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第二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害虫防治历史悠久,在长期防治实践的过程中以及各类防治技术的研究发展,一些传统的防治方法有了新的内容,一些近代的防治方法也逐步形成。

按照各类防治方法性质和作用,通常可分为五类,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

有的防治技术如植物抗虫性的利用、昆虫激素的利用以及不育技术等也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很难将其划为那一类别,这里结合有关部分作一简要概述。

根据虫害发生的原因,把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采取下列基本途径:1.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即争取减少害虫的种类与数量,增加有益生物(害虫的天敌)和种类与数量。

2.控制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使其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经济损失的数量水平之下。

具体措施可从三方面考虑:(1)消灭或减少虫源。

例如,植物检疫是为了防止国外或外地的危险性虫、病、杂草传入本国或本地。

越冬防治是为了压低害虫的来春发生基数。

(2)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例如,改进栽培技术使农田环境不利于害虫和生活,栽培抗虫良种,保护天敌使其在自然界能发挥更大的抑制害虫的作用等等。

(3)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抑制害虫在大量发生为害以前,例如,及时施用适当的农药,或人工释放害虫的天敌或采用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

3.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相配合关系,使作物能避免或减轻受害。

第一节植物检疫一、概念追溯“检疫”(Quarantine)的词意是“40天”,实意是“禁止”。

14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为了防止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侵入,规定抵港的船只滞留港外停泊40天以渡过疾病的潜伏期后经检验无病患者才允许登陆。

其后将它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上,最后又引用到植物上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称之为植物检疫。

简言之,植物检疫(plan quarantine)就是国家以法律手段,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规定,由专门机构执行,对就受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控制其传入和带出以及在国内的传播,是用以理论上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有的也称为“法规防治”(legislative control)。

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原理

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原理

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原理1.多元化防治措施:农业昆虫害虫防治不应只依赖于一种措施,而应采用多元化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不同的措施可以相互配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效果。

2.生态调节:农业昆虫害虫的爆发通常与生态平衡的破坏有关。

因此,通过生态调节来恢复和维持生态平衡,是防治农业昆虫害虫的重要手段。

生态调节包括恢复和改善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天敌和竞争性昆虫的数量和种类等。

3.立体防治: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应采取立体防治的方法,即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采取一系列的预防、监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报系统,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情况和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4.治理源头:农业昆虫害虫防治的关键在于治理源头。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条件,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5.综合防治:农业昆虫害虫防治不应只关注短期效果,而应注重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防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达到防治害虫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6.害虫综合管理: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应采用综合管理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杀虫效果。

综合管理包括了多种措施的结合,如农业措施、生物效应、监测和预警、合理使用化学品等。

通过综合管理,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科学合理施药:在化学防治中,应根据害虫的发生季节和生活习性,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轮换,以减少害虫对药剂的抗性产生。

8.社会参与:农业昆虫害虫防治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等各个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致力于农业昆虫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实施。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害虫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 防治策略。例如,对于迁飞性害虫,需要采取区域联防、统 一施药的策略;对于土传性害虫,需要采取土壤处理、轮作 换茬等策略。
防治历史与现状
防治历史
害虫防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人们通过经验积累和不断尝试,逐 渐形成了多种防治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害虫防治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可 持续性。
综合治理
根据不同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 危害程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分类施策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 季节的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策
略。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研发高效、环保 的生物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光、热、电等物理手段,研发高效、实用的 物理防治技术。
治工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阻隔法
设置屏障、覆盖物等阻止害虫的侵 入和扩散。
化学防治法
杀虫剂
使用化学杀虫剂如有机 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
灭害虫。
杀菌剂
使用化学杀菌剂如有机 硫、有机锡等防治病害

除草剂
使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 膦、百草枯等清除杂草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赤霉素、乙烯利等调节
植物生长。
05
害虫防治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
害虫是农业生产、林业和生态环境的 重要威胁之一,防治害虫可以减少经 济损失,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防治原则与策略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提高抗性品种、 改善环境条件等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同时采取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害虫。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1.综合防治原则:农业害虫防治不仅仅是采取单一的控制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例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这样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害虫种群的滋生。

3.绿色防治原则:绿色防治是指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积极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农事措施。

包括合理利用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连作连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或品系;适时适量施肥,提高植物免疫力;运用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可持续。

4.综合防治策略原则:综合防治策略是指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包括害虫监测、害虫鉴定、防治期确定、害虫危害阈值、决策级防治等;还可以对一些重要害虫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害虫种群分布规律、发生规律和危害规律,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将天敌、寄生生物、病原体和微生物等引入农田,用它们来控制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引入生物天敌可以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施用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螟虫、蚜虫等。

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杀死害虫或者减少害虫的数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异味物质、草木灰等手段驱避害虫;利用粘板、黄板等粘虫板捕捉害虫;利用覆盖物、遮荫网、遮阳网等物理隔离手段阻止害虫的入侵。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是一种最常见和最直接的控制手段,但也是最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手段。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4.其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机械防治、光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物理调控等。

例如,利用鸟类、鱼类和昆虫等生物来控制害虫;通过调整灌溉和施肥方式,合理利用作物间隙,提高作物的免疫力;采用轮作、休耕和间作等农艺措施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农业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农业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最低有效温度。8—15℃。 • 高温临界:最高有效温度,35—40℃。
②停育温区:新陈代谢失调,时间过长能造成死亡,温 度恢复可继续发育。 • 停育高温区:40—45℃ • 停育低温区:-10—10℃ ③致死温区:引起昆虫的死亡。 • 致死高温区:45℃以上。 • 致死低温区:-10℃以下。
伏天晒粮 杀死麦蛾
• 不全周期型生活史 • 全周期型生活史 • 蚁螟 • 蝗蝻 • 穗蚜 • 枯心 • 枯鞘 • 白穗 • 食物链 • 食物网 • 三级营养关系 • 农业生态系统
部分基本概念
常发性害虫—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 危害水平,造成农林资源相当大损失的害虫。
偶发性害虫—一般情况下发生很轻,但当气候条件或其他条件适 宜时突然大发生的一类害虫。
全周期型生活史:在年生活史中,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均有, 且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发生在完全不同两类寄主植物上的 生活史类型。
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形成的 一种链状联系。
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形成的 一种网状联系。
生态对策:是害虫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种群 繁衍的一种适应性,一般可分为K对策、R对策和介于二 者之间的中间类型等三种。
K:有效积温 N:发育天数 T:观测的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水生昆虫达99%。
1. 湿度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具体体现在水份平衡上。 (1) 昆虫的获水来源 • 从食物中获得水分 • 直接饮水:鳞翅目、膜翅目昆虫。 • 体壁、卵壳吸水:产卵于组织内。 • 利用体内的代谢水:有机物氧化后产生水,休眠期主要靠
迁飞性害虫—指具有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习性的一类害虫。 始盛期—害虫在发生过程中,虫态的数量达到该虫态总量的16%,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

1、害虫对作物收获部分的危害(直接危害)见下图:
当害虫直接为害作物的收 获部位时,往往呈现右图的情 况,作物损失与害虫为害呈近 似直线关系。
如当饲料作物受害虫为害 时,摄食量即减产量,为害量 和减产量呈直线关系。类似的 还有蛀果害虫桃小等,食叶害 虫菜青虫等。
事实上害虫和作物的种类很多,害虫的为害特性和作物的受害生理 都比较复杂,而且它们都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害虫为害和作物损 失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r类害虫
强 强 强 小 广 简而短 强 激烈 蚜虫、粉虱、螨类
k类害虫
弱 弱 弱 大 窄 复杂而长 弱 松弛 飞蝗、天牛、蝼蛄
2、害虫生态对策在防治上的意义
A、r-类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特点、自然控制程度、防治方法) B、k-类害虫 C、中间型害虫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理
一、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 (一)害虫为害的主要方式 (二)与害虫为害程度有关的因素 (1)害虫的种类及种群密度 (2)作物的种类及危害部位
同一受害水平在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量损失可能不同。
一种作物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相互作用会更加复杂。
四、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ET)—行动阈值或防治指标
(1)概念 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害虫种群增长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的密度。
通常情况下,经济阈值在红线范围内,是一个区间,其大小 取决于措施的速效程度、防治效果和生态因素的控制力。
第四节 农业昆虫(螨)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农业昆虫调查即对某地一定时间的虫情和虫害状况进行 实地调查。它是一切农业昆虫研究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害 虫防治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1、昆虫田间分布型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建立完善的害虫监测体系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满足不同作物和环境条件下的监测需求。
开发新型监测设备
加强害虫监测和预警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发展绿色防控技术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绿色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引入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
天敌引入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杆菌等,能够防治某些害虫。
微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
害虫的趋光、趋色等特性,使用灯光、色板等物理诱杀装置来诱杀害虫。
城市害虫防治
城市仓储害虫防治
针对城市仓储物常见的害虫,如蠹虫、米虫等,采取熏蒸、药饵、高温处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城市家居害虫防治
针对城市家居常见的害虫,如蟑螂、蚂蚁、白蚁等,采取物理隔离、化学防制、生物防制等措施进行防治。
棉花害虫防治
01
针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如棉铃虫、蚜虫等,采取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害虫防治的基本概念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害虫防治的实践应用害虫防治的未来展望
害虫防治的基本概念
01
害虫是指对人类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或损害的昆虫、动物和微生物。
害虫的定义
害虫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蚊子、苍蝇、蟑螂、蚂蚁等昆虫,以及老鼠、兔子等动物。
针叶林害虫防治
针对阔叶林常见的害虫,如杨树透翅蛾、榆木蠹蛾等,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EIL、ET与平衡位置(密度)的关系 A.为次要害虫 B.为偶发性害虫 C.为常发性害虫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化学防治 五、物理机械防治 六、害虫综合治理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内容 植物检疫的实施方法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植物检疫的含义
(五)昆虫激素的利用
1.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简称JH)的应用
昆虫保幼激素作为杀虫剂,多选择昆虫在正 常情况下不存在激素或只存在少量激素的发 育阶段(幼虫末期或蛹期)中,使用过量激 素,抑制昆虫的变态或蜕皮,影响昆虫的生 殖或滞育。
要点回顾
1.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含义? 2.何为植物检疫?为什么要进行植物检疫? 确定检疫对象的基本原则? 3. 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4. 什么是植物抗虫性?有哪3个机制? 5. 生物防治的优点及局限性?
无机杀虫剂:含砷、汞、氟、硫等。 有机杀虫剂: 天然有机杀虫剂:植物源、抗生素、矿物油
人工合成杀虫剂:有机磷酸酯、有机氮、 氯、氨基甲酸酯等。
按农药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 胃毒剂 触杀剂 内吸剂 熏蒸剂以及拒食剂、 驱避剂、不育剂、性诱剂、特异性杀虫剂等。
(三)农药剂型
大多数农药的原药难溶于水,要使少量的有效 成分分散到较大面积上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其加 工处理。 农药加工就是根据原药的理化性质,加入适当 的辅助剂、填充剂,提高原药的分散度,增加对 植物的粘着性。 按农药加工方式,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 乳油、水剂、悬浮剂、缓释剂、颗粒剂、烟剂和 种衣剂等。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杀虫、杀螨剂的分类 农药的剂型
(一)化学防治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美国提出“IPM”,对害虫的综合防 治起了推动的作用。提高防效、降低费用, 减少污染。
1975年,我国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9
IPM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
改变或建立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直接杀灭或控制 害虫的发生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5
第二节 不同阶段害虫防治特点
无公害
公害
综合治理
绿色防控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6
一、无公害阶段(40年代以前)
3000年前-----农业防治(如轮作、翻耕) 公园前340年-----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 1000年前-----农药(石灰,硫磺及砷酸铅); 800年前-----物理防治(器械捕杀等)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5
第三节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 植物检疫 二. 农业防治 三. 生物防治 四. 物理机械防治 五. 化学防治 六. 综合治理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6
一、植物检疫
•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是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内)利用 政府法令的规定(即法律的措施), 进行多方面的严格检验,来禁止危 险性的害虫、 病菌及杂草人为地 从国外(或外地)传入或传出, 并对局部发生的检疫对象尽快加 以控制和消灭,以保障农业生产 和外贸的顺利进行。
全世界5000多种害虫中,大约有60多种害虫因施用农药后而异常增多。 主要的种类有:螨 类、蚜虫、蚧类、粉虱、飞虱、叶蝉、夜蛾类、潜叶 蛾、潜叶蝇等。
近几年,稻飞虱对吡虫啉类的抗性达200多倍。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8
三、综合防治阶段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Carson(1962)发表的 《寂静的春天》一书,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敲 起了警钟。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2
2、具备适宜环境条件
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 件有密切的关系,适 宜的环境条件能使害 虫繁殖发展到足以为 害作物生产的种群数 量。而其有利的环境 条件主要包括:
适宜的气候(温度和湿度)条件; 良好的寄主营养条件; 天敌种群数量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发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第二节 不同阶段害虫防治特点 第三节 农业害虫的防治法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
第一节 害虫发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一、害虫发生的原因
1、具备有效的虫源
越冬存活率:某种害虫在越冬后存在的虫 源的基数愈多,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异地虫源:有些昆. 虫与其迁飞特性 有密切相关.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1
四、绿色防控
• 21世纪以来,为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 方针,为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在大中城市蔬菜基 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配置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等防 控设施,推荐或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完善绿色防控 技术方案,逐步提高农药减量控害效果的任务。
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 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0
IPM中心思想
生态学的观点 经济观点: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社会学观点:重视各项措施特别是化学防治对
环境的影响,把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保障人类、野生动物和环境的健康和发展。
设备完备、力量强 时效性强、技术到位; 防治适时、药剂对路 节省成本、节能环保 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省测报体系现状:
有害生物监测区域站:省分中心1个,县级22个。达标验收通过7个。每个站投 资300-500万。 2012年全省植保专业服务队466支 ,其中专业协会型257个,专业合作社型的 102个。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7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8
二、 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是从农田生态系 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害虫,作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 系,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 利于作物\天敌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 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或直接杀灭害虫,以 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获得作物优质、高 产的目的。
3
3、害虫发生期与作物危险期吻合度
比如,三化螟蚁螟的盛发期是否与水稻的 孕穗期相吻合。
龙眼木虱对龙眼新梢的危害; 柑桔潜叶蛾的产卵为害与柑桔的梢期是否
吻合等。 稻瘿蚊:水稻的幼穗分化后,则不为害。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4
二、害虫防治的途径
控制或改变农田 生物群落的组成相
提高或培育寄主 植物的抗虫性
特点: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法、矿物 性农药
治虫单一性、无污染、无公害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7
二、有公害阶段(化学防治阶段)
从20世纪40年至60年代
有机氯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应用。
单一依靠化学农药,且一 药多治。
“3R”
➢ 残毒 Residue ➢ 抗药性Resistance ➢ 再生猖獗Resurgence
以安全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 态保护。
以防效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 态保护。
以产量效益为核心,很少考虑安全 和生态保护。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3
近年来植保发展趋势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 植保专业化
2020/11/24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4
植保专业服务队优势
“四统一分” 统一持证上岗 统一技术要求 统一药剂配方 统一收费标准 因田制宜分工协作
•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 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 生物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提升。
2Hale Waihona Puke 20/11/24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12
绿色防控与传统综合防治的比较
技术模式 共同点
绿色防控
控制病虫害
综合防治 控制病虫害
传统防治 控制病虫害
主要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