深厚。
金陵在中国历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 是江南文化的发 源地之一。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桂枝香金陵怀 古课件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封面5
课件制作思路和技巧
06
课件使用说明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封面
章节副标题
课件标题
课件主题: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件背景:金陵古都的风景图片 课件标题字体:古典风格字体 课件标题颜色:古朴色调
打开PPT,进入课件目录 页
选择需要学习的课件,点 击“进入”按钮
按照课件的提示,进行学 习和操作
完成学习后,点击“退出” 按钮,关闭PPT
使用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07
总结与反思
章节副标题
总结本次课件制作的成果和收获
04
桂枝香金陵怀古内容
章节副标题
描述金陵的古迹和历史背景
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古迹介绍:玄武湖、台城、鸡鸣寺等 历史背景:六朝古都、金陵传奇等 文化内涵:诗词歌赋、文化传承等
介绍桂枝香这首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回味
我读出了
的
王安石。
拓展提升
思考讨论:有人说王安石的一曲《桂枝香 •金陵怀古》的价值超过的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悟情
“叹”些什么?
合作探究:
对千古以来文人骚客登金陵山川的作为, 词人持怎样的态度?
课后作业:
搜集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中出现 的所有的怀古诗词,并把它们按 照情感类型分类。(写在作业本 上)
怀古词特点总结
1.怀古实为伤今。 2.内容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结构上一般是先写景,后议论抒情。 4.手法上多用典或化用诗句,借历史人物 事件讽喻现实。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桂
枝
香
·
·
金
北 宋
陵王
怀 古
安 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
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
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
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
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
(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
学道家做人,学儒家做事。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 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 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 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 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 里。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 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 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 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 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 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注释】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南朝:指偏 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③山围: 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 空城寂寞回。”④髻鬟:女人的发髻。此处喻山峦秀美。⑤ 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西河·金陵怀古》与《桂枝香》均为吊古伤今之作,对象同 为古都金陵。但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各异其趣,试作简要分析。
叹
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登临所见的金陵 景象。
品景
因何而“叹”? 合作探究:
词的上阕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 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 方面作简要分析。
温故知新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俯仰结合 色彩鲜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 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儒者之为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道家之为在于人与自然,或者人与自己的沟通。两 者并不是二元论的关系,不是说有其一,就没有其 二的简单的选择的关系。中国的思想体系里自古就 有外儒内道的关系。缺了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儒者, 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谄媚的小人而已;而缺了儒家 思想的道者只是一群偏安于自己的社会蠹虫而已, 两者的结合才是真的儒者,真的为道之人。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漫:1.水涨溢、满、弥漫;2.无边无际;3.模糊不清;4.随意、 不受拘束;5.枉自、徒然;6.玷污。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党项、交趾、契丹、西 夏就先后多次袭扰北宋边城,王安石入仕及 当政期间,契丹、西夏、羌人、交趾更加频 繁地屠城掠地,给北宋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 威胁。而北宋的冗官冗兵非但抵御不了少数 民族的袭扰,反而加重了国家财政危机。政 府的妥协退让,又使官僚、豪强、大商人肆 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了劳动人民的饥寒 交迫,以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北宋江山的风雨飘摇已见端倪, 统治阶级却还被表面的繁华强盛欺骗,整日 价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王安石怎能不忧心如 焚?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温故知新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鹧鸪天》
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既有 颜色,又有声音和味道,视线从平视、仰视到俯视, 视野开阔,层次分明,意象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 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阕: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 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西》寓情于景,借“断崖树”、 “夜深月”等意象传达昔盛今衰之慨;大量 用典,凝铸历史的厚重,无限感伤尽在其中; “燕子相对,如说兴亡”则用了拟人的手法, 新颖独到,更使情感内敛,意味深长。《桂》 词亦借景抒情,但《桂》词之景多豪壮之气, 下阕“念”、“叹”、“悲”、“嗟”则为 直接抒情,一唱三叹。结句用典,令人沉思。
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
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
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桂枝香》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
作者简介
在作者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
宁年间。
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 远,便引起了满怀愁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 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世途之坎壈,家 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起涌上心头, 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 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阕《桂 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
品景
因何而“叹”? 合作探究:
词的上阕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 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 方面作简要分析。
“千里澄江似练”句 手法:化用诗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