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鉴赏 巴赫

合集下载

西方交响乐鉴赏

西方交响乐鉴赏

一、笔记部分:1.什么是交响曲: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共响、合音之意,指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以及彼此协调的歌唱。

在古罗马时期,主要指器乐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器乐部分,如前奏曲、间奏曲等,17世纪《音乐全书》标志着交响乐真正的脱离开声乐作品进入纯器乐体裁,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在这一时期也叫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则是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形成并发展的。

2.交响曲的作用:能够通过种种音乐的对比、变化、发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

它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感情绚丽、富有戏剧性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3.交响曲内部结构:一般按照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形式写作,第一乐章为奏鸣曲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的终曲。

但也有的交响曲乐章数多余或少于四个,有的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

4.什么是交响音乐: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

5.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组成:用管乐器与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6.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编制:有几十人的小编制及上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百人左右的大编制才能叫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根据时代、作曲家、演出场所的不同而常有变化,标准的乐队编制一般为90人-110人。

7.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乐器群所占比例乐器种类弦乐器约60% 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约15% 短笛、长笛、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双簧段、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乐器约15% 圆号、长号、小号、大号打击乐器约10%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木琴、三角铁、钹、锣中琴、钢片琴其他竖琴、钢琴、风琴、萨克管知识积累:①曲式就是段落②交响乐来源于希腊③奏鸣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④海顿是世界交响乐之父⑤交响音乐有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⑥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描写封建时期的社会大背景,1750-1820⑦浪漫派音乐史个人性、自传性的体裁⑧民族主义音乐1800-1900⑨伴奏乐队由几支琉特琴、维沃尔、一台竖琴和一台古钢琴组成。

勃兰登堡协奏曲鉴赏

勃兰登堡协奏曲鉴赏

勃兰登堡协奏曲鉴赏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共有六个协奏曲,每个协奏曲都有不同的独奏乐器和配乐,充分展现了巴赫的音乐才华和对不同乐器的熟练运用。

第一协奏曲以C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小提琴、长笛和尤其罕见的自然号。

这个协奏曲在巴赫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其运用自然号的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展现了巴赫的创新精神和音乐天赋。

第二协奏曲以F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大提琴、长笛和第二小提琴。

这个协奏曲的特点是独奏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展现了巴赫对于音乐和声的深刻理解。

第三协奏曲以G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三个小提琴。

这个协奏曲的特点是独奏乐器之间的协奏和和谐,展现了巴赫对于音乐结构和和声的完美掌握。

第四协奏曲以G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小提琴、长笛、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

这个协奏曲的特点是独奏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展现了巴赫对于音乐和声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乐器特点的准确捕捉。

第五协奏曲以D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小提琴、长笛、大提琴和键盘。

这个协奏曲的特点是键盘和其它乐器之间的协奏和对话,展现了巴赫对于键盘乐器的深刻理解和对于音乐和声的完美掌握。

第六协奏曲以B大调为主调,独奏乐器为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自然号和键盘。

这个协奏曲的特点是独奏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展
现了巴赫对于音乐和声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乐器特点的准确捕捉。

总的来说,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一部充满创新精神和音乐才华的作品,其对于不同乐器的运用和协奏,展现了巴赫对于音乐和声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乐器特点的准确捕捉。

这部作品至今仍然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巴赫》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高中 音乐鉴赏 《巴赫》

巴赫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对“西方音乐之父”巴赫产生敬意,认识到巴洛克时期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

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

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

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

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生:宗教音乐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节巴赫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节巴赫教案

第十四节巴赫教学目标:通过对巴赫《马太受难曲》与亨德尔《哈利路亚》的学习,初步了解两位大师及所处的巴洛克时代的主流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哈利路亚》教学难点:宗教音乐的特点一、概述本学期的音乐内容本学期主要内容是西方音乐史,以名家名作来贯穿。

二、巴赫1、从周杰伦主演的《不能说的秘密》一片段引发到:音乐是提升心灵提高品位净化思想的最绝妙途径,尤其古典的经典的音乐作品。

2、认识西方音乐之父——巴赫a.史上最“强”的音乐家族(300年来诞生了52位音乐家,其中成就卓越者10几人)b.最虔诚的宗教徒(毕生为教堂服务,70%以上的作品是宗教音乐)c.最广博深刻的音乐家(涉足几乎所有的西方音乐体裁,奠定了整个西方音乐史之基础)d. 一生与“贫困、死亡”为伍(父母子女相继而去,经济状况不佳)此人是谁?——巴赫3、巴赫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马太受难曲》——作品在死后近一百年才被发掘,人们进而开发出了巴赫大量的作品,从此巴赫声名鹊起,愈来愈盛。

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马太受难曲》共78分曲,演奏时长3小时。

“马太”取自马太福音书,本曲源自耶稣受难的故事。

4、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78分曲(视频资料)第1分曲:从视频中寻找:教堂宏伟辉煌、双声部合唱磅礴、管风琴宏大低沉、力度与速度变化、音乐情绪的沉闷悲伤、不知情者的发问。

(感情基调)表现内容: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路人的发问,信徒们的悲伤。

第78分曲《我们落泪、下跪》:双合唱,与第1分曲首尾呼应;在墓前下跪哭泣祈祷,将痛苦化作平静的祷告,音乐渐趋安静柔和深沉。

5、小结巴赫与《马太受难曲》三、同时代的名家——亨德尔1、亨德尔生平简介:与巴赫同一年出生,两人生日仅差26天,出生地仅距150公里。

2、亨德尔作品:《水上音乐》与英王乔治一世;《弥赛亚》与乔治二世的渊源3、欣赏《弥赛亚》之《哈利路亚》(视频资料)从视频中寻找:教堂的华美宏伟精致、唱词中对主的赞美、庞大的乐队与合唱队辉煌的声音、复调音乐的体现。

简介巴赫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简介巴赫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简介巴赫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巴赫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巴赫,这位18世纪的德国作曲家,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其所处时代和背景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创作特点和风格。

首先,巴赫的作品充满了深沉、悲壮、广阔和内在的情感。

这主要源于他对德国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入体验。

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巴赫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如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和痛苦的深深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热切渴望。

其次,巴赫的创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技术性。

他生活在音乐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对位和复调手法正在与和声和旋律占优势的风格融合。

这使得巴赫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现出新颖的节奏、天才的旋律、精巧的对位、大胆丰富的和声、有创意的主题以及高超的技巧。

这种创新与技术性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严谨又富有情感。

再者,巴赫的作品也充满了德国式的严谨和深沉的宗教色彩。

例如,《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一部典型的德意志精神作品,展示出巴赫严谨的德国式思维。

而他的六首无伴奏的小提琴组曲,则通过小提琴的音色,完美地表达出他作为宗教信徒的虔诚。

此外,巴赫的乐队作品如《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都展现出他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深深祈求与渴望。

这些作品在德国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使得巴赫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

总的来说,巴赫的创作特点与风格是复杂而多元的。

他不仅继承了本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还创造性地汲取了外民族的音乐元素。

他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对人类灾难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同时,他的作品也展现出高度的创新性和技术性,以及德国式的严谨和深沉的宗教色彩。

这些特点与风格使得巴赫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被视为音乐艺术的巅峰之作。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独特而丰富的一支。

它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风格、结构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风格起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开篇之作。

巴洛克音乐注重构建对比性强烈的音乐形态,通过复杂的旋律和和声来表达情感。

其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

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音乐的平衡、清晰和对称感。

古典主义音乐以奏鸣曲、交响曲和室内乐等形式为主,具有明快、优美的旋律,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表达个人情感、强烈的个体主义倾向和音乐形式上的自由。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对情感的表达,通过丰富的和声和复杂的旋律来传达作曲家独特的情感体验。

肖邦和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四、印象派音乐风格印象派音乐风格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其特点是追求音乐形象的明暗对比和画面感的表现。

印象派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阴暗的氛围创造,以模糊的旋律和和声传达出抽象的感觉。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五、现代主义音乐风格现代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主张摒弃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和声体系,注重对音乐材料的再创造和对听觉冲击的追求。

现代主义音乐涌现了许多前卫的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主要的西方古典音乐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独特性。

每个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体验,而无论是巴洛克音乐的华丽与庄重,还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平衡与清晰,亦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激情与浪漫,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音乐初中教材西方古典音乐案例分析

音乐初中教材西方古典音乐案例分析

音乐初中教材西方古典音乐案例分析西方古典音乐作为音乐的瑰宝,一直在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对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音乐教材为基础,从西方古典音乐的案例入手,分析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巴赫的《小步舞曲》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常常作为典型的巴洛克音乐案例来进行教学。

该曲以轻快欢快的节奏和优美流畅的旋律为特点,展示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

通过分析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如复调、装饰音和对位法等。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如正确的音乐节奏和乐器演奏法等。

二、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作为古典音乐代表人物,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无疑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案例。

《小星星变奏曲》是莫扎特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将著名的儿童歌曲《小星星》作为主题,通过多个变奏形式展示了莫扎特的创作才华。

这首曲目不仅展示了莫扎特独特的旋律构思和韵律变化,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命运交响曲》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案例。

这部作品展示了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的音乐才华。

其中的动态变化、复杂的音乐结构以及表达情感的技巧,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来解读和欣赏。

通过对这首交响曲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肖斯塔科维奇的《新世界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另一个重要案例,它是20世纪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交响曲以其浓郁的旋律、激情洋溢的音乐情感,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音乐发展的新阶段,体验到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作为古典音乐中最经典的芭蕾舞剧之一,《天鹅湖》的音乐同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柴可夫斯基卓越的作曲才华,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到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对舞台艺术的欣赏能力。

外国音乐作品鉴赏

外国音乐作品鉴赏
②波尔卡
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 19世纪风行欧洲。
大家好
40
(3)作品欣赏
a、《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b、《春之声》圆舞曲 c、《闲聊波尔卡》 d、《蝙蝠》序曲
大家好
41
8、柴可夫斯基
(1)柴可夫斯基生平简介(俄罗斯)
将音乐始终植根 于俄罗斯大地
(1840-1893)
大家好
42
(2)作品欣赏
① 《如歌的行板》
② 《六月》
③ 《天鹅湖》
a、场境音乐—选自舞剧第二幕
b、天鹅之舞—选自舞剧第二幕
c、西班牙舞曲—选自舞剧第三幕
d、那不勒斯舞—选自舞剧第三幕
e、匈牙利舞—选自舞剧第三幕
大家好
43
四、民族乐派时期主要音乐家及
(一)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1、强调一切创作素材取源于本民族。 2、具有比较鲜明的国籍性、民族性。
大家好
16
3、作品欣赏
a、《土耳其进行曲》(钢琴曲)
曲式结构: B+A+C+A1 +B1+A2+尾声
b、《G大调弦乐小夜曲》
c、《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大家好
1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
“悲剧提供了苦痛之中一个快乐的影子,
使人感到愉快。悲愁中的快感比那从快乐本 身所获得的快感更为甜蜜。”
大家好
22
三、浪漫乐派时期的主要音乐家及
浪漫主义源于“浪漫派”一词,通 常有“野性的”、“幻想的”意思. 从词的本意上就可以看出浪漫主义 的主色调是感性多于理性,本能超越 理智,想象超越现实.“浪漫主义”用 来专指艺术和思想的一种潮流。
大家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西方音乐》通选课期末论文
浅析巴赫及其音乐
院(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08级2班
学生姓名:王紫薇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0年6月9日
摘要:巴赫是巴洛克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公认的现代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然而对待音乐他永远是那样勤勤恳恳严肃认真,宛如一个音符世界里的劳作的农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太大的收获,只求温饱则已。

巴赫的伟大恰恰就在于此... ...
巴赫的音乐创作源于巴洛克音乐中路德教派传统意义上的对“音”的感受性。

我们也应该从此去探寻巴赫的音乐风格所在。

音的感受是上主所言话语的回响。

上主的话语会使肉体产生强烈的感受,并触及内心深处的所欲所求... ...
关键词:巴赫,宗教,巴洛克音乐
巴赫是巴洛克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公认的现代西方音乐之父。

巴洛克指17世纪初叶~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欧洲音乐文化。

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baroque”,原意指珍珠的怪异的、不规则的形状。

在18世纪中叶巴洛克一词已在欧洲的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被使用。

开始主要指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

它含有贬意,认为那种热烈、华丽、装饰性光怪陆离的风格,对于追求古代艺术的质朴、静穆、严谨的文艺复兴艺术来说,是一种退化和堕落。

巴洛克的这种含义被引入当时的音乐批评中来,一直延续到19世纪。

19世纪末德国艺术史家H.韦尔夫林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所谓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给予肯定的评价。

此后,德国音乐学家 C.萨克斯将韦尔夫林的论点运用到音乐史学中来,将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在风格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巴罗克这个概念来概括这个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这个提法得到许多音乐史家们的承认,巴洛克音乐作为音乐史中一个特定的风格时期被确定下来。

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巴洛克音乐到巴赫、亨德尔逝世的18世纪50年代,达到了它的高峰,同时也是它衰落的起点。

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的一个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

与另一位巴罗克音乐大师亨德尔相比,他们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巴赫所走的道路,显然要曲折许多。

他们出生的时间仅相差26天,出生的地点仅相距150公里。

亨德乐因父亲反对他学习音乐而偷偷躲在阁楼上凭借月光练琴,而巴赫则因大哥不肯给他乐谱不得不悄悄地在月光下抄写。

他们都成为巴罗克音乐的代表人物,而在晚年都双目失明。

亨德尔爱交际,好活动,对周围世界有着广泛的兴趣,并善于适应环境。

他不仅在意大利赢得了成功,而且在英国更是声名显赫,受人尊敬。

相比之下,巴赫内向、安静,终身为教会与宫廷服务,不出国门一步,生时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

正如法国音乐评论家保罗.朗杜尔所言:“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

每个星期他都只是在为下一个礼拜天而工作,准备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旧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书柜中去,从未考虎到拿来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来为自己使用。

世上再也没有一
首杰作的构思与实践像这样天真纯朴了”!
巴赫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然而对待音乐他永远是那样勤勤恳恳严肃认真,宛如一个音符世界里的劳作的农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太大的收获,只求温饱则已。

巴赫的伟大恰恰就在于此。

以一颗平常的,坚定的心,以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带给身边的人安定的生活;正是由于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愿望造就了巴赫一身寒衣上那些闪着夺目光芒的丝线。

他的作品里象同时代作曲家那样哗众取宠的成分很少,然而处处散发着严谨又不失动人的力量,他的大量宗教音乐表面是对神的颂扬,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性的赞歌,这从他广泛取材的德意志民歌曲风可以看出。

巴赫的音乐也有他玄妙的一面,平均律钢琴曲中和谐的旋律的数学寓意为现在的世人所公认,他甚至将跟自己名字有关的十四这个数字隐藏进自己的很多曲子里。

巴赫的音乐创作源于巴洛克音乐中路德教派传统意义上的对“音”的感受性。

我们也应该从此去探寻巴赫的音乐风格所在。

从宗教上,音的感受是上主所言话语的回响。

上主的话语会使肉体产生强烈的感受,并触及内心深处的所欲所求。

我们应该将巴赫的音乐置于聆听上主话语的前提之上,因为只有通过聆听,通过神圣的乐器,透过人的心灵,无论是善是恶,是美是丑,都会具有同样奔放、同样热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内心中可以回应上主的答案,让上主听见。

音乐是可以超越其文化功能,精妙地将心灵的源泉、上主的话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马丁•路德有句名言:“上帝的话语是与音乐最紧密的结合。

”上帝无法被看见,但,上帝可以被听见。

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但并不排除空间性的体验。

从清唱剧、圣咏合唱曲或是耶稣受难曲的序曲到尾声,事实上都是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故事。

在聆听上主的所言的过程中,随着内心深处微妙的感受与个人特有的体验,一种吸引与排斥的力量逐渐显现出来。

信仰对于巴赫而言是辩别风格的准绳,他的创作是一条体现信仰的道路。

存在于内心深处强烈的欲求因此而变得更为明朗,并藉着上主的所言而苏醒、前进。

只有在有限里,无限的欲求才能找到它的自由与喜乐。

回顾巴赫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他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

正因如此,他才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成尽辛劳,在所不惜。

后来,当有人问起他的艺术是怎样才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时,他简单而严肃地回签:如果谁像我这样下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叠民亨德尔截然不同,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

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勤奋及无欲无求的精神概括了巴赫,这个西方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巴赫在艺术家之中似乎有些“特立独行”,艺术家在当今时代似乎早已成为了跳脱、不羁、桀骜不驯的代名词。

而反观音乐大师巴赫的一生,清贫安分捎带凄凉,甚至在18世纪的德国乐师和奴仆的地位是接近的。

但是在这种辛勤追逐音乐真谛的努力中成就了一代音乐大师,成就了西方现代音乐。

品读巴赫及其作品,是需要同时反思的。

在其严谨细腻的作曲风格中,我们应该以虔诚的心态来反思生活,反思我们面对真理的态度,反思我们追求价值的手段。

巴赫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光是严谨细致,恢弘庞大的音乐美。

更是带给我们一场关于如何面对生活,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洗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