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形的魅力 (2)第2课形体的组合 (4)第3课抽象的雕塑 (6)第4课学构图 (8)第5课静物写生 (10)第6课喜怒哀乐 (12)第7课夸张的脸 (14)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6)第9课写意蔬果 (19)第10课写意动物 (21)第11课学画松树 (23)第12课十二生肖 (25)第13课风筝的魅力 (27)第14课微观世界 (29)第15课会亮的玩具 (31)第16课小布偶 (33)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第18课旅游节 (37)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 (39)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形的魅力》

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掌握形状的基础概念及多样性,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形状来构建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造型元素——形状的魅力,并尝试自主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作,从而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深入理解形状的概念及其多样性。
2. 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形状来构建画面。
教学工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展示多种平面形状供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对形状进行分类与归纳。
2. 引入课题:“形的魅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发展阶段:1. 深入剖析“形的魅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对形状进行详细分类,包括几何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与自由形(如随手画的形状),使学生对形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 分析形状的特点,包括规则形(如几何形、几何直线形等)与不规则形(如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不同形状的特点。
三、拓展阶段:1.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形状构建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进行制作步骤的示范,确保学生明确操作步骤。
四、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幅画作,旨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升操作能力。
五、练习与辅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质量。
六、作品展示与评述:1. 组织小组内展示,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述,培养批判性思维。
2. 邀请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提升自我认识与表达能力。
七、整理与收拾: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在其他创作领域的应用,如装饰像框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下册 学构图(课件)

七、拓展:参考摄影作品
C型构图
S型构图
谢谢观看
《苹果与橙子》(油画)
塞尚
(法国)
《静物》(油画) 莫兰迪(意大利)
《桃》(油画) 冷军 (中国)
五、学生绘画作品欣赏
六、尝试表现
请用三颗葡萄、两个苹果、 一个易拉罐和一个矿泉水瓶 摆一摆。
创作提示: 1.利用所学的构图形式摆放物 体,表达此刻感受。 2.注意物体大小、疏密、高矮 和遮挡关系。
四、欣赏感知
1.分别谈谈下列作品带给你的感 受。
三角形:稳定活泼。 一字型:平静。
《苹果与橙子》(油画) 塞尚 (法国) 《静物》(油画)莫兰迪(意大利)
2.这两组作品又带给你什么不同
感受呢?
一字形:角度不同,富有变化。
《静物》(油画)莫兰迪(意大利) 《桃》(油画)冷军(中国)
3.物体聚散、遮挡、高矮、大小 的表现。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一、构图的含义
什么叫构图呢?
二、启发感知
1.图中物体是怎样进行
组合的?
2
3
1
2.哪个构图你最喜欢呢, 给你怎样的感觉?12源自稳定感活泼感3
平静感
三、观察分析
1.你觉得这幅图的构图 怎么样?
构图评价:
四平八稳 构图安定
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不 同位置上,构图显得 既多样又统一。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十二生肖》课件

传说故事
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玉帝选拔动物为天庭效力, 最终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年份代表的故事。
在这个传说中,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例如鼠为了排在牛前面而跳到牛 背上,因此成为十二生肖之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寓意深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学生的剪纸作品寓意深刻,能够通过生肖动物 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幸福的美好寓意。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课后绘画作业
培养绘画技能
学生通过绘画作业,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绘 画技巧,提高绘画水平。 培养创造力
学生可以在绘画作业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还传递了勤劳、勇敢、智慧等价值 观。
02
十二生肖的特征与象征意义
鼠
特征
机敏灵活,善于钻营。
象征意义
机智、敏锐和独立。
文化寓意
民间传统中,鼠象征着勤劳、繁衍和财富 。
牛
特征
力量和耐力。
象征意义
勤劳、忠诚和坚韧。
文化寓意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牛是勤劳和力量的象 征。
课后雕塑作业
培养立体感
通过雕塑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 造型,提高对空间的认识。 锻炼动手能力
雕塑作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剪纸作业
01
传承民间艺术
02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通过 剪纸作业,学生可以了解并传承 这细的操作,通过剪纸 作业,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细 操作能力。
虎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4课学构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图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构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图不饱满、重心不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构图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构图合理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知识,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构图技巧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画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构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构图的基本概念,讲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构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构图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构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构图基本概念•构图:画作中的布局和安排•构图原则:平衡、对比、节奏、和谐构图方法和技巧•饱满构图:避免空白,使画面更丰富•重心稳定:保持画面稳定感•对比与和谐:运用对比色和相似色,使画面更具层次感•视觉焦点:设置视觉焦点,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构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一、教材相关信息教材名称: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b. 学习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c. 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d.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观察、实践、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b.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c. 通过示范、指导、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自信和兴趣;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一:中国传统美术之书法a. 谈论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基本的书法字体和笔画;c. 体验传统书法的写作过程;d. 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2. 单元二:中国传统美术之绘画a. 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b. 学习简单的传统绘画技法,如工笔画、写意画等;c. 分析传统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d. 创作简单的传统绘画作品。
3. 单元三:中国传统美术之水墨画a. 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点、线、面的运用;c. 观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理解其艺术表现手法;d. 创作简单的水墨画作品。
四、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传统BOOK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学习传统绘画和水墨画的基本技法;3. 观摩和分析传统书法、绘画和水墨画作品。
五、教学难点1. 学习并掌握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字体;2. 学习并掌握传统绘画和水墨画的基本技法;3. 理解并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法。
六、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设计a.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b.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和示范书法、绘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c.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模仿书法字帖,模仿传统绘画作品,运用水墨画技法等;d.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和水墨画作品;e. 作品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下册 《十二生肖》(教案)

《十二生肖》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一、课标分析《十二生肖》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二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用彩泥、剪纸、拼贴等各种形式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
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本课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
根据教材要求,用黏土制作十二生肖,或用剪纸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
二、教材分析学习剪纸或拼贴制作等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接触传统泥塑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夸张想象能力等,在学习中体会巧手创造美的乐趣,用泥塑或剪纸等形式制作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作,在玩中体现审美情趣。
三、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值自主意识开始形成的年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都逐步形成并完善。
他们希望像成人一样去表达,但是尚力不从心。
因此本课教学通过十二生肖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泥塑的技能技巧两方面,帮助学生找到并巩固可以达成表达性自我表现的方式方法。
三、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生肖的来历、与生肖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艺术表现手法,学会用彩泥制作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生肖的特征并且通过教师示范复习巩固黏土制作技法,捏塑的基本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十二生肖文化背景;学会用彩泥塑造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块面等方面塑造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策略:运用交流法、游戏法、观察比较法,启发学生充分感受十二生肖的美术表现形式多样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运用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引导学生用夸张、拟人、变形等艺术手法表现十二生肖逐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媒材:教师:搜集与生肖有关的图片资料,课件,彩泥、泥塑范作等。
人教版美术五下第11课《学画松树》课件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创作思路,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绘画相结合。
作业布置
绘画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 一幅表现松树的画作。作品需注重细 节表现和整体效果的统一,并体现出 个人风格。
文字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松树的小短文, 介绍松树的特点、用途和象征意义等 ,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
松树的形态
松树的形态因生长环境和年龄而异,有挺拔的、弯曲的、斜生的等不同形态。松 树的枝干曲折多变,树皮呈鳞状,颜色为深褐色。松树的叶子为针状,通常为3 针一束,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美感。
了解松树的形态对于绘画松树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画面 效果和意境。通过观察和表现不同形态的松树,可以创作出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 力的作品。
学生实践环节
总结词
学生动手实践
详细描述
在《学画松树》这一课中,学生 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实践绘画松 树,通过实践掌握绘画技巧,提 高绘画水平。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
松树的特点
松树是常绿乔木,其针状叶、树皮和松果等特征在绘画中需要特 别注意。
绘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松树的形 态和质感,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松树的特色。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 式,能够抒发情感、缓解 压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 健康。
02
松树基础知识
松树的特点
松树的特点是针状叶、常绿、树干直或弯曲。针状叶使得松 树的叶子呈现独特的形状,与其他树木的叶子有明显的区别 。常绿意味着松树一年四季都保持绿色,树干直或弯曲则表 现出松树生长的姿态。
松树的叶子形状独特,像针一样细长,通常为深绿色。松树 的树干则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有的笔直挺拔,有的弯曲盘绕 。这些特点使得松树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使得松树 成为画家们喜爱的题材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课形的魅力
1、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有:(点、线、形、色彩)等。
2、形一般是指(平面)的形状,它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3、形的特点
(1)有规则: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2)无规则: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第2课形体的组合
1、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几何形体是形
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
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2、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组合成
的。
第3课抽象雕塑
1、我们看到的雕塑不光有(具体的),还有(抽象的)。
抽象的雕塑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体现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概括能力)
2、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3、创作抽象雕塑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线材、板材、块材)等。
第4课学构图
1、不同的构图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2、绘画构图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第5课静物写生
1、静物画是指(以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2、静物写生常用方法是(线描的方法)。
3、写生要注意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4、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5、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第6课喜怒哀乐
1、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咬紧;
愁:愁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头像画法: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第7课夸张的脸
1、(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2、经过夸张的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3、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4、脸部的夸张,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额头、颧骨、下巴等)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在现代画中,一些媒介材料经常被用来制作画面的特殊效果,使作品(耐看)而又有(情趣)。
2.作画步骤:
1.准备材料和裱好的纸板
2.涂上有色调的水彩色
3.乘湿时撒上干肥皂粉
第9课写意蔬果
1.中国画写意画法:简练豪放的笔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墨分分五色:焦,浓,轻,淡,重。
3.“随类赋彩”是中国画着色的基本方法,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趣变化和韵味。
4.写意画中讲求“力透纸背”通过(中锋和侧锋),(顺笔和逆笔)的综合运用以及行笔的(徐疾,顿挫,转折)来表现。
第10课写意动物
1.《奔马》现代徐悲鸿,《母与子》现代李燕,《松鼠葡萄》现代齐白石
2.动物活泼可爱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虾、蟹齐白石现
代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芦雁图》边寿民(清代)
《奔马》徐悲鸿(现代)
第11课学画松树
1.松树自古以来,都被中国画家们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2.松树枝干画法:
1.从颈部开始画起,便于向上下发展枝条。
2.做到“树分四枝”有左右,前后的遮挡关系。
3.画树皮用鱼鳞皴(cun),有虚有实,中间圆两边扁长。
3. 松树松针画法:
1.松针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密集的松针。
以“品”字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有浓淡层次感。
第12课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组成,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13课风筝的魅力
1.风筝的制作,集手工,彩绘等美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是一项极具美感的创作。
2.风筝的制作步骤:
1.先将竹条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
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对风筝进行装饰,彩绘
4.用一根线栓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另一根栓在下端
3.制作风筝时要选用轻,薄材料并注意骨架左右均衡,重心偏上。
第14课微观世界
欣赏与比较的机种方法: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法,剖面观察法。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1.机器人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化的象征。
2.制作会亮的玩具可收集:塑料瓶,弹簧,电线,铜片,泡沫塑料等。
3.制作的玩具要美观,有创意。
第16课小布偶
1.布料能贴,能扎,能编,可以利用它们的质感和色调制作小布偶。
2.制作步骤:1.制作支架 2.设计外衣
3.添加局部
第17课电脑美术
1、Windows画图板是电脑绘画、设计软件中最为普及和简便的软件。
2.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3、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
第18课旅游节
1、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
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
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第19课舞台布景
1、在舞台上,用绘画、立体造型、灯光等制成的布景,为剧情发展创设环境,为渲染舞台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舞台通常正对着观众席(一面观看),但也有供观众从三面观看或四面观看的。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1、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2、欣赏青铜艺术首先可以从造型上来观赏,其次可以从纹样上来观赏。
再次可以从文字上来观赏。
3、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4、欣赏青铜器艺术
夏朝:乳钉纹爵(造型稳定、挺拔)
商朝:兽面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
四羊方尊(四只形态逼真的大卷角羊构成器皿的主体装饰)
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奇特)
春秋: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布满龙虎等纹样)战国:虎噬鹿青铜器座(虎形凶猛、刚健)
树形灯(造型精巧、活泼)
宴乐攻战壶(画面人物达一百二十人以上,反映战国时代人们采桑、射猎、宴乐、功战的社会生活)
西汉: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
东汉:铜奔马(马形轻盈、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