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和问答题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衣服(不能产热),但能(保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冷水放入热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4、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6、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金属(锑和铋)是(热缩冷胀)。
7、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9、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0、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铜、铁、铝)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等,导热性差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11、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导热性能不好的物体,往往吸热慢,散热也慢。
★12、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
二、名词解释:1、★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三、问答题:1、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答: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知识点可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一知识点一、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二、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三、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四、大部分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水在4摄氏度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4摄氏度以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六、与水相比;气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的更快、更明显..七、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八、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九、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十、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十一、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答:因为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十二、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因此;热量绝不会消失..十三、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十四、热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十五、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金属等传导热量快;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木头、塑料等传导热量慢;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第二单元热的科学概念、知识点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5、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6、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10、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2、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3、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一、热起来了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二、给冷水加热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三、液体的热胀冷缩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四、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热胀现象:1、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2、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3、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五、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六、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七、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八、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五下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2.1 船的历史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
2.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3.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
独木舟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装载一个物体的时候,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使独木舟受力均匀,不易侧翻。
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对它的阻力作用。
不同形状的独木舟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
尖形船首可以减少船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
2.2 用浮的材料造船1、浮的材料可以造船,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橡胶、塑料泡沫等浮的材料造船。
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竹筏通过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比独木舟更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更多。
3、设计制作竹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明确目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等步骤进行。
4、在测试竹筏载重量时,重物浸湿(竹筏被完全浸没)或竹筏侧翻则测试结束。
2.3用沉的材料造船1.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装载量也越大。
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4.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稳定性大大提高。
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2.4 增加船的载重量1、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2、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教科版本科学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第二单元复习热学习知识点归纳.docx

精品文档教科版五年下册第二元第一、起来了1、有多种方法可以生。
当我感到冷,我可以通运、多穿衣服、吃的食物、靠近源等方法来保暖。
2、运能加快能量。
得手冷,用力搓手会感起来,是因两只手互相摩擦生了。
3、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到,但并( 不是衣服)人体(增加了量)。
衣服本身不能生量,衣服只有保温的作用,阻止量散,同阻冷气入,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第二、冷水加1、装有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相同重量的水在加体会大,(加水的管口上包一气球皮,加气球皮鼓起来了一象来明)。
2、相同体的冷水和水比,冷水重,水;相同重量的冷水和水比,冷水体小,水体大。
3、冷水在加程中,体大,重量不。
4、在常温下,水受后体会膨。
我可以用加的方法将一杯冷水成水。
5、同体的水重量比冷水重量。
如果将一个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水中,小塑料袋在水中会沉。
第三、液体的冷1、要明地察到水由冷体的化,利用一个瓶装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水位上升,水冷水位下降,种水体的化叫做冷。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冷的性,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
2、冷:水受体膨,受冷体小,我把水的体的种化叫做冷。
3、多液体受以后体会大,受冷以后体会小。
物体由冷或由冷的程中会生体的化。
4、水温是根据液体的冷原理而制成的器。
第四、空气的冷1、我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化,将瓶子放水水里,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冷的化要明,明气体也有冷的性。
2、常的物体都是由微粒成的,而微粒是在那里不断地运着。
物体的冷和微粒运有关:当物体吸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微粒之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减慢,微粒之的距离小,物体就收了。
3、气体受以后体会大,受冷以后体会小。
4、多固体和液体都有冷的性,气体也有冷的性。
与水相比,气体的冷化的更快、更明。
5、物体的冷是怎引起的?( 膨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有关)第五、金属冷1、球在加后不能穿冷却后能穿,明也具有冷的性。
条加后会加粗、分段并留有隙、架在上,明大多数金属都会冷。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最新版)

五下第二单元《热》知识点1.热起来了(1)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晒太阳、运动、开暖空调】等方法使身体热起来。
(2)多穿衣服,盖厚厚的棉被身体感觉会热起来。
但是【衣服、棉被等本身是不能产生热量的,它们只能减缓身体的热量向外界流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3)在室外感觉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会产生热量。
】(4)保温有两种意思:【保热和保冷】。
用棉被把冰棍盖起来,也能起到保温作用。
原理是【棉被能减缓外界的热量向冰棍传递的速度】。
2.给冷水加热(1)将热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冷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浮在冷水上,过一会儿塑料袋会下沉。
】(2)将冷水装进一个能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将它放进装满热水的水槽里,这个塑料袋【会下沉,一段时间后塑料袋会上浮。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因此,【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热水体积大】。
(4)【体积相同,冷水重;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
(5)实验题:试管装满冷水,用气球皮扎紧,在天平上称重;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在天平上称重,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两次重量不变】。
(6)实验题: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扎紧,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气球皮会鼓起来,体积【变大】;再马上放入冷水杯里,气球皮又会凹进去,体积【变小】。
3.液体的热胀冷缩(1)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2)观察水在受热和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生活中的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酱油、牛奶、食用油、酸醋、水银等。
水银温度计就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自然界也存在着一些反常现象,水在4℃以上时,都是【热胀冷缩】的。
但在4℃以下,却出现了【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温度越低,体积反而会【增大】。
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达到【最大】,大约是4℃时水的体积的【1.1】倍。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量是可以传递的。
2、用力搓一搓手,我们会感觉热起来,这是因为两只手摩擦产生了热量。
3、让我们热起来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给我们增加热量的:吃热的食物、晒太阳、洗热水澡等等②减少我们热量散发的:穿衣服、盖棉被等4、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比如保温杯中层是层。
第二课时给冷水加热1、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而重量不变。
2、为什么热水袋在冷水中是浮的呢?因为把冷水加热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我们之前学过,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把冷水袋放入热水中是沉的。
4、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冷水重;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热水体积大。
第三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3、注意:水不是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水凝固成冰(固体),体积会变大。
4、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5、饮料瓶里的液体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热胀冷缩导致危险。
第四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1、空气也会热胀冷缩,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更快更明显。
2、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上浮,这就是热气球的原理。
3、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加快,微粒间间距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当物体热胀冷缩时,微粒数量、大小没变化,只是微粒间间距发生改变。
第五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1、许多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如:铜、铁等金属可以热胀冷缩。
金属锑(tī)、铋(bì)是热缩冷涨的。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胀冷缩的。
3、当我们用铜球做热胀冷缩实验时,要注意,加热后铜球在各个方向上都会膨胀(立体的膨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热班级姓名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而是衣服起到了(保温)作用。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
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许多物体)都在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都架在(滚轴)上。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7、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上浮),这说明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3]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3]](https://img.taocdn.com/s3/m/b28b7feb580216fc700afdd9.png)
小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水管冻裂)6.李华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气体的热胀冷缩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姓名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下面哪种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如水管冻裂)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气体的热胀冷缩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固体的热胀冷缩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_。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能保温)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
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等。
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15.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17.在大小一样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不锈钢杯)杯中的水凉得快些。
18.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实验操作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发生危险,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
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男孩子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取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热辐射至男孩子;热传导至茶壶;热对流至周围空气。
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得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
4.P.31页图为: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
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5.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掉下来了。
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
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很凉的是(铁板)。
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
7.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
问答题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因为被子不能产生热,只能保温,所以刚进被窝时是凉的,时间长了就热了。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等。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变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2(简记为: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说明了什么?(P39)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说明了热总是从物体的较热一端传向较冷一端。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阻止身体的热量向外传出去,因此起到了保暖作用。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匠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20、如下图,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靠近A火柴一端的铁丝加热。
四根火柴依次掉下来的顺序是:,这个现象说明热总是从温度的一端传递到温度的一端。
21、把液面高度一致的三个圆底烧瓶和毛细管的连接装置,分别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后,毛细管内的液面发生了变化,请你推测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的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