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主题阅读

合集下载

《生命的壮歌》教案之三 生命的壮歌教案

《生命的壮歌》教案之三 生命的壮歌教案

《生命的壮歌》教案之三生命的壮歌教案18、生命的壮歌学习目标:知识: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懂两则小故事。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情意: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和外层蚁国英雄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词卡、多媒体软件。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导人新课1、板书课题,提问:题目中的壮是什么意思?你选择哪个义项?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讲正标题与小标题)教生字:蚂蚁。

齐读课题。

(《新华字典》)中有三个义项:①健壮、有力;②雄伟,有气魄;③增加勇气或力量) 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学习《蚁国英雄》,画出生字词。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项链、焦泉。

(2)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惋惜肆虐焚烧舐灼焦(3)默读,思考:这段话可分几层?每层写的什么? 2、学习《生命桥。

》(1)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认读生字。

1、读蚁国英雄,画出生字词。

2、查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丘陵、可怜、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放弃。

3、讨论。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生字。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巡视个别指导。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按要求描红,仿影、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把生字写得整齐、美观。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检查复习1、指名读词语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点的意思。

束手待毙可怜丘陵临河肝胆俱裂放弃不慎至死惋惜肆虐焚烧舐动葬身火海坠落山涧桥墩狩猎目瞪口呆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复习巩固《蚁国英雄》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层草丛起火,围向小丘,用简笔画标出:丘陵、草丛、河。

《生命的壮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生命的壮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生命的壮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生命的壮歌《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

“个体精神对象化”不会凭空产生,具体的文本内容便是凭借。

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诗化的教学语言,用读、述、想、品、赏、写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

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从而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读中悟、悟中读,分层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理解课文内容。

2、信息收集与处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语文能力,本节课,通过收集、交流蚂蚁的有关资料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蚁国英雄们的钦佩之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3、情感目标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肝胆俱裂”,感悟将外层蚂蚁称为“蚁国英雄”的原因。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蚂蚁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你对蚂蚁有哪些了解?2、看到蚂蚁,你会想到哪些词儿?3、小小的蚂蚁,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类看来它是区区弱者。

《生命壮歌》教案2篇

《生命壮歌》教案2篇

《生命壮歌》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he song of life《生命壮歌》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生命壮歌》教案2、篇章2:《生命壮歌》教案篇章1:《生命壮歌》教案教材分析:《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

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会读会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读,感知文章结构1、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生命的壮歌》,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2、预习课文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一篇课文有两个故事组成,(说出故事的名字)这两个故事虽然题材不同,但是主题却是一致的,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二、学习“蚁国英雄”(一)初读感知1、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

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

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

篇一: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1.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2.蹿跃、猛蹬、踢蹬3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了镰刀头羊也无能为力 .2.“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表明了镰刀头羊在阻止黑灰母斑羚自导死路,告诉其他斑羚它已想出办法了.3.“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现了镰刀头羊的自我牺牲精神,给人以悲怆的感觉.3.这属于一种自救行为,在只能存活一半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帮助了集体渡过困难,是一种急中生智的表现4.智慧、勇气.牺牲5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了一群羚羊在狩猎人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的羚羊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动人故事.篇二: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生命的壮歌——“生命桥”阅读题答案生命的壮歌——“生命桥”阅读题答案五花兕昲2014-12-03 1.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2.蹿跃、猛蹬、踢蹬3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了镰刀头羊也无能为力 .2.“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表明了镰刀头羊在阻止黑灰母斑羚自导死路,告诉其他斑羚它已想出办法了.3.“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现了镰刀头羊的自我牺牲精神,给人以悲怆的感觉.3.这属于一种自救行为,在只能存活一半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帮助了集体渡过困难,是一种急中生智的表现4.智慧、勇气.牺牲5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了一群羚羊在狩猎人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的羚羊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动人故事.篇三: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参考资料 1问:“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答:“肝胆俱裂”比喻竭尽忠心,不怕牺牲。

在课文中的“肝胆俱裂”指外层蚂蚁被烈火烧焦而身体(肝胆)爆裂仍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因为蚂蚁在草丛起火时,迅速扭成一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迅速滚动,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的爆裂声响,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只有真正的、伟大的英雄才会有这种英勇牺牲、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这种牺牲自我、保全群体的可贵品质,多么值得钦佩和赞颂!所以作者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
《生命的壮歌》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
生命中的不平凡故事,描绘了生命的坎坷和挣扎,以及对生活的热
爱和奋斗。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从小就饱受贫困的煎熬,但是他并没有被生活击倒,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去改变命运。

他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
热爱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了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不能被它
们打倒,而是要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
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的壮丽
和精彩。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
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形象,让
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魅力。

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深深地被
它所感染,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部小说,我也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宝贵。

生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和珍视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的壮丽和精彩。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活出生命的壮丽和精彩,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初中现代文】《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

【初中现代文】《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

【初中现代文】《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生命的壮歌》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个下雨的早晨,在无锡,只有25岁的邓友平老师离开了我们。

记得那时渔沙初中点奇缺老师,邓有平主动要求担任毕业班英语、物理、化学三门主课的教学,日复一日超负荷地工作。

凭着春蚕吐丝般的爱,凭着献身教育的热血与勇气,他硬是把所任学科的学生成绩排列到了全县第一名。

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山沟沟,终于飞出了一只只美丽的金凤凰。

一989年4月,邓友平在万县教育学院学习后,去医院检查右臂的一个硬块。

诊断结果是癌症。

在医生的反复劝说下,他去了重庆。

他住院的那天,在病床上给学校写了一封长信。

在信中,他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但在为毕业班提出的复习建议上花了很多篇幅。

他还要求学校撬开他的卧室,拿出他离开前准备好的物理和化学复习计划,供代课老师参考。

长期以来,他一直把自己的生活放在一边,只考虑自己的职业和学生。

当邓老师知道自己的癌症已到晚期时,他毅然离开了医院,用学生给他捐助的几千元钱买了一批实验器材和各种教学参考书,回到了他痴心奋斗的学校。

由于体力衰弱,也为了不让学生看到他的模样伤心,造成心理负担,他忍痛辞去了三门课的教学,干起了实验员工作。

在实验室里,他一蹲就是一天,原先杂乱无章、满是蛛网灰尘的实验室,变得窗明几净、井然有序了。

他还修好了大批实验器材。

常常,他一边煎药,一边修仪器,有时药熬糊了他才发现。

一台沉睡了三年的手摇发电机,这可是学校最值钱的家当啊,他整整修了三天。

望着修好的发电机,邓老师心头掠过一丝遗憾。

他想,要是我的病也像这发电机一样,那该多好啊!我又可以回到那魂牵梦绕的三尺讲台,给学生上课了。

然而,人虽有情病魔无情,这位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老师终于倒下了。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邓友平用他平生的伟大行动谱写了一首壮丽的人生之歌。

《生命的壮歌》教案

《生命的壮歌》教案

《生命的壮歌》教案《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

“蚁国英雄”说的是一群蚂蚁面对大火的围攻,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生命桥”着重记述了一群无辜的羚羊面对狩猎队的捕杀,沉着冷静、团结协作,最终年青羚羊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奇迹般逃生。

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极为相似。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和大无谓的献身精神。

无论是“蚁国英雄”至死也不松动分毫的视死如归,无论是“生命桥”上的羚羊以死亡作为桥墩的从容不迫,这些都足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教学时宜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析赏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

既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要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

既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的壮举,又要在读的实践中领悟到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既要借助语文本身给学生进行有益的生命教育,又要使学生在内化语言文字的同时洋溢生命情怀、唱响生命壮歌。

[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2)在阅读的实践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并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文本赏析】一、题目解读“生命的壮歌“的中心词是“壮歌”,“壮”含有壮烈的意思。

可见,课文唱响的是一首壮烈的生命之歌。

在这一总标题下还有两个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故事,即“蚁国英雄”和“生命桥”。

“蚁国”是形象的说法,提示蚂蚁家族可不是松散的组合,在特定时刻,人人都会为这个群体作出贡献。

作者将“英雄”这一光荣称号赋予蚂蚁,暗示它们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包含赞赏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下《生命的壮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生命的壮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生命的壮歌》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命的壮歌所传达出的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壮歌所传达出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生命力和勇气。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生命主题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大自然中的生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给你什么感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生命壮歌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勇气。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文中的感悟。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生命的壮歌,你们有什么感悟?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生命壮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生命、珍惜生命?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相关生命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

2.预习下一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壮歌》主题阅读篇目:《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

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

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

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羧,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

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

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

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

”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

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
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

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

”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

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