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分析仪能够检测出血 液中的异常细胞,有助于 诊断白血病、淋巴瘤等血 液系统疾病。
监测病情
肿瘤治疗
01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血液分析仪可以监测肿瘤标记物和免疫指
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感染控制
02
通过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恶
化。
贫血治疗
03
监测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评估贫血治疗的效果
血液分析仪的重要性
快速诊断
广泛应用
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 样本,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 及时确诊和治疗疾病。
血液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 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场所,为各 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自动化
血液分析仪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减少人 为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健康体检
常规检查
血液分析仪在常规体检中检测血常规指标,帮助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
高风险人群筛查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高危生活习惯的人群,血液分析 仪有助于筛查潜在疾病。
预防保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04
血液分析仪的优缺点
优点
快速检测
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检测血液样本,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 率。
应用拓展
床旁检测
开发便携式血液分析仪,方便在床旁进行实时检测,满足急救和 重症监护等场景的需求。
家庭自测
研发适用于家庭使用的血液分析仪,让患者在家中即可进行常规检 测,方便自我管理和监测。
远程医疗
借助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实现远程操控血液分析仪,为偏远地区提 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与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与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与原理1、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这是Coutler公司1987年推出的新技术,血球悬浮在电解液中,用一定的电流通过传感器的内外两个电极,由于血细胞电阻抗很大,当血细胞通过两个电极时,电极间阻抗瞬间增大,形成幅度与血细胞体积成正比的电脉冲,根据脉冲的大小可测出细胞的体积。

在测量红细胞时,利用一个脉冲甄别器,将幅度较小的血小板脉冲去掉,保留红细胞和白细胞脉冲,因血液中白胞的数量不及红细胞的1/500,故其总数据近似认为是对红细胞计数。

在测量白细胞时,利用溶血素,使红细胞溶解,再对剩下的白细胞计数。

在对血小板计数时,调低脉冲甄别器的阈值,计出总数,减去红细胞的计数(其中已包括白细胞的计数),即为血小板计数。

由于不同类型但体积相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幅度相同,故仅靠体积是不能完全区分.利用高频电导法和激光散射分析白细胞内部结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虽然细胞壁不能使低频电流通过,但能通过高频电流,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不同,它们对高频电流的阻抗也不同,因此可用来区分白细胞。

激光散射技术主要用来检查细胞膜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

激光散射对细胞颗粒的结构和密度的区分能力强,粗颗粒产生的光散射比细颗粒强,借此可将粒细胞区分开来,美国COULTER公司的STKS、MAXM系列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就是利用电阻法、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2、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利用激光散射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分类。

嗜酸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中性粒细胞浆内含有较为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单核细胞次之,原始细胞则极少,而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则缺管此酶。

使用微量血液经与含有清洗剂和甲醛的高渗液体进行适当稀释并孵育几十秒钟,此时细胞被清洗剂所破坏,白细胞浆内酶固定,此后继续再进行第二次反应,加入过氧化氢和四氢一萘酚加热,此时待测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后者使四氯一萘酚显色并沉淀定位于含酶的颗粒中,此类细胞经激光束,由于光散射及细胞大小不同而被分类。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二、【原理及意义】:(一)Hb1、原理: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

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

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1、原理: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

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

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1、原理(电阻检测法):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

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粒细胞群为:160-300fl三、【试剂品牌】: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6.38g/L硼酸1.0g/L四硼酸钠0.2g/LEDTA-2K 0.2g/L2、Hb溶血素:SULFOLYSER(SLS-200A)月桂洗硫酸钠 1.7g/L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STACCLEANER-SYS次氯酸盐 5%4、抗凝剂: KEDTA·2HO(1.5-2.2mg每毫升血液)四、【仪器】: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五、【操作步骤】:㈠开机: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及测定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及测定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及测定原理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110228031)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基本参数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测定原理。

关键字: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作为血常规检查的重要设施,血细胞分析仪是现今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重要仪器之一。

探究其相对基础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具有一定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1各个血细胞参数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及原理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血细胞的分析检测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

根据目前国际参考方法,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通常用电阻抗的方法测量,其检测结果被视为样本的真实值。

血小板的鉴定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即在全血中使用单克隆抗体来获得红细胞总数与血小板总数的比率,然后乘以实际红细胞数,间接计算出实际的血小板数。

另一方面,血小板是由氰化高铁蛋白来进行衡量的【[1]】。

1.1红细胞和白细胞—电抗阻法测定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物理学家W.H.Coulter在其前辈的基础上于1958年发明的。

该方法基于检测悬浮液中的颗粒通过小孔时引起的电势差变化的原理,被称为库尔特原理【[2]】。

其基本原理为:在对全血样本进行数万次稀释后【1】,一个中间有用于细胞计数小管子的等渗电解质溶液被一分为二,从内部填充稀释剂和电极,从外部填充细胞悬浮液和电极。

由于溶剂的导电性和孔隙间的低电阻【[3]】,血细胞的非导电性在它们通过孔隙时引起电位差的瞬时变化,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脉冲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脉冲的高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4]】,所以在计数的同时,根据数据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细胞分布直方图。

1.1.1电抗阻红细胞检测1.1.1.1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测定:原理与上述相同,可根据一系列的效应变化计算出脉冲值和脉冲高度,从而得出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

然后通过叠加脉冲的高度来计算,得到红细胞比容。

血常规SOP文件

血常规SOP文件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SOP一,检验目的及原理1,目的:用BC-3000 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和实验室定量分析血液细胞,对人体的血液中三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19项参数和3个直方图进行对患者和健康人群来讲,观察有无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和失血,目前机体有无细菌及病毒感染,可筛查出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原理:电阻法测量的血样先用稀释液进行指定比例的稀释,用以测量WBC、RBC、PLT 和HGB等参数。

WBC、RBC 计数池的稀释标本在负压作用下,分别通过各自的计数微孔,流入管道,通过两个光电传感器,在这两个光电传感器之间的液量就是仪器分析计数的标本量。

用阻抗法测量WBC、RBC 和PLT 的体积分布和数目。

电极插在液体中计数微孔的两边,在计数微孔的两边周围建立了一个电场环境,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当有细胞通过计数微孔时,将引起阻抗的变化,阻抗变化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WBC根据体积的大小,它有多种形态,由于稀释液、溶血剂和溶血时间的不同,WBC的体积大小会发生变化。

在一定的程序控制下,显示出WBC 的三分类——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嗜酸+嗜碱+单核)和中性粒细胞。

被稀释的血样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结合形成复合物,用波长525nm 的单色光在WBC计数池内测定此化合物的透过光强,用这个透过光强与空白状态的透过光强相比较,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状态是指WBC计数池中只有稀释液的状态)。

二,标本1,标本种类:末梢血为200-300微升,静脉血2毫升。

2,采集标本容器及添加剂:容器:末梢血为一次性朔料试管,静脉血为真空采血管。

添加剂:不同实验使用不同的抗凝剂,不能互相代替。

血常规用EDTA-k2抗凝。

3,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集或静脉穿刺采集。

采集时间:患者随到随时采集。

4,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5,标本接受:标本的编号与化验单上的编号要一致,清楚,正确及完整。

血常规分析仪原理及解析

血常规分析仪原理及解析

血液检查***附院检验科 ****第四篇第四篇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血常规检查•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标本采集与要求–抗凝剂:EDTA-K2–静脉采血方法:4小时内测定–毛细血管采血方法:半小时内测定–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脉采血–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似生理条件下采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2.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

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小孔管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

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数,即相当于检测出的细胞数。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飞升(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

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0~450fl 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初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35~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体积在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中间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

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体积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

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

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原理:根据仪器检测的RBC、HCT和Hb的数据,经仪器内存程序换算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自然科学]血细胞分析仪原理

[自然科学]血细胞分析仪原理

(三)流式细胞激光核酸荧光染色和电阻抗法 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通道电阻抗法结果异常时, 转换至光学法核酸荧光染色网织红细胞/血小 板检测通道。通过核酸荧光染色鉴别网织Plt、 成熟Plt和成熟RBC.
(四)固体激光散射法、电阻抗法和单克隆抗 体荧光染色散射法
四、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检 测原理
(一)非荧光染料染色法 用新亚甲蓝对网织红细
(3)未染色大细胞计数检测
5. 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 (DHSS)
用钨光源流式细胞光吸收、化学染色和电阻抗法 ①WBC计数通道:电阻抗法 ②嗜碱性粒细胞通道:专用染液 ③WBC分类通道:双鞘流系统中,用流式细胞光
吸收、电阻抗和细胞化学染色液联合检测除B以 外的WBC。
DHSS技术:在流式通道中有2个鞘流装置, 细胞经第1束鞘流后通过阻抗微孔测定细胞 的真实体积,然后经第2束鞘流后到达光窗, 测定细胞的光吸收,分析细胞内部结构。
(二)光散射法白细胞分类
1. 体积、电导和光散射法(volume, conductivity, light scatter, VCS)
2.
VCS




部胞

结大

构小


细 叶胞 性内 和的 细颗 胞粒 表性 面、 结核 构分
体积
电导
光散射
2、电阻抗与射频法(能透入细胞内,测量 核的大小及颗粒的多少)。
(2)白细胞分群
MAPSS
0°,前向散射光:细胞大小、数量
7°,侧向散射光:细胞内部结构 及核染色质的复杂性
90°,垂直角度散射光:细胞内 部颗粒及分叶状况
90°D,垂直角度去偏振散射 光,鉴别E与N
MAPSS法可鉴别白细胞亚群、异常细胞类 型,白细胞分类不受有核红细胞、血小板 凝聚、未溶解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等干扰物 质影响。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三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光电比色原理 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 解释放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 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 白测试系统 特定波长(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
溶血剂
λ=540nm
血红蛋白
血物红蛋白衍生
Hb浓度
吸光度
血红蛋白测定的溶血剂
溶血剂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MAPSS)
①WBC计数通道:电阻抗法 90°D:垂直角度去偏振散射光,鉴别E与N
利用高频电磁波对细胞传
90°:垂直角度散射光:细胞内部颗粒及分叶状况 (2)Laser Scatter—激光散射 —针对细胞颗粒特性的测量方法
导性的特点,检测:
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
VCS白细胞分类

VCS
结 构
胞 内 的




电 阻 抗 技 术
细 胞 内 部 结

核 分 叶 性 和 细 胞


2.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MAPSS)
0°:前向散射光:细胞大小、数量
MAPSS
10°:侧向散射光:细胞内部结构及核染色 质的复杂性
90°:垂直角度散射光:细胞内部颗粒及分 叶状况
90°D:垂直角度去偏振散射光,鉴别E与 N
CPU对血小板和红细 胞分布图进行判断
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
PLT%
10
20 30(fl)
二联合检测型原理
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含 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 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光散射法血小板检测原理
(1)使用二维激光散射法; (2)低角度测量细胞大小,高角度检测折射
指数;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4.网织红细胞VCS原理
(1)使用二维激光散射法; (2)低角度测量细胞大小,高角度检测折射
指数;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射频/阻抗分析术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2.电导性(conductive)技术
依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 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即检测细胞核 与细胞浆的比例及细胞内化学成分。辨别体积 完全相同而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群,如小淋巴 和嗜碱性粒细胞。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3.光散射技术(light scatter)
3)报警形式: 图形、符号、文字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2)标本因素
1)在形态学方面,任何血液分析仪不能替代人工 显微镜检查对异常血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2)常见标本干扰因素: 血小板聚集、大血小板、红白细胞碎片、冷 凝集、白细胞增多、高脂血症、纤维蛋白、 红细胞溶解不血完液分全析仪原、理及药血常物规报、告审核溶血。
conductivity,scatter,VCS)
1)1987年由Coulter公 司首创;
2)优势:保持白细胞 自然形态下进行分类。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COULTER GEN.S血液分析仪
[检测原理]
1.应用电阻抗原理测量细胞体积(volume,V) 缺点: 小淋巴与成熟嗜碱性粒细胞、幼稚淋巴细胞 和成熟中性粒细胞大小相近,不能区分。
检测系统
1.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2.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3.5种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 4.幼稚细胞检测系统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2.光散射法红细胞检测原理
(1)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和高角度散射 两个测量系统同时测量1个红细胞。
(2)低角度测量细胞大小、高角度测量细胞折 射指数。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类的过筛检测结果的报告; 3.检测结果极端异常标本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4.定期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单核、淋巴增高 淋巴明显增高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射频技术用于测量细胞内容物 {包括颗粒量、粒度粗细、形状等物理信息)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专门试剂、通道及散点图技术
试剂作用前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专门试剂、通道及散点图技术
试剂作用后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scatter
conductivity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3.报警
(1)报警概念 指所检测的标本不能满足仪器软件的定义 或不能满足实验室(用户)建立的检测标 准。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1)报警来源: 项目参考值、复检标准、临床疾病标本异常 和患者人群变异。
2)报警有效性: 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和总效率。
血球仪原理
血常规结果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库尔特原理
电阻抗法检测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专门试剂、通道及散点图技术
Forward scatter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专门试剂、通道及散点图技术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2)容量、电导、光散射法(volume,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2.血液分析仪总体目标
(1)筛检和直接报告正常检验结果; (2)出现异常结果时,直接向检验人员报警;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三)结果显示
1.数据: 项目名称、检测结果、参考值、指示箭头。
2.图形: 直方图(histogram)、散点图(scattergram)
激光单色光束直接进入计数池敏感区, 10-70°扫描分析细胞核形态、分叶状况及 光散射信息,确保粒细胞分类。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3)电阻抗与射频法
射频(radio frequence,RF): 即射频电流,是 每秒>10000次的 高频交流电磁波。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SYSMEX-XT1800系列血液分析仪
(四)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显微镜 涂片复检规则
2002年,Berend Houwen发起研究关于血液 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显微镜 复检规则 2005年,国际血液学组织提出显微镜复检的 41条建议性标准。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五)报告审查
1.检定结果的报告; 2.根据参数、警告及直方图、散点图确定涂片分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再见!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conductivity
RET试剂反应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前向 Nhomakorabea散
射 光 密 度
HFR MFR LFR
荧光强度
血液分析仪原理及血常规报告审核
(二)检测参数
1.检测参数分类 (1)临床报告参数 (2)异常报警/研究参数 (3)仪器内部检测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