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理念的认识
大学理念

徐显明:什么是大学理念?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是引导学生的灵魂,是团结大家的制度,同时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它反过来还要评价这种制度。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而波伦亚大学设立时只有一个专业——法学,后来又陆续设立了神学、医学。
法学代表着人文科学的最高成就,医学则代表了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波大学法学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促进了罗马法的复兴,从而促进了后来的人文思想的复兴。
????所以说,最早的大学是法学的大学,好的大学是以法学教育为代表的。
????大学的理念在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也多次被讨论、重新理解,总的来说,大约经历过四次重大的冲击。
????最初的大学是以“培养人”为理念的,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一种学习的精神,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大睡,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
这就是最初的大学所追求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这种内纵式的发展决定了大学在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种边缘性的地位。
????到了19世纪,德国的洪堡大学提出了要“育人”与“科研”并重,它强调大学不但要成为人才的培养中心,还要成为科研中心。
但当时的科学研究仅仅是“贵族之间的一种精神活动”。
所以大学相对于社会仍然是封闭的。
????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学如加州,斯坦福等指出,大学要对社会开放,并对社会产生作用,大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并以“两弹”的发明和“硅谷”的崛起奠定了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主体地位,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70年代后,新的大学理念提出,大学的成果是人类的文明发展的结果,它的成果理应为人类所共享,所以,大学应成为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的中心,体现一种多元化的碰撞和冲激。
从而建设人类最先进的文明。
???? 这是近代大学理念的四次重构,而今天,我们认为,大学应该是以上四念并重,四位一体的。
二???? 每一所大学都想把自己建成一流的大学,那么什么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划分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关于大学划分的标准。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高校特色即文化特色,精神文化的个性标 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 高校特色的意义:来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性视角的认识。 工具理性——生存战略:形成竞争力。 价值理性——发展战略:形成发展力。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现代高性解读: (1)特色与特色化;(2)特色与特点;(3)特 色与特色项目。学校内部文化的多元与个性。 特色的共识性:脱口而出、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 继承的发展与创新的发展。“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 遗传与环境的产物”(阿什比)。 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高校都珍视自己的历史,但并不知道悠长的办 学历史究竟为学校积淀下来哪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而 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今天的高校办学究竟意味着什 么,或者说有什么作用,也就是如何转化为今天学校 办学的文化资源。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特色和品牌的形成过程:特色目标——特 色——品牌。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过 程。 品牌的公认度和影响力:从原创到普适。
请批评指正! 谢谢!
一、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认识
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 化。三者密切联系。 大学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 训、校风、学风、教风和管理作风等精神文化 元素。价值层面的文化元素(大学精神、理念、 校训)与实践层面的文化元素(校风、学风、 教风和管理作风)。
2、大学精神文化形成的途径 ——自然嬗变:文化自然 ——主动建构:文化自觉 从文化自然到文化自觉,体现了现代大学 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一所高校的历史悠久并不必然带来文化的厚重, 也未必就是学校的财富。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如果说任何一所高 校都有自己的理念,但不是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精 神。校训:从理念到精神的过程。 二是有些高校并不知道现代大学文化形成的路径 在哪里。自然物的教育诠释:来自于木绵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来自于校训的启示。
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

大学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大学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理念大学教学理念是指大学对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念和观念。
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也是大学教学理念的核心。
大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二、教育方式大学教育方式是指大学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传统文化注重师德和师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教育方式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美的境界。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文艺活动和文化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传统文化的启迪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

大学的理念读后感大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它是一个让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殿堂,也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读完《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首先,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大学的理念》中提到,“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是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怀疑一切,不断地追求真理,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知识。
其次,大学是一个培养未来精英的摇篮。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大学的价值在于人才的培养。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人才的培养者。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大学是一个让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地方。
在《大学的理念》中,作者提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自由、平等、民主的公民。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我们具有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排斥异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大学的理念》,我对大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在大学的道路上,我会不断追求真理,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尊重他人、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大学思想总结

大学思想总结在我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阶段,我不禁思考大学的意义和我所期待的经历。
面对即将迎接的新挑战和机遇,我深知大学生活将是我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一段时期。
因此,我立志在大学中不仅要追求学业上的成功,还要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大学思想的意义和在大学中如何进行深入思考进行总结。
首先,大学思想是指我们对于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思和思考。
在大学中,我们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观点,这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质疑、思辨和创新。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进行大学思想的反思和思考呢?首先,我们需要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在各个学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一些我们自己感兴趣的议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参与讨论和与人交流等方式,了解不同观点,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活动、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等来丰富我们的经验和视野,从而推动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
其次,我们需要坚持思考的实践。
不仅仅是思考问题,还要将思考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考会更加贴近现实,也更有针对性。
最后,大学思想还需要我们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是开拓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倾听不同意见和观点,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范围。
此外,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也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反思。
交流和分享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大学中,大学思想是我们全面发展的基石。
通过持续的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大学思想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时间,但最终收获一定会是令人满意的。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

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下“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而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则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要素,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命。
首先,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内在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宗旨和价值观念,它体现了大学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崇高追求。
大学精神则是大学师生的共同精神面貌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大学师生对于学术追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同。
只有坚持正确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外在形象和影响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标识,它们能够凝聚和感染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到大学的发展中来。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高,只有大学具备了高尚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它们能够为大学树立起正确的形象和价值导向,提升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力,让大学成为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源泉。
再次,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极其重要。
大学正是年轻人生命的黄金阶段,而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则为青年学子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在大学,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它们能够引领年轻人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们不仅对于大学的内外建设和形象发展至关重要,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读后感

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读后感一、初读印象:原来大学有这么多奥秘。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想,大学不就是上课、考试、参加社团嘛。
但是金耀基先生却像一个探秘者,把大学的每一个角落都翻了个遍。
他从大学的历史讲起,那些古老的欧洲大学就像神秘的古堡,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知识传承的使命。
我才知道,原来大学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的专业、那么多的楼、那么多的学生。
以前的大学更像是一群学者的精神家园,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真理,那氛围,想想就很神圣。
二、大学的灵魂: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书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对大学使命的阐述。
大学啊,它可不是个简单的培训机构。
金耀基先生说,大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造知识。
就好比是一个厨师,不但要把已经做好的美味佳肴(既有知识)分给大家吃,还要自己研发新的菜品(创新知识)。
老师站在讲台上,可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东西念一遍,而是要把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都传授给学生。
而那些教授们,还得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不断地挖掘新东西,就像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寻找宝藏一样。
这让我对那些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教授们,又多了几分敬意。
而且啊,大学传播知识的方式也很独特。
不是那种生硬地塞给你,而是像春风化雨般,让你在各种讲座、讨论课、学术交流中慢慢吸收。
我就想起我们学校的一些讲座,有时候讲的内容我一开始都不太懂,但是听着听着,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就是大学的魔力吧,它能让知识在不同的头脑之间跳跃、碰撞,然后产生新的火花。
三、大学人的角色:老师、学生和管理者。
说到大学,肯定离不开大学里面的人。
老师在金耀基先生的笔下,那是大学的灵魂人物之一。
好的老师就像灯塔,指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问,还得有高尚的师德。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老师,他对专业知识的热爱简直能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上他的课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故事。
学生呢,可不是来大学混日子的。
我们是大学的活力源泉,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大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汲取营养,等待着长成参天大树。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来源:发布日期:2001-4-25 浏览次数:449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增减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
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
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增减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
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
它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增减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增减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中文、外文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继承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大学理念的认识
大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大学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 是对大学的价值判断。
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涵盖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是大学文化中最稳定、最核心的要素。
大学的理念是广博而深厚的,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大学都秉承相同的理念。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传统, 理应具有不同的办学理念。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 办学理念必须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担负起传承文明的责任; 二是要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是要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
大学理念是一个神圣的话题, 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有时候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同时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之所以说大学理念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就在于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神圣的机构, 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人们曾经把大学比作“象牙塔” ,因为“象牙塔”代表着一种精神和理想寄托。
以至于西方早期大学的选址和建筑风格,都深深印刻着“象牙塔”的痕迹, 牛津、剑桥等大学远离中心城市和古城堡式的建筑风格, 就是“象牙塔情结”的真实写照。
曾几何时, 大学走进“象牙塔” , 就好像走进了“神圣” ;大学维护“象牙塔” , 就好像在维护着神圣;大学走出了“象牙塔” , 就好像走下了“神坛”。
之所以说大学理念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是因为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 是知识精英汇聚的场所, 大学是知识精英的家园和归宿。
大学理念曾经是知识精英的“独有话语” , 是知识精英对真理追求的一
种不可侵犯的“特权” , 并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和精神的内涵, 乃至于献出生命的含义。
“自由之意志, 独立之精神” , 既是学者从事学术应有的一种品格, 也是大学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故容不得任何的虚伪和功利。
真理是严肃的, 学术是严肃的,大学理念更是严肃的。
在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对大学的“高山仰止” , 其实是对知识精英的学术活动及其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一种“崇拜”。
因此, 大学理念就不仅仅是大学生存中的一部分, 更是知识精英群体——学者生命中的一部分。
之所以说大学理念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就在于大学理念的“繁荣” , 往往隐含着一个信息, 那就是大学理念一定是出现了某种缺失。
对大学理念的探讨往往建立在某种危机意识的基础之上, 伴随着对大学发展的一种忧虑, 预示着对过去大学理念的“否定和重建”。
可以说, 任何新的大学理念的提出, 都折射着大学危机的影子。
产生大学理念的时代, 也就是大学的转折和危机的时代;大学的转折和危机的时代, 也是大学理念危机的时代。
大学本应该是“没有杂草的花园” , 人们试图通过对大学理想和理念的表达, 重新唤起对大学的精神关怀———大学为何而存在?
之所以说大学理念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就在于大学是永恒的, 大学是各种社会组织中最为稳定的机构之一。
大学的永恒, 造就了大学理念的永恒;这种永恒, 使得大学的组织体系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内在逻辑”。
在大学的延续中, 大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始终支撑着大学的发展, 并成为一种特有的组织精神和文化。
大学的职
能和内涵在拓展, 大学的结构和功能在优化, 但作为理念的载体, 大学对自己形成的理念抱有一种“高度的忠诚”,永恒是因为大学理念不能割断历史, 永恒也是因为大学不应该迷失自己的精神归宿, 大学在变革和发展中体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