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ZZ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竞赛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高中化学竞赛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 固体试样的取样原则和方法 取样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试样分解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难点: 根据试样的组成特性、待测组分的性质及 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取样和分解方法
2.1 试样的采集
学习要求: ★ 学会应用采样公式确定采样点和平均试样 采取量 ★ 掌握不同样品的采样原则和方法
分析试样的采集: 指从大批物料中(总体)采取少量样本作为 原始试样,所采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采 取的试样的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t 2 n( ) E
单元数n越大;
2、物料越不均匀, s 越大,采样单元数n越大; 3、增加测定次数,则t值变小,采样单元数n减少。
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样点布设方法
• ①对角线布点法;②梅花形布点法;③棋 盘式布点法;④蛇形布点法。 •
(2)采样方法
• ①采样筒取样;②土钻取样;③挖坑取样。
硅酸盐试样的分解
理论依据
酸溶解法
• SiO2比值越小
• 碱金属氧化物碱性越强,越易被酸溶解 • 例 石灰石:主成分CaO ( 45 - 53% )多数 酸溶即可(SiO2为0.2 - 10 %,含硅高需用碱熔) Si含量高,必须
• 粘土:主成分 Al2O3 · 2 SiO2 熔融法 • 5% 65%
使用3:1:1的硝酸、高氯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效 果更好
该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因加入试剂引 入杂质;因此,应尽可能使用高纯度的试剂
2.3.5 微波辅助消解法
方法原理:
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激活反应能力加热密闭容 器内的试剂和样品可使制样容器内压力增加,反应温 度提高。 优点:反应速率高;
样品制备的时间短;
2.3.2 熔融法
熔融法: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匀后置于特 定材料制成的坩埚中,在高温下熔融,分解 试样,通过复分解反应使被测组分转化为能 溶于水或酸的形式,再用水或酸浸取,使其 定量进入溶液。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置信区间)
固体试样:不同点采样
气体试样:上中下—大气采样机、针筒、气囊、气瓶
液体试样:不同部位、深度
生物试样:动物、植物样品
Solid Sampling
பைடு நூலகம்
Liquid sampling
Gas Sampling
2.2试样的制备
试样干燥: 烘干(烘箱)、风干(吹、凉) 干燥(干燥器、干燥剂)
固体: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2.1 试样的采集
采样原则:有代表性
固体试样: 采样公式:
n
t
E
2
n为采样单元数,σ为总体标准偏差,E = x -μ
t 为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见P61表
依据: X t
n
粗碎(颚式)、过筛、混匀、缩分 中碎(盘式)、过筛、混匀、缩分 细碎(研钵)、过筛、混匀、缩分
四分法缩分
取样最小量经验公式
根据样品最大颗粒直径计算取样量的经验公式
Q ≥ kd 2
Q: 试样最小质量(kg); 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一般取值0.05~ 1 kg.mm-2 ); d: 试样的最大粒度(mm)
半熔法(烧结法) 坩埚:瓷、铁、镍、银、铂金、塑料等坩埚
(查分析化学手册)
有机试样分解
高温分解,酸提取 干式灰化法
氧瓶燃烧法 湿式消化法: 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试剂 微波消解法
(查分析化学手册)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 1、试样的状态 ✓ 2、被测组分的存在形式 ✓ 3、被测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 4、共存物的干扰 ✓ 5、辅助试剂的选择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6.72 3.36 2.00 0.83 0.42 0.25
筛号 (网目)
80 100 120 140 200
筛孔直径 (mm)
0.177 0.149 0.125 0.105 0.074
例 有试样20kg,粗碎后最大粒度为6mm左右,k值 为0.2,问可缩分几次?若缩分后,再破碎至全部过 10筛,问可再缩分几次?
保存措施:控制溶液的pH、加入化学稳定 试剂、冷藏和冷冻、避光和密封。
常见的保存方法见表2-1
(三)气体试样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气、压缩气体、气溶物等
1、采样方法 直接法 浓缩法
2、采样器 气囊、收集装置(装有吸附剂或过滤器) 3、保存及处理 通常较稳定,不需采取特别措施保存。 用吸附剂采集的试样,可通过加热脱附、溶剂 萃取等来处理
溶剂: 水 酸 碱
酸:
HCl—— 具有还原性及络合能力:氢以前的金 属或合金、弱酸盐(如碳酸盐)、以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为主的矿石 宜用玻璃、塑料、陶瓷、石英等器皿, 不宜使用金、银、铂等器皿
注意某些氯化物的挥发损失
HNO3—— 具有氧化性:除某些贵金属及表面易钝化 的铝、铬外,绝大部分金属能被分解 对某些还原性样品,HNO3浓度不同, 分解产物不同(浓、稀HNO3与Cu) HNO3分解样品,在蒸发过程中Si、Ti、 Nb、Zr、W、Mo、Sn、Sb等大部分或全 部析出沉淀(如钨酸),有的元素则生成 难溶的碱式硝酸盐,故常用硝酸与其它酸 混合使用 常用HNO3来破坏碳化物 HNO3+H2O2是溶解毛发、肉类等有机 物的良好混合溶剂之一。
含Mg、Al的耐火材料

Na2CO3、K2CO3

(铂、铁、刚玉坩埚)
NaOH、KOH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3
2.3.5 微波消解法
第 二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利用试样和溶剂吸收微波产生热量 进行试样的分解。该法加热效率高,分 解迅速。一般采用密闭容器,可以加热 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使分解更有效, 还可减少溶剂用量和组分的挥发。 该法可用于有机试样的分解,也可 用于难溶无机材料的分解。
分解试样的主要任务是将试样中待 测组分全部转变为适于测定的形式。一 般需转化为可溶盐的形式进入溶液。在 此过程中: 防止待测组分损失; 避免引入干扰测定的杂质。 其中分解无机试样常采用的分解方 法有溶解法和熔融法;分解有机试样常 采用干(湿)式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18
2.3.1 溶解法
第 二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3
2.1 试样的采集
4
第 二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试样的采集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 少量样本作为原始分析试样。 要求:代表性、不变性。 分析对象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物料 采集试样的方法不同。
5
2.1.1 固体试样的采集
第 二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特点: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试样 的性质和均匀程度差别较大。 采样点越多,采样量越大,试样越 具有代表性,但消耗的成本越高。采样 的原则是:采集的试样必须具有代表 性,同时工作量尽可能地少。 同时,采样准确度要求高,试样均 匀度差,也都会增加采样单元数。
解:Q ≥ K ⋅ d 2 = 0.3 × 2 2 = 1.2kg ⎯→ ⎯→ ⎯→ ⎯→ 15 ⎯ 7.5 ⎯ 3.75 ⎯ 1.88 ⎯ 0.94
1 2 3 4
显然在缩分4次后0.94 < 1.2kg,不符合要求。 所以只能缩分3次。

第二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第二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B 从物料流中采样
所谓物料流是指输送带上传送的物料。在输送 带物料流中采样时,大都是使用自动化的采样器, 定时、定量连续采样。
2019/9/7
13
工业分析
当采用相同的时间间隔采样时,若物料流的流
量均匀,则采用的时间间隔T可用下式计算:
T 60Q nG
C 从运输工具中采样
T —采样的时间间隔 min
一、破碎
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将大块的物料分散成一定细 度的物料。
破碎可分为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碎4个阶段。
破碎工具 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球磨机、铁锤、研钵等
2019/9/7
23
二、过筛
工业分析
“目”数指每英寸(25.4mm)长度内的筛孔数目。
三、混匀
混匀法通常有人工混匀和机械混匀两种。
2019/9/7
MX(晶体)U0 M (g) X- (g)
H H
-L
M ( 溶剂化)

X - (溶剂化)
2019/9/7
29
工业分析
U0为晶格能;H为气体状态离子的溶剂化能;L 为无限稀释的溶解热。
L H H U0
L为正值时,是放热反应,晶体较易溶解,反之为吸 热反应,较难溶解。
全部取出,放在一起混合均匀。 其余部分弃去或留作副样保管。
2019/9/7
27
工业分析
§2.3 试样的分解
一、分解试样的目的
将固体试样处理成溶液,或将组成复杂的试样处 理成简单、便于分离和测定的形式。
二、分解试样的要求
试样分解完全;防止待测组分损失;不能引入与 被测组分相同的物质;选择的分解试样的方法与组分 的测定方法相适应。
四、缩分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基本内容试样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下列步骤:试样的采集和制备、定性检验、试样的分解、干扰物质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分析测定的结果能否为生产、科研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直接取决于试样有无代表性,处理过程是否完善,要从大量的被测物质中采取能代表整批物质的小样,以取得正确的结果,应掌握适当的技术,遵守一定的规则,采用合理的采样、制备试样和分离检测的方法。

1.试样的采集在实际分析中常需要测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组分的平均含量,但在实际分析时只能称取几克、十分之几克甚至更少的样品进行测定。

必须使被测样品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整批物料的真实情况。

因此在进行分析前必须了解试样的来源,明确分析的目的,作好试样的采集工作。

所谓试样的采集工作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集原始试样,再进一步制备成供分析用的试样。

按试样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

对不同形态的不同物料应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

1.1固体试样固体试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试样的性质和均匀程度差别较大。

经常遇到的有矿石、合金、盐类和土壤等。

为确保有代表性,所取的原始试样不仅量远远大于最低重量,而且颗粒不均匀,不适合作分析用,必须进一步制备成量少、颗粒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

由于固体试样的成分分布不均,因此在取样时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进行采样。

采取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

但是取用量过大,处理非常麻烦。

一般取样量是根据采样公式:Q m ≥2kd 计算。

式中:Q m —试样最低重量(公斤);k—经验常数(0.02-1之间);d—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

例如:欲采铁矿试样,若矿石最大粒度为直径20毫米,k 值为0.08,应取矿石的最少量为多少?解:根据题意已知:直径=20毫米,K=0.08代入公式Q m ≥2kd 得:Q m =0.08×202=24(kg )显然,这样取得的试样组成很不均匀,数量又太多例如:欲采铁矿试样,若矿石最大粒度为直径20毫米,k 值为0.08,应取矿石的最少量为多少?解:根据题意已知:直径=20毫米,K=0.08代入公式Q m ≥2kd 得:Q m =0.08×202=24(kg )显然,这样取得的试样组成很不均匀,数量又太多。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滴分定解分试析样法:待概测述组分由非溶液转变成溶液
①无机固体样品 ②有机固体样品
溶解法 熔融法 半熔法
干式灰化法 湿式消化法
微波辅助消解法
分析化学
试样分解基本要求 ① 试滴样定分分解析完法全概;述 ② 待测物质不损失; ③ 避免引入干扰杂质和待测物质。 ④ 分解试样最好与分离干扰元素相结合。
分析化学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分析化学
2.1 试样的采集
试样的采集: 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原始试样。
代表性: 其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平均组成。
2.1.1 固体试样
采样:
采样点(位置与单元 [个] 数 n )
采样量 m
分析化学
碱溶法
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分解法,酸性或酸性氢氧化物,用稀氢氧化物 溶解。如钨酸盐、金属氧化物用氢氧化物溶解。 (1)NaOH溶解法
某些酸性或两性氧化物可以用稀NaOH溶液溶解,如20~30%的 NaOH溶液能分解铝和铝合金,以及某些酸性氧化物(如As2O3)等; 而某些钨酸盐、磷酸锆和金属氮化物等,可以用浓的氢氧化物分解。 (2)碳酸盐分解法
H3PO4虽有很强的分解能力,但通常只用于单项测定,这是因为 H3PO4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难溶盐,而且H3PO4对矿物 的分解往往不够彻底。
H3PO4 + HF可分解硅酸盐,H3PO4+H2O2可分解锰矿石。
注意:对玻璃腐蚀比较严重;单独使用 H3PO4分解试样的主要缺点是 不易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H3PO4会脱水并形成难溶的 焦磷酸盐沉淀,使实验失败。因此,H3PO4常与H2SO4等同时使用,既 可提高反应的温度条件,又可以防止焦磷酸盐沉淀析出。

分析化学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分析化学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生物样品前处理
去除杂质、浓缩待测组分、提高检测灵敏度。
常见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蛋白质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等。
环境污染物监测中样品采集和保存
环境污染物样品采集原则:代表性、适时性、防止 污染。
环境污染物样品保存方法:冷藏、冷冻、加入保存 剂等。
常见环境污染物样品前处理方法:酸化、碱化、氧 化、还原等。
分析化学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 集与制备

CONTENCT

• 分析试样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 液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 气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 特殊类型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 总结:提高分析试样质量的关键环

01
分析试样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分析试样定义及作用
定义
分析试样是指从大量物质中选取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化学分析的 代表性样品。
破碎和筛分技术
破碎
将大块固体试样破碎成小块,以便后 续处理和分析。常用破碎方法有颚式 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等。
筛分
通过筛网将破碎后的固体试样按粒度 大小进行分离。常用筛分设备有振动 筛、旋转筛等。
干燥和保存措施
干燥
去除固体试样中的水分,以避免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常用干燥方法有自然晾 干、烘干、红外线干燥等。
食品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巧
食品样品采集原则
01
代表性、适时性、防止污染。
食品样品前处理目的
02
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灵敏度。
常见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
03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等。
06
总结:提高分析试样质量的关键环节
严格执行采样规范,确保代表性
01
02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硝酸
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易溶于水,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除铂、金和某些稀 有金属外,浓硝酸能分解几乎所有的金 属试样。但铁、铝、铬等在硝酸中由于 生成氧化膜而钝化、锑、锡、钨则生成 不溶性的酸(偏锑酸、偏锡酸和钨酸), 这些金属不宜用硝酸溶解。几乎所有硫 化物及其矿石皆可溶于硝酸,但宜在低 温下进行,否则将析出硫磺;要使硫氧 化成SO42-,可用HNO3+KClO3和 HNO3+Br2等混合溶剂。
对于某些矿样,用氢氟酸分解后, Fe(Ⅲ)、Al(Ⅲ)、Ti(Ⅳ)、Zr(Ⅳ)、 W(Ⅳ)、、Ta(V)和U(IV)等以氟络合 物的形式进入试液;Ca2+、Mg2+、 Th+和稀土金属离子则成为难溶的氟 化物沉淀析出。这样,溶解过程可 同时起到分离的作用。
3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通常应在 铂器皿中进行,也可用聚四氟乙烯 容器,但加热不应超过250℃,以免 聚四氟乙烯分解产生有毒的含氟异 丁烯气体。氢氟酸对人体有毒和有 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切勿吸入 其蒸气,皮肤也不可接触氢氟酸, 氢氟酸接触皮肤后引起灼烧溃烂, 不易愈合。
16
2.试样的分解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除干法分析(如光谱分析、 差热分析等)外,通常都用湿法分析,即将试 样分解,制成溶液再进行分析,因此试样的 分解是分析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它不仅 直接关系到待测组分转变为合适的测定形态, 也关系到以后的分离、测定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分解方法选择不当,就会增加不必要的 分离手续,给测定造成困难和增大误差,有 时甚至使测定无法进行。
25
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体积比混合得到的 王水,或3:1混合的逆王水,以及二者按 其它比例混合形成的混合酸,可用来氧 化硫和分解黄铁矿及铬-镍合金钢、钼铁合金、铜合金等。
用硝酸溶解试样后,溶液中往往含 有HNO2和氮的低价氧化物,它们常 能破坏某些有机试剂而影响测定, 应煮沸除去。
26
硫酸
32
思考题 为什么用酸分解硅 酸盐试样时,要加入H2SO4?
33
思考题 为什么用酸分解硅酸盐试样时, 要加入H2SO4?
答: F-对某些组分的测定 有影响,故应将其挥发除去, 应此,HF通常与 H2SO4﹑HNO3或HClO4混合 使用
34
NaOH溶液
20%~30%的NaOH溶液可用来分解 铝、铝合金及某些氧化物(如Al2O3) 等,反应可在银或聚四氟乙烯容器 中进行。试样中的两性元素Al,Pb, Zn和部分Si形成含氧酸根离子进入 溶液中,Fe,Mn,Cu,Ni,Mg等则以金 属形式沉淀析出。
29
氢氟酸
氢氟酸常用来分解硅酸盐岩石和矿石,这 时硅形成SiF4 挥发逸去,试样分解,存 在于试样中的各种阳离子进入试液。过 量的氢氟酸可加入硫酸或高氯酸反复加 热蒸发驱除。除尽过量的氢氟酸十分重 要,因为可与许多阳离子形成极为稳定 的络合物,试液中少量F-的存在,就可 能影响这些阳离子的定量测定。然而除 F-的操作十分费时。 30
27
高氯酸
浓热的高氯酸具有强的脱水和氧化能力, 常用于不锈钢、硫化物的分解和破坏有 机物。可将铬氧化为Cr2O72-,钒氧化为 VO3 - ,硫氧化为SO42- 。由于HClO4 的 沸点高(203℃),加热蒸发至冒烟时也可 驱除低沸点酸,所得残渣加水很容易溶 解。
28

使用高氯酸时应注意安全。浓度 低于85%的纯高氯酸在一般条件下十分 稳定,但有强脱水剂(如浓硫酸)或有机 物、某些还原剂等存在时,就会发生剧 烈爆炸。所以对含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 的试样,应首先用硝酸加热破坏,然后 再用高氯酸分解,或直接用硝酸和高氯 酸的混合酸分解,在氧化过程中随时补 加硝酸,待试样全部分解后,才能停止 加硝酸。通常,使用高氯酸必须有硝酸 存在,这样才较安全。
12
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欲测定其中铜、 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面擦洁后, 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 确定试样的质量。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 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 不对?为什么?
13
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 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 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 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0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物 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 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 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 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 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 不对?为什么?
11
答: 采集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 试样送交分析部门。样品不具代表性。 采集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还须研磨、 过筛、缩分,才能使送交分析部门试样 代表所采集样品的平均化学成分。
17
分解试样时,带来误差的因 素很多,如分解不完全、分 解时与试剂和反应器皿作用 导致待测组分的损失或沾污, 这种现象在测定微量成分时 尤应注意。此时分解试样时 应尽量避免引入干扰成分。
18
选择分解方法时,不仅要考虑 对准确度和测定速度的影响, 而且要求分解后杂质的分离和 测定都易进行。所以,应选择 那些分解速度快、对分离测定 无不利影响、对环境没有污染 或污染很少的分解方法。
15
气体试样的采取
气体试样组成均匀,取样的关键是 防止杂质进入。气体取样装置由取样探 头、试样导管和贮样器组成。取样探头 应伸入输送气体的容器内部。贮样器可 由金属或玻璃制成,也可由塑料制成, 大小形状不一。气体采样装置有时还需 要备有流量计和简单的抽气装置。流量 计用以测量所采集的气体的体积,抽气 装置常用电动抽气泵。
浓硫酸的主要特点是沸点高(约340℃),许多 矿样以及大多数金属和合金,在这样的高温 下常常可较快溶解。浓热硫酸有较强的氧化 性和脱水性,许多有机物可被浓热硫酸脱水 和氧化而从试样中除去。硫酸也是一种重要 的溶剂,但是大多数硫酸盐的溶解度常比相 应的氮化物和硝酸盐小些,而碱土金属和铅 的硫酸盐溶解度则更小。在高温下,常用浓 硫酸来分解萤石(CaF2)、独居石(衡土和钍的 磷酸盐)等矿物和某些金属及合金(如铁、钴、 镍、锌等)。
23
盐酸加H2O2或Br2等氧化剂,常用来分解 铜合金和硫化物矿等,同时还可以破坏试 样中的有机物,过量的H2O2或Br2可加热 除去。在溶解钢铁时,也常加入少量 HNO3,以破坏碳化物。
用盐酸分解试样和蒸发其溶液时,必须 注意Ce(IV),As(III),Sn(IV),Se(IV), Te(IV)和Hg(II)等氯化物的挥发损失。
37
熔融法的缺点
(1)熔融时常需用大量的熔剂(一般熔剂质 量约为试样质量的十倍),因而可能引入 较多的杂质; (2)由于应用了大量的熔剂,在以后所得的 试液中盐类浓度较高,可能会对以后的 分析测定带来困难;
38
(3)熔融时需要加热到高温,会使某 些组分的挥发损失增加; (4)熔融时所用的容器常常会受到熔 剂不同程度的侵蚀,从而使试液中 杂质含量增加。
只要有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熔融法。
39
熔融一般在坩埚中进行。称取制备好的 试样置于坩埚中,加入熔剂,混合均匀。 开始时缓缓升温,进行熔融。此时要注 意,不要加热过猛,否则水分随某些气 体的逸出会引起飞溅,而使试样损失, 或者可将坩埚盖住。
40
然后渐渐升高温度,直到试样分解。应 当避免温度过高,否则会使熔剂也分解, 也会使坩埚的腐蚀增加。熔融所需时间 一般在数分钟到1小时左右,随试样种 类而定。当熔融进行到熔融物变成澄清 时,表示分解作用已经进行完全,熔融 可以停止。
21
溶解法
为溶解无机试样,常用的 溶剂除水以外,主要是各 种无机酸,而氢氧化钠或 氢氧化钾溶液应用较少。
22
盐酸
氯化物中,除AgCl、Hg2Cl2、TiCl和 PbCl2外,均易溶于水。由于H+和Cl-的 还原性及Cl-与某些金属离子的配位作 用,盐酸可以用于弱酸盐(如碳酸盐、磷 酸盐等)、一些氧化物(如Fe2O3、MnO2 等)、一些硫化物(如FeS、Sb2S3等)及电 位值在氢以前的金属(如Fe、Zn等)或合 金的溶解,还可以溶解灼烧过的Al2O3、 BeO等及某些硅酸盐。
14
液体物料的采取
液体物料在采取时应该注意到二点, 一是采样容器和采样用的管道必须清洁, 临取样前应当用被分析的物料冲洗;二 是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勿使物料组成 发生任何改变,不使挥发性组分、溶 解的气体逸去;取得的试样应保存在密 闭的容器中。如果试样见光后可能发生 反应,则应将它贮存于棕色容器中,在 保存和送检分析途中注意避光。
19
湿法分解是用酸或碱溶液分解 试样,一般称为溶解法。干法分解 是用固体碱性或酸性物质熔融或烧 结分解试样,相应称为熔融法或烧 结法。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分解法, 如热分解法、氧瓶燃烧法、非水溶 剂中金属钠或钾分解法等。在实际 工作中,为保证试样分解完全,各 种分解方法常常配合使用。
20

分解试样尽量采用湿法。 在湿法中选择溶剂的原则 是:能溶于水的先用水溶 解,不溶于水的酸性物质 用碱性溶剂,碱性物质用 酸性溶剂,还原性物质用 氧化性溶剂,氧化性物质 用还原性溶剂。
1.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样品物质中某些 组分的含量。在实际进行定量分析工作 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过程: 1. 取样 在进行定量分析以前,首选要保证 所取试样品均匀而具有代表性,否则所 进行的分析工作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可 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对于不同的样 品,各部门都制订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35
熔融法
2. 熔融法是利用酸性或碱性熔剂,在高 温下与试样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生成 易溶解的反应产物。由于熔融时反应物 浓度和温度(300℃~1000℃)都很高,因 而分解能力很强。 将试样与固体熔剂在坩埚中混合后,在 高温条件下熔融分解,再用水或酸浸取, 使其转入溶液中 。
36
熔融法根据所用的熔剂可分 为酸熔融和碱熔融。酸熔融 是用酸性熔剂分解碱性物。 通常采用的酸性熔剂有焦硫 酸盐,HF和氧化硼,碱性熔 剂有碳酸盐,氢氧化物,过 氧化物和硼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