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角色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社会角色

知识回顾: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1、社会结构的角度 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社会
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 (p.83)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 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 为的能力。(p.92)
角色确定的有效性,也是角色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2、社会角色的表现 (1) 布景与道具; (2)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3)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eg. 董卿在台前与 台后的形象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对角色的 期望 → 对角色的 领悟 → 对角色的 实践
(2) 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
eg.学校里的角色: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后勤人员…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教材p.109-113)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 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
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eg. 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
(2) 自致角色: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
? 产生原因 :一个人在承担新的角色之前并没有做好相应准 备,以致在新角色扮演上出现困难。
? 处理方式 :(1)对个人来说,要对人生有所规划和设计, 为即将承担的下一角色做好相应准备; (2)对社会来说, 要加强对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对社会原因造成 的角色中断者给予适当的帮助。
4、角色失败
? 定义:角色扮演中的严重失调,个人无法成功扮演角 色而不得不退出,或者没有退出却已经困难重重。
? 表现形式 :(1)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角色;( 2)角色 承担者还在某个位置,但已被证明是失败的。

社会学课件 社会角色

社会学课件  社会角色

第二编第六章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

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培养社会角色,最后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

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来源(1)美国芝加哥学派乔治. 米德(G. H. Mead)(2)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R. Linton)(3)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4)拟剧论米德:米德用此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扮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林顿:林顿把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收和遵循这些规范。

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完形主义心理学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

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角色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社会角色》PPT课件

《社会角色》PPT课件

精选PPT
2.角色意识
是角色对自己地位、作用、形象理解和掌握的 自觉性、准确性和倾向性的总体反映。
角色意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 角色地位意识——即角色对自我在社会中所处
位置以及与其他有关角色关系的理解和执行状 态。
② 角色作用意识——角色对围绕角色所规定的义
务、职责等的理解和掌握状况。
③ 角色形象意识——角色对与自己地位、作用相
禁止性规范:指特定角色禁止人们作出一定的 行为的规范。
精选PPT
5
(2)期待性。即社会对处于特定角色地位上的 人们行为的期待。
某一角色是否成功关键看他是否能满足人们的 要求和愿望。这种要求和期望是在长期的社会 生活中形成的,为绝大多数人认同接受的。
这些期待和标准既可以包括特殊的风俗和规范 性模式,又可以包括高度抽象的理想和价值。 是超越特定个人的要求而存在的为同质人群所 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
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 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是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精选PPT
4
2.社会角色的特征
(1)规范性。角色首先是一整套指导人们行动 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权利性规范:指特定角色赋予人们可作出某种 行为,或者可以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规范。
义务性规范:指特定角色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 定积极行为的义务的规范。
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上 所做的区分。
自觉的角色:指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 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并努 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是指角色承担者并没有 意识到自己充当的角色内容,而只是按 习惯性行为去做。
精选PPT
11
4.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xx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角色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与社会地位密切联系的、是对
应于一系列角色期望的、有赖于个体认知和实
践能力的一套行为模式。
(1)是社会地位的动态表现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不可分,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
– 社会地位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这个位置上的行为模式。
(2)是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一、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根据角色获得方式的不同,即角色获得是 否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划分。 先赋角色,指勿需经过个人努力而与生俱有 的,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 自致角色:个体在社会中经过自己的努力才 能获得的角色。
四、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 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角色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 –虽还处于某角色的位置,但其表现已经证 明失败了。
思考题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分类(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如何理解和处理社会角色冲突问题。
四、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进行划分:
功利性角色是以追求功效和实际利益为目 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是以展示社会规范、宣传思想 道德为活动目标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当个体依照一定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在特 定条件下与角色伴侣进行互动的时候,他就在进行 角色扮演。
二、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根据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来划分。
自觉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 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 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 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三.社会角色的有关理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3. 过程角色论 4. 社会拟剧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社会角色”这一 概念,其中以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存在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 模式,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 ❖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作的角色表演,
因而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而只是照
习惯方式去做。 一个人长期充当某一角色或是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
特定环境与任务、没有经常自我提醒的情况下,容易仅仅 按习惯行事从而形成不自觉的角色。“任期制”的作用
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不同: ❖规定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
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 ❖开放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没有严格、明确规定,可以根据
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 夫妻等。 不同的人实施规定性角色的实际过程是不一样的。
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根据角色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功利型角色: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 益为目标,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等, 主表要现发型挥角实色现:效以率表目现标社的会功制能度。与秩序、 某种社会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 操等为目的,如艺术家、教授、宗教信 徒、公务员等,主要发挥表现社会公平 的功能。
角色不清与角色中断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角色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六章社会角色(social role)在第五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社会化的问题,社会化指的就是一个社会如何将自然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

如何定义社会人,指的就是,人能够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胜任一定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又是怎么回事?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来源“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其剧本《皆大欢喜》中写道:“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的人退场,有的人入场;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像莎士比亚一样,社会学家把角色看做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你出生的时候,角色就已经为你设置好了。

社会展开臂膀等待教你怎样作一个男孩或女孩.无论你出身贫贱、富裕还是介于两者之间,它都会将特定的行为、义务和权利与你的地位相联。

比如:父母常说,男孩子家就不能欺负女孩子。

哥哥要带好妹妹玩。

在这些简单的话语中体现了小男孩必须要用特定的行为和义务来与他人交往。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于:至少有四个重要来源a、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这个要领其中以G。

H。

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自称是社会行为主义者,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达到共同理解。

社会意义建立在对别人行为的反应基础上。

他重视日常生活情境(见社会情境)中人们如何交往,如何理解社会关系。

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而是在对语言等符号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他人扮演的角色(见社会角色),并获得社会反馈,从而学会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思维,产生自我意识.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像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b、角色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有人甚至认为角色理论是经由林顿创立的人类学而进入到社会学中来的。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

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一、教学内容要求社会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在此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布置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比较系统和准确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实务;在课程讲授中,密切联系我国实际,作到在忠实于学科规范体系原貌的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现行社会学运行机制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社会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目标。

一是系统的、有历史沿革的制度文本解读;二是社会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达到启发式教学效果;三是社会实践和课程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与制度的结合点,了解其运行的基本程序。

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应结合我国社会学制度改革中引发的理论和实施难点,发动同学对我国目前社会学学术状况和改革对策的思考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角色]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性 一致的一整套权力、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 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色; 事实上存在一个社会剧本,每个人在它 的指导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由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所
决定的、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 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是社会对特定社会关系上的同一种社会 位臵的价值与意义期望,是人们进行社 会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先来看一首诗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性特征
暗含角色 父 母 兄 姐 亲 亲 弟 妹 诗中角色 新嫁娘 婆 婆 暗含角色 丈 公 夫 公
小姑子
小叔子
图1-诗中人物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性特征
诗中人物有不同的身份或辈份关系和不
教师
朋友
父亲
学者
同学
图2
某教师
党员
丈夫
儿子
情况一: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这主要强调的是一个 人内部的关系,如在图一中提到的这位教师,他就 汇集了十几种乃至几十种社会角色。
3.角色集的两种情况
教师 朋友 校长
学者
某 教师
学生
图3
家长

妻子
母亲
情况二: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这里主要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如在图二种,这位教师要同其他教 师,学生、学生家长、校长等多种角色打交道,由 此形成一个角色集。
第六章 社会角色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As you like it》
社会角色的扮演
舞台演员 扮演明确的角色 按剧本演戏 听导演命令 对彼此演出配合 不同演员对同一人物 不同解释 社会行动者 占据明确的地位 按社会规范行动 听权贵指示 对彼此行为配合 不同自我概念、角色 扮演技巧的人有独特 的互动方式
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一个人自身的素 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 差异现象。
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
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角色紧张) 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 相容。 在单一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思考:学生干部与角色冲突
学生干部是一种值得琢磨的角色。
他首先是学生,这是主要角色,他得接受学校
教育,得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那么,他必须 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但在执行其作为学生干部分管的职责时,他又 起着帮助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作用, 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职业相关的外显性标志。 庭和家族有关。
一般与职位相关,指称一种与人物地位或 身份
一般指血缘关系意义上的概念,一般与家 辈份
一.什么是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的本质
角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指的不是具
体的个人。
角色是对一系列共同社会行为的模式化
规范,因而又可理解为人的行为模式。
2、社会角色的定义
同的社会地位。 诗中人物之间存在着远近亲疏不同的相 互联系,这就构成了他们之间的社会性 关联或者说社会关系。 诗中人物之间的行为具有行为上的差别 和方向上的不对称性。
诗中的抽象的社会性概念
是对总体社会关系的等级性概括,主要表 地位
明一种人们阶层或阶级的属性,有时也用作 对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具体位臵的描述。
二、角色不清
所谓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
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 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思考: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个体对角色认识不清引起的 角色混乱及矫正
例证: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

汪斌有两个头衔:芜湖市财政局副局长、 芜湖市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他把这两种角色 融为一体:政府以其信誉、资产、土地资源 为担保,公司为政府“阳光”融资、理财。 建设公司98年成立时注册资金1亿元,到2003 年底超速增至52亿,2004年的目标是100亿。 “红顶商人”成绩斐然,却招致社会公众的 强烈不满。
2.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 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一般说来,当前述的、 形成自觉角色的那些原因不存在时,人们就 容易形成不自觉的角色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程度上分类 1.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 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 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2.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 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 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 动。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进行的分类 1.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 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 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 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一个人在刚刚充当某一角色时 在他人在场或他人对此角色提出了明确希望时 在承担特定的环境与任务时 经常的自我提醒
在于连19岁那年,他发现从事神职是 个飞黄腾达的捷径,于是,他千方百 计到市长德· 雷纳尔家做了一名家庭 教师,但急于借助权势高攀的他因为 与市长夫人的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 城,去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到那里 不久,又因为院内的党派斗争不得不 离开省城来到巴黎德· 拉莫尔侯爵家 当私人秘书。
很快,于连出众的才华便得到了侯爵的赏识, 同时还博得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好感。这使 得于连又一次沉醉在了自己的美好幻想之中, 他甚至梦想着侯爵女儿玛蒂尔德能使他在30 岁时就当上个司令——就像他心目中的拿破仑 一样。 然而,市长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的一切美梦 都化成了泡影……气愤之下,他回到小城,试 图枪杀市长夫人。然而事后他才得知,市长夫 人的揭发信是在忏悔教士的强迫之下写的,夫 人仍旧深爱着他,他为此痛悔不已。在监狱里, 他再也不愿为自己申诉,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 三天后,市长夫人也抱着在法国一个偏远的小城镇上,木匠的儿子 于连自幼便是个聪颖好学的孩子,因为生长在 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于连从小就对拿破仑崇 拜得五体投地,因此自身也极具反抗精神。成 年后的他本想在这位巨人的旗下,驰骋疆场、 草马革尸,可这位英雄却已权倾势去。而于连 仍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时代里生活下去, 没有财富、没有高贵的出身,就没有出头之日。 于是出路的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他面前只有两 种选择:退避或反抗。这种夹缝中生存的状态, 使得于连突然之间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对未来 的迷茫和对权利近乎膨胀的欲望,使他选择了 做一位伪善的君子。
三、角色丛(集)
1.思考:试用角色有关知识回答
为什么新嫁娘要在新婚翌日拜舅姑,并
询问丈夫自己画的眉毛如何? 如果它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2.定义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 它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3.角色集的两种情况
规定角色
开放角色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从角色追求的目标上进行的分类 1.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 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2.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 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信仰等为目的 的社会角色。
从人民公仆到人民罪人 ——成克杰受贿案探讨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0年7月31 日对成克杰受贿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 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成克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经法院审理 查明,成克杰利用其职务便利,单独或 与情妇李平共同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 币4109万余元。
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 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 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 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 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 就够不着嘴。
纯属娱乐!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冲突 二、角色不清
三、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
一、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
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 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有两类: 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角色承担者自身内的冲突。
4.社会角色的解释力
1.可以解释人类社会是如何建构起各种各样的复
杂而有序的社会关系的。 2.可以解释社会地位是通过什么而得以表现的。 3.可以解释每个社会规范为什么是统一的和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 4.可以解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动依据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花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红与黑”都走不通 ——于连的社会角色为何失败?
司汤达小说的书名蕴涵着什 么?有多种说法: “红” 象征拿破仑时代的 红色军服,“黑”是复辟 王朝僧侣的黑衣; 红是德· 瑞那夫人的鲜血, 黑是玛蒂尔德的丧服; 红与黑象征赌盘上的黑点 红点,而轮盘象征人生的 游戏。
严格的等级社会为人们事先预先设 置了社会角色,它首先维护的是先 赋角色的利益; 等级社会切断了下层人物进入上层 社会的通道,对自致角色是不相容 的; “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 的于连,其悲剧在于他并没有意识 到他的角色行为通向的是一条不归 路。
1、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表征
2、角色是一套有关权利、义 务的规范 3、角色是人们对处于特定位 臵上的人的行为的期望。
3.社会角色的形成
(1)超自然形成
(2)自然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